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本检核表法
检核表法
所谓的检核表法:是根据需要研究的对象之特点列出有关问题,形成检核表。然后一个一个的来核对讨论。从而发掘出解决问题的大量设想。它引导人们根据检核项目的一条条思路来求解问题,以利求比较周密的思考。
内容简介
奥斯本的检核表法是针对某种特定要求制定的检核表,主要用于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奥斯本检核表法是指以该技法的发明者奥斯本命名、引导主体在创造过程中对照9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思考,以便启迪思路、开拓思维想像的空间、促进人们产生新设想、新方案的方法,主要面对9个大问题:有无其他用途、能否借用、能否改变、能否扩大、能否缩小、能否代用、能否重新调整、能否颠倒、能否组合。
奥斯本检核表法是一种产生创意的方法。在众多的创造技法中,这种方法是一种效果比较理想的技法。由于它突出的效果,被誉为创造之母。人们运用这种方法,产生了很多杰出的创意,以及大量的发明创造
亚历克斯·奥斯本是美国创新技法和创新过程之父。1941年出版《思考的方法》提出了世界第一个创新发明技法“智力激励法”。1941年出版世界上的第一部创新学专著《创造性想象》,提出了奥斯本检核表法,此书的销量4亿册已超过《圣经》。
优势
是一种具有较强启发创新思维的方法。这是因为它强制人去思考,有利于突破一些人不愿提问题或不善于提问题的心理障碍。提问,尤其是提出有创见的新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它又是一种多向发散的思考,使人的思维角度、思维目标更丰富。另外核检思考提供了创新活动最基本的思路,可以使创新者尽快集中精力,朝提示的目标方向去构想、去创造、创新。奥斯本检核表法有利于提高发现创新的成功率:创新发明最大敌人是思维的惰性。大部分人思维总是自觉和不自觉沿着长期形成的思维模式来看待事物,对问题不敏感,即使看出了事物的缺陷和毛病,也懒于去进一步思索不爱动脑筋,不进行积极的思维,因而难以有所创新。因为检核表法的设计特点之一是多向思维,用多条提示引导你去发散思考。如奥斯本创造的检核表法中有九个问题,就好像有九个人从九个角度帮助你思考。你可以把九个思考点都试一试,也可以从中挑选一、两条集中精力深思。检核表法使人们突破了不愿提问或不善提问的心理障碍,在进行逐项检核时,强迫人们思维扩展,突破旧的思维框架,开拓了创新的思路,有利于提高了发现创新的成功率。
利用奥斯本检核表法,可以产生大量的原始思路和原始创意,它对人们的发散思维,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当然,运用此方法时,还要注意几个问题。它还要和具体的知识经验相结合。奥斯本只是提示了思考的一般角度和思路,思路的发展,还要依赖人们的具体思考。运用此方法,还要结合改进对象(方案或产品)来进行思考。运用此方法,还可以自行设计大量的问题来提问。提出的问题越新颖,得到的主意越有创意。
奥斯本检核表法的优点很突出,它使思考问题的角度具体化了。它也有缺点,就是它是改进型的创意产生方法,你必须先选定一个有待改进的对象,然后在此基础上设法加以改进。它不是原创型的,但有时候,也能够产生原创型的创意。比如,把一个产品的原理引入另一个领域,就可能产生原创型的创意。
核心和做法
奥斯本检核表法的核心是改进,或者说,关键词是:改进。通过变化来改进。
其基本做法是:首先选定一个要改进的产品或方案;然后,面对一个需要改进的产品或方案,或者面对一个问题,从下列角度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大量的思路;第三,根据第二步提出的思路,进行筛选和进一步思考、完善。
实施步骤
(1)根据创新对象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
(2)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参照表中列出的问题,运用丰富想象力,强制性地一个个核对讨论,写出新设想;
(3)对新设想进行筛选,将最有价值和创新性的设想筛选出来;
过程注意
(1)要联系实际一条一条地进行核检,不要有遗漏。
(2)要多核检几遍,效果会更好,或许会更准确地选择出所需创新、发明的方面。
(3)在检核每项内容时,要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联想力,产生更多的创造性设想。进行检索思考时,可以将每大类问题作为一种单独的创新方法来运用。
(4)核检方式可根据需要,一人核检也可以,三至八人共同核检也可以。集体核检可以互相激励,产生头脑风暴,更有希望创新。
问题
奥斯本的检核表法属于横向思维,以直观、直接的方式激发思维活动,操作十分方便,效果也相当好。
下述九组问题对于任何领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都是适用的,这75个问题不是奥斯本凭空想象的,而是他在研究和总结大量近、现代科学发现、发明、创造事例的基础上归纳出来的。
(1)现有的东西(如发明、材料、方法等)有无其他用途?保持原状不变能否扩大用途?稍加改变,有无别的用途?
人们从事创造活动时,往往沿这样两条途径:一种是当某个目标确定后,沿着从目标到方法的途径,根据目标找出达到目标的方法;另一种则与此相反,首先发现一种事实,然后想象这一事实能起什么作用,即从方法入手将思维引向目标。后一种方法是人们最常用的,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方法将越来越广泛地得到应用。
某个东西,“还能有其他什么用途?”、“还能用其他什么方法使用它?”……这能使我们的想象活跃起来。当我们拥有某种材料,为扩大它的用途,打开它的市场,就必须善于进行这种思考。德国有人想出了300种利用花生的实用方法,仅仅用于烹调,他就想出了100多种方法。橡胶有什么用处?有家公司提出了成千上万种设想,如用它制成:床毯、浴盆、人行道边饰衣夹鸟笼、门扶手、棺材、墓碑等等。炉渣有什么用处?废料有什么用处?边角料有什么用处?……当人们将自己的想象投入这条广阔的“高速公路”上就会以丰富的想象力产生出更多的好设想。
(2)能否从别处得到启发?能否借用别处的经验或发明?外界有无相似的想法,能否借鉴?过去有无类似的东西,有什么东西可供模仿?谁的东西可供模仿?现有的发明能否引入其他的创造性设想之中?
当伦琴发现“X光”时,并没有预见到这种射线的任何用途。因而当他发现这项发现具有广泛用途时,他感到吃惊。通过联想借鉴,人们不仅已用“X光”来治疗疾病,外科医生还用它来观察人体的内部情况。同样,电灯在开始时只用来照明,后来,改进了光线的波长,发明了紫外线灯、红外线加热灯、灭菌灯等等。科学技术的重大进步不仅表现在某些科学技术难题的突破上,也表现在科学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上。一种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必将随着它的越来越多的新应用而显示其生命力。
(3)现有的东西是否可以作某些改变?改变一下会怎么样?可否改变一下形状、颜色、音响、味道?是否可改变一下意义、型号、模具、运动形式?……改变之后,效果又将如何?
如汽车,有时改变一下车身的颜色,就会增加汽车的美感,从而增加销售量。又如面包,给它裹上一层芳香的包装,就能提高嗅觉诱力。据说妇女用的游泳衣是婴儿衣服的模仿品,而滚柱轴承改成滚珠轴承就是改变形状的结果。
(4)放大、扩大。现有的东西能否扩大使用范围?能不能增加一些东西?能否添加部件,拉长时间,增加长度,提高强度,延长使用寿命,提高价值,加快转速?……
在自我发问的技巧中,研究“再多些”与“再少些”这类有关联的成分,能给想象提供大量的构思设想。使用加法和乘法,便可能使人们扩大探索的领域。
“为什么不用更大的包装呢?”——橡胶工厂大量使用的粘合剂通常装在一加仑的马口铁桶中出售,使用后便扔掉。有位工人建议粘合剂装在五十加仑的容器内,容器可反覆使用,节省了大量马口铁。
“能使之加固吗?”——织袜厂通过加固袜头和袜跟,使袜的销售量大增。
“能改变一下成分吗?”——牙膏中加入某种配料,成了具有某种附加功能的牙膏。
(5)缩小、省略。缩小一些怎么样?现在的东西能否缩小体积,减轻重量,降低高度,压缩、变薄?……能否省略,能否进—步细分?……
前面一条沿着“藉助于扩大”、“藉助于增加”而通往新设想的渠道,这一条则是沿留“藉助于缩小”、“藉助于省略或分解”的途径来寻找新设想。袖珍式收音机微型计算机、摺叠伞等就是缩小的产物。没有内胎的轮胎,尽可能删去细节的漫画,就是省略的结果。
(6)能否代用。可否由别的东西代替,由别人代替?用别的材料、零件代替,用别的方法、工艺代替,用别的能源代替?可否选取其他地点?
如在汽体中用液压传动来替代金属齿轮,又如用充氩的办法来代替电灯泡中的真空,使钨丝灯泡提高亮度。通过取代、替换的途径也可以为想象提供广阔的探索领域。
(7)从调换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否更换一下先后顺序?可否调换元件、部件?是否可用其他型号,可否改成另一种安排方式?原因与结果能否对换位置?能否变换一下日程?……更换一下,会怎么样?
重新安排通常会带来很多的创造性设想。飞机诞生的初期,螺旋桨安排在头部,后来,将它装到了顶部,成了直升飞机喷气式飞机则把它安放在尾部,说明通过重新安排可以产生种种创造性设想。商店柜台的重新安排,营业时间的合理调整,电视节目的顺序安排,机器设备布局调整……都有可能导致更好的结果。
(8)从相反方向思考问题,通过对比也能成为萌发想象的宝贵源泉,可以启发人的思路。倒过来会怎么样?上下是否可以倒过来?左右、前后是否可以对换位置?里外可否倒换?正反是否可以倒换?可否用否定代替肯定?……
这是一种反向思维的方法,它在创造活动中是一种颇为常见和有用的思维方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人就曾运用这种“颠倒”的设想建造舰船,建造速度也有了显著的加快。
(9)从综合的角度分析问题。组合起来怎么样?能否装配成一个系统?能否把目的进行组合?能否将各种想法进行综合?能否把各种部件进行组合?等等。
例如把铅笔和橡皮组合在一起成为带橡皮的铅笔,把几种部件组合在一起变成组合机床,把几种金属组合在一起变成种种性能不同的合金,把几件材料组合在一起制成复合材料,把几个企业组合在一起构成横向联合……
应用奥斯本检核表是一种强制性思考过程,有利于突破不愿提问的心理障碍。很多时候,善于提问本身就是一种创造。
训练
训练1: 通用汽车公司训练
(1)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不能利用其他适当的机械吗?
(2)现在使用的设备有无改进的余地?
(3)改变滑板,传送装置等搬运设备的位置或顺序,能否改善操作?
(4)为了同时进行各种操作,不能使用某些特殊的工具或夹具吗?
(5)改变操作顺序能否提高零部件的质量?
(6)不能用更便宜的材料代替目前的材料吗?
(7)改变一下材料的切削方法,不能更经济地利用材料吗?
(8)不能使操作更安全吗?
(9)不能除掉无用的形式吗?
(10)现在的操作不能更简化吗?
训练2: 德国奔驰公司训练内容
(1)增加产品——能否生产更多的产品?
(2)增加性能——能否使产品更加经久耐用?
(3)降低成本——能否除去不必要的部分?能否换用更便宜的材料?能否使零件更加标准化?能否减少手工操作而搞自动化?能否提高生产效率
(4)提高经销的魅力——能否把包装设计得更引人注意?能否按用户、顾客要求卖得更便宜?
训练3: 日本明治大学川口寅之助训练内容
(1)能否节约原料?最好是既不改变工作,又能节约。
(2)在生产操作中有没有由于它的存在而带来干扰的东西?
(3)能否回收和最有效地利用不合格的原料在操作中产生的废品?能否使之变成其他种类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
(4)生产产品所用的零件能否购用市场上销售的规格品,并将其编入本公司的生产工序?
(5)将采用自动化而节约的人工费和手工操作进行比较,其利害得失如何?不仅从现在观点看,而且根据长期的预测,又将如何?
(6)生产产品所用的原料可否用其他适当的材料代替?如何代替,商品的价格将如何?产品性能改善情况怎样?性能与价格有何关系?能否把金属改换成塑料?
(7)产品设计能否简化?从性能上看有无加工过分之处?有无产品外表看不到而实际上做了不必要加工的地方?这时,首先要从性能着眼,考虑必要而充分的性能条件,其次再考虑商品价格、式样等。
(8)工厂的生产流程有无浪费的地方?材料处理对生产率影响很大,这方面的改进还可节省工厂的空间。
(9)零件是从外部订购合适,还是公司自制合适?要充分考虑工厂的环境再作出有数量根据的判断,从而能在大家都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中发现意外的错误,只凭常识是不可靠的。
(10)查看一下商品组成部分的强度计算,然后考虑能否再节约材料。
实例
1、 能否他用-其他用途:信号灯装饰灯
2 、能否借用-增加功能:加大反光罩,增加灯泡亮度;
3 、能否改变-改一改:改灯罩、改小电珠和用彩色电珠等;
4、 能否扩大-延长使用寿命:使用节电、降压开关;
5、 能否缩小-缩小体积:1号电池→2号电池→5号电池7号电池→8号电池→钮扣电池
6、 能否替代-代用:用发光两极管代小电珠;
7、 能否调整-换型号:两节电池直排、横排、改变式样;
8、 能否颠倒-反过来想:不用干电池的手电筒,用磁电机发电;
9、 能否组合-与其他组合:带手电收音机、带手电的钟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7 00:51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