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封官”,也称“墨敕斜封官”,是
唐代的非正式任命官员,是当时人们对由非正式程序任命的官员的一种蔑视性的称呼。这种官职的任命状是斜封的,要从侧门交付
中书省办理,而且它上面所书“敕”字是用墨笔,这与中书省黄纸朱笔正封的敕命是不一样的,“斜封官”由此得名。
在唐代,官吏的任命有严格的程序和制度,即先由吏部注官,再经过门下省过官,最后经过中书省对皇帝颁布的任命状进行“宣署申覆”。皇帝和宰相掌管五品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授职和迁转,以及六品以下的一些清要官职的任命权,吏部主要管理六品以下的中低级官员的授职升迁。
斜封官,也称作“墨敕斜封官”,是唐朝的非正式任命的官员,是当时人们对由非正式程序任命的官员的一种蔑视性称呼。斜封官的官职任命状是斜封着的,要从侧门交付中书省办理,而且它上面所书“敕”字是用墨笔,这与尚书省黄纸朱笔正封的敕命是不一样的,斜封官因此得名。
《
资治通鉴》载:癸巳,罢免斜封官,大量裁减冗。中宗朝,韦后与安乐公主专擅朝政,公开卖官鬻爵,想做官的人不论有无才能,只要出钱三十万,即可不通过吏部、兵部铨叙,由公主直接授予各种官职。至中宗后期,此类官员多达数干人。宰相姚元之、宋璟及御史大夫毕构深恨之,向睿宗提出建议,请全部废黜斜封官。睿宗采纳此建议,下诏罢免斜封官,并罢免各公主府官员。同月史。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裴谈被贬为蒲州刺窨宗下诏追赠苏安恒为谏议大夫。讲述的是,神龙元年(公元705年),中宗被张柬之等5人扶上帝座后.对安乐公主更加溺爱,无论她做错什么事都不肯责备。安乐公主依仗父亲的宠幸,卖官鬻爵,收贿枉法,无所不为。当时皇帝任命官员的诏书须由中书省下达,然而安乐公主伙同长宁公主等人发明了一种被称为“斜封官”的方法,即只要想做官的人交钱30万,她们就可以从中宗那儿弄得一纸命令,不经过中书省,而另从侧门直接下达。从此,不管是屠夫小贩,还是奴婢仆役,只要交齐钱数的,都能混上一官半职。一时间,走“斜封官”途径而任为员外同正之官、试官、摄官、检校官者竞达数千人之多。
《朝野签载》载:唐景龙年中,斜封得官者二百人,从屠贩而践高位。景云践祚,尚书
宋璟、御史大夫
毕构,奏停斜封人官。璟、构出后,见鬼人彭卿受斜封人贿赂,奏云:见孝和怒曰,我与人官,何因夺却?于是斜封皆复旧职。伪周革命之际,十道使人,天下选残明经进士及下村教童蒙博士,皆被搜扬。不曾试练,并与美职。尘黩士人之品,诱悦愚夫之心。庸才者得官以为荣,有才得官以为辱。昔赵王伦之篡也,天下孝廉秀才茂异,并不简试。雷同与官,市道屠沽,亡命不轨,皆封侯略尽。太府之铜不供铸印,至有白版侯者。朝会之服,貂者大半。故谣云:貂不足,狗尾续。小人多幸,君子耻之。无道之朝,一何连类也,惜哉!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五》载:安乐、长宁公主及皇后妹郕国夫人皆依势用事,请谒受赇,虽屠沽臧获,用钱三十万,则别降墨敕除官,斜封付中书,时人谓之“斜封官”;钱三万则度为僧尼。其员外、同正、试、摄、检校、判、知官凡数千人。西京、东都各置两吏部侍郎,为四铨,选者岁数万人。
唐中宗、唐睿宗时期,韦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等擅权行事,公开卖官鬻爵,破坏正常任官制度。官员由皇帝或以皇帝名义直接用斜封任命,被任命的斜封官有时可达数千人。墨敕斜封官的授官方式导致朝政混乱。直到唐玄宗登基之后,在宰相姚崇等的协助下,罢免唐中宗以来的斜封官,并规定不允许再行斜封官之事,从而结束了长期以来冗官污吏充斥朝廷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