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奎庄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 ,以山取名大堆,清初以山别名大圭,后更名为大奎庄。 1946年划为奎一、奎二、奎三3个行政村。奎三村居于庄之北首。总面积约1.7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面积1000亩,山林面积500亩,民居面积300亩,企业占地面积200亩。
简介
昆仑镇奎三村2000年底,全村共有350户,总人口1480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8‰。现有孙、梁、张、 谭、蒋、王、贾、刘、程、姬、沈、司、宋、陈等30余个姓氏,均为汉族。1949年农村经济由个体私营经济构成, 1978年
农村经济总收入44万元,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891万元, 其中集体经济总收入4896万元,人均纯收入3185元,全村纯收入950万元。
该村是淄博市经济百强村之一。
1993年,市委、市政府授予小康先进村。
1996年,市文化局授予特色文化村。
1998年,市委、市政府授予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文明单位,省建委、省人事厅命名为村镇建设明星村。
2001年,市委、市政府授予现代化建设示范村。
1994年以来保持了省级文明村荣誉称号。
大事记
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孙蕙中丁酉科举人。
清康熙七年(1668年7月2日~9日),连降大雨八昼夜,之后连续发生地震。是年,五谷不登,豆类有荚无粒,民大饥。
清康熙八年(1669年),孙蕙赴宝应县令任。
清光绪二十五年 (1899年) 3月, 经梁景增、张廷钧等禀告,将设于祖师庙堂的“奎山书院”撤销,改设“义学”。
1947年3月10日,孙兆清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8年,洪山区办大奎小学,前身为“义学”。
1949年秋,孙即厚任奎三村第一任村长。
1950年7月31日~8月2日, 淄川县首届第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村老模范孙即亭作为代表参加会议。
1952年春,由张宜全、孙启孝、孙启云等组织成立农业生产互助组。
是年冬,村办起识字班,扫除青少年文盲,晚上以煤油灯照明上课。
1954年3月, 乡成立
农村信用合作社,根据自愿原则,农民以现金或粮食折款入股方式成立农村信用合作社,以解决农副业生产发展的资金困难。
1955年秋,成立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孙即杰任社长。
1956年,奎三村党支部建立。是年,初级社转为高级社“永丰社”,孙即杰任社长,孙即田任副社长。
1958年9月, 改称奎三生产大队。大队办起食堂,口粮不再分到户下,凭票取饭菜。
59年,购置幻灯机。
59年,大奎水库建成。
1959年,奎三大队自建北水库。
1962年春,全村安装电灯。
7月13日,暴雨成灾,冲毁土地数亩、堤堰数处,20余间房屋倒塌。
1969年,省军区司令员童国贵来大队视察民兵工作。
1970年4月,孙即杰参加山东省首届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6月、9月,孙兆勇代表奎三民兵连分别出席省军区、济南军区代表会议。
71年,济南军区副司令员杨国夫、副政委方正,省军区副司令员鄢泗甲先后来大队视察民兵工作。
1971年,通过整党建党,发展党员13名。
71年秋,奎三大队耐火材料厂动工兴建。
1972年上半年,大队购置12马力拖拉机1台。
1973年春,奎三大队煤碴砖厂动工兴建,年底投产。
1974年11月,孙兆岩任大队党支部书记。
75年,实行殡葬改革,对故者遗体实行火化。
1975年秋后,学大寨整团山前坡建大寨田。
1976年,建长岭水池。
11月8日,召开社员大会实施大队一级核算。
1977年,建团山水池。
1978年,建南坡水池。
1983年,始建全省第一家农民公园。
1984年,改称为奎三村。是年,奎三村农工商总公司成立。孙兆岩任董事长,孙启锋任总经理。
是年冬,原省委书记高启云来村视察工作,并题写“奎山公园”匾额。
1985年,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村团支部省级青年之家称号。
1986年,淄博石油机械制造总厂奎三分厂建立。
1989年10月,奎三小学新校落成并投入使用。
12月17日,国家教委副主任王明达等视察奎三小学,并题辞鼓励:人民支持教育,教育要为人民。
是年,始建团山居民楼区。
1990年,孙兆岩被授予市优秀企业家称号。
1991年9月,中国内地与香港合资议项签字,村精细化工厂动工兴建。
10月,省政协副主席陆懋曾、省委常委王怀远、省武警后勤部部长王忠友来奎三村视察。
11月,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刘奇葆、团中央常委谭志伦等来村视察。
1992年1月12日,副省长张瑞凤在市委书记杜祥荣等陪同下,到奎三村视察。
2月29日,省政协副主席刘永等到奎三村作社会调查。
6月5日,奎三村自行筹建的“淄川杜坡山综合植物园”项目,由市计委立项批复。
是月,孙兆岩任昆仑镇党委副书记。
10月17日, 参加全国妇女干部院校年会暨妇女理论教学研讨会的全国妇女干部23人,来村参观考察。
1993年4月,
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孙兆岩优秀农民企业家称号。
7月14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晔来村视察银杏树种植、生长、成活情况。
1994年5月27日,镇党委批准改建村党总支,并同时建立机械厂、奎盛园党支部。
1995年8月14日,国家农业部副部长刘中一视察奎三村鸵鸟养殖业,并题辞鼓励:开发鸵鸟产业,繁荣农村经济。
1996年5月25日,省委书记赵志浩考察奎盛园及鸵鸟养殖。
10月2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思卿视察奎盛园。
10月10日,村党总支书记孙兆岩因病在
淄川奎盛公园以身殉职。
10月20日,全国政协常委、原山东省委书记梁步庭,原山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振等考察奎盛园。
10月23日,昆仑镇党委决定孙启锋任奎三村党总支书记。
1997年2月22日, 山东硅酸盐研究设计院与奎三村联办“淄博奎星陶瓷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举行签字仪式,副市长常志钧出席。
4月29日,经省体改委批准组建“山东万峰集团”,孙启锋任董事长。
5月4日,中共淄川区委决定建立奎三村党委和山东万峰集团党委。28日,昆仑镇党委决定由孙启锋任奎三村党委、山东万峰集团党委书记。
1998年4月10日,中共淄川区委任命孙启锋为昆仑镇党委副书记。
10月2日,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怀远、山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志浩在市委书记阎启俊、市长张建国陪同下视察奎盛园。
2000年1月1日,联合体企业“淄博宏大陶瓷公司”、“淄博今天塑胶公司”揭牌。
6月7日,动工兴建彩印包装和
瓦楞纸板包装项目,2001年4月7日正式投产运营,市纪委书记王行宏,副市长常志钧、陈家金等出席剪彩仪式。
10月28日,大岭至昆仑段小铁路停运拆除。
2001年2月21日,镇党委决定在全镇开展向奎三村党委学习活动。
6月29日,村被市委、市府命名为现代化建设示范村。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
建国前,粮食亩产60公斤左右,上好地亩产亦不过70~80公斤。1952年春,成立农业生产互助组。1955年秋,建立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转为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取名“永丰社”。1958年,奎二、奎三两村联合修建蓄水7500立方的大奎水库,蓄西河矿排水,村建立扬水站,灌溉农田,亩产达到220公斤。
1975年后, 修建长岭水池、团山水池、南坡水池,总蓄矿水1.2万立方,良田基本达到自流灌溉, 并实施科学种田,合理密植。1978年粮食亩产320公斤,总产达到28万公斤,基本实现自给自足,不再向国家要统销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村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 1983年粮食亩产430公斤,比1978年增长110公斤。2000年粮食亩产466公斤,总产达到395吨。
第二产业
建国初,由互助组的成员在农闲时节发挥工艺特长打石磨,开料石,建青砖厂,成立石业社,从业人员几十人。初级、高级社时期的集体经济多依靠运输业。 人民公社化以后,开始铝土和焦石资源开发,1960年村收入达到6万元,人均分配40元。三年自然灾害过去以后,先后建起耐火材料厂、煤矸石砖厂。1978年,全村总收入达到44万元, 人均分配140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办小煤矿。1984年成立农工商总公司,建设饭店、商业服务公司、机械厂,办起养鸡厂。1991年,与港商合资建设精细化工企业,1997年与山东硅酸盐研究设计院联办起淄博奎星陶瓷公司,2000年组建淄博今天塑胶公司、宏大陶瓷公司、双岭织布厂等企业,2000年投资3500万元新上的彩印包装和
瓦楞纸板包装项目于2001年4月7日投产。2000年全村工业从业人员达2080人,村集体工业总产值4896万元,年末固定资产1.2亿元,利税616万元,人均收入5587元。
第三产业
建国初期, 大奎庄只在天主教堂设立1处商店--大奎合作社。1954年初,村办起奎三村供销部。1960年以后各生产队开办豆腐房、小菜园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加快集体经济发展步伐。煤炭业的开采带动了运输业的发展。 1984年村成立农机队,1987年村有运输车辆30余部,集体经济大发展,2000年社会总产值达到1.24亿元。
特色产业
1983年, 奎三村始建全省第一家农民公园。1992年6月在淄川杜坡山风景区陆续投入6000万元建起占地430余亩的奎盛公园。 奎三村视其为绿色工厂,除了观赏以外,每年都有大量的花卉上市或应时花卉走进千家万户,既有经济效益,又有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
1993年,该村开始由南非津巴布韦引进鸵鸟,开发特色养殖业,受到了国家农业部的重视。该村是中国鸵鸟协会成员单位。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
光绪年间设立“义学”时,村里的孩子能入学读书的年龄参差不齐,入学者仅20人,1948年办大奎小学。1983~1984年,村对学校危房进行改造,重新布局,配备桌凳以适应教育和学习的需要。1989年春,建立奎三小学新校,10月投入使用。1975年建立幼儿园,1989年达到市一类幼儿园标准,1997年办起了半托式市级示范幼儿园,儿童入学、入园率均达到100%。建国以来,村先后有70余名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学校少先队1989年被山东省少工委授予金星大队称号,1990年被团中央授予全国红旗大队称号。1995年村建立老年艺社,1997年建立村老年活动中心,有棋牌、演唱室还有太极拳、太极剑及老年秧歌队等;艺社出席市夕阳红演唱会受到表彰,活动中心被评为市级先进单位。为配合新上彩印包装、瓦楞纸板包装项目,2000年村组织44人到深圳、成都两地培训,至此,职工大都具有中专以上文化水平。村企业技术人员达80余名,其中高级职称8人、中级30人、初级42人。
人民生活
建国前,大多数老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好年成年人均粮食60公斤,人均收入30元。建国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民生活不断提高。1958年,人均粮食150公斤, 人均纯收入35元。1978年人均收入140元,人均粮食170公斤。1982年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人民生活迅速提高。2000年,人均纯收入5587元,80%的村民住上多层楼和别墅楼。全村拥有各种机动车60辆,其中个人拥有33辆,摩托车300辆。家家户户都安装了
闭路电视和
程控电话。
村庄建设
建国前,村民住房多以土石木结构为主,人均居住面积不足5平方米,由于经济滞后,村庄道路年久失修。建国后,人民生活逐步提高,居住条件也随之改善,从砖镶窗户、砖镶门改善为一砖到顶的砖房。
70年代,居民住房大多为钢筋、水泥、砖瓦、石、木结构,淘汰草房子,1982年前,村民先后建新房120余户。1989~2001年,新建村民住宅楼254户,水电暖齐全,实施花园式配套,基本解决了村民住房困难。硬化旧村道路,全村安装路灯,有专人负责道路卫生清洁。1998年被省建委、省人事厅命名为村镇建设明星村,1999年被市建委授予园林式村庄称号。
集体福利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村民福利也逐步提高。该村地处西河煤矿矿区,原来的生活用水已被破坏,60年代初,铺设自来水管道,1997年又重新铺设,并增设了高质水管道。村率先实施九年义务制教育,对在镇中学读书的学生每天由村派大客车接送。对考入大学的学生每年分别给以1000元、700元、500元的助学金,直至完成学业。对全村男60岁、女55岁以上的老年人实行每月30元生活补助金待遇。 村卫生室由原来的1处增加到两处,保证村民小病不出村,医护人员随叫随到。1998年,村建立浴室,村民可免费到公园里休憩。2000年上半年又在居民区原村耐火材料厂址上建设广场,供村民休闲娱乐。
组织建设
地方组织建设
1947年3月10日, 孙兆清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
解放战争时期,全村先后有12名青年参军参战,期间为国捐躯的烈士有孙立华、赵守诚、孙连声、 商连胜4人,踊跃支前的民工达40人。
朝鲜战争爆发后,全村人民积极响应
抗美援朝的号召,先后有8名志愿青年出国作战。
1956年孙即杰、 孙凝年入党,同时成立奎三村党支部,孙即杰任书记。1974年11月孙兆岩任支部书记,1994年5月党支部改建为党总支,孙兆岩任总支书记,时有党员57名,同时建立机械厂、奎盛园党支部。
1996年10月23日,孙启锋任村总支书记,1997年5月,经区委批准建立村级党委,孙启锋任村党委书记。
多年来,村支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1993年市委、 市政府授予奎三村小康先进村称号,1996年被市文化局授予特色文化村,1998年市委、市政府授予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文明单位,1999年被市委授予“五好村”党支部称号。 2001年7月,市委、市政府授予现代化建设示范村,保持了1994年以来的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2000年,村党委共有党员76名,下属4个支部8个党小组。
行政组织建设
解放战争时期,群众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支援前线。1 949年秋, 孙即厚任村第一任村长,1951年孙兆清任村长,1953年商立堂任村长,19 56年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永丰社”建立,孙即杰任社长。1958年9月成立
人民公社,设立奎三生产大队,蒋光茂、张川宜先后任大队长,下设3个生产队。1968年3月,成立奎三大队革命委员会,孙即杰任主任。1976年后,谭玉良任大队管委会大队长。1984年3月,建立村民委员会,刘波任第一届村委会主任,1987年3月孙兆伟任村委会主任,1990年3月始,孙启锋任第三、四、五届村民委员会主任,1999年5月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村委会由7人组成,主任孙启锋(兼) ,副主任孙兆伟、路维新、孙启雷,委员张丰珍、孙兆玲、王俊美,下设20个村民小组。民兵连长、治保主任梁正涛,调解主任孙兆裕,妇联主任张丰珍。
人物简介
孙克己
(1604~1684.1.5) 字礼选,号勿斋。康熙九年(1670年)敕封文林郎,宝应县知县。1681年,诰封奉政大夫、户科掌印给事中。
孙蕙
(1632.2.16~1686.3.6) 字树百,号心谷,一号泰岩,别号笠山。清顺治丁酉科(1657年)举人,辛丑科(1661年)进士殿试二甲,是岁进士第四十二名,例选司理。康熙八年(1669)敕授文林郎,授宝应县知县。壬子年(1672)充江南同考试官。孙蕙一向器重同邑蒲松龄(字柳泉)的文才,1670年秋,聘蒲松龄前往宝应县任幕宾达一年之久。蕙爱民如子。疏通漕渠时,蕙不忍劳民征夫,河道都御史罗多怒想弹劾他,士民感愤,不呼而至者万余人,争相筑堤,三昼夜工成。罗多惊喜,而蕙的名望日渐显著,士民绘图纪其事于石。蕙治宝应,专以爱民为急,不自计利害。先是明设凤阳仓,凤米道远,民甚苦其役。蕙请以宝应凤米解淮食淮兵,漕运都御史帅颜保深然之,上疏如蕙请,遂得免解。三藩叛乱时,蕙挺身告诫大将军勿暴掠,催其出境。兵屡过,而民无扰。经督抚推荐,1675年补户科给事中,康熙帝亲自赐予蟒衣。1680年补户垣,官至户科掌印给事中加一级。任户科掌印给事中期间多次上疏论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官,不宜用任子,又上疏陈奏省运粮苦,请豁免闲杂税至数十万,皆得以采纳。康熙帝把他看成谏臣。1681年钦典辛酉科福建大主考,诰授奉政大夫。1682年复受命密疏海逆 (孙蕙墓志铭) 。蕙著述颇多,有《心谷制艺》《安宜治略》《笠山奏议》《笠山诗选》《历代循良录》《感应篇笺注》《卧帆草》诸书刊行于世。
孙药
(1646.5.14~1716.3.6) 字湘芷,号守庵,又号守亭。清儒林郎,生员例监,考授州同知。
孙我愚
(?~?) 字季鲁,清康熙癸酉科(1693年)副榜贡生,选青州高苑县教谕,敕赠修职郎。
孙毓秀
(1903~1936.9) 女,名坤凝,字毓秀。毕业于县立中学师范班。因家境窘迫,立志不嫁,奉母度日。在任龙角村初级小学校长期间,曾屡次去辽东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扩建校舍。终因积劳成疾病逝,年方34岁。卒后,父老乡亲联名呈文于省政府,肯请褒扬其功绩。省教育厅派员为她撰写墓志铭道:“女士青年,而志崇兮,为乡尽瘁,捐其生兮,中道夭折,赍志终兮,丰碑峙立,垂无穷兮。”
孙即杰
(1925.8~1977.11.8) 字俊峰。1955年任村初级社社长、高级社社长。19 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任村党支部书记。1958年与奎二村联合修建大奎水库。是年秋,调昆仑公社运输站工作。1961年任村党支部书记。1962年率众为村安装电灯。196 5年调镇联合矿工作。 1968年任村革命委员会主任、奎三村民兵连指导员。1970年4月出席山东省首届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1971年12月被选为昆仑公社党委委员,兼任奎三村党支部书记。是年建起奎三村耐火材料厂。1975年调往昆仑公社工业办公室任党总支书记。1977年9月因病去逝世。
孙兆岩
(1949.1.10~1996.10.10) 1971年4月2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奎三村党支部委员、副书记、团支部书记等职。1974年11月任村党支部书记。在学大寨运动中为改变水利条件,带领全村人民陆续建起长岭水池、团山水池、南坡水池,保证了良田灌溉。改革开放以来,他倡导充分利用地下资源,发展壮大村经济,1983年,提出农民办公园的设想,始建全省第一家农民公园。1989年春号召社会各界捐资建起奎三小学新校, 并率先捐款52600元,受到各级政府表彰,成为尊师重教先进个人。同年, 他积极筹划开始了团山居民楼区的规划建设。1992年6月他以超人的胆识开历史之先河,率全村人民进城开发杜坡山旅游业,建设奎盛公园,为淄川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年6月,被区委任命为昆仑镇党委副书记。1993年4月
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他优秀农民企业家称号。
他为奎盛园不断配套完善,呕心沥血,带病坚持工作。他是淄博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94年7月被市委授予
优秀共产党员。1996年10月10日在奎盛公园以身殉职。
孙启锋
1957年6月21日生,大专文化程度。1981年12月9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奎三村农工商总公司总经理,党支部副书记、党总支书记。1997年,任奎三村党委、万峰集团党委书记, 万峰集团公司董事长。1998年4月,被中共淄川区委任命为昆仑镇党委副书记。他积极倡导充分利用地下资源优势发展企业,并支持鼓励发展联合体企业和个体企业,先后与山东省硅研院联合组建淄博奎星陶瓷公司、联合体企业淄博今天塑胶有限公司、个体企业淄博宏大陶瓷公司及双岭织布厂。2000年,投资3500万元建起了高档彩印和瓦楞纸板项目-万峰怡和包装制品有限公司等。 全面实施了村庄规划建设,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建立村民浴室等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他先后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乡镇企业家,为党争光、为国出力、为民造福标兵,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工作者,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区优秀共产党员,党员教育先进个人,区优秀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