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沙镇
广东省肇庆市四会市下辖镇
大沙镇,隶属广东省肇庆市四会市,位于四会市南端,北靠东城街道贞山街道,东接鼎湖区,西与佛山市三水区毗邻。辖区总面积86.39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大沙镇户籍人口有34919人。
历史沿革
清康熙年间,永宁乡的寺山都、马山都和隆伏都,俱属大沙镇范围。
民国三十年(1941年)属第一区,一直相沿至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前夕。
1949年12月,为第三区。
1952年5月,因广宁,四会县合并,改称十二区区。
1954年7月,复称第三区。
1957年1月,撤区并4个乡,撤销大沙镇。
1958年1月,合并为大沙、黄岗乡;同年9月合并成立第三人民公社;同年10月改称大沙人民公社。
1983年8月,撤社改区。
1987年3月,撤区改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6月,大沙镇辖3个社区、13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四会市大沙大道东路27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大沙镇位于四会市南端,北靠东城街道贞山街道,东接鼎湖区,西与佛山市三水区毗邻。辖区总面积86.3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大沙镇属冲积平原地区。
气候
大沙镇年均气温21.2℃,年日照1798.4小时,无霜期330多天,年降水量1770毫米。
自然资源
大沙镇矿产资源主要有石膏花岗岩石英石陶土油页岩辉钼河沙等。
人口
截至1992年末,大沙镇总人口3.561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595万人,非农业人6019人,分别占总人口的83%和17%。此外,有华侨港澳台胞8000多人。
截至2019年末,大沙镇户籍人口有34919人。
经济
综述
1992年末,大沙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2873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0472亿元,农业产值1.2401亿元。
2009年末,大沙镇实现社会生产总值82.2亿元,增长24.4%,其中工业总产值57.1亿元,增长26.8%,农业总产值8.5亿元,增长9.5%,实际利用外资1300万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2.7亿元,国地两税入库999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807.9元。
农业
1992年,大沙镇有威兼斯香蕉、优质蔬、粟、葡萄和名优鱼养殖等商品生产基地。
工业
1992年末,大沙镇有工业企业1164家,其中“三来一补”16家、内联468家。形成以建材、纺织、包装、日用化工、鲛鱼罐头加工为主体的工业行业。
2019年末,大沙镇辖区有工业企业13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家。
商业
2019年末,大沙镇辖区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有55家。
交通运输
大沙镇境内有321国道、四连线省道和三茂跌路贯穿全镇。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1992年末,大沙镇有中学2所、小学22所,在校学生6000多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7%。
文化事业
截至1992年末,大沙镇有有文化娱乐场所18个。群众文化生活有书画、舞狮、龙舟赛、卡拉OK等。
医疗卫生
截至1992年末,大沙镇医疗保健设施有卫生院1所、卫生站10个。
基础设施
截至1991年末,大沙镇专门架设11万伏和22万伏的高压专线。开通了程控电话,无线寻呼台,有无线寻呼机1000台。
历史文化
方言
大沙镇通行粤语-四会话。
地名来源
大沙镇因此地为江河冲积的大片沙滩而得名。
文物古迹
宝胜古寺,位于大沙镇安平管理区莫巷村,建于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祀得道化师菩萨。元代元贞元年(1295年),重修新寺,名仍宝胜,祀梁公慈能圣佛。清代重修时,改匾为宝胜古寺。抗日战争期间,后殿被日机炸毁。1987年按原样重修。寺内保存元代落成,清雍正、乾隆重修,同治皇朝封典两度详文部复等碑记;咸丰重修石门匠光绪重修粱柱石刻楹联等。
地方特产
马房海鲜产于北江、西江、绥江汇流的马房河段,主要有海鲈、挞沙、边鱼、桂花、骨鱼等10多种。
著名人物
黄德竣,四会大沙镇人,清道光二年(1822年)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延建郡台等职。
张军飞,四会大沙镇人,清道光六年(1826年)进士。历任四川荣县、彭水县知县,著有《隆溪草堂稿》。
黄翰华,四会大沙镇人,清咸丰三年(1853年)进士。官至刑部员外郎。
荣誉称号
2021年9月,大沙镇入选“2021年全国千强镇“。
参考资料
2020年大沙镇区划详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3 10:4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