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勒
加拿大临床医学家,医学教育家和医学活动家
奥斯勒(威廉·奥斯勒,William Osler,1849年7月12日-1919年12月29日),男,加拿大临床医学家,医学教育家,医学活动家,现代医学奠基人之一。1872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74年被聘为麦吉尔大学医学生理学讲师,次年任内科教授。1888年任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内科学教授。1884年被选为伦敦皇家内科医师学会会员,1890年当选伦敦皇家学会会员。1904年被聘为牛津大学内科学教授。
人物简介
奥斯勒(1849年7月12日-1919年12月29日),男,加拿大临床医学家、医学教育家和医学活动家。1849年7月12日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邦德海德镇,1919年12月29日卒于英国伦敦牛津大学。1865年入多伦多三一学院学习艺术,1868年转入多伦多医学院学医,1871年入麦吉尔大学医学院,1872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73年去伦敦大学生理实验室短期工作。1874年被聘为麦吉尔大学医学生理学讲师,1875年任内科教授。1876年任蒙特利尔综合医院病理医师。1884年任宾夕法尼亚大学临床内科教授,并任费城临床医学会主席。1888年任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内科学教授。1884年被选为伦敦皇家内科医师学会会员,1890年当选伦敦皇家学会会员。1904年被聘为牛津大学内科学教授。
他注重临床实践,把临床观察方法与实验研究相结合。1873年他证实血小板是血液中第三种有形成分,并与血栓形成有关。1895年描述红斑狼疮的全身表现。1901年报道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1903年报道慢性紫绀合并红细胞增多与脾肿大的临床现象(被称为“奥斯勒氏病”)。1908年观察到心内膜炎患者手足皮肤出现疼痛性小结(被称为“奥斯勒氏结节”)。他高度评价中医脉学在诊断中的作用,并推荐用中国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腰痛等疾病。
人物经历
1849年,威廉·奥斯勒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
1867年,进入多伦多三一学院,主修神学,后改攻医学。
1868-1869年进入多伦大学医学院,1870年转入麦吉尔大学医学院,并于1872年毕业。之后两年,他游学欧洲,赴伦敦、柏林、维也纳进修临床医学,1874年返回加拿大。
1874-1879年,威廉·奥斯勒留校任教,开创了病床边(Bedside)教学观念。
1879~1884年,威廉·奥斯勒来到蒙特利尔总医院从事医学教育工作,冬季学期教授生理学与病理学,夏季学期教授临床医学。
1884年,威廉·奥斯勒前往美国,任教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美国第一所医学院),由于当时的北美医学生只接受过课堂学习,没有任何实际的临床经验,威廉·奥斯勒认识到这种教学方式的缺陷,开始大力推广病床边教学。
1889年,离开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前往新成立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担任该学院的第一任内科主任,并掌管教学。在此,他引进德国组织完善的住院医师制度,并结合英国良好的实习学生制度(Clerkship),将其发展成美国最崭新的医学教育体系。短短数年中,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发展成为享誉世界的医学中心。
1905年,威廉·奥斯勒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发表退休演讲,结束了在美国长达21年的生活。
1919年12月29日,威廉·奥斯勒去世,享年70岁。
人物故事
医师的实战经验
威廉·奥斯勒曾举过一个生动的实例。一个饱读诗书的医师,在面对一桩紧急的流产事故时手足无措,究其原因,并非是他掌握的知识不够娴熟,而是缺少足够的实战经验,“如果他从未经过产房,从未受过接生的训练,从未有机会享受过每个医科学生应有的权利,在那个紧要关头,他就很有可能使一个或两个生命变成无知的祭品,而那种无知却不是他的错”。
临床与实习教学结合
威廉·奥斯勒将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临床体系与学院的实习教学结合起来,要求医学生在学习的第3年就要进入病房进行“病床边”的训练,他要求医学生要学会记录病史、查体和实验室检测,所有的医师先经过7~8年的全职住院医师轮转培训,在轮转培训的时间里,住院医师要全天住在医院之中,事无巨细、全方位地监护病人。唯有经历这样的磨炼,才能成为对得起病人的合格医生。
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
威廉·奥斯勒深信,医学院的学生不仅要掌握生物、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还应受到人文教育的熏陶,每一位导师的言传身教都将会为他们的学生点亮一盏灯。所以,他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也勉励他们兼顾教育的两个层面:一是医学技术的研究,另一个就是内在的修养,让自己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好人。
医生的三大敌人
威廉·奥斯勒认为,医生有三大敌人:傲慢、冷漠和贪婪。医疗是一个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过程,病人向医生寻求帮助,医生也从病人身上获取经验,二者本应互相关怀,“行医是一种艺术而非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交易。在这个使命当中,用心要如同用脑”。威廉·奥斯勒认为医学的奇妙与特别都是可以从病人身上发现的,因此,“要从日常病房工作中接触的平凡人身上,感受他们的爱和喜悦,他们的忧伤与悲痛。”
威廉·奥斯勒为医学工作者布置了人生的3门功课,其中第一条就是“碰到无足轻重的冒犯时,当学会沉默以对,养无言之品,消有形之怒,埋首工作,心地自宽”。面对任何危机,心灵的“宁静”是一个医师最重要的素养,有了这样的素养,面对病人瞬息万变的病情,才能够专注于医学考量;在病人无理取闹之时,才能心平气和地去包容处在病痛中的人。
主要成就
他改革了临床教学的组织形式和课程结构,倡导临床教学与基础学科的结合。他编著的《临床内科学原理》以近代基础医学(尤其是细菌学)为基础,根据病原学解剖位置对疾病进行分类,长期被公认为临床内科学的标准教科书,并被译成法、德、意、西、中等多种文字。他还改革临床教学医院的管理制度,促进医学教育和医院正规化的发展。他还是《内科学季刊》的创办人之一,主要参与的著作还有《近代医学之进展》等。
威廉·奥斯勒一生都是一流的临床医师、医学教育家,他发表的医学文章多达1158篇,文学性文章182篇。他所著的医学教科书《医学原则与实物》(Th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Medicine,1892),奠定了英语世界医学教科书的标准,并且翻译成多个版本,遍布世界各地。此外,威廉·奥斯勒还多次发表演讲,分享他对医学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敬畏,其醇厚的人文素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医学人。
威廉·奥斯勒提倡“病床边教学”和“实习学生制度”,他认为教学应该完全以病人为中心。“由病人开始,自病人引申,于病人完成”。他认为临床教育的真谛,是“学习临床医学,如果没有书本做导读来学习病人的临床症状,就好像没有航海图来导引海上的航行。但是,如果没有从病人身上观察来学习医学,而只读书本,就好像学习航海,却从来没有出海航行过。”
人物纪念
奥斯勒健康人文与医学中心
成立上海健康医学院奥斯勒健康人文与医学中心,是在“人文与实践DNA双螺旋”人才培养理念指导下,人文素养培育工作的又一个重要举措。奥斯勒医师所强调的医学人文与教养,正是我们医学和健康教育迫切需要的。成立上海健康医学院奥斯勒健康人文与医学中心,是对奥斯勒医生最好的纪念。
奥斯勒研究会
2019年8月17日,中国医师协会在北京成立了奥斯勒研究会,旨在研究学习奥斯勒医学思想,弘扬医学人文精神。
奥斯勒语录
在医学与医疗上,所有的东西现代几乎都已经改头换面,但多少个世纪以来,我们所思考、关心的生命本质却一点都没有改变。
所谓淡定,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冷静与专心,是暴风雨中的平静,是在重大的危急时刻保持清明的判断,是不动如山、心如止水。有了这样的素质,面临病人病情的瞬息万变时,才能不受影响专注于专业上的考量;在病人无理取闹时,才能平心静气地去包容处在病痛中的人。
你们即将要面对的,是一个生活在沮丧之中的人,你们活得比他快乐的多,碰到你们,他少不了会无理取闹,不免会扰乱了你内心的宁静;这个人的前途未卜,不仅要靠我们的科学和技术,他也跟我们一样,是一个有血有肉、怀有希望和恐惧的人。
行医,是一种以科学为基础的艺术。它是一种专业,而非一种交易;它是一种使命,而非一种行业;从本质来讲,医学是一种使命、一种社会使命,一种人性和情感的表达。
优秀的医生关注疾病本身,卓越的医生关注身患疾病的患者。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4 23:01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