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下村,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
书洋镇下辖行政村,
中国传统村落,位于书洋镇西部,村域面积5.68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明清时期,塔下村隶属南靖县居仁里梅垅总塔下村。
明代,张姓入闽始祖
张化孙派下九代孙小一郎偕妣华一娘由
南靖金沙蕉坑迁广东
大埔,又迁至紧邻南靖的马头背张屋坪。后移居平和小溪打铁,生二子,小一郎和长子留居小溪,华一娘携次子光绍迁回张屋坪,明代宣德元年(1426年)肇基塔下。因为
客家话里,“踏下”与“塔下”谐音,因此多年后,张氏子孙为了纪念先人,把该地叫做“塔下”。
明崇祯四年(1631年),塔下村建造福兴楼,后来陆续建造了42座土楼。
清朝末年,由于地理环境限制,塔下没有土地建造大型土楼,张姓族人便因地制宜,在沿溪两岸的空地上建起多座单院式土木、砖木结构的吊脚楼,形成大楼带小楼、高低错落的景观。
民国初期,塔下村隶属南靖县三团区,民国三十年(1941年)后,划归梅江乡塔下保。
1949年后,塔下村属第五区曲江乡。
1958年,曲江乡和书洋乡合并,成立书洋人民公社,塔下村编为塔下大队。
1984年,塔下村改为塔下村委会(含塔下、大坝两个自然村)。
1989年,书洋人民公社改为书洋乡,后又改为书洋镇,塔下村隶属书洋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塔下村隶属福建省漳州市
南靖县书洋镇,县道562(梅塔线)穿境而过。北临曲江村,西临文峰村,南临下版寮,东临南欧村,西北与南靖县接壤;距书洋镇约15公里,南靖县城约55公里,村域面积5.68平方千米。
气候
塔下村位于中国纬度较低的南方地区,地处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地段,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侯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温度21℃,年降雨量1700毫米,雨水充沛。
地形
塔下村坐落在博平岭南段山腹,东西为夹岸高山,中部为溪流,全村平均海拔565米。
自然资源
塔下村盛产茶叶、红柿、毛竹等,是漳州地区的茶叶之乡和柿子生产基地。
村落特色
选址理念
塔下村山环水抱,田可耕、山可构、水可渔。地势平坦,左右群山环抱,村中清水环流。整个村落前有溪水,后有高山,四周群山环抱,又有“铁扇关门”,阴阳相合,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天人相合的融洽之境。塔下村选址具有“隐、山、水、田”四大特点。
隐:山高林密,塔下村选址于大山深处,群山环抱,与外界相隔。
山:高山峡谷、溪流从峡谷中穿过,山地资源广阔,为建造房屋提供了充足的木材资源。
水:年降南量1700毫米,雨水充沛,溪流从村中流过,为村庄农田灌溉、饮用水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青条小溪自南而北从塔下和大坝土楼群的前向横穿而过,形成了不同的临溪风貌。
田:塔下村选址于高山峡谷中,山麓相对较为平坦,为先民提供了相对充足的国地资源,但随着人口的增多,田地资源相对置乏。塔下村对山体的开垦几乎到了极限的程度,两侧山体上坡度低于45度的山体几乎全部被开垦成农田,体现了塔下人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精神。
空间布局
塔下村溪流呈“S”形从村中穿过,街巷建筑主要沿着溪流两岸分布。两座圆楼裕德楼和顺昌楼位于溪流两侧,结合溪流形状有大极的意味,因此塔下又被誉为“太极水乡”。
经济社会
人口
据2020年3月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官网显示,塔下村户籍人口为1600人,常住人口为1600人,主要民族是汉族。
经济
2010年,塔下村累计接待游客128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78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7481元,转移劳动力1200人,休闲农业收入达到1200元。
据2020年3月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官网显示,塔下村主要产业是旅游业、服务业、种植业,村集体年收入为74.68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9049元。
主要景点
德远堂
德远堂是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现存的较完整的古代姓氏祠堂建筑之一,修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还分别于清光绪三十年(1850年)、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民国十七年(1928年)、民国三十年(1941年)、1977年、1993年进行了修缮,现建筑形制基本保留清代风格。
德远堂坐落在村庄东面山坡下,坐北朝南,背靠青山,面向溪流,属于“二进建筑”。大门两边各摆着一个大石鼓,石鼓屏风穿凿雕刻着二十四孝传统人物塑像。屋脊上的各色瓷片剪黏的浮雕,有三国志、八仙、封神榜等历史流传人物,有龙、虎、狮、麒麟、凤凰、雉鸡等珍禽名兽;有牡丹花、山茶花、兰花、菊花等花草。大殿横梁上镌刻着
朱熹的警句:“子孙虽愚,诗书不可不读;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大厅两边红柱上写着
张翱作的取材于张姓家族历史名仕的一对长联:“得姓由轩辕大儒一人铭垂二篇扶汉三杰功高四相敕封五虎博物六史貂冠七叶犹是清河旅派,扬名显奕祀位列八仙鼎甲九成平兴十策忍书百字金鉴千秋青钱万选道灵亿尊依然文献宗支。”上下联78个字嵌入“一至十百千万亿”数列,含14个典故,其中“忍书百字”是唐代张公艺九世同居的家范。德远堂前是一口半月形的池塘,池塘前边两侧石坪上耸立24支高过10米的石龙旗杆,这24根石龙旗杆,是中国现存最多的石龙旗,是罕见的石龙旗杆。德远堂后面是一片风景林。
塔下村以德远堂、石龙旗等为代表的历史遗存,烙记了
客家文化对
中原文化的固守与承袭,为研究中原文化嬗变和汉族南迁史提供了佐证素材。
石龙旗杆
德远堂前竖立24支高过10米的石龙旗杆,是中国古姓氏祠堂现存石龙旗杆最多的一处。石龙旗杆是
客家人特有的建筑形式,若是族中有人取得了科举
功名,村中都会在家庙的半月池周围竖立石质的旗杆以示庆祝。根据功名的级别高低和文武区别,石龙旗杆的长度、底座的样式和杆身的雕刻都有区分。石龙旗杆最初的意义是激励子弟用功读书,考取功名。石旗杆底座有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柱身中段镌刻立杆的年代,旗杆主人的身份、辈序、姓名;顶端多有雕饰,若是旗杆主人做了文官,旗杆顶端便雕上“毛笔”,若是做了武官,便镌刻坐狮。大部分旗杆是一人一杆,但也有两人甚至三人同立一杆的,有一家祖孙三代一共立了5座旗杆。
根据《张氏族谱》记载,第一座石旗杆竖立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到解放前一共竖立了14座。自1978年以来又陆续竖立了10座。德远堂的石龙旗杆有团结族人、勉励后辈的功能。塔下村的石龙旗杆一共有24座,高度均在10米以上,一座座石龙旗杆显示着张姓子弟的诗书传家之风。
竖立石龙旗杆的资格也实现了与时俱进。1978年的第15座旗杆便与功名无关,是一位海外族人为其百岁老母而立,也开了为女性立杆的先河。2012年3月竖立的第24座旗杆则是为本族一位旅居泰国的慈善家而立。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明代宣德元年(1426年),华一娘携次子光绍迁回张屋坪,肇基塔下。因为客家话里,“踏下”与“塔下”谐音,因此多年后,张氏子孙为了纪念先人,把该地叫做“塔下”。
历史人物
张荣汀,生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书洋塔下人,南靖华侨企业家、南靖县茶叶生产奠基人、曲江中学创建者。张荣汀童年家境贫寒,只读六年私塾。21岁到荷属泗水谋生,开设永川公司,经营白糖。尔后到新加坡,开设南庆有限公司、丰太茶庄,其茶庄规模誉冠东南亚,是最早在南洋经营茶叶的南靖人。张荣汀致富之后,为家乡亲人提出发展茶叶生产的长远设想。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张荣汀给塔下村大坝标宸公学基金保管委员会陆续汇款15万元,同时将多年来积累的茶叶知识奉告乡亲,并选寄有关栽培茶叶的书刊杂志,从安溪引进茶苗。
传统民俗
客家术偶戏的发源地为
上杭县白沙镇大金水竹洋自然村,随着客家人的流动传入南靖地区。在塔下村,客家木偶戏这一民俗技艺被很好地保存与继承了下来。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姻是人生头等大事,塔下村的婚嫁仪式严谨隆重,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相亲:由媒婆安排男女双方第一次见面,男方带上礼物与“面花钱”登门拜访女方家。
(2)压定:相亲后如若双方同意,男方就到女方家“纳彩”、下聘礼,并拜天地祈求结亲顺利,之后男方可请先生择日迎娶。
(3)送日:在择定日子,男方家张灯结彩,准备就绪。在头一天就带上所需的所有东西到女方家。第二天一早,新娘梳妆完毕,坐上花桥,迎亲仪式正式开始。
(4)回娘家:在择定日子,新娘母亲来新郎家接新娘回娘家,此谓“头转客”,且新娘应在第二天未做饭时间前返回。
生老病死是人生自然规律,土楼人对六十岁寿的人逝世后,都认真操办葬礼事宜,其大致流程如下:
(1)老人断气后,子孙就焚烧纸钱,并于河里取水给死者沐浴更衣。
(2)请风水先生确定入殓、做道场、出殡的时辰。
(3)请文化人写报贴、讣告通知葬礼事宜,村里人听说此事则会来无偿帮忙。
(4)风水先生提前订好墓的位置,道士们则提前布置道场。
(5) 出殡:在复杂的仪式之下,将装有死者的棺材安葬于墓中。
(6)做道场:道士带领死者的家属以到家的法度超度亡灵。
(7)谢客:丧事结束,孝家子孙置办酒席答谢诸人。
农历新年是土楼人最隆重的节日,外出打工的人都要赶回过年——“百鸟归巢”,从十二月二十日“入年界”就开始安排过年的事宜了,这是一个全村都参与的节庆活动。
塔下人闹元宵多在德远堂进行。正月十五日,德远堂内张灯结彩。是夜,上一年的新婚夫妇都要在此拜祖摘灯花,以祈早生责子。当日白天,村中举行游神活动,晚上则演大戏、放烟花,直到午夜。此为全村参与活动。
二月祭墓,月初择日开祭德远堂始祖华大婆后,各房各户分别进行条拜,大坝村拜开基祖标宸公、标宸妈。此为全村参与活动。
吴工大帝又名保生大帝,乃古代名医,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是日为其生日,大坝村在培兰斋祈神做福,演木偶戏三天三夜,并量办酒宴,请来道士与神明以庆祝其生日。此为全村参与活动。
端午节当天,塔下人围坐在一起包各种各样的粽子。中午会餐喝雄黄酒驱蛇妖邪气,孩子吃红鸡蛋,并采石香蒲、青艾草、痱子草等沐浴解毒,门上挂桃枝、艾草驱邪。此为全村参与活动。
中元节又名“七月半”,该节日是纪念塔下村人从马头背于七月十四日迁来安居的日子,是日家家户户都要到德远堂祭祖。此活动为全村参与。
节日当天村民们分享月 饼,拜土地伯公祈求稻谷、番薯、芋头丰 收,用月饼作贡品焚香拜仙姑。此活动为全村参与。
大坝水口伯公正月初八日“头牙”,十二月十一日“尾牙”,家家户户办牲礼祭拜,演木偶戏三天,祈求伯公保佑平安。
尚学文化
塔下客家先民,有敬教重才的优良传统,他们在楼内量办私塾学堂,培养子弟。塔下村第16世祖嘉程公为了给于孙后代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振家声,建了一座文选楼供子孙读书学习之用。楼内炽昌庭的对联:“世间善事忠和孝,无下良谋读与耕””,体现了“兴诗立礼”的儒家思想,告诫后代要注意礼义,读书求进。
从《张氏德远堂族谱》中考证,塔下从九世开始就创书租儒租,及后各房都有儒租田户。清朝道光年间,还组织“曲江文会”,举行作文评讲活动,勉励人们发奋读书,并在族规中规定,凡取得秀才以上学历者,可获得数十担儒租田,中举、中进士或取得一定官职的乡贤,可在祠堂前树石龙旗杆,藉以激发人们努力向上。因此,从清乾隆至光绪年间,族中有14人获得举人、进士学街,便先后树起14支石龙旗杆。14支石龙旗杆,成为塔下张氏族人笃重文明教化传统文化思想的象征。
民国初年,废科举兴新学,塔下村办了西园学校培养张姓子孙,原国民政府县长赠有“歇家兴学”的牌匾。据《南靖县教育志》记载:民国初期,南靖县留学生10名,德远堂张姓家族有4人分别在法国里昂大学、英国伦敦大学等校。建国后,塔下村在旅外华侨的资助下,建起中学校舍一座、小学校舍4座,设立“德远堂教育基金会”、“张秋光教育基金会”、“张荣汀奖学金”等。
据2020年3月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官网显示,南靖境内德远堂张姓派下4000人中,有大学生200多人,其中张万龄家族有30多人。2001年高考,张舒综合分获福建省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2002年,张金燕考上北京大学,成为北大医学专业8年制直接攻读博士的学生。族人中获博士学位5人、研究生3人,教授、副教授10多人,在中国从事文化、教育、科研等方面工作的有300多人。
非遗项目
南靖县书洋镇塔下村
客家土楼营造技艺是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夯土技术:土楼外墙用土的配方繁复、考究。首先,土楼主要建筑材料必须是没有杂质的细净红土,再按一定的比例掺以细河沙、水田底层的淤泥和年代久远的老墙泥。充分揽拌均匀后,加水用锄头反复翻整发酵。这道工序对土楼的建造至关重要,混合泥发酵的充分与否将直换影响土楼建成后的使用寿命。土楼的外墙泥如发酵不到位,就会使墙体在温度和温度变化时产生开裂现象,威胁到土楼内住户的安全。按比例配合而成的泥土被称之为三合土,还须在里面加入上好的红糟、打散起泡的鸡蛋清、不见米粒的糯米汤。夯建土墙时,要在泥里加入一些木片、竹片或是大块的山石以加固墙体。这样夯成的土楼外墙将不惧水浸,坚如磐石。
营造特点:客家土楼的特点是以一圈高可达五层的楼房围成方形或圆形巨宅,内为中心院,祖堂一般设在楼屋底层与宅院正门正对的中轴线上;或在院内建平房围成第二圈,甚至第三、四、五圈。祖堂设在核心内圈中央,是祭祖和举行家族大礼的地方。外围土墙特厚,常可达2米以上。一、二层是厨房和谷仓,对外不开窗或只开极小的射孔,三层以上才住人开窗,也可凭以射击,防卫性特强。客家土楼主要有三种典型,就是五凤楼、方楼、圆寨。它的建筑特点有三点:1、中轴线鲜明。一般来说厅堂、主楼、大门都建在中轴线上,横屋和其它附属建筑分布在左右两侧,整体两边对称极为严格。2、以厅堂为核心。突出主厅的位置,以厅堂为中心,规划院落,再以院落为中心进行土楼整体的组合。3、廊道贯还全楼。但类似集庆楼这样的小单元式、各户自成一体、互不相通的土楼在永定乃至客家地区为数极个别。
物产美食
物产
塔下村建立起南靖的第一个茶场,出产多个品种的茶叶,同时也盛产柑橘、柿子、梅子等水果。塔下村拥有茶园2000多亩,果园近千亩。年产茶叶12.5万公斤,柑桔、柿、梅等鲜果50余万公斤。塔下村茶叶有安溪铁观音、毛蟹、梅尖、乌龙等品种,每年精制铁光观音等名茶出口新加坡。在新加坡,塔下出产的铁观音罐茶享有“七泡有余香”的美誉。
美食
塔下村的美食有:梅菜扣肉、柿饼、润饼、客家红烧肉、酿豆腐、五香卷、芋包、芋头糅、梅干、李干、杨梅酒等。
(1)柿饼:取成熟的柿子,削去外皮,日晒夜露,约经一月后,放置席图内,再经一月左右,即成柿饼。
(2)润饼:清明吃润饼,在闽南、潮汕和台湾很盛行,“润饼” 正名春饼,以面粉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即润饼皮,包馅儿的润饼菜有胡萝卜丝、肉丝、蚵煎、香菜、豌豆、豆芽、豆干、鱼丸片、虾仁、肉丁、油煎蛋丝、海蛎煎、油酥海苔、花生末、炸粉丝、香菜、蒜丝。
(3)客家红烧肉:红烧肉是客家人逢年过节餐桌上必备的菜肴。它色泽红艳,肥而不腻,威香下饭,肉汁还可用于拌面。
(4)酿豆腐:客家酿豆腐也称为肉末酿豆腐、东江酿豆腐,是客家名菜之一,据说与北方的饺子有关。通常将油炸豆腐或白豆腐切成小块,在每小块豆腐中央挖一个小洞,用香菇、碎肉、葱蒜等佐料填补进去,然后用砂锅小火长时间煮,食时再配味精、胡椒等调料即可。
(5)五香卷:五香卷是一道福建传统特色名吃。逢年过节、婚寿喜庆,家家户户必备卤面,配以五香条未招待亲朋好友,这也是当地的传统民俗。它用一种专门的豆皮,裹上剁碎的精肉、莘养、葱等,包成如春饼的一条条, 再放下油锅炸成焦黄,切成几段,蘸佐料进食,香、酥、脆、鲜。
荣誉称号
2007年,塔下村以“村古、景秀、水美、民朴”入选“中国景观村落”。
2016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决定将塔下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19年1月,塔下村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020年8月26日,塔下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旅游信息
交通
塔下村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西部。其进村路线为:南靖县出发,途径南坑镇、船厂镇、书洋镇、曲江,最后到达塔下村。
导览
村头停车场—顺庆楼—德昌楼一倚南楼一塔下德远堂—顺昌楼一裕德楼一振源楼—旅游服务中心—和兴楼一三巴楼一大坝自然村停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