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软件学院
复旦大学下属学院
复旦大学软件学院成立于2002年,是全国37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学院依托复旦大学充沛的办学资源,坚持以人才培养、学术研究、 产业推进三位一体的方式推动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学院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努力按照国际一流标准建设教学和科研体系,致力于为互联网时代培养优秀人才、培育先进技术和贡献卓越思想。
学院简介
复旦大学软件学院成立于2002年,是全国37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学院依托复旦大学充沛的办学资源,坚持以人才培养、学术研究、 产业推进三位一体的方式推动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学院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努力按照国际一流标准建设教学和科研体系,致力于为互联网时代培养优秀人才、培育先进技术和贡献卓越思想。
学院在学科建设和布局上,突出强调以互联网和物联网时代的需要为特征,着力构建从底层软件到应用层乃至商务应用模式的完整的纵向研究体系,并以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产业推进为一体的方式展开。
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一支学缘结构良好且富有学术活力的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科研团队,其中包括青年973首席科学家和作为大中华区第一个在密码学顶级会议上发表2篇论文的青年才俊,更有一批多次获评复旦大学最受学生欢迎老师称号的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学院除了聘请国外知名高校教师参与学院的教学工作,还聘请了来自微软IBM、花旗软件、SAP、摩根斯坦利等若干具有业界领袖地位的行业高 层技术与管理人员作为学院的客座教师。
人才培养
学院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努力按照国际一流标准建设教学和科研体系,致力于为互联网时代培养优秀人才、培育先进技术和贡献卓越思想。学院在复旦大学张江校区有研发、办公和教学实验场地6000平方米,在邯郸校区有近200平方米的专用机房和办公室。
学院每年招收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硕士生和博士生, 软件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和软件工程领域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生。学院现有3个教育部特色专业方向,1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学院开设了卓越工程能力培养特色班,每年从一年级学生中选拔部分学生进行卓越能力培养,通过聘请外教和与知名企业共建课程等方式,强化理论和实 践训练,加强科创、实习和国际交流,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软件研发人才。
学院借鉴MIT、 Berkeley、 CMU等国际一流高校经验, 建立了完备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体系, 还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拥有全套Cisco网络实验设备并建立了开放式软硬件实验室,设立了专门的学生研讨区和专业阅览室。学院鼓励学生参与科创,部分优秀的本科生从大二开始就进入老师的实验室参与科学研究。学院与摩根士丹利、微软、IBM、HP、Intel、SAP等国际知名企业共建了学生教学实习基地,在大四学年为学生提供半年到一年的企业实习机会,还设立了专门的学生成长发展指导办公室,为学生提供生涯规划和就业技巧等方面的指 导和培训,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竞 争力。学院毕业生中有50%以上的学生进入MIT、 CMU、 UIUC和复旦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同时还有学生跨专业攻读经济、新闻、管理和法学的硕士博士学位的,其余进入IT、咨询、金融等行业从事软硬件研发、 咨询和管理等方面工作,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薪酬在全校名列前茅。
科学研究
学院在学科建设和布局上,突出强调以互联网和物联网时代的信息化需要为特征,着力构建从系统底层软件到应用层乃至商务应用模式的完整纵向研究体系。近年来承担了多个国家973、863、核高基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2014年“移动应用恶意行为检测控制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项目入选国家973青年科学家专项计划,实现了学院973首席科学家称号“零” 的突破。学院教师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多项,在系列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和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多篇高质量论文,在软件工程领域最顶级会议国际软件工程大会ICSE、系统结构领域最顶级会议国际计算机系统结构研讨会ISCA和Micro、密码学领域最重要会议欧洲密码会以及国际并行处理研究领域重要会议国际并行处理大会上发表了论文,先后承办了在相关领域中有较大影响的多个国际学术会议。学院教师在系统软件、软件工程、互动媒体、信息系统、密码学与信息安全等研究领域颇有建树,并在国内外具有相当的学术影响力。
学院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在张江校区建立了诸多企业联合实验室,如与IBM公司共建了“IBM技术创新中心”,和Intel(中国)研究院合作筹建了“复旦—英特尔联合创新中心”,与东京大学、捷码公司共建了“uID/RFID开放实验室”,与花旗银行共建了“花旗联合实验室”等,形成了科研与产业的有效结合。
学院机构
复旦大学软件学院依托复旦大学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充沛的办学资源,以建设一流学科为目标,大力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道路,以科研进展带动教学,把握行业和学科发展的最新动向,并把创新科研成果充实到教学实践,建立起创新型教师队伍,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实际研发能力的优秀学生。
学院近年来在学科建设上取得许多进展:多人多次在顶尖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人均科研经费持续多年保持在50万元以上;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的国家973青年科学家专项喜获科技部立项;培养的博士生获得全国百篇优博,参与军方组建密码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先后有青年教师获得“上海IT青年十大新锐”和“上海市浦江学者”等称号。
学院现设有并行处理研究所、软件工程实验室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宽带网络与互动多媒体实验 室、交互式图形学实验室、密码与信息安全实验室、公共绩效与信息化研究中心、数据分析与安全实验室、CC-CMM标准研究中心、系统软件与安全实验室和金融IT人才标准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
数据分析与安全实验室
本实验室系王晓阳教授(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兼软件学院院长)于2011年归国后与多位骨干教师组建,主要围绕大规模并行化数据分析和移动互联网数据安全技术开展研究工作,在ACM CCS、USENIX Security、IEEE Transactions等顶 尖会议杂志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超过100篇。有多项国家核高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及国际知名企业的科研项目在研,课题总经费超过2000万元,合作企业包括EMC、SAP等。实验室在大数据分析、密码理论和分析、移动终端安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能力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每年均有大批国际著名学者来访,实验室学生也经常获得美国计算机领域顶尖高校的Offer。实验室承办或者即将承办ACM CIKM 2014,ACM SACMAT 2016等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
实验室有二十余位博士、硕士研究生,具有深厚的学术研究氛围、扎实的工作基础和优良的工 作环境,国际学术合作与交流紧密。课题组的研究工作,一方面跟踪国际顶级的学术会议和主流研究方向,并持续有顶尖的学术论文发表;另外一方面,也立足前沿的学术研究成果,贴近市场需求并对接国 家重大战略需求,进行大数据分析技术、系统和基础软件以及密码技术的研发。 现阶段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为(1)“云计算环境下的大数据分析支撑技术”,包括数据访问支撑平台、数据访问管理平台、数据分析支撑平台和其他数据(包括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的支持等技术;(2)“移动互联环境下的安全问题”,包括云计算安全、智能终端安全和相应的密码技术、系统安全策略、数字身份管理方法。
金融IT人才标准研究中心
金融IT人才标准研究中心成立于2014年,主要从事金融IT人才培养模式、方式、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的研究。中心充分发挥企业、行业、高校及研究机构等资源优势,全方位、多渠道地开展金融IT人才标准的研究交流,提供人才战略服务工作,致力于推动金融与IT复合型中高端人才的 培养与成长,进而推动整个金融产业的发展。
中心汇聚了来自银行、证券、保险、金融服务、新兴互联网金融等企业、高校以及研究机构的金融IT及相关领域的一批资深专家,组成金融IT人才标准指导委员会,开展金融IT人才标准体系的研究与建设。标准体系可帮助企业建立金融IT人才的选、育、用、留的标准,成为金融IT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参考蓝图;帮助高校及培训机构完善金融IT人才培养模式, 有针对性地向产业界培养输送符合需求的金融IT人才。
系统软件与安全实验室
实验室由杨珉老师领衔,团队教师包括多位高水平的青年教师,主要研究系统软件与系统安全。近年来围绕移动智能操作系统安全技术(主要面向安卓系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已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多篇,专利数十项,在研项目总经费超过2500万元。
实验室研究能力得到国家多个部门和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主持承担了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青年专项)“移动应用恶意行为检测控制的基 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是国内系统安全领域第一个得到973计划支持的项目, 也是我院作为牵头单位首次承担的973项目。依托本实验室,已获批建立复旦—斐讯系统安全技术联合研究中心。
实验室有十余位博士、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具有深厚的学术研究氛围、扎实的工作基础和优良的工作环境,国际学术合作与交流紧密。实验室瞄准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和主流研究方向,持续有顶尖的学术论文发表。如2011年在系统软件领域顶级学术会议USENIX Annual Technical Conference发表的研究论文是国内高校的第一篇,2013年在信息安全领域顶级会议20th ACM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Security同时发表了两篇关于安卓系统安全问题研究的学术论文。此外,实验室也立足前沿的学术研究成果,贴近市场需求,进行系统软件和基础软件的研发,使研究能够服务于国家和社会。
公共绩效与信息化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公共绩效与信息化研究中心(PPIRC:Public Performance and Information Research Center)是复旦大学下设的校级跨学科研究机构。自2000年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公共绩效领域的理论研究、项目实践和信息化建设。十余年来,中心致力于政府绩效管理、机关工作绩效管理、人员绩效管理和专项绩效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先后与国内22个省(区、市)近200家地方党委、政府及机关部门建立了合作关系,协助大量地方党委政府及机关部门建立了科学、创新绩效管理体系。国务院2011年首批批准的14个国务院部委和地方政府绩效管理试点中,有6个为中心的合作实施单位,国家公务员局 2010年确立的6个公务员考核联系点中,有2个为中心的合作实施单位。先后承担中纪委监察部、教育部、科技部、国家公务员局、北京市科委等多个省部级及地方政府课题研究项目20余项,涉及课题经费 700余万元。先后发表论文40余篇,获得包括第五次全国人事人才科研优秀成果(应用技术类)第1名在内的多个政府管理及电子政务方向奖项。
软件工程实验室
复旦大学软件工程实验室是教育部软件科学与技术网上合作研究中心的成员单位。实验室长期从事软件工程方法、理论、工具与开发环境以及软件工程技术产业化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实验室已经确立了“Internet环境下的软件工程新技术”这一总体方向,研究工作主要关注于互联网时代软件开发、运行和维护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实验室研究领域包括自适应软件、软件维护与再工程、软件产品线、软件体系结构、云计算与移动计算等。近年来,实验室已经在软件工程国际会议(ICSE)、软件工程基础国际会议(FSE)、自动化软件工程国际会议(ASE)、软件维护国际会议(ICSM)、软件复用国际会议(ICSR)、需求工程国际会议(RE)、逆向工程国际会议(WCRE)、IEEE Transactions on Service Computing、Journal of Systems and Software等一流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论文。发表在软件维护国际会议(ICSM 2011)上的研究论文获得了唯一的最佳论文奖,此外还有多篇发表在ICSM、RE、SANER等国际会议上的论文作为优秀论文被推荐到相应的国际期刊发表。
实验室自1989年以来一直参加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大型软件开发环境青鸟系统”的研制和开发,该系统获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特等奖和1996年三部委联合颁发的荣誉证书。近些年来,实验室先后参加并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上海市项目的研究工作,其中包括863高技术计划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等。1990年以来共获近10余项奖国家及省部级奖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特色是一方面围绕国家软件工程技术方面的重大研究计划布局;另一方面强调软件工程方法与实践相结合,研究工作贴近软件产业和软件开发实践。其中,软件复用与软件产品线方面的研究工作已经形成了较为深厚的积累。该方面的研究工作自2001年以来持续获得国家86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上海市科委项目的支持,相关方法、技术和工具已经在一些软件企业得到应用,并已在多家软件企业及研究所开展了涵盖技术咨询、示范工程、工具支撑等内容的软件产品线开发方法应用与实施工作。
CC-CMM国际标准研究中心
中心成立于2009年,中心依托复旦大学综合学科优势和国际标准组织在产业实践、行业规范和业务导向等方面的基础,致力于呼叫中心产业研究、标准体系研究和开发、标杆测评方法研发等。中心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格局,为呼叫中心及服务外包产业未来的产业布局、产业规范、产业提升、人才培养等 方面提供基础性支撑,推动呼叫中心及服务外包产业的深度发展。
CC-CMM(呼叫中心能力成熟度模型)标准体系及其测评系统,已成为国内呼叫中心产业最具影 响力的标准体系。已被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信银行、华安基金、太平洋保险、国家电力、家有购物、 携程、上海医保等几十家企事业单位采用。中心参与起草了发改委牵头制定的《中国呼叫中心产业能力建设管理规范》。
密码与信息安全实验室
复旦大学软件学院密码与信息安全实验室成立于2005年,由赵一鸣老师负责,现有教师三名,研究生二十余名,主要从事密码学、网络安全协议、分布式系统安全方面研究工作。实验室教师主持和参与国家多项标准的制定,包括国家标准局Internet安全技术国家标准项目——《数字签名机制标准》;并在欧洲密码会(EuroCrypt)、《Computer Networks》等上发表数篇高水平论文。近年来在零知识相关的密码协议理论与应用,物联网安全等方面取得了国际广泛关注的科研进展,并开展了抗量子计算攻击的 密码学研究。实验室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863、国家密码发展基金、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华为创新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参与军方组建的密码协同创新中心建设 。
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定义和实现了针对密钥交换的基于标签的强并发不可锻造安全性新框架和新理论;在该新框架和新理论的指导之下,发明设计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用于网络和信息安全的核心密码协议。所发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安全的核心密码协议在效率、安全性、隐私保护方面优于相关美国和国际当前工业标准。已经申请10多项国 际和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其中已获得1项美国发明专利授权,5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1项香港发明专利授权。
在国际上首次阐述和定义公钥环境下并发知识抽取概念,并在广义公钥(bare public-key)模型(其为应用于密码系统的最弱setup模型)下实现常数轮的并发知 识可抽取的并发和可重置零知识证明系统。
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轮数最优的且基于任何具有Sigma协议的单向函数的模糊承诺协议(equivocal commitment),并以此为工具实现了最为高效的从诚实验证者零知识到真正(统计)零知识的一般性转换。基于该结果,在国际上首次系统阐述和提出NP-完全语言不具有Sigma协议的猜想,该猜想的解决将直接回答计算机科学和密码学的多个基础性公开问题(包括:图同构问题不是NP-完全,安全公钥加密不能建立在NP-完全问题上等),并在国际上首次阐述了创新的从统计零知识角度出发的解决该猜想的具体途径。该方面的成果展现了密码学和计算复杂性的优雅的交叉和融合。
并行处理研究所
并行处理研究所成立于1988年,主要从事系统软件、体系结构、并行加速和编译优化等方向的研究。近年来,团队学术水平快速提升,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在学术和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几个主要研究方向上,处于亚洲领先水平。随着研究水平的提升,并行处理研究所团队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科研成果:近年来并行处理研究所团队已在相关顶级和重要会议,如ISCA、MICRO、DAC等,上发表论文30余篇,发表于LCTES 2006的论文为中国大陆在程序语言类高水平会议的第一篇正式论文,发表于LCTES 2012上的论文为首次在国内举办的程序语言类国际高水平会议大陆地区的唯一独立正式论文。近年来承担了包括核高基、科技支撑计划、863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一批研究课题。“网络计算环境下的虚拟机运行支撑关键技术与应用”课题获2012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人才培养:并行处理研究所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所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已有3人次获得CCF优秀博士论文,1人次获得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1人次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所培养的硕士研究生或本科生已有多人前往MIT、UIUC、密歇根大学等国际著名学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国际合作:团队已与多所国际著名大学结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团队与MIT的PDOS组合作非常密切,曾联合发表论文并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人员互访。团队与UMN、佛罗里达等大学也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同时团队与Cornel、UT Austin、Princeton、Rice等大学也形成了合作机制。
交互式图形学实验室
交互式图形学实验室面向网络互动娱乐、社交和广告需求,研究面向移动互联网、PC互联网、主题乐园和展览展示等行业的虚拟现实娱乐和展示系统。Facebook、Google、Microsoft、三星和苹果等工业巨擎重点布局虚拟现实产业,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打造成为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代计算平台,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分享彻底改变现有网络空间人们的社交、娱乐、工业生产和人类日常生活。实验室研究面向智能手机和投影集群环境的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具体包括智能手机的沉浸式影院和互动游戏,面向集群计算环境的立体影像生成、投影显示和人机交互技术与系统,探索虚拟现实在网络社交媒体和广告领域应用。
实验室在IEEE Trans. TVCG,JCAVW等国际一流期刊和IEEE ICIP、IEEE ICME等国际主流会议发表论文。实验室获得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微软亚洲研究院经费支持,已经完成和达成意向的科研经费累计达到1000余万元,获得软件授权两项。实验室研制成功的媒体展示系统成功应用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接待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400余万观众。研发的虚拟现实系统成功应用于数字娱乐和工业仿真行业,获得图形显卡公司英伟达(NVIDIA)专业显卡核心技术授权。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依托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与中国电子商务可信交易服务中心,通过 产学研用结合机制,致力于以研究的形式和创新的思维来提升电子商务理论、技术和应用,目标是成为 国际领先的电子商务研发机构、学术基地、新应用与新技术输出基地。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研究聚焦于“人本商务”,率先提出并研制了人本商务理论、技术与应用体 系,涉及的新概念有“电子商务共生指数”/“云浏览器”/“I2I电子商务模式”/“可信云”/“数字灵魂”/“人本搜索”,以及“云私塾”/“彩云天使”/“私媒体”等新应用。
2006年以来,先后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子)课题4项、参与国家863 RFID专项和农业物联网 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以及知名企业横向课题5项,累计获资助1700余万元;被SCI、EI索引论文50余篇;取得省部级成果3项、发明专利3项、技术标准3项、软件著作权5项。
中心承担了教育部特色专业“软件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建设,负责“软件工程硕士电子商务特色方向”培养,累计培养全日制研究生60余名,软件工程硕士600余名,建设2门“教育部-IBM精品课 程”,2门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课程,出版中英文教材10余部。
大事记
2007年6月20日思科公司与复旦大学合作成立的“思科实践与创新俱乐部”揭牌
2007年6月19日 PHP China与Oracle共同主办的PHP技术及Oracle Database XE动手实验免费活动在学院举行
2007年6月14日 学院与BO公司(Business Objects公司,简称BO)签署合作备忘录,准备合作共建“复旦大学软件学院—Business Objects商务智能研究中心”
2007年5月22日 学院主办的“第四届计算模型的理论及应用国际会议”召开
2007年5月8日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基于数据挖掘和语义本体的商品编码知识库”等三项电子商务科研成果通过教育部成果鉴定
2007年3月25日 复旦大学软件工程硕士(MSE)校友会(筹)成立
2007年3月12日 举办首届“2007复旦大学爱尔兰周”
2006年11月13日 与名古屋工业大学、上海市世博局等联合举办的“国际性博览会的信息通信与IT技术应用”交流研讨会顺利举行
2006年10月31日 张江校区学生乐队排练房启用仪式
2006年10月24日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办的“IEEE国际电子商务工程大会”举行
2006年10月13日 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副校长Prof Nick Quirke一行访问学院
2006年10月12日 04级本科生喜获“上海市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06年10月10日 学院顺利通过上海市本科新设置专业检查
2006年7月17日 日本YRP UNL研究所合作建立的“uID/RFID开放实验室”挂牌,开展物联网研究
2006年6月30日 爱尔兰企业、贸易与就业部部长马丁(Michael Martin)访问复旦大学并出席软件学院2006届“复旦大学-都柏林大学”联合学位学生的毕业典礼。
2006年5月25日 04级本科生获得了首届复旦大学班团文化优胜奖。
2006年4月25日 软件学院领导班子换届
2006年4月2日 Fudan-Intel创新实验室正式成立。
2006年01月14日 首届公安部合办信息安全方向软件工程硕士毕业典礼
2005年12月27日 学院入驻张江校区后第一次全体学生大会。
2005年12月1日 胡文彦等同学的参赛项目“移动证券助手”获首届“花旗杯”科技应用大赛全国二等奖
2005年12月 宽带网络与互动多媒体实验室主任叶德建博士领衔的“基于速率平滑和缓冲区控制的主从式可扩展跨平台多请求流媒体服务器”研究项目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5年11月30日SAP公司联合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孔翰宁博士作题为“Growth through Innovation”的报告
2005年11月22日 臧斌宇教授和姜忠鼎博士共同指导,由交互式图形学实验室本科生毛燕东、贾奇研制的“面向移动平台的全光视频压缩、传输与绘制技术”项目获得第九届“挑战杯”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一等奖
2005年10月28日 臧斌宇院长与东京大学UNL研究所板村健所长签署了双方共建T-Engine和uID研究实验室的合作备忘录
2005年10月 “用爱点燃希望的火炬——安徽祁门助学支教”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获上海市优秀项目奖
2005年8月31日 04级本科生军训十八连荣获2005年复旦大学军训“优胜连队”
2005年5月27日 与IBM联合建立的“IBM亚太区零售创新中心”揭牌
2005年1月 交互式图形学实验室成立
2004年9月10日臧斌宇院长获上海市育才奖
2004年6月26日 第一届软件工程硕士学位授予仪式
2004年6月18日 00级本科生毕业典礼,第一届本科生毕业典礼
2004年3月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IOEB)成立
2003年10月27日 与公安部联合培养首批“信息安全方向软件工程硕士”入学
2003年10月13日 臧斌宇院长在首届上海软件外包国际峰会上发表演讲
2003年9月25日 顺利通过教育部对软件学院进行的中期评估
2003年9月13日 软件学院第一次有4届本科生参加的全体学生大会
2003年9月 软件工程研发中心(SERDC)成立
2003年8月25日 软件学院03级硕士研究生入学,学院第一届全日制研究生
2003年8月25日 软件学院03级本科生入学,学院第一届从高考直接招生的本科生
2003年8月14日 软件学院全体学生集中北区入住
2003年7日 零售管理系统研究中心(RMTI)成立
2003年6月 学院开始设立专职的职业发展指导教师,首批本科生开始实习
2003年5月27日 张江校区奠基仪式
2003年5月 分布式与移动计算实验室(DMCL)成立
2003年4月1日 软件学院门户网站竞标仪式
2003年3月18日 软件学院一周年庆典(南区老年活动中心)
2002年12月 学院机房从姚祖辉实验室搬迁入原北区临时食堂改建的学院机房
2002年9月3日 与爱尔兰都柏林大学(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签订合作协议
2002年9月3日 软件学院正式揭牌
2002年8月25日 02级本科生入学迎新,是学院第一届从大一开始就读的新生
2002年3月12日 00级本科生正式注册,学院有了第一届正式学生
2002年3月10日 00级本科生第一次上课
2002年3月8日 00级本科生录取名单出炉,录取102名同学
2002年3月2日 00级本科生招生考试
2002年1月15日 日月光华站复旦大学软件学院版成立。
2001年12月3日 教育部和国家计委联合下发了《教育部、国家计委关于批准有关高等学校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通知》(教高[2001]6号),首批批准复旦大学等三十五所高校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软件学院开始组建并试运行。
2001年7月25日 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通知》(教高[2001]3号),要求拟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高等学校提交申请报告,复旦大学启动软件学院筹建工作。
所获荣誉
2021年12月,入选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名单公示。
现任领导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学院概况.复旦大学软件学院.
科研机构.复旦大学软件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6 13:09
目录
概述
学院简介
师资队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