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岳革命根据地于1937年10月创建,1949年8月完成历史使命,经历了
抗日战争和
解放战争两个时期。抗战时期一般称为太岳根据地,它发轫于晋冀豫
敌后抗日根据地,是
晋冀鲁豫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战争时期一般称太岳解放区,是联络华北、西北与中原的纽带,是人民解放军打破
国民党军进攻、保卫延安、挺进豫陕鄂、逐鹿中原和解放山西的战略支撑点与出发地之一。
地理位置
太岳革命根据地的大致范围是同蒲铁路以东,白圭到晋城公路以西,
祁县白圭至
汾河东岸以南,
黄河以北的地区(以下简称
太岳区)。太岳区多为山地和丘陵,东面
太行山,西望
吕梁山,
太岳山(又名
霍山)纵贯南北。因此,得名为太岳革命根据地。太岳区依自然地形,习惯上又分为三个地区:临汾至屯留公路以北称岳北地区;临汾至屯留公路以南,曲沃到
高平公路以北称岳南地区;曲沃至高平公路以南,黄河以北称晋豫地区。
历史沿革
抗日战争时期
太岳革命根据地于1937年10月创立,初创时期是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没有单独的行政领导机构,所辖县份主要受山西第三行政区政治主任公署(后改称山西第三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简称山西第三专署)领导。
1939年7月,日军对晋冀豫区发动第一次大规模“扫荡”,打通了白(圭)晋(城)公路和邯(郸)长(治)公路之后,晋冀豫区被分割为太北、太南、太岳、晋豫4个相对独立的战略区。
1940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的决定,成立了中共太岳区党委,同时在沁源县孔家坡村成立了太岳区行政领导机构——山西第三专署(白晋)路西办事处。管辖范围大体包括同蒲铁路南段以东、白晋公路以西、临(汾)屯(留)公路以北这个三角地带的各县,陆续计有沁县、沁源、屯留、安泽、岳阳、平遥、介休、灵石(汾河以东)、霍县、赵城(汾河以东)、襄南、临汾、绵上、漳源、洪洞(汾河以东)等15个县。
1941年2月1日,山西第三专署从太行区移驻沁源县赵寨村,直接领导太岳区各县的抗日政权,路西办事处随之撤销。3月,根据中共中央建设现固的抗目根据地,开辟从延安经晋绥区到华东、华中区的秘密交通线的指示,经冀太联办批准,山西第三专署在平遥、介休两县的同蒲铁路以北与汾阳、孝义县相邻的边沿地区,设立平介县,成立平介铁北办事处。1941年5月,山西第三专署在太岳区先设立了第二、第三办事处,后设立了第一办事处,8月,又设立了岳南办事处(简称岳南专办)。这时,太岳全区共辖24个县。
1941年8月15 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成立。9月1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太岳行署在沁源县赵寨村建立,山西第三专署随之撤销。原山西第三专署在岳北的3个办事处分别改为晋冀鲁豫边区第七、第八、第九专区;11月23日,又在岳南地区建立了晋冀鲁豫边区第二十三专区;均属太岳行署管辖。沁源县为太岳行署直属县。这时,太岳全区共有23个县。
1942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决定太岳区和晋豫区合并,合并之后称太岳区。1943年3月23日,太岳行署在第二期简政工作中,将原岳北的第七、第八和第九专区合并为第七专区,第二十四专区改称第八专区,第二十三专区改称第九专区,豫晋联办区划为1个专区。并将介灵联合县仍分为介休、灵石两个县,原划入洪洞县的岳阳附近区域划归安泽县。接着将第七专区的洪洞县划归第九专区,太岳行署的直属县沁源划归第七专区,豫晋联办区的晋沁、第九专区的长子两个县划归第八专区,第九专区的沁(水)西县与第八专区的士敏县合并为士敏县。1943年7月,第八专区又设置了建宁县,10月撤销。这时太岳全区共辖32个县。
1944年春,太岳区发动局部反攻,逐步开辟了豫北和条西地区。为适应这一新的形势,太岳行署将第七专区改称第一专区,第八专区改称第二专区,第九专区改称第三专区,豫晋联办区改称第四专区,并于同年2月,在中条山西部地区建立条西办事处;8月,正式建立第五专区,条西办事处随之撤销。在第五专区建立之前,条西地区先后已建立了稷麓,垣(曲)南、闻喜、夏县、平陆、安邑等6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这时,太岳全区共辖38个县。
1945 年,随着太岳区军民局部反攻和大反攻的胜利,太岳区管辖的区域迅速扩大。在中条山东部和豫北地区,太岳军民于 1945 年4月收复阳城和晋城两座县城后,太岳行署将第二专区的晋北和晋沁两个县合并为晋城县,第四专区的阳南、阳北两个县合并为阳城县。8月,太岳行署又设立了沁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划归第四专区管辖。在条西地区,为纪念嘉康杰烈士,1945年春将垣南县改称康杰县。在汾南地区,1945年2月,太岳第五专署在新绛县阳王镇成立新绛县抗日民主政府,4月撤销,5月以后,又在新绛县的文侯村,成立新绛县(汾河以南)抗日民主政府,5月20日,成立万泉县抗日民主政府;8月,在稷山县建立抗日民主政府。抗日战争胜利之后,1945年9月18日,为加强对汾南地区政权的领导,太岳第五专署成立汾南办事处。这以后,又建立了安北和荣河两个民主县政府;10月,建立猗(氏)临(晋)县民主政府。这时太岳区共辖43个县。
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7月,由于稷山县县长董警吾被捕,县政府遂告结束。11月,冀氏县与安泽县合并为安泽县。12月,汾南办事处撤销,所辖各县由第三专署管辖。1947年4月,晋南战役攻势前后,随着斗争形势的发展,为便于加强领导,太岳第三专署多次调整了行政区划。1947年3月,撤销了安夏办事处和安北县民主政府,恢复建立了安邑县民主政府;4月,建立了解县民主政府;5月,建立了永济、虞乡、芮城等3个县的民主政府。临晋、猗氏两县城于 4月解放后,太岳第三专署撤销了猗临县民主政府,分别成立了临晋、猗氏两个县民主政府。7、8月,太岳第五专署在稷山、河津汾河以南地区建立了稷(山)河(津)县民主政府,将新绛县(汾河以南)民主政府改称(新)绛南县民主政府,撤销了稷麓县,所辖区域分别划归闻喜和绛南两个县;太岳第四专署将王屋县与济源县合并为济源县;将士敏县划归第二专区,并与沁水县合并为沁水县。这时,太岳全区共辖38个县。
1947年8月,太岳区军民积极参加战略反攻。在外线,陈谢集团挺进豫西。9、10月间,太岳行署在河南省以新安、渑池为中心的豫西地区建立了第五专区。在内线,9月,为加强对黄河沿岸工作的领导,太岳第三专署撤销了永济、虞乡两个县的民主政府,成立了永虞县民主政府;在黄河沿岸的永乐镇建立了永乐县民主政府,10月,为迎接运城市的解放,接管市政权,太岳第三专署又在安邑县王范村成立了运城市民主政府。这时,太岳区管辖的范围扩大到同蒲铁路南段和汾河以东、以南,白晋铁路和晋(城)博(爱)公路以西,豫西之洛宁以北的三角地带,全区共辖47个县(市)。
1948年5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和晋察冀边区政府合并,成立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太岳行署归其领导。6月7日,豫西行政公署建立之后,太岳第五专区所属各县划归其管辖。7月6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太岳区将第三专区所属各县(市)、第二专区所辖的洪洞(汾河以东)及第一专区所辖的赵城(汾河以东)等20个县(市)划归晋绥边区行政公署管辖。8月15日,晋中行政公署建立之后,太岳区又将平遥、介休两个县划归其管辖。10月,成立晋城市民主政府。10月15日,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改为华北人民政府,太岳行署转归其领导。经过这几次大的区划调整后,太岳全区共辖3个专区、18个县(市)。
1948年12月1日,根据华北人民政府命令,太岳行署改为华北人民政府太岳行政公署。
1949年8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决定恢复山西省建制,撤销太岳行政区。
历史作用
在抗日战争时期,太岳革命根据地军民在军事上坚持了长期的游击战争,粉碎了日军多次的围攻、频繁的“扫荡”和五次“治安强化运动”,打破了其安图建立所谓“山岳剿共实验区”的计划,8年间总计消灭日、伪军5万余人,并且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为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大批青壮年涌人抗日部队,八路军和山西新军在本区迅速发展,在1943年精简之后,总计有2万余人。民兵队伍发展到8.8万余人。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战支前,担负了极为繁重的战勤任务。战斗在太岳区的武装部队的粮食、被服、经费得到了源源供应。经过8年浴血奋战,太岳革命根据地和其他根据地一起,为坚持山西以至华北的抗日战争,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解放战争时期,随着国内阶级矛盾的突出和革命主要任务的转变,经过抗日战争考验的太岳革命根据地,又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解放战争的立脚点和出发地之一。作为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西南前哨和华北与西北的联结部,太岳革命根据地是粉碎国民党进攻的主要战略基地之一。太岳解放区军民进行的战役战斗之频繁、担负的战勤任务之浩大、斗争环境之残酷、动员人力之众多、牺性贡献之巨大,在华北各根据地中都是比较突出的。经过反奸清算、减租减息、土地改革和大生产运动动员起来的广大群众,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日号鼓舞下,踊跃参加人民解放军的前后总计达7万余人,民兵发展到13万人,并且组建了 130 多个随军作战的远征民兵连。全区直接参战的群众计60余万人次,参加支前工作的群众计300 余万人次。保证了部队作战战勤任务的圆满完成和粮秣及各种物资的源源供应。以太岳解放区武装力量为基础,先后组建了正规部队第四、第八、第十五纵队等3个纵队共11 个旅的兵力;后来以这3个纵队为骨干又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九、第六十、第六十二军等5个军,南下西进,胜利地参加了全国的解放战争。同时,太岳解放区还动员地方党政军民干部 5000余人奔赴全国各地,参加了开辟和巩固新解放区的斗争。
太岳烈士陵园
太岳烈士陵园位于山西省晋城市
阳城县城内凤凰西街59号。1946年夏,中共阳城县委、县政府为纪念全县抗战英烈,决定修建阳城烈士陵园,开工不久因战事繁忙停建。1949年4月工程续建时,太岳区党委、太岳行署、太岳军区将其改名为“太岳烈士陵园”,用于纪念和祭莫全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牺牲的英烈。陵园建成后,太岳区党委、行署、军区和阳城县委、县政府多次在此举行大型集会和纪念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相继增建了“革命斗争史展厅”、“军民庆胜利”雕像,并对纪念楼、纪念碑、纪念塔和陵墓数次修缮。1986年11月,薄一波同志为太岳烈士陵园重题了园名。
太岳烈士陵园占地面积16675平方米,南北长198米,东西宽59米。1982年,被阳城县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列为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分别被列为市、县两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教育基地。2014年,相继被列为山西省、晋城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