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一个统计上的概念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一个统计上的概念,它和居民收入是有差别的。通俗地讲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能够自由支配的收入。就是从居民家庭总收入中扣除了缴纳的各项税费,扣除了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比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余下的收入。
简介
一、什么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一个统计上的概念,它和居民收入是有差别的。通俗地讲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能够自由支配的收入。就是从居民家庭总收入中扣除了缴纳给国家的各项税费,扣除了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比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余下的收入。扣除的这些缴纳是按照国家的税法和国家有关规定,住户必须缴纳的。因为这些缴纳不能够再用于其他方面的支付。住户购买的那些商业性的保险不能扣除。商业性保险不是国家规定的必须购买的,而是住户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和情况自主选择的,可以买,也可以不买。从记帐户来讲还要扣掉我们发给的记账户补贴,如果把记账户补贴算进去就算高了居民的收入。剩下的那些就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居民总收入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居民收入是一个总的概念,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有差别的。居民收入是包括各种渠道来源的所有收入,它是一个应发的概念,比如某一个人的工资是5000元,他必须按照国家的规定缴纳一定数额的工资所得税,这部分钱他是不能自由支配的。职工从单位领工资应得的概念,居民收入也是一个应得的概念,可支配收入是扣除掉税费和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障之后的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那部分收入。
可支配收入只是居民收入的一部分,是比较大的一部分。
另外,可支配收入和工资也是是有区别的,可支配收入是指这一个家庭所有人员、所有人通过各个渠道得到的,比如丈夫、妻子、孩子他们通过各个渠道得到扣掉规定的税费和缴纳的社会保障以后得到的的所有收入。
工资收入是什么概念呢?工资是指他在一个单位领取报酬的是工资收入,而有些人是没有工资收入的,比如个体户从事个体劳动就没有工资收入,他是劳动报酬、劳动所得;又如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他卖掉他生产的粮食、蔬菜、水果,等等,得到有收入。但这不是工资收入,而是劳动报酬收入、劳动所得收入。工资只是指劳动者与企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及一些组织机构有雇佣关系的支付劳动报酬的形式。
只有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才有工资。私营企业的老板就没有工资,他是经营所得收入,还有个体户也是经营所得收入,农民也是经营所得收入。工资和收入的概念是不一样的。
统计
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如何统计出来的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通过大量居民家庭实际记账统计来的。中国有13.2亿多人口,大约有近5亿个家庭,我们不需要把5亿户的家庭一户一户地进行调查。只要选择一部分要有代表性家庭进行调查,就能基本上反映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反映居民的生活状况和水平。
对城乡居民生活情况我们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现在的记账户城镇居民6.4万户左右;农村居民6.8万户左右。这些记帐户每天记录家庭成员的每一笔收入和支出。这些记账户的选择是我们从大量的家庭中选择出来的,为了保证它有代表性,我们先计算需要多少记帐户,然后了一次大样本调查,在大样本调查的基础上抽选出记帐户。比如通过计算某市需要3000个记帐户,以经常性记帐户为基础按1:8-10的比例。我们确定记账户的数量用概率进行测算,设定可信程度为95%,指标的误差范围在3%,根据收入及支出标识变动度,来计算出这个城市具有代表性基本调查户数。如何理解主要指标上下不超过3%的误差和95%的可信程度,比如说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15781元,实际是指有95%把握,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15308—15781—16254之间这个范围内。
为了取得这3000户首先要搞一次大样本调查,要选一户就要1:10,也就是起码要搞3万户的调查,在3万户调查结束后,把居民的收入水平、收入结构、户型结构、各个行业的结构都搞出来。在这3万户当中抽取1/10作为记账户,实际上我们抽取10个样本,这10个样本为了减轻记账户的负担每年要轮换掉1/3。实际上是1:10的比重,大样本调查的人比较多,调查户比较多,出来的资料更可靠。
而为了减轻记账户的负担,也为了减轻国家财政的负担不可能每一户都进行调查,而从中选出1户进行常年的记账户调查。城乡居民13万个记帐户就是这么选来的。
城镇居民每三年进行一次大样本调查,三年大样本调查之后选出常年的记账户,这个记账户选定后,按月记流水账。收入多少包括家庭成员所有收入,有工资性收入、补贴收入还有个人经营收入,如果是一个小企业老板还有经营所得收入,逐笔记账,按日记账,今天有一笔收入记一笔,明天有一笔收入记一笔。同时也要记他的支出,花了一笔钱怎么花的,买油花多少钱、买衣服花多少钱,所有支出、收入都要逐笔记录,记录以后每个月调查员把账收回来,按照分类进行整理,首先把收入整理出来,工资收入多少、补贴收入多少、个人所得是多少等等。居民可支配收入就是从家庭每个月进行记账,把全年记账汇总起来,把这6万多户居民汇总起来,除以家庭数人口得出人均可支配收入
为了保证科学性、代表性,前面我已经讲到了,先从大样本调查再抽出小样本来记账,这就保证了它的科学性、代表性。那么如何能够保证居民能够如实记账这确实是一个难题。从我们的调查来看,我们现在公布的数据是偏低一点的,为什么说是偏低一点呢?
一是调查户不会多记,挣了一百块钱,不会填一百一十块钱;二是中国人有一种怕漏富的心理,收入多了不愿意多填,收入填到九十五就蛮不错的了,这是他的心理来看;三是从实际生活中看,可能有漏记,比如妻子有一个贴己钱不愿意告诉丈夫,丈夫有一个小金库,一些额外收入不告诉妻子,如果是妻子记账那就稍微低了一点,但是这个问题不大,今年低、去年低,前年也是低的,整个趋势问题不大。
从整个调查范围来看,世界各国都是反映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一些高收入的大老板是不愿意记账的。我们要看这个数据、分析这个数据,它基本反应了大多数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人们收入的状况。
我们的一个调查员管20户,要经常下户辅导填写,通过调查员的的观察可以发现记帐户是否认真记录,如到记帐户家中,发现多了一个新电视,就问住户是否记到了账里面,如果没记,就辅导记上;如果发现支出多于收入,就帮住户回忆收入是否忘了记了,辅导住户记好帐。这样通过调查、沟通后就使得住户记帐更实一些。
用这些方法保证他记得更真实。另外我们的调查员常年从事这项工作,有很丰富的经验和很高的水平,他能感觉到一个正常家庭的正常支出是一个什么样的,能大概估计得到正常收入水平是什么样的。如果发现有漏记等问题能够发现,因为你买了一个房子,是一个家庭很大的一笔支出了,他就要问你的房子是怎么买来的?用什么钱买来的,回忆一下收入是不是漏记了?他就能改正这个数据,使这个数据更真实。
三、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收入是如何统计的
因为中国的发展,城镇和农村实际上是一种二元结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怎么一个概念,刚才我已经解释了。反映农民的收入是一个纯收入的指标,是农民人均纯收入,这个指标也是通过刚才我所讲到的6.8万记账户来记账,他的选择也是这么选择来的,在农村家庭中进行大样本调查,然后再选择常年记账户。
他的概念和城市居民不完全一样,他叫农民的纯收入,纯收入的概念是这样的,就是这个家庭的总收入,城市人口主要是以工资性收入为主进行消费性支出;而农民大量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他养鸡、养鸭、种粮,他要卖掉这些产品才能得到收入,因此他有生产经营活动,你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时候要有投入,要买种子,要买化肥,有生产性的投入,因此,在他得到的总收入中要扣掉生产经营性支出,比如买种子、化肥这些要扣掉,要把这些生产成本扣掉才能算成是纯收入;另外,他也要扣掉上交的税金,过去有农业税,现在农业税已经免了,有些上交国家的各项税。另外,过去还有上交给集体的承包性收入,承包一个企业、承包一个地也要给集体上交公共的一块,所以也要扣掉这些上交的以后才应该是他的纯收入。主要是要扣掉这些,另外,也要扣掉记账户的补贴,这是我们统计的特点,记账国家给一定的补贴,给的不多,城镇居民一个月给30块钱,农村居民一户一个月给20块钱,这个标准非常低,这也使得一些老百姓不愿意记,有很多老百姓是不愿意记账的,你选定了记账户他嫌麻烦,每天都要记,他说你国家没有钱我是不是自己出点钱你让别人去记去,因为他要花大量的功夫去做这个事情。
农民过去有生产经营活动,因此,他就用纯收入指标来和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对应。现在改革的方向也是将来要把农民的也计算成人均可支配收入。但是农民这里面有一个特点,他不但有生产经营活动,还有很多自产自食的部分是要计算进去的,因为他的产量中生产粮食一方面要卖掉,一方面要自己吃,自己吃没有流入市场,但是这个估价是按照市场的平均价格,有国家的收购价和市场零售的价格混合起来来估算农民的纯收入,因为他自产自食了也要算进去,这一点和城市也不一样。
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反映的是平均水平
这里面15781是我们通过6万多户的调查平均得出的一个数据,这个数据比2007年增加了14.5%,这是名义上增加的14.5%,因为2007年是13786元的城镇居民平均人均可支配收入,这就增加了14.5%。由于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实际是平均上涨了5.9%,但是城镇上涨了5.6%,再扣掉价格指数因素后,实际上居民的实际增长是8.4%,这个8.4%的水平比2007年低了,2007年涨了10%左右,2008年物价上涨了,居民实际收入是增加了,实实在在的增长了8.4%,是低于07年的水平的,为什么低呢?主要就是因为价格上涨了,价格涨得高了一些、快了一些,那么相对来讲,收入就比07年低了一些。但是8.4%的这个增长幅度也是不低的,也是很高的,扣掉了价格指数后实际上居民增长了的是这么多。
这个数据就标志着,尽管我们国家物价在上涨,但是居民实际还是增长了8.4%,这个数据就反映了实际的生活水平,物价在上涨,收入涨得比物价还要快。反映了居民实际生活水平是在提高。
现在我们这个调查反映的是一个平均水平,有的老百姓也经常说,你们统计的数字不准,我收入没有那么多,实际上我们现在这个数是全国所有城镇居民的一个平均水平,那么我们有些详细的资料大家可以去查阅,我们有五等均分的资料,就是把调查的这些6万多户分成五等。最高收入的20%、偏高收入的20%、中等收入的20%、中下收入的20%、最低的20%,有五等均分的资料,这个资料就可以反映出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的实际情况。
有的人可能自己这个家庭收入比较低,他看到这个数据就认为高了,但是也还有很多高的,因为这里有6万多户呢,如果把他分成五等的话,你看你在哪一等里可能就能理解这个数据了。
刚才我也讲到了一个平均数的问题。我们是遇到了经济危机,金融海啸对我们的冲击也很大,但是政府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比如提高低保的标准,提高最低生活的补助标准,另外也制定了最低的工资标准(每个地区的工资标准),另外国家也出台了社会保障的一系列的措施,使得居民的收入没有降低。
从我们这个数据来讲,大家认为有的说我们遇到了金融危机,我的收入没有增长,但是多数人的收入是增长的。从我们实际统计来看,前面我已经讲到了是这些居民日常在记账,他也可能有的收入低了,有的收入高了,但是多数居民通过这些日常收入的记账反映出来的确确实实是提高了,平均提高了8.4%。
我们每个人的感觉是不同的,收入低的人对这个感觉比较敏感,你发表的数据和我的感受不一样,但是高收入的人(增长比较快的人)没有这种感觉,他也不会去说这件事,没有人说我比去年涨了50%,居民对收入都有上涨的期盼,涨了10%想涨15%,涨了15%想涨17%,老觉得自己收入低。
实际上从我们统计的角度来讲,前面我也已经说到了,我们这个数据还是偏低一点的,还不是很高的,因为高收入还没有记进来,高收入的人是不愿意记帐的。目前的记帐户每天在记账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我增长了多少,他实际收入多少就记多少,而最终汇总出来的结果就是这么高,反映出收入增加了应该说是实际的。
低收入的人对这个反映比较敏感就反映比较强烈,高收入的人反映就不那么强烈,可能就是这么一个差别。
五、预计2009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可能会放慢
连续几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是非常快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开始的时候,我们一个人的可支配收入才343块钱,2008年达到15781块钱,这增长了45倍,如果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年均增长在7.2%,这是30年来实际增长了7.2%。
尤其是最近几年增长是比较快的,去年稍微低了一点,但是总体来看近几年增长是比较快的,收入大幅度的增加。
遇到了金融海啸,有些企业开工也不足,有些企业国外订单也减少了,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但是从实际收入来看,还会有一定的增长,但是不会增长得很快。因为收入是一种刚性的,上去以后就下不来了。
从这些年平均来看收入还是在稳定增长的,国家也采取了很多的措施。大家也知道,2月28日 家宝总理也到新华网和网友进行交谈,政府采取了大量的措施,比如振兴我国工业的十项产业振兴计划及另外还有一些民生工程,还有保险、医疗等等,采取了很多的措施。
我的感觉收入还会增加,虽然速度可能会有所降低,不过你到底是增加了10%还是增加了8%这个很难预料,因为金融海啸对我们的冲击还没有见底,但是我觉得实际收入水平还会增加,但是可能增长的幅度会放慢。
六、居民可支配收入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
人均可支配收入这项指标非常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标志着这个居民即期的消费能力,他的收入提高了还是降低了,有多大的消费能力,看一个居民、一个家庭有多大的消费能力就要看这个指标,因为它是可支配的,他可以用于消费、投资,购买股票、基金,用于存款,这个指标增长得越快,就反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越快,反映他的消费能力就越强,这是很重要的指标,它是国家决策很重要的依据。我看收入的高和低主要看这个指标,如果这个指标要比其他指标,比如和物价相比,如果这个指标高于物价的上扬,那么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是在提高的,如果低于物价的上涨,物价指数比他还要高那么也就是说人民的生活水平实际是在下降的。
08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国36个大中城市前10名的分别为:
1、深圳26729.31元,下降20.4%;
2、上海26674.9元,增长12.9%;
3、北京26048.71元,增长13.1%;
4、广州25316.72元,增长12.7%;
5、宁波25303.98元,增长13.4%;
6、杭州24103.58元,增长11.1%;
7、厦门23947.57元,增长11.4%;
8、南京23122.69元,增长13.8%;
9、济南20802.17元,增长15.5%;
10、青岛20464.41元,增长14.6%。
2009年全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前40名
1东莞33045元 (粤1)
2深圳29245元 (粤2)
3上海 28838元 (沪)
4温州28021元 (浙1)
5广州 27600元 (粤3)
6宁波 27368元 (浙2)
7杭州 26800元 (浙3)
8北京 26738元 (京)
9苏州26320元 (苏1)
10厦门 26130元 (闽1)
11台州25889元 (浙4)
12无锡25600元 (苏2)
13南京 25504元 (苏3)
14绍兴25418元 (浙5)
15泉州25043元(闽2)
16嘉兴24693元 (浙6)
17佛山24578元 (粤4)
18舟山23930元 (浙7)
19常州23760元 (苏4)
20湖州23243元 (浙8)
21中山23088元 (粤5)
22金华22915元 (浙9)
23珠海22859元 (粤6)
24济南 22722元 (鲁1)
25鄂尔多斯21883元(蒙1)
26天津21430元 (津)
27东营21300元 (鲁2)
28惠州21278元 (粤7)
29青岛 (鲁3)
30镇江21240元 (苏5)
31烟台21125元 (鲁4)
32南通21001元 (苏6)
33包头21000元 (蒙2)
34福州20747元(闽3)
35呼和浩特(蒙3)
36丽水20446元 (浙10)
37长沙20217元 (湘1)
38威海20112元(鲁5)
39马鞍山20400元 (皖1)
40衢州19539元 (浙11)
2013年
截至2014年2月14日,中国31省(区、市)的2014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全部公布。各地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22个省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低于年初设定的目标,有9个省(区、市)实现了既定目标,其中只有广东、河南、上海、天津、西藏和浙江6省市城镇居民收入增速高于既定目标,河北、青海和山西居民收入增速与年初既定目标持平。
此外,有16个省(区、市)的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落后于地方GDP增速。
2014年
2014年7月16日 据国家统计局消息,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59元,同比名义增长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5396元,同比名义增长12.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
中国各地2014年上半年居民收入数据近期陆续揭晓,据中新网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7日,除黑龙江外,全国30个省(区、市)已公布了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其中,上海以24312元排名榜首,新疆增幅全国最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2014后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比上年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记者梳理发现,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广东、天津、福建、山东、辽宁这9个地区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从收入数额分析,2014年上海、北京、浙江、深圳等省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超过了4万元大关,其中,上海最高,达47710元,北京43910元位居第二,深圳40948元,浙江40393元。
从东中西看,收入差距依然十分显著。2014年青海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307元,甘肃暂排最后,为20804元。从城乡居民收入的总体情况看,也体现了这种差距—-东部:2014年浙江32658元,江苏27173元,广东25685元;中部:湖北为18283元,河南15695元,湖南17622元;西部:甘肃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80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5736元。
2015年
截至2015年7月26日,除了山西、西藏、吉林、黑龙江外,其余27省份均已公布了当地的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其中,上海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6664元、13346元,均为全国最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99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54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3%。
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来看,与全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83相比,新疆、贵州、甘肃、云南、内蒙古、青海、宁夏、陕西这8地区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超过了全国水平。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05 14:01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