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芳蔚(1921年-2004年),男,汉族,
浙江宁波人。主任医师,中国共产党党员,出身于中医眼科世家,父亲
姚和清是姚氏眼科开创人姚芳蔚为姚氏眼科传人。1946年,通过医学执业考试,悬壶沪上,1952年加入上海市眼科防治所。并被列为上海市首批名老中医。
人生经历
曾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中医学会眼科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市
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第一届
理事会顾问,上海市第一、第二届食疗研究会理事,上海中医药杂志编委会委员,中国传统医疗康复旅游服务部高级医学顾问,上海市高级科学技术专业干部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中医科专业评审组成员。现任上海市第三届食疗研究会理事顾问,上海市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名誉委员,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名誉委员,上海国际健康医疗中心专家委员,《中西医结合眼科》杂志主编,载入《上海当代名医列传》、《中国当代医界精英辞典》、《中国名医列传》、《当代世界名人传》及《国际著名医学专家传记》之中。
个人荣誉
曾获1979,1981年
上海市卫生局先进工作者称号,1995年被评为“上海名中医”。发表论文60余篇,著作有《
眼科证治经验》、《眼病食疗》、《
眼底病的中医治疗》、《五官科手册》、《儿童眼病诊治》、《近视弱视患者必读》、《
中医眼科全书》、《保护视力、预防近视》、《
眼科名家姚和清学术经验集》、《眼底病中医治疗临床研究》等。
学术观点
一、明医理重实践辨证精细 治病必须明理,医理不明,犹如盲人夜行。重视中医基本理论对眼科临床的指导,主要运用阴阳五行学论。脏家学说,经络学说在眼科上的应用和肝开窍于目的临床应用。五轮学说上阴阳五行,脏腑有紧密的联系,而且对眼的生理,病理上的关系及在辨证论治上提供参考与依据。八廓
学说,结合现代微循环学说,证实本学说用于治病,识症,探求病机与治疗方法,判断病情与预后及早期诊断都有参考价值。但还需进一步探讨。眼病的辨证可从辨主病,探病因,论病性与分主次四个步骤进行。强调辨证要“证”与“病”紧密结合,要重视以往病史及可能发生的诱因,同时还得注意体质因素、精神因素、人事因素、生活起居、气候与环境因素等,以探求内、外
致病因子及其相互关系。分别主治,作对症治疗。
二、厚古训、不薄今、中西汇通。
始终掌握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中医特色,认为眼分阴阳,眼由脏腑精气聚结而成:眼内各组织与内脏相应,其所表现的生理功能与
病理变化,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内脏的情况,眼病的形成,全系阴阳失调,脏腑偏胜,要正确掌握治病求本原则,强调运用现代医学及科学检查仪器,来弥补中医眼科不足之处。运用现代仪器进行望诊,询问体征,结合检查,可提供确切的诊断依据,在药物运用上,对西医激素类的应用,在中西医结合过程中可能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可用某些中药来
抑制激素类药物的副作用。指出长期服用激素,舌苔多见白腻,这是假象,不可作为主要辨证依据。
三、障治内医治外内外合治
《审视瑶函》提出“治内失外是为愚,治外失内是为痴,内外兼治是为良医”,对内障眼病的内治为主,外障眼病以外治为主,根据病情二者相互结合,采用壮水涵木、滋阴降火、育阴潜阳、滋肾益火等多种方法,同时亦重视脾胃对眼的作用,认为眼内真气,真血皆由脾胃所化,所以调理脾胃成为治疗上的一个主要方法,健脾、温中、运脾、升阳、理气、清胃、和胃、攻下等为临床常用。对于
炎症、变性、创伤等原因引起的眼部充血、出血、肿胀、疼痛、疤痕形成的及变性,萎缩等病多由瘀滞,血瘀当祛,血滞当治,采用活血化瘀配合其他治则治疗。退行性
眼底病变,属于难治或不治主症,多由气虚止瘀,络阻窍闭,经用益气治血,开窍通闭之剂取得疗效。通过研究,研制了很多外用药,都对临床取得一定疗效。
证治经验
葡萄膜炎辨证施治
葡萄膜包括虹膜、睫状体与脉络膜三个部分。血管不仅彼此有密切联系、且相互连接,所以当其中一部分发炎时,往往引起葡萄膜组织的炎症。 本症根据病情轻重与发病缓急而有急、慢性之分,急性与慢性仅在程度上的不同,它们间可以互相转化,积极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
内源性
葡萄膜炎的辨证施治,大致可归纳以下几个类型。
1.肝经风热型:治以祛风清热,方选
新制柴连汤加减。龙胆草、炒栀子、黄芩、柴胡、木通、
川黄连、赤芍、生甘草、炒
荆芥、防风。头痛较剧加川芎、白芷;充血较著加生地、丹皮。
2.肝胆火炽型:治以泻肝清热,方选
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炒栀子、柴胡、黄芩、车前子(包)、木通、生地、泽泻、生甘草、知母、赤芍、丹皮。口干烦渴加石膏,大便秘结加大黄、玄明粉。
3.脾胃热毒型:治以清热解毒,方选白虎汤加减。生石膏(先煎)、知母、米仁、生甘草、银花、连翘、赤芍、丹皮、生地、蒲公英。便秘加大黄。
4.风湿上扰型:治以驱风燥湿,方选羌独防己汤加减。
羌活、独活、防风、
防己、鸡血藤、赤芍、丹皮、苍术、甘草、黄芩、茺蔚子、茯苓。胸闷加藿香、川厚朴。
5.阴虚挟热型:治以养阴清热,方选瞳缺泻肝汤加减。生地、玄参、麦冬、知母、甘草、地骨皮、丹皮、赤芍、茺蔚子、黄芩。神疲乏力加当归、黄芪,虚烦不眠炒枣仁、夜交藤。
6.痰湿瘀阻型:治以祛痰化湿,方选二陈汤加减。半夏、陈皮、茯苓、
甘草、苍术、白术、知母、赤芍、丹皮、茺蔚子、川芎、夏枯草。气虚加党参、黄芪。
体会:
1.关于病因病机
葡萄膜炎的病因非常复杂,一般归纳为:外来的感染、内生的因素与邻近组织炎症的影响等三方面。
2.关于治疗
对
前葡萄膜炎外治非常必要的,可用蔓陀罗眼药水滴眼以扩大瞳孔,防止虹膜后粘连此为治疗成败的关键。与此同时,还须滴以雷公藤眼药水。早期、急性病例,为实证、热证,可予
清热泻火之剂;对久病、慢性病例,多为虚证或虚实夹杂之证。治以滋阴降火,气阴二虚,可分别予以补血、补血或益阴补气之剂。对陈旧病变,皆以补虚为主。气血瘀滞佐以理气活血之剂,若角膜后沉着物与眼底结节及斑块样渗出久不退,则佐以化痰软坚散结药。3.关于中西药联合应用
西医惯用
糖皮质激素治疗,中医用雷公藤、麝香、柴胡、
水牛角与羚羊角、五味子、三七、附子、穿心莲、夏枯草、虎骨、秦艽、甘草、蒲黄、生地与熟地、蜂乳。中药与激素联合作用,既可增加疗效,可避免减少激素的副作用。
出版图书
用药特色
治疗细菌性、病毒性结、角膜炎,用三黄眼药水,黄连鸡子清眼药水, 黄连西瓜霜眼药水等以抑制细菌,病毒、控制感染。
治疗
急性泪囊炎、外敷九一丹,内服全蝎陈皮合剂,以清热拔毒,疏通血脉。对已成漏管者,在疮口内,以补漏生肌散,外敷万应膏。疮口不收敛,为腐肉未尽,新肉不生,宜先去腐肉,然生肌,祛腐用黄色灵药插入泪囊部,溃烂之泪囊组织即被去除,再用补漏生肌散而获效。
海螵蛸棒摩擦与黄连西瓜霜眼药水滴眼治疗沙眼,由发病率95.7%下降到10%以下。
用复方熊胆流射液治疗老年性的内障,总的效率65.4%。
发现虎杖,丹参芎20余种中药炎有抗凝血,
溶血与纤溶的作用,应用临床获得显著疗效。
同时还发现
七叶一枝花,鱼腥草等多种中药具有抗单疮病毒的作用,证实冰片具有强力穿透眼球的作用,它对视网膜有特殊的亲和力,四蒲黄合剂对
绿脓杆菌与
葡萄球菌性
角膜溃疡有效等等。
从医医案
张××女32岁 主诉:患偏头痛已二年,多次发作,发作时,头痛,眼糊不清,时间长短不一,有时数秒钟,有时1~2分钟,有时更长些。近5天,连续发病,头痛,右眼视糊较甚,且不恢复。发病前,曾与邻居争吵,发病后经多次治疗,无好转。
检查:视力右眼远0.1、近0.1,加镜片无进步。左眼远1.2、近1.0。右眼外眼阴性,瞳孔反应良。眼底:视乳头色泽偏淡,边缘不清,后极部呈乳白色混浊,视网膜动脉变细,睫状动脉存在,该处可见红色舌状区,黄斑中心反射隐约。左眼阴性。
体征:右侧偏头痛,胸闷,
恶心,纳少,舌质红,边有瘀点,脉细弦。
诊断:右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治则:疏肝理气活血
处方:生白芍12g赤芍12g茯苓12g当归12g柴胡10g炒白术12g白芷10g制半夏10g丹皮12g川芎10g制香附10g炙甘草3g泽泻12g3帖
同时配合针刺。
治疗经过:经用上法治疗3天后复诊,诉头痛,胸闷,恶心等症状明显好转。检查视力,右眼远0.2,近0.2。眼底:视网膜水肿明显减退。继续原方去半夏、香附,加
丹参30克。停服麝香保心丸,因怕痛,亦停针刺。该方服1周后复诊,检查视力远0.4,近0.4,眼底水肿全退,黄斑反光见。诉头痛等症状全消失,乃继续原方加减,共服30剂,右眼视力恢复到远0.9,近1.0。眼底除视乳头色泽偏淡,
血管偏细外,余无特殊。为巩固疗效,嘱服逍遥丸及
杞菊地黄丸。三年随防,未见复发,偏头痛亦不发作。
按:本症是以视力突然丧失,视网膜动脉显著变细、网膜出血、水肿与黄斑部显樱桃红色为主症。鉴于发病骤急,视力突然消失,归属中医“暴盲”范畴。其发病主要由于阴阳乖乱,脉道郁闭,眼内组织失去气血营养。其病好发于忿怒暴悖、思虑郁结之中、老年人,多属情志所伤。情志所伤,最易伤肝,肝为生气之寓,藏血之所,而眼为肝之窍,得血而能视,肝伤则气逆,逆伤不能载血而行,气血郁闷,脉道阻塞,眼失去濡养,所以突然失明。现代医学认为本症主要由于
动脉栓塞、血栓形成与血管痉挛等三方面引起。栓子多来自有损伤的心脏或附近大动脉病变;
血栓形成多由于动脉管壁的损害,这二种原因在临床较为少见,比较多见的为
血管痉挛,此在中老年患者多见于
血管运动神经的不稳定,而在
老年人则绝大多数与
动脉硬化有关。由于以上原因,导致眼内动脉阻塞,突然间,眼内组织缺血缺氧,所以视力丧失。
治疗必须论时间,用药以疏通血管为首选。西医采用血管扩张剂,中医则以调气活血、开窍通络为主要治则,对有肝郁体征的,佐以疏肝解郁;肝阳偏亢的,佐以平肝潜阳;血虚补血,气虚的益气。
临床比较常用的方剂为
血府逐瘀汤,
补阳还五汤等方随证加减。这是因为这些方剂具有活血化瘀,通络的主要作用。补阳还五汤,专治本症而伴有气虚的体征,方由补气与活血2个组成部分。现代研究,补气与活血药同用,可使气旺血行,络通瘀除,其效果优於单用
活血化瘀药。研究表明:该方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小板凝集、降低血胆固醇等作用。血府逐瘀汤专治本症伴有气滞血瘀体征,经研究该方具有血细胞解聚、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障碍和抗血栓等作用。以上二方是由当归、赤芍、川芎、
红花、桃仁等药组成,这些中药经现代研究,既能扩张血管、解除血管痉挛,又能改善微循环,加速血流、开放毛细血管网,消除血流瘀滞,且能降低血小板凝集,降低血液粘度,而这些都是本症患者的主要病理所在。
在药物的选用上,除当归、赤芍、川芎、红花、
桃仁等药作为首选外,麝香按理亦应作为治疗本症的首选药物,这是因为它具有活血散结、开窍通闭的作用。它的穿透强,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进入眼内,以解除眼内血管痉挛,增高眼内组织耐缺氧能力,同时还能降低血管的通透性,消除网膜水肿。但该药药源紧张,所以代以麝香保心丸,该丸由麝香与其它多种活血化瘀药组成,专治冠心病,借用以治疗本症甚为对症。
丹参、葛根也为临床常用,丹参功能活血化瘀,作用较佳,同时,经研究,其扩张血管作用明显,且具有增加冠脉流量和抗缺氧等药理作用。葛根原为发表药,现代研究,认为同时具有明显的扩张脑血管与心血管的作用。能改善视网膜微循环,促进视网膜血氧的供应,使处於抑制状态的神经原重新兴奋起来,所以提高了视功能。
经验验方
一、消肿排毒饮
[方药组成]
银花15~30g蒲公英15~30g紫花地丁15~30g野菊花15~30g鱼腥草15~30g连翘12~15g白芷6~10g赤芍11~15g丹皮12~15g
[适应范围]
眼睑疮疡,眼内脓疡
[组方原理]
眼部疮疡是由于热毒壅盛、气血瘀滞而引起,治宜清热解毒,活血行滞,本方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等药皆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而为疮疡所必用;连翘、鱼腥草亦治上焦诸热,善于解毒消痈;白芷亦治疮疡,疮疡初起用之能使之消散,溃后别促进排队;加赤芍、丹皮二药,既能加强凉血清热作用,又利用其具有活血散瘀的功能,以达到消肿排毒的目的。
[应用体会]
脑睑疮疡包括针眼与眼丹,相当于西医之麦粒肿与
眼睑脓疡;眼内脓病的中医病名为青黄牒出,相当于西医之化脓性眼内关炎。其病因,中医认为是热毒,西医认为是感染
化脓性细菌,其中以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常见,因而选用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特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较为敏感的清热解毒与凉血化瘀组成本方。病情轻的,可用小剂量,病情重的,须用大剂量,必要时可将蒲公英、
银花、野菊花等清热解毒药加大剂量至45g或60g。对麦粒肿肿退而留有硬结,眼球内后炎炎症消退勿遗留机化,以及眼睑溃疡眼病,则非本方主治范围,须用行气活血、软坚散结之剂。而眼睑溃疡属于阴证症症,本方专治阳证实症,所以不能应用。
二、灵脂散血饮
[方药组成]
五灵脂(包)3g蒲黄(包)15g茜草15g赤芍10g丹皮10g
[适应范围]
血贯瞳神
[组方原理]
血贯瞳神是因黄仁(虹膜)血管破裂,血液溢于神水(房水)之中,此属离经之血为瘀血,可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方中五灵脂功能散瘀止痈,蒲黄功能收敛止血、
活血祛瘀,茜草善于凉血止血、行血祛瘀、赤芍、丹皮皆能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各药配合,既能止血,又能活血,并通过活血以达到消散瘀血之目的。
[应用体会]
血贯瞳神相当于西医之前房积血,是因外伤或血热等原因导致虹膜血管破裂而引起。由于血溢络外,血之妄行,多由于热,所以选用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中药组成本方。方中五灵脂在《本草纲目》上提起,“专治血贯瞳神”,其它各药也为血证所常用,特别是这些药物皆入肝经,目为肝之窍,前房在五轮中为风轮属肝,所以用之甚为对症,疗效亦较明显。临床应用,对本症初起,为防止继续出血,五灵脂、蒲黄、
茜草三药应用炒了,或炒黑成炭;病程2天以上的,因不再继续出血,以上三种药物应用生者,以能活血。少数病例由于前房积血量多,病患较久,可发生高眼压,并形成角膜血染时为难治,可试用本方加红花10g桃仁10g苏木6g车前子(包)24g茯苓24g白蜜80g(分冲)。车前子、白蜜之味经研究,皆有降低眼压的作用。
三、蝎蜈解痉散
[方药组成]
全蝎、蜈蚣、蝉衣(去头足)各等分。
各研细末,混和,每日2~3次,每次1g吞服。
[适应范围]
老年性眼轮振跳
[组方原理]
眼轮振跳是以眼睑不自主的频频振跳为之证,好发于老年人,多因血虚生风,筋脉失荣而引起,治疗主以除风解痉,调和气血,方中全蝎辛温,功能熄风解痉;
蜈蚣辛温,善于祛风镇痉;蝉衣甘寒,亦能熄风定凉。三者配合,则熄风镇痉作用加强,风除痉止,眼睑振跳因而缓解。
[应用体会]
眼轮振跳相当于西医之
眼睑痉挛,分症状性与自发性二种,本方主要适应于无其它眼病引起的老年性自发性眼睑痉挛。其原因多与眼睑轮压肌和三叉神经纤维兴奋性增强有关,中医则认为老年气血不和,
血虚生风,客于胞睑筋脉,因而出现筋惕肉跳的症状,所以治以除风,而选用全蝎等熄风解痉药。这三种药皆入肝经,眼为肝窍,眼睑筋脉由肝所主,所以服后能直达病所而发挥除风解痉的作用,现代研究,蜈蚣与全蝎皆有抗惊厥作用,蝉衣经动物实验亦证明能阻断神经节而起到镇静,降低横纹肌紧张与
肌肉颤动等作用。对本症伴有血虚或气虚症状时,用时可同时服养血益气药。效果尤为明显。
名医论文
五轮学说在眼科临床上的应用
摘要:五轮学说是中医眼医基本理论学说之一,它是为了阐明眼与内脏的关联,来指导临床的诊断与治疗。
1、五轮学说的基本内容
五轮是指肉轮、血轮、气轮、风轮与水轮,是构成眼的5个部分,肉轮包括上下胞睑与内睑:血轮包括内外二眦与位于该部位的分泌与排泄泪液的组织:气轮包括白睛与与之紧贴的白仁:风轮包括黑睛、神膏与黄仁;水轮包括瞳神与瞳神里面组织-黄精,神水,神光与目系等。如果对照现代医学解剖名称,则肉轮包括上下眼睑皮肤、肌肉、睑板与
睑结膜;血轮包括内外二眦部位的球结膜与泪器;气轮包括球结膜与巩膜前部;风轮包括角膜、前房与虹膜;水轮包括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脉络膜、视网膜与视神经等。
五轮的形成:肉轮由脾土、血轮由心火、气轮由肺金、风轮由肝木、水轮由肾水之精腾结而成。五轮与五脏的关系:为眼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2、五轮学说的临床应用
五轮学说之应用于眼科临床,主要可归纳以下几方面:
2.1生理方面:根据五脏的功能结合五行特性来说明五轮的生理功能。由于阴阳相互配合,正由于阴阳配合、调合、水火相济,所以发挥视物的功能。
2.2.病理方面:五轮阴阳必须保持平衡,不可太亢不及,太亢不及都是发生眼病的根源。由于五轮与五脏相应,所以可以从五轮所出现的症状中探求是何脏发生一些病理变化。眼为五脏六腑之精气上注而成,它的生长发育完全依靠脏腑精气的不断灌输,所以它所表现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都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出内脏的情况,奠定了眼与脏腑整体统一的观点。
结合脏象学说,对五轮所出现的症状,可以从局部与整体的体征中,探求发病机制。
2.3辨证论治方面:五轮学说之应用于眼科临床辨证论治,是通过眼的自觉与他觉症状及全身体征,来探求内脏的病理变化。对眼病必须明确的辨别病变所在部位、病情以及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从中探求何脏主病、它的发病机制,然后拟订治疗方法。
五轮学说虽然提到了轮脏相应的观点,应用它进行辨证,是以全身体征以主要依据,特别在脏腑主病方面,如果与轮脏相应的观点不符合时,则可以通过五行生克的关系加以联系。兹将个人通过实践对常见的眼病五轮辨证作如下的概括。
(1)肉轮,眼睑病:眼睑属脾胃,所以其病多与
脾胃有关。
(2)血轮,二眦病:二眦属心,其病多与心经有关。
(3)气轮,结膜、巩膜病:结膜与巩膜属肺,其病多与肺经有关。
(4)风轮,角膜、虹膜病:
角膜、虹膜属肝、其病多与肝经有关。
(5)水轮,瞳孔、晶状体、玻璃体及眼底病:瞳孔以及瞳孔以内组织属肾,所以其病多与肾有关。
至于眼底组织所出现的萎缩、变性,是由于脏腑
气血不足,不能营养于目的结果。
总的体会,眼病是整体的局部病变,特别的五轮学说,它本源于五行,而以藏象为指导,因而应用本学说于临床,必须从整体观念出发,紧密的结合阴阳五行脏象等学说,否则是违背学说的根本原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