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妥玛(Thomas Francis Wade,1818-1895年),
英国外交官、著名汉学家,曾在中国生活四十余年,期间曾编汉语课本《
语言自迩集》,并写有《寻津录》等。因发明用
拉丁字母标注汉语发音系统——
威妥玛式拼音法——而著称,此方法在
欧美广为使用,现逐渐被
汉语拼音取代。
曾在
剑桥大学读书。1838年加入
英国陆军,1841年随英军侵华,参加
第一次鸦片战争。曾任英军驻华使馆参赞、英国驻华公使等职。1843年任
香港英国殖民当局翻译。1847年退伍,任英国驻华商务监督署汉文副使。1853年任英国驻上海副领事。1854年英、法、美三国取得上海海关控制权后,被委任为
上海海关第一任外国税务司,次年辞职。1855年任驻华公使馆汉文正使。1858年任英国全权专使额尔金的翻译,参与中英《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的签订活动。1861年任英国驻华使馆
参赞,1868年发明威妥玛式拼音,1871年升任驻华公使,1876年借
马嘉理案强迫
清政府签订《
烟台条约》,扩大英国在华特权。
威妥玛在华期间根据
汉语的特点,使用
拉丁字母创造了一种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汉语拼读方法,即后来称为
威妥玛拼音。
1854年
太平天国起义期间,清政府未能有效管理上海海关。英、美、法联合接管上海海关管理权后,威妥玛任上海海关
税务司。
1866年2月,时任英国驻华公使馆参赞的威妥玛拜托公使
阿礼国上呈
总理衙门《新议略论》,希望清政府改革弊制,实行新政。否则完全可能受到各强富之国的干预制裁。
威妥玛1883年返回英国,三年后将他的4304册中文藏书捐赠予
剑桥大学。
威妥玛的妻子是知名天文学家
约翰·赫歇尔的女儿爱蜜莉亚·赫歇尔(Amelia Herschel, 1841-1926年)。
1883年退职回国,1888年任剑桥大学首任汉语教授,并将所藏
汉文、
满文图书赠与剑桥大学。直至1895年逝世。威妥玛在华任职期间﹐为了外国人(主要是使用英语的人)便于学习和掌握汉语﹑汉字﹐先後写成《寻津录》(1859)和《
语言自迩集》(1867)两部著作。在这两部著作中﹐威妥玛使用他根据北京
读书音制订的
拉丁字母拼音方案给汉字注音。这个方案以后被普遍用来拼写中国的人名、地名等,一般称为威妥玛式拼音法。中国清末至1958年
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前,中国和国际上流行的中文拼音方案,又称威妥玛-翟理斯式拼音。该拼音方案较
罗伯特·马礼逊方案和
萨默斯方案更具影响力。
翟理思(1845-1935)也是英国驻华外交人员,著有《语学举隅》(1873)、《字学举隅》(1874)和篇幅巨大的《
华英字典》(1892上海初版,1912伦敦再版)。这些书中翟理斯采用威妥玛式拼音来给汉字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