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秋
曲牌名
塞上秋,又名“天净沙”,元代曲牌名,属北曲越调,用于剧曲套数小令。全曲共五句二十八字(衬字除外),第一、二、三、五句每句六字,第四句为四字句,其中第一、二、五句平仄完全相同。此调主要有两种格式。正格为五句四平韵一叶韵,第一、二、三、五句为平韵,第四句叶仄韵;变格为五句三平韵两叶韵,第一、二、五句为平韵,第三、四句叶仄韵。偶有第四句不用韵者。代表作有元代李致远《塞上秋·春闺》等。
体裁沿革
塞上秋,曲牌名,即“天净沙”《太平乐府》注“越调”,用于剧曲、散曲套数和小令。因无名氏曲有“塞上清秋早寒”句,故名“塞上秋”。朱彝尊《词综发凡》云:“元人小曲,如‘干荷叶’‘天净沙’‘凭栏人’‘平湖乐’等调,平上去三声并用……已为曲韵滥觞矣。”此调或与沙漠小词有一定关系,可能是由沙漠小词发展而来。诸宫调《天宝遗事》中曾用到“天净沙”曲牌。《全元散曲》中,首用此调的是商政叔。现存162种元杂剧中,越调套用过53套,其中用于第三折的达35次之多,“天净沙”用过11曲,并多用于套中第三四曲。吴梅南北词简谱》卷四“天净沙”按语说:“此调流传词家已久,盖自东篱‘枯藤老树”一曲后,后人无不效之,西逸亦仿之也。王实甫《西厢·听琴》折‘莫不是’一曲,但多衬字,与此若合符节也,惟多用于前数段,作散板曲唱耳。”
这是形成于元代的曲牌之一,并泛用于元诸宫调元散曲和元杂剧中。根据隋树森全元散曲》以及郑因百《北曲新谱》、任讷《散曲概论》,统计得《塞上秋(天净沙)》曲共一百零七首,名列一百五十八个曲牌(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曲)的第十三位。可见,天净沙是元曲惯用的曲牌。
格律说明
全曲共五句二十八字(衬字不算),除第四句为四字句外,其余第一、二、三、五句每句六字。其基本格式为“六、六、六、四、六”。其中首句首字可仄,三字可平;二句首字可平,三字可仄;三句首字可平,尾字可平叶;四句三字可仄;五句首字可平,三字可仄。此调一般要求句句押韵,极少数第四句不押韵。一、二、五三句平仄完全相同。其难点在第三句末尾两字,声调规定极严,前一字只能用去声,后一字只能用上声。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第三句“古道西风瘦马”,“瘦”为去声字,“马”为上声字。另外,第四句末尾一字,只能用去声或上声字。
正格
单调二十八字,五句四平韵、一叶韵,其中第一、二、三、五句为平韵。格律例见乔吉《天净沙·一从鞍马西东》。此曲为元人小令。第四句叶一仄韵。《老学丛谭》有无名氏曲二首,正与此曲同。谱内可平可仄,即参后作。
变格
单调二十八字,五句三平韵、两叶韵,其中第一、二、五句为平韵。格律例见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此曲第三、四句,俱叶仄韵。孟昉曲《天净沙·十二月乐词》十二首,其十首俱与此曲同。惟一首起句“七十二候环催”,七字、十字俱仄声。又一首,第四句“风高露下”。风字平声,露字仄声。
格律对照
正格
格律对照例曲:乔吉《天净沙·一从鞍马西东》
平中中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去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仄平平。
一从鞍马西东,几番衾枕朦胧。薄幸虽来梦中。争如无梦,那时真个相逢。
变格
格律对照例曲: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中中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去上。中平中仄,仄平平仄平平。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说明:曲牌格律与对照例曲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曲使用斜体字排印。曲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上,表示填上声字;去,表示填去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为韵脚。)
典范作品
金·商衜《塞上秋·雪飞柳絮梨花》
元·王和卿《塞上秋·咏秃》
元·关汉卿《天净沙·平生肥马轻裘》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元·李致远《塞上秋·春闺》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25 13:56
目录
概述
体裁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