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狸所属的
啮齿目,是当今
哺乳动物中最庞大的一个目,现存物种就有2200多个,史前种类更是数不胜数。由于种类繁多,啮齿目的分类也曾有过不少争议。过去科学家根据头骨、牙齿的特征认为河狸与
松鼠、
豪猪亲缘关系较近;但近年的
DNA研究表明,河狸属于一个比较古老的
啮齿类支系,更接近
家鼠、
田鼠、
仓鼠等鼠形类。
最早的河狸
化石出现在距今3000多万年前的晚
始新世,体型只有
兔子大小,此后它们逐渐走上了水栖、大型化的演化道路,并在上新世期间从
亚欧大陆进入
北美洲。
距今300多万年前,全球气候加速变冷,河狸的大型化达到顶峰。除了北美洲的大河狸,在
冰河时期的亚欧大陆还出现了体型稍小、但也有近2米长的
巨河狸(Trogontherium)。在
中国的
泥河湾、
周口店、
金牛山等古人类遗址中都有巨河狸的化石。
河狸俗称
海狸,是一种尾巴扁平像船桨、个子硕大的啮齿类动物。今天生活在北美洲、亚欧大陆北部的两种河狸,都有20~30千克重。而大河狸的外表粗看与现代河狸接近,体型却要大得多。以俄亥俄大河狸(C.ohioensis)为例,它们连头带尾体长达2~2.5米,几乎跟
黑熊差不多,堪称冰河时代最大的啮齿类。为了在寒冷地区生活,大河狸应该也有一身厚实的毛皮,不过它们的身躯可能不如现代河狸肥硕,因此体重估计“只有”60~100千克,少数个体可能达到200千克。
除了个子大,大河狸还有长达15厘米宽大
门齿。即便按照身体比例,这上下两对大门牙也比现代河狸的凿子状门齿更长更宽,相当一部分可能突出嘴外成为“
獠牙”。尽管尾部的软组织无法保存成化石,但科学家认为,大河狸的
尾巴应该也像河狸一样覆盖
鳞片,只是形状要细长许多。游泳时,大河狸应该主要靠后腿推动身体,这更接近水獭的游泳姿态。
现代河狸每年辛辛苦苦造
堤坝,目的就是把自家周围的土地变成“护城河”,获得一片安全自在的家园。大河狸虽然体型硕大,但在
短面熊、
美洲拟狮和
刃齿虎等大型猛兽出没的冰河时代依然是个弱者,而且陆上行动能力比现代河狸更差。研究者认为,大河狸可能比现代河狸更适应水栖生活,它们会尽量减少待在岸上的时间,以免遭到猛兽攻击。以此推测,建造“堤坝”对大河狸来说,应该是合理的选择。
在温带淡水湖泊中,
鳄鱼、
巨蟒都难以生存,大河里基本没有危险。与现代河狸一样,它们花大半年收集到巢中的树枝,足够支撑整个冬天,无需
冬眠。河狸建造的“堤坝”也会改变周围的生态,尤其是为树木生长提供了充沛水源,而树木反过来又成为它们的未来食物。在稳定的气候下,大河狸可以用终日劳碌,换来稳定的食物来源和安全保障。
在
更新世冰期,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覆盖着大片
冰川、
苔原和干草原,但仍有一些林木茂盛的
湿地,这为两种巨型河狸提供了优良的生存环境。在北美洲,从寒冷的育空地区到温暖的佛罗里达都留下了大河狸的足迹,不过它们主要分布在美国中东部一带。
今天的河狸是大自然中的“伐木工”和“工程师”,它们不仅每天都要大量啃食树木、
灌木,还会收集数亿吨计的树枝,垒起供全家居住和越冬的“小屋”。不仅如此,河狸甚至能筑起长达上百米的“堤坝”形成
池塘,这样的池塘主要用来阻挡捕食者,同时还会促进附近林木生长。比现代河狸庞大得多的大河狸,是否也有类似习性呢?
早期的研究者认为,大河狸的牙齿更接近
麝鼠而不是河狸,因此它们可能像麝鼠一样主要取食水中的柔软植物。但在1912年,人们在美国俄亥俄州发现了一个埋在泥炭中的巨大巢穴,直径达2.4米,所用的树枝很多超过7.5厘米粗,里面还有少量大河狸的化石。目前,还没有证据显示大河狸像现代河狸一样以家族为单位群居生活,也不知道它们是不是有筑坝的本领。
和其他许多美洲大型动物一样,大河狸也在距今约1.2万年前神秘灭绝了。有观点认为这是由于和现代北美河狸竞争失败所致,但这两种动物曾经在北美洲共存了长达200万年之久。那凶手会不会又是人类呢?
近代的欧洲
殖民者曾经为了皮毛而大肆捕杀北美河狸,但目前还没有证据显示,史前猎人曾经捕杀过大河狸。生活在亚欧大陆、曾经与史前人类长期打交道的巨河狸,也几乎是和北美洲的大河狸同时灭绝的。或许,导致它们消亡的只是更新世末期多变的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