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郡
古代区划名称
太原郡,古代区划名。秦庄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始置太原郡,治所在晋阳(太原市区西南汾水东岸),秦始皇时太原郡辖7县:晋阳、界休(山西介休)、邬(山西介休东北30 里)、兹氏(山西汾阳)、离石榆次、霍人(山西繁峙东),包括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太原郡辖地在今山西省太原市(晋阳县)、交城县、平遥县、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阳曲县及以北属秀容郡。
秦之前
禹贡并州域,西周属唐国,春秋属晋国,战国属赵国
西汉时期
(一)废止与重设
汉高祖二年(前205年)沿用秦置太原郡,郡治晋阳
高祖六年(前201年),废太原郡,以郡21县置韩国。同年韩王信投降匈奴,遂废韩国,分其地置太原、雁门二郡,太原郡仍治晋阳。
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又废太原、雁门二郡,合其地,复置代国,“立子(刘)恒为代王,都晋阳”。
汉文帝二年(前178年),分代国南部原太原郡之地新置太原国,“立子参为太原王”,都城仍为晋阳。
文帝三年(前177年)并代、太原二国为代国,都晋阳。
元鼎三年(前114年)汉武帝废代国,复置太原郡,郡治晋阳,郡以下设21县。
元封五年(前106年)太原郡属并州刺史部,刺史部于太原郡同治晋阳。
汉代太原郡有“户十六万九千八百六十三,口六十八万四千八十八,县二十一”。那时的太原包括北至繁峙,南至介休整个山西中部地区太原盆地
(二)西汉情形
西汉太原郡下辖21县,其中晋阳、榆次兹氏(今汾阳市巩村遗址)、界休、邬县祁县盂县沿袭前代,新置14县:葰人,秦霍人县,广武(今山阴旧广武),原平(今原平南),虑虒(今五台古城),阳曲(今定襄待阳),汾阳(今阳曲西北静乐县),狼孟(今阳曲黄寨),上艾(今平定新城),阳邑(今太谷阳邑),大陵(今文水武陵),平陶(今文水县平陶村),京陵(今平遥京陵),于离(地址不详)。
(三)王莽改制
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太原郡仍属并州刺史部监辖,下辖县仍为21个。但对其中11个县启用新称:界休改为界美,于离改为于合,榆次改为大原亭,兹氏改为兹同,狼孟改为狼调,平陶改为多穰,京陵改为致城;大陵改为大宁,祁改为示,阳邑改为繁穰,广武改称信恒。
东汉时期
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刘秀王莽所改郡县名,恢复西汉旧称。太原郡由21县,减为16县,即晋阳、榆次、阳曲狼孟、盂县、大陵、平陶、京陵、兹氏、界休、邬县、中都、祁县、阳邑、虑虒、于离。东汉时,太原郡和并州同治晋阳,建安十八年(213年)并州并入冀州。太原郡属冀州。
魏晋南北朝
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文帝曹丕“复置并州,改太原郡为太原国”,旋又废太原国置太原郡,辖县降减到12:晋阳、阳曲、榆次、盂县、祁县、京陵、中都、大陵、平陶、狼孟、阳邑、邬县。并州及太原郡均治阳曲。
西晋咸熙二年(公元265年),改太原郡为太原国,隶属并州刺史部。西晋太原国辖县13:晋阳、阳曲、榆次、盂县、狼孟、阳邑、大陵、平陶、祁县、京陵、中都、邬县、于离。西晋末年,北方少数民族上层贵族纷纷建立割据政权,互相攻伐。从晋建武元年(公元304年)到北魏太延五年(公元439年)进入十六国时期。在这一时期太原郡先后被前赵(汉)、后赵前燕、前秦、后燕等五国交替割据,这几国都曾在太原设“续开之州郡”,各行建置。但为时短暂,无新建置,仅是彼此沿袭,无所变革。十六国时,并州移至河东郡。太原郡仍属并州。北魏时太原郡和并州仍同治晋阳。
北齐武平六年,太原郡和并州移治龙山县(太原市西南汾水西岸),北齐太原郡领龙山,晋阳,邬,榆次,中都,祁,平遥,沾,受阳,长安,阳邑十一县。北周因之。
南朝刘宋元嘉十年(433年)析济南郡泰山郡侨置太原郡。治山茌县(今山东长清东南19公里之张夏镇)。辖山茌、太原、祝阿3县。属青州。
公元471年,山东地区被北魏占据,改名东太原郡,以区别在今山西地区的太原郡。
北魏初沿刘宋治山茌,孝昌2年(526)移治太原县(遗址今山东长清城区西南21公里孝里镇)。辖太原、祝阿、山茌(《魏书·地形志》误作荏)、卢县4县,属齐州
北齐天保七年(557),废东太原郡。
南朝梁武帝天监五年(506年),在舜井,又名舜城(位安徽东至县故梅城南2公里处)侨置太原郡,领晋阳(侨于今安徽东至县张溪)、和城(侨于今安徽东至县东流镇)、天水(在今安徽东至县境)3个侨县,及彭泽县(治今江西彭泽县西南),属南豫州
太平二年(557年)十月,陈朝代梁,侨置太原郡改治彭泽县(治今江西彭泽县西南),领彭泽,和城(仍治今东流镇)、晋阳(位今安徽东至县古晋阳乡,张溪一带)。属西江州(治浔阳,今九江市)。
隋唐时期
隋开皇三年(583)废太原郡入并州。隋开皇九年(589年),平定陈朝,调整州、县,废太原郡。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恢复秦代郡县制,废并州总管府,复置太原郡,郡治晋阳。共辖15县:晋阳、阳直、太原、榆次、太谷、祁县、文水、交城、受阳、盂县、石艾、乐平、和顺、平城、辽山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废太原郡复为并州总管府,领晋阳、太原、榆次、太谷、祁、阳直、寿阳、盂、乐平、交城、石艾、文水、辽山、平城、乌河、榆社十六县。其年,置清源县,仍以榆社属韩州。武德三年(620年),废总管。其年,置汾阳;仍以盂、寿阳二县置受州,治盂县;乐平、辽山、平城、石艾四县置辽州,治乐平;太谷、祁二县置太州,治太谷;仍以文水属汾州。武德四年(621年),又置总管,管并、介、受、辽、太、榆、汾七州。其年,改为上总管。武德五年(622年),又改代、石二总管。其年,改上总管为大总管。武德六年(623年),又改朔州总管,仍割汾州之文水来属。其年,废太州,以太谷、祁二县来属。武德七年(624年),改为大都督府。其年,置罗阴县,仍省阳直县,改汾阳为阳曲县,又以文水属汾州。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省乌河、罗阴二县,又以文水来属。贞观八年(634年),以废受州之寿阳、盂、乐平、石艾,又割顺州之燕然,凡五县来属。督并、汾、箕、岚四州。贞观十四年(640年),废燕然县。龙朔二年,进为大都督府。天授元年,置北都兼都督府。开元十一年(723年),又置北都,改并州为太原府。天宝元年(742年),改北都为北京。旧领县十四,户九万七千八百七十四,口二十万九百三十六。天宝领县十三,户十二万八千九百五,口七十七万八千二百七十八。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1 15:34
目录
概述
秦之前
西汉时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