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井古建筑群系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湖北省利川市柏杨镇水井村,东望荆楚,西连巴蜀,北接长江三峡奉节,南邻湖南张家界。是2001年国务院公布的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水井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末清初,其建筑规模宏大,整个建筑雕梁画柱,工艺精巧,玲珑剔透,令人叹为观止。建筑群由李亮清庄园、李盖五庄园和李氏宗祠三部分组成,占地1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余平方米。
庄园修建于1924年。占地4000多平方米。共有天井24个,房屋多2-3层的楼房,其中有大厅、套房、客厅、客房、小姐楼、帐房、仓房等。李氏宗词及庄园建筑宏伟,修饰华丽。柱头及穿梁皆有雕花,飞檐和屋脊均有青花瓷碗碎片镶嵌成各种图案,彩楼、门窗都刻有工艺精巧的花鸟虫鱼等图案,天井内还有水池和各种精致的花坛,此外,还有各种浮雕和楹联等。均保存完好。
景区内还有一座天然“龙桥”,位于龙桥河上,该桥实为天然形成的地下穿洞,俗名“自生桥”,为断裂地层上下盘之间的岩溶地貌。“桥”面距龙桥河水面207米,两岸悬崖绝壁,唯此外行人可通,达于重庆奉节。古时这里曾被作为李氏家庭的天然刑场,桥侧有巨石一块,突悬于河上,犯了族规的人便从此处推下。桥侧有山名尖刀观,如一面巨大的旗帜直插云天。
“龙归井,凤栖山”是关于李盖五高祖李廷龙、李廷凤兄弟的迁栖入川的神话,揉合成了一首兴业发家的神曲,用三百余年的苦心打造了李氏封建王朝的堡垒,谱写了庞大一个家族的兴衰历程。从明末清初到民国年间,由东而西多次兴建,集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特点,那一个个窗饰,一处处石刻,仿佛是凝固的音符,组成一部无声而恢宏的土家民居建筑交响乐,穿越历史和时空在耳边久久回荡。
沿着宽敞的青石板路,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便是翘角凌空的朝门
庑殿顶和高高悬挂于门楣的“青莲美荫”四个大字,攀护李白为祖先,借扬李氏身份不俗。气派宏伟,不乏文化内涵。庄园前院更是气度不凡,极尽创意,200平方米的院坝全用规格统一的平板
青石铺就,前廊拱卷欧式方柱粗壮挺拔,雕凿精美,堆塑华丽。两侧吊脚雕梁画栋,可谓匠心独运,土汉结合,中西合璧。
清朝乾隆年间,湖南
岳阳(巴陵县五甲十三保)年成歉收,李家小有田产,但家大口阔(五子分别为:龙虎凤凰显),大儿子李廷龙提出入川谋生,乃带上二弟廷虎入川,至
巫山,廷虎病死,廷龙独木难撑,于是又回家,哀告父亲(双目失明)允许,带上三弟廷凤入川,艰苦跋涉,历经生死。最后,来到夔州府(
奉节龙门),告当地乡邻,为大户黄氏佣工,种地煮酒,辛苦经营,后黄氏则败落穷荡。李廷龙、李廷凤娶当地女子为妻,共育八房人(兴发芳述德泽茂盛),分家后,勤俭持家,不断地扩大家业。李廷龙死后,葬大水井;李廷凤死后,葬于
云阳县普安乡的凤凰山上,当地人称为:“龙归井,凤归山”。李氏几代人下来,竟买下了
利川北部,奉节,
云阳南部大片地方,成为远近有名的大地主,一区之内,无外姓田产。财大气粗后,方大兴土木,建李氏祠堂,建学堂庙宇,更结交州县官员,实为川东豪族、书香门第。子孙中有李文郎者,官至荆襄道台,但做了过火事,未获善果。到民国时期,李家的末代族长李盖五(武、吾),加强庄园的武装力量,练兵造枪,乃一方强梁,曾与匪首
贺国强兵戎相见。李氏族规极严,族长是典型的封建家长,族内如有那个女子不守妇德,比如未婚先孕的话,那是要被抓到龙桥判处死刑的,被推到几百米深的河谷(
龙桥河)中.但族人若在外面惹了事,外族人找上门来,族长还反倒为之极力开脱。当时人们说李家人:“逃得过国法,躲不过家法。”李盖五是六县的团总,还是
奉节县的参议员,他身材魁梧,在县里好说话,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其中,在云阳县
普安乡、蔈草乡等地,保留下来了一族人。他们的派行(族谱)是:“正世光廷祖,永远胜先宗。兴
隆昌万代,国泰定英雄。”为李龙的后代。
解放后,大水井一带地方划归湖北省
利川市管辖。在动乱中保存下来的
李氏宗祠在九十年代后被保护起来,成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进一步的修缮,成为一方名胜,为恩施州利川市著名景点
从利川市城沿着改造升级后的利(川)奉(节)路(249)到达
柏杨坝镇大水井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