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志约:经学家
孔颖达之
子、
孔子的
第33
世孙。
唐代医学家兼
官吏。尝任礼部郎中兼
太子洗马、弘文馆
大学士之职。唐显庆四年(659年),奉敕与
苏敬等人共同修纂《
新修本草》,孔氏为本书写序。尚著有《本草音义》二十卷,未见行世。
二十二年九月十六日。右御率府长史王元策。奉使天竺。得方士那罗迩婆寐。自言寿二百岁。云有长生之术。上颇信之。深加礼敬。馆之
金飙门内。造延年之药。竟不就。放还。死於长安。显庆二年。右监门府长史
苏敬上言。陶宏景所撰本草。事多舛谬。请加删补。诏令检校中书令
许敬宗。太常寺丞吕才。太史令
李淳风。礼部郎中孔志约。尚药奉御许孝崇。并诸名医等二十人。增损旧本。徵天下郡县所出药物。并书图之。仍令司空李绩总监定之。并图合成五十五卷。至四年正月十七日撰成。及奏。上问曰。本草行来自久。今之改修。何所异也。
于志宁对曰。旧本草是陶宏景合神农本经及名医别录而注解之。宏景僻在江南。不能遍识药物。多有纰谬。其所误及别录不书。四百有馀种。今皆考而正之。本草之外。新药
行用有效者。复百馀种。今附载之。此所以为胜也。上
称善。诏藏于
秘府。
《新修本草》五十四卷,成书于唐代显庆四年(公元659年),是中国第一部由中央政府主持编修的药典,故又称《唐本草》。此书由李绩、
于志宁、
苏敬等23位儒臣、名医参加编撰,因领衔者李绩爵封“
英国公”,故又有《英公本草》之称。《
新修本草》包括正文二十卷、目录一卷、图经七卷。该书以《本草经集注》为基础,经过纠误、增补,新增药品114种,共计850种(不计分条及合并品种)。此书为中国第一部由官方组织人员编纂之药物著作,书成后为医学校之教本。唐代《新修本草》比西方最早的
国家药典——《纽伦堡药典》提早近900年,具有重要史学意义。此书最迟于日本天平三年(公元721年)已东传日本,彼邦“凡医生皆读
苏敬新修本草”。至今日本尚存此书正文十卷。全书又无存,近代于敦煌发现此书三种古抄断简,均流落海外。清末李梦莹曾补辑
新修本草,今存稿本。日本小岛宝素、中尾万三均致力补辑,未竟全功;冈西为人重辑
新修本草(1964年)载药850种,仿原书朱墨体例,考校精当。国人尚志钧辑成《唐·新修本草》(1981年出版),收药853种(增辑行荇华、领灰,分析石蜜),资料丰富,校点详备。
唐代,修谱之风大盛,还出现了
官修。显庆四年(659年)下诏,任礼部郎中孔志约、著作郎杨仁卿、太子洗马史玄道、太常丞吕才等主持修谱。大大扩大了士族的范围,凡五品以上官职均可入选。修成之后,
谱名定为《
姓氏录》,颁行全国。并将贞观《氏族志》收缴焚毁(见《旧唐书·
李义府传》)。第三次是中宗复位之时。当时左散骑常待
柳冲认为《氏族志》、《
姓氏录》颁行已近100年,士族变化很大,于是上表请求改修。中宗命
柳冲与左仆射
魏元忠及史官张锡、徐坚、吴耀等八人依据《氏族志》重新修撰,几经波折,至玄宗即位,才撰成《姓族系录》200卷。从此以后唐代就没有再修过家谱了。唐代家谱的形式没有多大变化。
唐高宗诏礼部侍郎孔志约、著作郎杨仁卿、太子洗马史元道及太常丞吕才等十二人商议编录,于显庆四年(659)改《氏族志》为《
姓氏录》。高宗为该书亲自写序,并规定了类例。《
姓氏录》共收录二百四十五姓,二千二百八十七家,分为九等,当时五品以上的官员全部收入,皇后四家被列入第一等。由于兵卒以军功升五品以上官者亦入书限,引起缙绅士
大夫哗然,多耻被甄叙,并号该书为“
勋格”。随后,
李义府上奏高宗收回全国的《氏族志》加以焚毁。《
姓氏录》贯彻“各以品位为等第”的原则比《氏族志》更加彻底,所收的姓和家亦大为减少,已将当朝无官职的旧士族全部排除在外,说明它对旧族的贬抑超过了《氏族忘》。但与《氏族志》相同,《
姓氏录》在现实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亦很有限,婚姻崇尚门第的风气以后依然盛行。
中台司礼太常伯陇西王博叉
大夫孔志约等
议状一首窃以凡百在位。虽存敬上之道。当其为师。尚有不臣之义。况佛之垂法事超俗表。剔发同于毁伤。拥锡异乎簪绂。出家非色养之境。离尘岂荣名之地。功深济度道极崇高。何必破彼玄门牵斯儒辙。披释服而为孔拜。处俗涂而当法礼。存其教而毁其道。求其福而屈其身。再三研核谓乖通理。又道之为教。虽全发肤出家超俗其归一揆。加以远标天构大启皇基。义籍尊严式符高尚。并仍旧贯无点彝章。如必改作恐非稽古。虽君亲崇敬用轸宸衷。道法难亏还留睿想既奉询刍之诏 敢罄尘岳之诚。惧不惬允追深战惕。
○议释道不应拜俗状 窃以凡百在位,虽存敬上之道,当其为师,尚有不臣之敬,况佛之垂法,事超俗表。剔?同於毁伤,拥锡异乎簪绂。出家非色养之境,离尘岂荣名之地?功深济度,道极崇高。何必破彼元门,牵斯儒辙?披释服而为孔拜,处俗涂而当法礼。存其教而毁其道,求其福而屈其身。再三研核,谓乖通理。又道之为教,虽全?肤,出家超俗,其归一揆。加以远标天构,大启皇基;义籍尊严,式符高尚。并仍旧贯,无点彝章。如必改作,恐非稽古。虽君亲崇敬,用轸神衷;道法虽亏,还留睿想。既奉询刍之诏,敢罄尘岳之诚。惧不惬允,追深战惕,谨议。 ○本草序 盖闻天在之大德曰生,运阴阳以播物;含灵之所保曰命,资亭育以尽年。蛰穴栖巢,感物之情盖寡;范金揉木,逐欲之道方滋。而五味或爽,时昧甘辛之节;六气斯脊,易愆寒燠之宜。中外交侵,形神分战。饮食伺?,成肠胃之眚;风湿候隙,遘手足之灾。几缠肤腠,莫知救止;渐固膏肓,期於天折。 暨炎晖纪物,识药石之功;?瑞名官,穷诊候之术。草木咸得其性,鬼神无所遁情。刳麝刳犀,驱泄邪恶;飞丹炼石,引纳清和。大庇苍生,普济黔首。功侔造化,恩迈财成。日用不知,於今是赖。岐和彭缓,腾绝轨於前;李华张吴,振英声於後。 昔秦政煨燔,兹经不预;永嘉丧乱,斯道尚存。梁陶宏景雅好摄生,研精药术,以为本草经者,神农之所作,不刊之书也。惜其年代浸远,简编残蠹,与桐雷众记,颇或??,兴言撰缉,勒成一家。亦以雕琢经方,润色医业。然而时锺鼎峙,闻见阙於殊方;事非佥议,诠释拘於独学。至如重建平之防已,弃槐里之半夏。秋采榆人,冬收?实。谬粱米之黄白,混荆子之牡蔓,异蘩蒌於鸡肠,合由跋於鸢尾。防葵狼毒,妄曰同根;钩吻黄精,引为连类。铅锡莫辨,橙柚不分。凡此比例,盖亦多矣。自时厥後,以迄於今,虽方技分镳,名医继轨,更相祖述,罕能?正。乃复采杜蘅於及已,求忍冬於络石,舍陟?而取?藤,退飞廉而用马蓟。承疑行妄,曾无有觉;疾疗多殆,良深慨叹! 既而朝议郎行右监门府长史骑都尉臣苏恭,摭陶氏之乖违,辨俗用之纰紊,遂表请修定,深副圣怀,乃诏太尉扬州都督监修国史上柱国赵国公臣无忌、大中
大夫行尚药奉御臣许孝崇等二十二人与苏恭详撰。窃以动植形生,因方舛性;春秋节变,感气殊功。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乖於采摘,乃物是而时非。名实既爽,寒温多谬。用之凡庶,其欺已甚!於之君父,逆莫大焉!施是上禀神规,下询众议,普颁天下,营求药物。羽毛鳞介,无远大臻;根茎花实,有名咸萃。遂乃详探秘要,博综方术。本经虽阙,有验必书;别录虽存,无稽必正。考其同异,择其去取。铅翰昭章,定群言之得失;丹青绮焕,备庶物之形容。撰本草并图经目录等,凡成五十四卷。庶以网罗今古,开涤耳目。尽医方之妙极,拯生灵之性命。传万祀而无昧,悬百王而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