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文,
古埃及使用文字。距今5000多年前,
古埃及出现了象形文字,埃及文字是最古老的文字,由法老王那默尔的铠甲关节板上的最早期象形刻记起(
公元前3,100年),到现在用在教堂内的古埃及文字。
历史渊源
发现罗塞塔石碑
1798年,
拿破仑将军远征埃及,这场对尼罗河谷的出征可谓损兵折将,然而,却使世人得以重见歌珊地湮没2000年的珍宝。法国远征军先在开罗的一处神庙附近发现了后来被称作“埃及艳后之针”(Cleopatra’s Needle)的方尖碑。随后在1799年,法国远征军官布
夏尔在埃及
罗塞塔地区附近,发现一块非同寻常的黑色
玄武石碑,碑体为磨光
玄武岩,上面刻着三段文字,分别由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埃及通俗体文字、希腊文组成。学者们大胆假设:这是同一篇文献的三种文字版本。而其中希腊文为所人们认识,在正确地译出那段希腊文以后,再设法找到希腊文字和那些象形文字之间的关系,由此,揭开古埃及象形文字之谜便拉开了它的序幕。
商博良翻译
古埃及象形文字第一次被破译是在1822年。当时,一位法国语言学家
让·弗郎索瓦·商博良。向法国碑文纯文学学院提交了研究论文,并宣布了对埃及象形文字的解读发现。
象形文字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变化无穷的文字体系。商博经过十年艰苦卓绝的努力,最后从国王的名字入手(也就是古埃及象形文字中著名的国王圈),首先译出
埃及文“
克娄巴特拉”,这个词所代表的意思,你一定不会陌生,即征服
凯撒大帝的
埃及艳后。任何伟大的发现事后看来都似乎是简单的,但在当时,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困难重重,这是因为3000年来象形文字出现了许多变体,现代的人们已经十分了解这些变体,懂得“古体”埃及文有别于“新体”,而“新体”又不同于“现代体”,但在
商博良之前谁也不知道这些变化。
相关译文
一段埃及象形文字的译文:人的儿子,我的复仇者,门赫普莱尔,愿他永生,
我焕发着对你的爱,保护着:我的手,你的肢体,用生命的保障。多么甜美
啊,你的友情在我胸怀。我把你放在我的心坎,我赞赏你,我把你的力量和
威严洒遍各地;向你表达我的焦虑,因为上天的靠山是有限的。
这段象形文字,可以读成:“他说,安宁地来到这里并穿越天空的人,就是太阳神。”
荷鲁斯王权之神
在古埃及的陵墓或庙宇中用于装饰图案的主题为:陆上和海上的战争,溺死和被俘的战士,踩踏活人的
公牛、
狮子、原山羊、狗和
长颈鹿。这些战争场面或动物形象,是在君主专制政权下的
上埃及和
下埃及统一前坐落于尼罗河畔之公国的历史见证。在
上下埃及统一之际,光明之神,伊西斯和奥西里斯的儿子荷鲁斯被选来保护帝国。他还把自己的名字赐予了早期的君主。第一王朝的第三位
法老在自己的墓碑上刻了“帝射国王(贺鲁斯)”的称号;那个表示宫殿正面的,被称为“塞雷克”的装饰上有一只象征王朝的隼,蛇则代表字母DJ或词DJET“帝射”。
日轮神阿顿
埃及风格是由一套很严格的法则构成,每个艺术家都必须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坐着的雕像必须把双手放在膝盖上;男人的皮肤必须涂得比女人的颜色深;每一位埃及神的外形都有严格的规定:太阳神荷鲁斯必须表现为一只鹰,或者要有一个鹰头,死神阿努比斯必须表现为一只豺,或者要有一个豺头。每个艺术家还得练出一丁优美的字体。他得把象形文字的图形和符号清楚无误地刻在石头上。他一旦掌握了全部的规则,也就结束了学徒生涯。谁也不要求他别出心裁,谁也不要求他创新。相反,要是他制作的雕像最接近人们所备加赞赏的往日名作,大概就会被看成至高无上的艺术家了。于是,在三千多年里,埃及艺术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金字塔时代认为美好的东西,千年之后,照样认为超群出众。不错,有新样式出现,也有新题材要求艺术家去表现,但是他们表现人和自然的方法,本质上还是一如既往。
阿米诺菲斯四世
只有一个人曾经动摇过埃及风格的铁门槛。他是
第十八王朝的国王阿蒙霍特普四世(即埃赫那顿),他打破了许多有古老传统的神圣习俗,不崇拜太阳神阿蒙,却偏爱向大地散发空气和阳光的日轮神——阿顿。从此
法老命名为阿克纳顿(或埃赫纳顿),意思是“日轮的施舍”。还放弃底比斯把国都迁到其他神的祭司的势力范围以外,现称阿玛尔那的地方。
他还将至此尚未人知的原则傅授给艺术家们,要求他们从事对自然主义艺术表现法的研究,以实现封人体的完整描绘。他叫人画的像新颖别致,在当时一定惊世骇俗。画中完全摈除了其前的法老所表现的那种神圣、刻板的尊严气派,倾注了情感的表达,如夫妻间的温情。在他与跟妻子妮菲尔提提的生活场景图中,他们抱着孩子,沐浴在赐福的阳光之下。而另一些肖像把他表现得很难看,包含人体缺陷或肉感——大概他要艺术家画出他的全部人身缺陷,或者他坚信他这个先知无比重要,所以坚持要逼真的肖像。
语源
西方语言中圣书体一词的拼法(英语hieroglyph、法语hiéroglyphe等等),源自于希腊文单词ίερογλύφος,“hiero-”(ίερος)意为“神圣的”,“glyph” (γλύφειν)意为“镌刻”。古埃及的原称是mdw nṯr,意为“神辞”。
历史演化
1890年代在Hierconopolis发掘时发现的纳尔迈石板(公元前3000年)多年来被认为是埃及象形文字的最早文献。然而,1987年德国考古队在阿比多斯(地名为Umm el-Qa'ab)发现了前王朝的一个统治者的U-j坟茔,复原了几百块骨片,从中找到了具有完全规模的埃及象形文字。这一坟茔的年代为公元前3150年。
埃及象形文字包含3种字符:音符,包含单
音素文字,还有许多单
音节文字和多音节文字;
意符,表示一个单词;限定符,加在单词的最后以限定语意的范围。商博良对这一文字系统作了如下说明:
当文字发展并在埃及普及时,对文字的简化也就发展了。这就导致出现了
僧侣体和世俗体字体。这些字体适合于在纸草上书写。但是
圣书体并没有因此而衰落,而是与这些字体共存。罗塞塔石碑就包含了圣书体和
世俗体。
在波斯人的统治期间(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其中有间断),在
亚历山大征服埃及之后,在
马其顿和罗马统治时期,圣书体继续被使用。晚期埃及象形文字的地位有点复杂。一种说法是埃及象形文字区分了“正真的埃及人”和外国统治者(以及埃及的仆从),这可能归因于希腊和罗马的作家对于埃及象形文字的偏见。另一个原因是出对自己的文化的自尊心,希腊罗马时期的作家不愿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对方的文化。由于埃及象形文字是神圣的,那个时代的作家门把它想象成寓言式的,甚至是魔术式的,秘传的,神秘的知识。这种自尊心导致的不是好奇心,而是无视。虽然这种文字系统尽管复杂但却合理。埃及象形文字之所以衰落的原因即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是一个
饶有兴味的研究课题。前面引用的是英文作者的看法,可供参考。
公元4世纪左右,只有很少的埃及人还能够读出这些埃及象形文字,此后逐渐就真的成了一个“谜”。
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在公元391年发布敕令,关闭了所有非基督教的神殿,从此就再也没有建造过刻有埃及象形文字的纪念碑或者神殿。最后写下的埃及象形文字是在391年不久后,在遥远南方的一座神殿里发现的。
公元4世纪出现了Horapollo的《象形文字集》,对将近200个象形文字作了解释。到底谁是作者还不清楚,这部著作长期以来成为解读埃及象形文字的障碍物。早期研究者认为它源出于希腊文,研究则倾向于它含有真正的知识的残片,把它定性为埃及知识阶层试图挽救濒于失传的文化的一次“绝望”的尝试。《象形文字集》对
文艺复兴时期的符号主义起了主要的影响,特别是安德烈·阿尔齐亚特的《图形的寓意》,还有弗朗切斯克·科罗纳的《波利菲尔之梦》。
几百年来,有许多近代学者对解读这些象形文字进行了尝试,其中值得一提的是17世纪的Athanasius Kircher。然而这些尝试不是失败,就是漫无边际的想象力的虚幻。对解读埃及象形文字最有成就的是托马斯·杨和
让-弗朗索瓦·商博良,在1800年的初始。拿破仑军队远征埃及时,在罗塞塔城附近发现了一块用三种文字(
圣书体、
世俗体和
古希腊文)写成的黑色玄武石碑,被称为“罗塞塔石碑”。这块石碑给解读带来了关键性的资料。商博良借助自己丰富的语言知识,从国王
托勒密的名字入手,在1830年代几乎完全破译了埃及象形文字。这对当时诞生不久的埃及学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进展。
文字系统
埃及象形文字有25个单音字(但是只有24个音,主要是s对应两个符号,一般将两个符号分别对应s和z,但是,这两者发音类似,故这里将其归为一个音),137个双音字(其实真正的双音节字数目是比137略多的,但是,考虑到之间的差别很小,故将其归为一类符号,这里仅将js音中的三个符号拆开来单独计数,其次,这137个符号仅对应101个双音,也就是说,一个双音是可以对应几个双音字的),和72个三音字(这里的72个三音字是按照三音的个数来计数的,三音中,同一音对应的象形文字符号基本类似),也有直接能够同时表示意义和声音的图形字符,像这类真正的
表形文字不多,多数是借数个表形文字的读音来表示其它的概念。类似于汉语的
借音用法。限定符则类似于汉语中的偏旁部首的作用。埃及象形文字中表形、表意和表音相结合,其意符和声符都来源于象形的图形。与汉语所不同的则是它们依然保持单独的图形字符。有趣的是,这种文字可以横写也可以竖写,可以向右写也可以向左写,到底是什么方向则看动物字符头部的指向来判断;至于在单词单元上则怎么匀称美观怎么写,只要不影响意思,上下左右天地自由。这可以说是埃及象形文字的书法特征之一。我们讲埃及象形文字一般是指
圣书体,主要用于比较庄重的场合,多见于神庙,纪念碑和金字塔的铭文的雕刻。
僧侣体则多用于书写于纸草上,相当于汉字的
行书或草书。而
世俗体则是对僧侣体的简化。
书写顺序
为了使书写美观,古埃及文字的书写顺序都不一定,可以向上写也可以向下写,可以向右边写也可以向左边写,在每行开端都有一个人头或者是动物头,面部面向的方向就是释读的方向。碑铭体常出现于金字塔石碑和神庙墙壁上,有时为使文字具有对称之美,往往将字由两边写向中央,在发展过程中失去实用价值,成了装饰文字。僧侣体文字很像我国的草书,书写快捷,起初为僧侣使用,后来专用于书写宗教经典,外形与碑铭体很不相同,但内部结构完全一致。大众体又称书信体,到托勒密时期成为主要字体,是僧侣体的进一步简化,但内部结构没有改变,广泛用于书信、文学著作等日常文化活动。
表音文字
古埃及文的书写中元音被忽略,这一点类似于
阿拉伯文。当时的单词是加了什么样的
元音发音的已经不很清楚,现代的人们在
辅音之间加上中性的“e”予以补上。比如说:“nfr” , “nefer” = 美丽的,好的。
在计算机中键入
古埃及象形文字已经被储存在万国码(
Unicode)中,在Unicode中的范围是13000至1342F。
以下为一些示例字符(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