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别称乌浒人之探讨
1989年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壮族别称乌浒人之探讨》是1989年12月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黄现璠
作品简介
《壮族别称乌浒人之探讨》,是壮族史学之父黄现璠教授生前撰写的一篇名作,也是专论壮族族称演变历史的第一篇佳作。最先于1981年9月发表在《广西民族研究参考资料》第一辑。其后分别在1989年12月收录于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岭外壮族汇考》和在2004年7月收录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作者于文中对壮族族称的演变及其别称乌浒人的词义等方面进行了详述。论文引经据典,考证详密,属黄现璠教授晚年的名作。
出版信息
题名:《壮族别称乌浒人之探讨》
所收书刊名:《广西民族研究参考资料》第1辑,《岭外壮族汇考》(谢启晃等编,广西民族出版社)、《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黄现璠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531-536页。ISBN:7-5633-4743-7)
所属分类:民族学、壮学
内容摘要
壮族与汉族同时各自成为一个民族,开始于我国古代历史的殷代,主要证据有如下几点:
第一,最主要的,为《殷契粹篇》1230正: “壬申卜,争贞,令妇好从沚戢伐巴方,受有又。”此其一。
又《甲骨文字乙编》2950, “贞,妇好其从沚戯伐巴方,王勿自东受垄阱于妇好立。”此其二。
首先徐中舒先生说: “笮之川的僰人,即古代的巴濮……史记正义,僰,蒲北反,蒲北反的僰人;就是巴濮的合音。”古书常以巴濮连称,可知巴人即濮人,焚人即壮族先民已为人们所公认。此其三。
第二, 《书经·牧野篇》说: “周武王伐纣,会师牧野”。帅领了西南的“庸、蜀、羌、髳、微、卢、澎,濮”等八个少数民族。各族都出动了许多人马,史称八百诸侯会于孟津。其中有濮族,就是“巴方”。 《牧誓》不载巴方。怎能率师从征和反抗周朝。按殷代小国多以“方”称或“邑”称.而殷为大邑即大邑商或天邑商,天也有大义。
作者结论
此文是论壮族族称演变历史的第一篇专文,主要论及三个方面,正如文中总结如下:
第一,广西壮族别称的乌浒人是由古代壮族别称的巴族迁入五溪为土家,由楚国方言“于菟”而得名。
第二,壮族前身的巴族。在殷代已成为一个民族,与汉族同时形成,历史悠久,而且具有优良的英勇革命传统。
第三,壮语倒装,是受殷人语言倒装影响之故,说明其由来已久。:壮人有一句古语“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壮语今日尚保存许多古音,如大河称沱,牛称挚,妇女称媚(读重唇音)都由此而来。
上说三点,一向很少人研究,虽有研究,也没有说服力。我尝试论之,是否成立,希望同行同好,进而教之,幸甚,幸甚!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23 11:40
目录
概述
作品简介
出版信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