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碑
历史建筑物
东汉隶书碑刻。全称《汉泰山都尉孔君之碑》。延熹七年(164)七月立于鲁县孔庙。
简介
额篆书(阳文)“有汉泰山都尉孔君之碑”二行十字。有穿。有碑阴。碑阴额篆书(阳文)“门生故吏名”五字,下隶书题名三列,各二十一行。《金石萃编》载:碑高七尺三寸,宽四尺。字共十五行,满行二十八字。现存山东曲阜孔庙。碑主人孔宙,字季将,孔融之父,孔彪之兄,孔子第十九代孙。历官郎中、都昌长、元城令、泰山都尉,卒于延熹六年正月,年六十有一。死后,门生故吏勒铭颂其德。是碑自欧阳修《集古录》收载之后,代有著录,对后世影响较大。
《孔庙碑》书风属方整秀润一路,与《史晨》《乙瑛》、《华岳庙》诸碑相近。结字中宫绵密,左右开张,横画甚长,波磔分明,用笔圆转遒丽,有篆书意味。书势婉秀端谨,是汉隶中以韵致胜者。碑阴字尤方正蕴籍,与碑阳之字非出一人之手。明清以来,金石书家多称誉之。《分隶偶存》称:“字较诸碑特巨,规矩整齐,一笔不苟,而恣态却自横溢,有《卒史》之雄健,而去其板重,化《韩麴》之方幅,而有其清真,碑阴隶法亦精,似别出一手。”明郭宗昌《金石史》谓:“其书尚存分法,且结体古逸,殊不易造。……汉碑阴字多潦倒,此独超逸古雅,非魏人所及。”清初朱彝尊云:“《孔宙碑》属流丽一派,书法纵逸飞动,神趣高妙。”(《曝光亭集》)翁方纲谓:“碑与碑阴书出二手者,独是碑耳。然皆汉隶之员醇美者。”(《两汉金石记》)万经谓:“规矩整齐,一笔不苟,而姿态却自横溢。有《卒史》(《史晨》)之雄健而去其板滞,化《韩勑》(《礼器》)之方辐而有其清真。”(《汉魏碑考》)郭尚先称其“结体宽博而绵密,是贞观诸大家所祖。褚中令(遂良)勒笔皆长,亦滥觞于是。”还说:“近人每以《豫州从事碑》(《尹宙》)与此并称‘二宙.’,实则《尹碑》不及远甚。其结体运笔已开《受禅》、《大飨》二石意矣。”(《芳坚馆题跋》)杨守敬跋其碑云:“波磔并出,八分正宗;无一不飞动,仍无一字不规矩。视《杨孟文颂》之开阖动宕、不拘于格者,又不同矣。然皆各极其妙,未易轩轾也。”
传世拓本以“训殁辞”等字完好者为佳;论者又以“高”字下口部与下泐处汪相并者为宋拓,“”字下半未泐缺者为明拓,考见《校碑随笔》。有有正书局影印宋拓本、文明书局影印明拓本、艺苑真赏社影印清初拓本等。
名人
于谦,杭州钱塘人,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辛丑科第三甲第92名。他会试时已考中第一名,因殿试策论指斥时弊,触怒皇帝,被降至榜末。1449年“土木之变”,明英宗兵败被俘,蒙古大军直抵北京城下,国家危亡之际,于谦挺身而出,率军民在德胜门外恶战一场,击退敌军,保住了北京城,后来反被昏庸误国的明英宗杀害。其故居在东单西裱褙胡同,后辟为纪念馆。
商辂,浙江淳安人,明正统十年(1445年)乙丑科状元,是明朝89科会试唯一连中三元者,曾协助于谦主战抗敌,反对迁都南逃。
严嵩,江西分宜人,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第二甲第2名,曾把持朝政21年,是明朝著名的大奸臣。孔庙中的“触奸柏”,即因柏枝曾剐掉了严嵩的乌纱帽而著称。
麻勒吉,正黄旗满族人,清顺治九年(1652年)壬辰科状元,是清朝第一位满人状元。西城区平安里曾有麻状元胡同,即因麻勒吉居所而得名。
邓廷桢,江苏江宁(今南京)人,清嘉庆六年(1801年)辛酉科第二甲第9名,曾协助林则徐查禁鸦片,抗击英军,后与林则徐同被革职充军伊犁。
李鸿章,安徽合肥人,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第二甲第26名,淮军首领,镇压太平天国起家,北洋水师的创建者,《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谈判者和签订人。
张謇,江苏南通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科状元,以兴办实业和教育著称,曾任袁世凯政府农林部、工商部总长。
钱能训,浙江嘉善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科第二甲第18名,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王的后代,曾于1918年任北洋政府代国务总理。
谭延闿,湖南茶陵人,1904年末代进士,第二甲第34名,辛亥革命时任湖南军政府都督,国民党元老,曾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出任过国民党政府主席和行政院院长等要职。
沈钧儒,浙江嘉兴人,1904年末代进士,第二甲第75名,参加过辛亥革命,1935年因主张抗日被国民党逮捕的“七君子”之一,曾任新中国第一任最高法院院长。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29 13:16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