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颐,男,1956年出生于湖北
武汉,祖籍湖南
长沙,中学毕业后,下乡数年,然后当兵,复员当工人。1978年,考入
吉林大学历史系,1982年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
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历史系中国近代史专业, 1985 毕业, 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85年,到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现
研究员。其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与当代中国史。著作:《
帝国的覆没》、《
中国切片,1900》、《
取静集》、《
时空游走: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雷颐自选集》、《
经典与人文》、《图中日月》、《萨特》、《
被延误的现代化》、《
历史的进退》、《
历史的裂缝》等。
雷颐,男,1956年出生,湖南长沙人,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著名历史学者。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与当代中国史。主讲《中国近代史讲析》、《法西斯主义理论剖析》、《辛亥百年的变与不变》等课程。
与多数
历史学家静守书斋不同,雷颐开博客、写随笔、在报刊上撰写评论文章,甚至开设大众历史讲座,就差上“百家讲坛”了。
在雷颐看来,把历史说给大众听,也是历史研究者的一种使命。“
白寿彝先生写过一篇文章,《司马迁寓论断于序事》,他号召大家向
司马迁学习,‘要使我们的作品能吸引人,能让人爱看,才能发生更大的效果。’其实从
古希腊起,历史都是以叙事为主,你把事情叙述清楚了,根本不需要你去下结论,读者自然就能体会。”
近代
东亚的格局的变化是
朝贡体系崩溃之后,日本在这个过程中国力迅速上升,中国的国力在下降。在这个过程中
军国主义又在日本占了上风,日本就一次一次的侵略中国。从
甲午战争、
日俄战争、九一八、七七,一步一步走向
全面战争。也是日本一步一步走向灾难。日本走向战争的教训之一是,对极端观点、思潮不能鼓励,任其发展,将把整个国家引向灾难。
如今搞历史研究,雷颐越来越重视细节的力量。他向很多人推荐一本《
红旗照相馆》,作者
晋永权是《
中国青年报》摄影部主任。书中披露了大量五六十年代的老新闻照片是如何“
摆拍”、“修片”加工而成。其中一张“
亩产万斤”的照片,就是四个小孩站在稻田里,看似站在密密的稻穗上,实则后面有
凳子或石头支撑的
假新闻照。
雷颐的书架上有一套《
胡适思想批判》,还有几本“文化大革命”中
大批判文章的合集。雷颐发现,很多人在“文革”中写了很多大批判文章,等到晚年编自己的文集时,都不收录这些批判文章。“所以写文章一定要很慎重,要写自己以后编集子不会脸红的文章。”雷颐说,当然可以理解那个时代是没有沉默的自由,必须写。但如果在这个时代还写假的、违心的东西,就不是时代的悲剧“是个人的悲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