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保护古运河文化遗产,展现运河文化底蕴,经临清市民宗局、市文广新局、市佛教协会的共同努力,积极争取,
大宁寺成功被列入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临清大宁寺始建于宋朝,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毁于火,后重建。明嘉靖、万历,清乾隆,民国多次增建、续修,全寺原占地一万多平方米,殿、堂、室百余间,寺院平面呈纵长方形,坐北朝南,三进院落,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山门、佛殿、戏楼、
大雄宝殿、
伽蓝殿,东西两侧辅以对称禅堂、
斋堂,是壮丽于诸刹的建筑群。大宁寺门楣匾额“大宁寺”,原为乡
贡士方元焕所书,后毁于兵燹,现存匾额为民国十七年(1928年)县长马锐补题,字径尺半,饱满遒劲。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该殿为临清现存唯一完整的佛教寺观古建筑。有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大宁寺稳重长老重修大雄宝殿碑记》,记载当时“环四周为市廛,
金银线布,贝玉珠玑堆积如山”的民间商业繁荣景象。《临清州志》中记载有
谢榛和
朱彝尊等人吟咏游览的诗篇。
1992年,临清市政府为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房地产政策,满足广大信教群众的宗教生活,将
大宁寺归还佛教协会管理使用。2011年6月份,经聊城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和临清市民宗局、市文广新局批准,在坚持“保护文物古建筑原貌,不破坏文物价值”的原则基础上,对
大雄宝殿顶部及墙体进行修缮。经过多次维修扩建,全寺面貌焕然一新。大宁寺被列入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对临清参与
大运河申遗活动又增添了浓重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