地道战
画家罗工柳于1951年创作的油画
《地道战》是1951年画家罗工柳根据冀中军民利用地道战保家卫国的伟大创举而创作的油画作品。1951年,第一次拿起油画笔的罗工柳就创作出了两件重要作品《地道战》和《整风报告》,其中《地道战》在中国现代油画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作品简介
作品情节主动,形象鲜明,两个女游击队员在地道口倏然跃出,一间极其普通的牲口房成为战斗的舞台。典型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聪明机智以及平原游击队生龙活虎的气概。作品的构图富于戏剧性,人物得到恰当的安排,他们静悄悄地,但又是异常活跃地;节奏稍带紧张,然而充满信心,和主题思想是十分切合的。
创作背景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守卫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因地制宜,发明了一种特殊的战斗方式——地道战。
当时,面对凶残的敌人,守卫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无论是从武器装备、还是在人数上都处于劣势。地道战的发明,进可攻、退可守,充分弥补了平原作战的缺陷,有效打击了日寇,保护了军民。地道战的成功经验很快走出冀中在华北其他地区进行了推广。
开国元勋聂荣臻元帅评:“神出鬼没、出奇制胜的地道战是华北人民保家卫国,开展游击战争,在平原地带战胜顽敌的伟大创举。”
创作简介
1951年,画家罗工柳根据冀中军民利用地道战保家卫国的伟大创举,创作了油画《地道战》。这是罗工柳的第一幅油画作品。“我想表现我们的民族在最困难的时候能战胜敌人,表现中华民族顽强的战斗精神和他们的智慧。”——画家罗工柳
罗工柳在担任《新华日报(华北版)》美术编辑期间,创作了大量版画宣传抗日,也实际参与到敌后战争中。正是这些在战争年代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以及人民群众的帮助和启发,帮助了他完成这幅画作。
作品赏析
《地道战》的场景被设置在晦暗狭小的牛棚里,但画家却充分利用虚实对比、明暗处理等手法,破除了空间限制,反而给人以“一目了然”的观感。
在画面的视觉中心,以中间亮四周暗的舞台追光手法,将手持驳壳枪站立的女民兵突出了出来。
画面左上角,一位在梯子上观望的战士与下面的人物互动,十分生动。
画家还巧妙地运用人物向上、向外的视觉方向,以及体态动作,拓展了画面的空间。
为了表达正义的信念,画家将画面处理为柔和的暖色调,天窗投射的光线及身着红衣的女子洋溢着温暖的感觉,展现出光明必胜的坚定意志。
狭窄、黑暗的空间与战斗者的饱满身姿形成反差,却构建了视觉上的和谐性。
作品评价
这幅画并不是刻意地渲染表现战争的残酷,而是非常接地气地、非常乐观地去讲述和描写这样一种地道战的智慧。(美术评论家于洋 评)
当今画坛已经很难只通过一件作品就能一炮而红、家喻户晓,不像以前,那时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时代局限,大家的审美相对来说比较单一,画面也相对比较具象、写实,带有很大的描述性、象征性,因此也就相对容易被宣传、被看懂、被理解,从而引发关注,像《地道战》《开国大典》《粒粒皆辛苦》《井冈山会师》《狼牙山五壮士》《转战陕北》《江山如此多娇》《黄河颂》等作品,基本上是一亮相就走红,就成为焦点。(艺术评论家王进玉 评)
所获荣誉
以画为体,以史为魂,列入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件最具代表性的美术经典作品。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12 00:27
目录
概述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