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成立于1986年,是我国首批设立的33个
研究生院之一。该院下设3个部门:综合办公室、研究生培养处和研究生工作处。
历史沿革
大连理工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面向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1949年4月建校,时为
大连大学工学院;1950年7月大连大学建制撤销,大连大学工学院独立为大连工学院;1960年10月被确定为教育部直属
全国重点大学;1986年4月设立研究生院;1988年3月更名为大连理工大学;1996年启动实施“211工程”建设,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共建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启动实施“
985工程”建设,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重点共建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被中央确定为中管干部学校。2012年12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大连理工大学依照“统筹规划、错位发展、坚持标准、创新模式”的指导思想建设盘锦校区,与主校区同标准、同档次、同水平办学。201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入选
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名单。
师资队伍
学校有教职工4082人,其中专任教师2580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3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1人,兼职教师中的两院院士36人,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4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0人,“973计划”青年科学家专题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16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获得者17人,“
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辽宁省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37人,“兴辽英才计划”教学名师2人;博士生导师958人,硕士生导师2371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职称865人,副高级职称1158人,学校现有博士生4737人,硕士生13171人,本科生25611人。(数据截至2020年1月)
学科专业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已形成以理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哲、艺术等协调发展的多学科育人体系。学校设有研究生院,6个学部,17个独立建制的学院、教学部,3个专门学院和1所独立学院。有2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3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6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还有工商管理(MBA,含EMBA)、公共管理(MPA)、建筑学、金融、应用统计、艺术、翻译、工程管理、新闻与传播、城市规划、汉语国际教育、体育、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等19个类别硕士专业
学位授予权,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土木水利等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以及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设有88个本科专业,78个本科专业进行招生,其中
国家级特色专业23个,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48个,通过全国工程教育认证(评估)专业24个。有4个国家级教育、教学基地(国家工科化学教学基地、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8个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工程训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土木水利实验教学中心、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化工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化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车辆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7个国家级教学团队,是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首批十所试点高校,国家实施工程教育改革十所试点高校,国家首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试点高校,
首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首批全国高校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首批“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高校,教育部首批
公共外语教学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的工程学和化学学科领域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优势学科资源丰富、研究实力雄厚。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学校重点建设7个学科群,涵盖17个一级学科,辽宁省重点建设20个一级学科。有9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进入前1‰;8个学科领域进入QS世界学科排名前500名;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共有32个一级学科参评,7个学科进入A类,19个学科进入B类(其中B+,8个);上海软科最好学科排名中,13个学科进入全国前10%。在2016年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获得1个A(工商管理)和1个A-(公共管理)。(数据截至2020年1月)
院系设置
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化工学院
机械工程与材料能源学部
机械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学院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
电气工程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建设工程学部
水利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交通运输学院、 建设管理系、
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
工程力学系、 船舶工程学院、 汽车工程学院、
航空航天学院、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
新闻与传播学系、中文系、公共管理系、 法律系、哲学系、 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所、 艺术教育中心、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MPA教育中心、 高等教育研究院
建筑与艺术学院
建筑系、城市规划系、艺术系、 工业设计系
经济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物理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光电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张大煜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办公室)、创新创业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大学联合学院、国防教育学院、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城市学院、能源研究院、北京研究院
拥有1个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
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经中共中央批准于2006年1月13日成立)
智能系统技术系、软件工程系、网络工程系
大连理工大学-立命馆大学国际信息与软件学院、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筹)、软件工程研究院
3个由学校直接管理的独立建制学院
由大连凌水主校区相关学院直接管理的教学单位
化工学院盘锦分院,商学院、
知识产权学院,外国语学院盘锦分院,体育与健康学院盘锦分院
重要科研平台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工业生态和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分室、分子识别与成像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国家知识产权培训(辽宁)基地等
科研实力
学校拥有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建有1个国家级“
2011协同创新中心”(
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6个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电子政务模拟仿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业装备节能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先进装备设计与CAE软件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桥梁与隧道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制造管理信息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热能综合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
大连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1个国家级技术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国家振动与强度测试中心),1个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研究基地,1个国家知识产权培训(辽宁)基地;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辽宁绿色化学化工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海洋能源利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装备智能控制与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精密/特种加工及微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模塑建材制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制造管理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动物性食品安全保障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工业装备监测与控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先进高分子及复合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8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3个辽宁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个辽宁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全国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7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4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0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001年以来,学校共获国家科技成果奖励58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30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671项。2012年以来,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中国专利奖金奖1项、银奖1项、优秀奖9项。(数据截至2020年1月)
硬件设施
学校依山傍海,办学条件优良。已形成一校、两地(大连市、盘锦市)、三区(大连凌水主校区、开发区校区、盘锦校区)的办学格局,总占地面积357.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75.5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现有藏书353万余册,中外文电子期刊6.4万余种。学校现有运动场馆面积19.6万平方米。学校拥有一流的智慧校园环境,三校区有线网、无线网全覆盖,
校园一卡通通过刷卡、扫码、刷脸等多种方式实现身份认证、缴费和消费,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在国内高校中居于先进水平。(数据截至2020年1月)
国际交流
学校在国家开放大局中谋划新作为,开创国际化办学新格局,在“以我为主、开放办学”的国际化战略指引下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35个国家和地区的251所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际校所合作关系。在学生国际化方面,学校有包括国家公派、联合培养、交换学习、短期交流访问、海外实习等150余项海外交流项目;2019年,共派出长短期交流学生2633人次;截至2019年底,在校国际学生人数1611人,创历史新高。在教师国际化方面,2016—2019年,聘请长短期海外专家学者3415人,2019年获批国家级外国文教专家项目19个;2019年教师长短期出国境公派、进修、参会、访问1710人次。(数据截至2020年1月)
机构设置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成立于1986年,是我国首批设立的33个研究生院之一。本院下设3个部门:综合办公室、研究生培养处和研究生工作处。
综合办公室主要负责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和综合改革;导师队伍建设;机关作风建设;文件与档案管理;新闻宣传与信息交流工作;数据统计;印章管理;经费管理;设备管理;研究生院网站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日常行政事务的协调组织;日常接待与会议组织。
研究生培养处主要负责负责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安排;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学籍(含同等学力)管理以及研究生培养国际化建设;博士、硕士学位授予与管理;辽宁省学位信息汇总与上报;学位论文评审、答辩;学位论文质量监督、检查;博士论文基金评审与管理、优秀博士、硕士论文评选;网络学刊的建设与管理。
研究生工作处主要负责研究生招生工作;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行为管理;
研究生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社会资助等)、助学金管理;
国家助学贷款;困难补助;基层就业和服兵役补偿代偿、退役士兵教育资助;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政策制定和修订;导师创新基金管理;研究生奖助学金动态调整;三助工作的组织实施与酬金核发;研究生参与国际学术会议资助;研究生会及共青团建设、社团组织管理;医疗保险;宿舍管理。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