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成立于1986年11月18日,注册地位于桂林市七星区五里店路9号,法定代表人为黄轩庄。
历史沿革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1986年成立,转企改制完成后,2010年注册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仍简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现拥有
广西师范大学杂志社(有期刊5种:《
作文大王》《
英语大王》《
数学大王》《
新营销》《
市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坚持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出版方向和社会效益优先的出版方针,共出版教育、学术人文、珍稀文献、艺术理论等类别图书1万余种,总印数达11亿多册,总资产4亿元,年发行码洋6亿多元,13次荣获中国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和
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等国家图书大奖,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良好出版社、先进出版单位。在近10年行业机构组织的综合评估中,综合实力均居中国大学出版社前列,在地方大学出版社中名列榜首。
经营范围
经营范围包括出版本校设置的主要学科、专业、课程所需要的教材;本校教学需要的教学参考书、教学工具书;与本校主要专业方向相一致的学术专著、译著;适合高等学校教学需要的通俗政治理论读物;根据学校主管部门确定的分工和安排,为尚未成立出版社的高校出版高校教材及辞书出版业务;出版互联网图书、互联网教育出版物。广告经营;企业业务培训;会议会务服务;纸张及纸制品的销售;房屋租赁。(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企业文化
社名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社名由我国著名文物鉴定家、书法家
启功教授所题。启功先生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文史馆馆长、国家文物鉴定会主任委员等职。启功书法博师古人,典雅挺秀,自成体格,深受海内外收藏家欢迎。
社徽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坐落于山水秀丽的桂林,社徽以书籍的局部为图案主体,造型上稍似桂林市的标志性景——象鼻山。将书籍概念和桂林地方特色结合在一起,既有鲜明的地域识别又有突出的创业特征。图案线条简洁,直线为主,曲线求变,既有力度,又显灵活。活泼的绿色为主色调,感觉积极,有朝气。
领导集体
党委书记、董事长:黄轩庄
总裁:姜革文
总编辑:汤文辉
发展目标
今天的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朝气蓬勃,志存高远,在党委书记、董事长黄轩庄的带领下,以团结、务实、勤奋、创新的精神,协调发展,锐意进取,以教育产品出版为中心,以学术人文产品出版为亮点,借助转企改制的良好契机,重点实施人才培养、品牌建设、体制创新、集团化发展、外向型拓展和核心竞争力建构六大战略,以期将出版社建设成为富于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具有较大国际影响的名社强社,为传播中外优秀文明成果、传承人类先进文化搭建通畅津梁。
下属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独秀书房河内大学孔子学院店。
荣誉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建社以来,坚持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大教育服务的出版方向和社会效益优先的工作方针,共出版图书8000多种,总印数达10亿多册,总资产3.5亿元,年发行码洋6亿多元,多次荣获“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和中国出版政府奖等,先后被国家教委(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教材管理先进集体、先进高校出版社,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先进出版单位。在近10年行业机构及媒体组织的综合评估中,综合实力均列中国大学出版社前10名,在地方大学出版社中名列第1。先后有3人获得“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荣誉称号,2人获“全国优秀中青年编辑”荣誉称号。2010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2009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我国图书出版单位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中排名第六,在大学图书出版社中排名第二。
在全国图书印装质量评比中,连续7年荣获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银、铜奖,多年位居广西第1,并已跻身
国内出版社前8名。图书装帧设计上,也屡屡获得各种大奖。在2006、2008年分别举行的第六、第七届中国大学出版社书籍装帧艺术评奖活动中,送展图书获奖总数均居参评各社之首。2009年,在第七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评比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共有35种图书分获最佳作品、优秀作品、入选作品奖,获奖总数名列全国之首。在2008年的首届“
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奖中,于先进出版单位奖、优秀出版人物奖、装帧设计奖、印刷复制奖4个类别中均获殊荣,成为获奖最多的出版社之一。
2022年3月,被授予“2021年度全国版权示范单位”称号。
评价
正因高雅的出版品位和浓郁的人文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赢得了学者和读者的交口赞誉,如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员
雷颐先生称:“
广西师大出版社已经成为我们知识界、学术界一个共有的家园。”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文教图书也在全国市场占有较大的份额,具有广泛的市场认同度,“概念地图书系”、“助学工具书大全系列”等已经形成品牌。在教育出版急剧变革的当前背景下,出版社正在加大对教育出版的投入力度,积极介入各类教育产品的编写与出版,积极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