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象,读音tiān xiàng,汉语词语,意思是指
日月星辰在天幕上有规律的运动现象。
唐·
刘知几《史通·书志》:“必为志而论天象也,但载其时彗孛氛祲,薄食晦明,裨灶、梓慎之所占,
京房、李郃之所候。”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吾夜观天象,见将星落于荆楚之地,已知云长必然被祸,但恐
王上忧虑,故未敢言。
清·
昭梿《啸亭杂录·年羹尧之骄》:“年默然久之,夜观天象,浩然长叹曰:‘事不谐矣。’”
冰心《寄小读者》十六:“我正想东方谚语,不能适用于西方天象,谁知元宵夜果然
雨雪霏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