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先街道,隶属于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地处蒲城县中部,东与
椿林镇相接,南与
陈庄镇毗邻,西接
桥陵镇,北靠
尧山镇,辖区总面积125.7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唐开元四年(716年)十月,蒲城县改称奉先县。因县西北丰山的
桥陵埋葬着唐玄宗的父亲
李旦,取“祀奉先皇陵墓”之意。 街道因以为名。
唐代为昌宁乡。
宋设蒲城乡。
明属吕原乡。
清沿明制。
民国十七年(1928年),设一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改称承恩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更名城关镇。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8月,设蒲城市城郊区。
1956年2月,称城关乡。
1958年,属红旗公社之城关管理区。
1961年5月,成立城关公社。
1984年3月,改为城关镇。
2011年1月,东杨乡和贾曲乡并入。
2015年,撤销城关镇,设立城关街道办事处。
2017年5月2日,城关街道更名为奉先街道。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奉先街道辖关帝、车街、古镇、北关、达仁、西府6个社区,关帝、古镇、北关、达仁、西府、东街、黄家、祥塬、戴家、滑曲、尧村、洞耳、双酒、冯家、三兴、韩家、柳家、邢家、堡子、宜安、前宜、南贾、贾曲、三里、怀德、西贾、陈家、彭村、南阜、太平、小董、杜家、椿兴、三义村34个行政村;下设243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奉先街道下辖12个社区。办事处驻关帝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奉先街道地处蒲城县中部,东与
椿林镇相接,南与
陈庄镇毗邻,西接
桥陵镇,北靠尧山镇,辖区总面积125.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奉先街道地处
渭河平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势四周较低,中部塬面平坦。境内最高点海拔500米,最低点海拔400米。
气候特征
奉先街道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奉先街道辖区总人口11.7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73万人,城镇化率57.3%。另有流动人口6500人。总人口中,男性6.34万人,占54%,女性5.4万人,占46%。2011年,奉先街道人口出生率6.5‰,人口死亡率3.5‰,人口自然增长率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934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奉先街道财政总收入158万元,比上年增长3%。农民人均纯收入5820元。
第一产业
2011年,奉先街道农业总产值达到7亿元,比上年增长6%。耕地面积11.3万亩,主导产业小麦和酥梨,为国家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和酥梨最佳适生区。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奉先街道粮食生产2万吨,其中小麦1.4万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酥梨、蔬菜等。
奉先街道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为主。2011年,奉先街道畜牧业总产值0.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1.4%。2011年,奉先街道水果种植面积1.4万亩,产量3.5万吨,主要品种有酥梨、苹果、桃、葡萄等。2011年,奉先街道有大型农业机械685台,名优特农产品有酥梨、桃、花卉等。
第二产业
奉先街道形成以农产品加工、水泥生产为主的工业体系。2011年,奉先街道工企业总产值4.3亿元,比上年增长3%。
第三产业
2011年,奉先街道有商业网点170个,职工850人。个体工商户870家,从业人员2150人。外贸产品酥梨、苹果、红提葡萄等,外贸出口额824万元。
交通运输
奉先街道已形成由铁路、公路2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铁路西延线过境,境内长6千米。西禹、渭蒲高速公路过境,其中西禹高速公路境内长6千米,设蒲城1个出口,通往
西安、
韩城。渭蒲高速公路境内长5千米。省道西禹、渭清公路过境,其中西禹公路境内长5千米,渭清公路境内长6千米。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奉先街道有文化艺术团体27个,创作完成的文化艺术作品主要有纪实文学《关中怪杰》、报告文学《锦绣三秦》、通讯集《群星璀璨》、散文《蒲城散文荟萃》《民间故事》《蒲城春秋》《奉先漫话》《雪泥鸿爪》《尧山雅韵》和戏剧《王鼎死荐林则徐》等。公共图书室15个,藏书21万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700人。辖区主要文化团体有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老年活动中心、县剧团、作家协会、书法协会、美术协会、摄影协会、老年书画协会,诗词楹联协会和音乐文学协会等。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焰火、社火、麦草工艺、剪纸、刺绣、雕塑等,其中蒲城椽头蒸馍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奉先街道有幼儿园23所,在园幼儿3180人,专任教师425人;小学31所,在校生1.1万人,专任教师44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5所,在校生6880人,专任教师53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奉先街道教育经费498万元。有民办学校6所。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奉先街道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5个,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5张。平均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1.6人、注册护士1.6人。2011年,奉先街道医疗机构完成诊疗71.6万人次,出院病人6.6万人次。
2011年,奉先街道法定报告传染病病发率为15/10万,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6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1.5万人,参合率98%。
体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奉先街道80%的社区和5%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60%。
历史文化
慧彻寺南塔
慧彻寺南塔,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奉先街道,慧彻寺早已被毁,仅存唐塔一座。塔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年),原为十一层,明嘉靖三十四年大地震时塔身顶二层崩毁,1953年在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任习仲勋指示下拨专款维修,但仅修复一层,现为十层。塔为密檐式砖塔,空心,平面呈方形,底层边长约3米,高36米。
2013年5月3日,慧彻寺南塔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寿寺塔
崇寿寺塔,全名崇寿寺诸佛舍利宝塔,俗称北塔、北寺宋塔。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奉先街道原崇寿寺内,现寺毁塔存。据《崇寿禅院修十二劫塔记》载,始建于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年),由当时蒲城县延兴村商人王信捐资创修。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地震,损伤塔顶,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修葺。
崇寿寺塔塔身一层南面辟有券门,塔内单壁中空,内置木质楼梯,可登塔眺南塔。二层以上四面均做枋木构三间,以砖隐出依柱、阑额、斗拱,七层以上无斗拱,二至四层补间施辅作。二层以上四面当心间对开券门或假券门,真假相间,逐层上下位置交错,次间施卧棂窗,九层以上无窗,十层以上东西面无真假券门。层间砖砌叠涩出檐,下施菱形牙子,三层以下叠涩出檐十三层,三层以上逐层递减。 塔身二层北面当心间嵌有“诸佛舍利宝塔”石碑,四层南面当心间嵌立佛像一尊。北寺塔雄伟挺拔,与南寺塔遥相对峙,双塔夜影为古蒲城八景之一。
2013年5月3日,崇寿寺塔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寿寺塔
杨虎城旧居
杨虎城旧居位于蒲城县奉先街道槐院巷,建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是杨虎城将军为其母和家属所建。分为正、偏两院,坐北向南,院落格局分为门房、大厅、女厅、后楼房,占地面积一千二百五十平方米,建筑面积七百五十平方米,为关中传统式“四道”建筑。整个建筑古朴典雅,院内青竹翠柏,苍窗格门、浮雕制作精良细致。
2013年5月3日,杨虎城旧居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