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的东路建筑,为清太祖
努尔哈赤所建,其主体建筑大政殿与两侧呈八字形排列的
十王亭(包括左翼王亭、
镶黄旗亭、
正白旗亭、
镶白旗亭、正蓝旗亭和右翼王亭、
正黄旗亭、
正红旗亭、
镶红旗亭、
镶蓝旗亭)构成一组视野开阔的庭院,其帐幄式
建筑造型及其布局,是
满族人从狩猎
组织发展而来的清朝立国之本——
八旗制度在
宫殿建筑上生动而具体的再现,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所仅见。
大政殿俗称八角殿,始建于1625年,是清太祖
努尔哈赤营建的重要宫殿,是
盛京皇宫内最庄严最神圣的地方。初称大衙门,1636定名笃恭殿,后改大政殿。八角重檐攒尖式,八面出廊,均为“斧头眼”式
隔扇门。下面是一个高约1.5米的
须弥座台基,绕以雕刻细致的
荷花净瓶石栏杆。
殿顶满铺黄琉璃瓦,镶绿
剪边,正中相轮火焰珠顶,
宝顶周围有八条铁链各与力士相连。殿前的两根大柱上雕刻着两条
蟠龙,殿内有精致的梵文天花和降龙
藻井。气势雄伟。殿内设有宝座、屏风及
熏炉、香亭、鹤式烛台等。此殿为清太宗皇太极举行重大典礼及重要政治活动的场所。1644年(顺治元年)皇帝福临在此登基继位。
最早称为大衙门,
满文写作“amba yamun”。清入关前,满文将“殿”均写成“衙门”,意为办事的
衙署。大政殿建在约1.5米高的八角形“须弥座”上,台基用
青砖垒砌、外镶雕刻石条。从下至上由
圭角、下枋、下枭、束腰、上枭、上枋几部分组成。上绕以雕刻精细的荷叶、净瓶状青石栏杆。大政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明间面阔2.65米,
次间面阔各1.84米,各面均等。在古建筑中,柱子是主要
承重构件,也是分隔间量的主要依据。
大政殿采用
中国古建筑的抬梁式技法,即柱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置檀,檀上置椽、
望板来构成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