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森(1944年7月~1994年11月29日),男,汉族,中共党员,山东聊城人,生前系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地委书记,被称为“新时期的雷锋”“90年代的焦裕禄”。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44年,孔繁森出生在
山东聊城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61年7月,聊城技校毕业后,应征入伍。1964年,被评为
济南军区学习
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同年10月,赴京参加国庆15周年观礼。1966年9月,加入
中国共产党。1968年,复员回到
聊城,任聊城技工学校革委会副主任。1971年,到聊城地革委生产指挥部工作,任共青团聊城地委常委。1975年到1979年间,孔繁森担任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几年间为发展聊城地区的宣传、文化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1979年,国家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欣然报名。
首次进藏
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进藏担任
岗巴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三年,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81年,孔繁森奉调回到
山东,1981年7月至1985年5月任
莘县县委副书记。1986年10月,任山东省聊城市
林业局局长、党组书记。
再次赴藏
1988年,山东省再次选派进藏干部,已是聊城行署副专员的孔繁森第二次赴藏工作,担任
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孔繁森到任仅四个月的时间,就跑遍了全市八个县区所有的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村办小学,为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奔波操劳。孔繁森对于分管的卫生和民政工作也同样的投入,为了结束尼木县续迈等三个乡群众易患
大骨节病的历史,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水源处采集水样,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问题。孔繁森第一次进藏工作时,了解到农牧区缺医少药的情况,1988年,第二次赴藏,随身的物品里就多了一个小药箱,每次下乡时,都用自己的钱购置药品装满小药箱,工作结束后,身边总围着一群等候看病的农牧民,孔繁森给病患听诊、把脉、发药、打针、直到小药箱空了为止,孔繁森在拉萨市任副市长时,全市56所
敬老院和
社会福利院,走访过48所。1990年,
迟浩田将军就诚曾写下“心连心,同命运,共呼吸”的条幅赠予孔繁森。
1992年,拉萨市
墨竹工卡等县发生强烈地震,孔繁森立即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孔繁森在羊日岗乡的地震废墟上,领养了三个失去亲人和家园的藏族孤儿:12岁的曲尼,7岁的曲印和只有5岁的贡桑。由于孔繁森经常把工资分给贫困群众,领养孩子后,原本就不宽裕的生活变得更加拮据。然而,即使平日三餐主要靠榨菜拌饭将就,也坚决不让领养的孩子跟自己一样吃苦。为了补贴孩子们的生活费用,孔繁森甚至3次化名“洛珠”共献血900毫升。
留藏工作
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调藏工作期满,
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任命其为阿里地委书记,意味着孔繁森将继续留在西藏工作,面对人生之路又一次重大选择,毫不犹豫地服从了党的决定、人民的需要。1993年春天,年近50岁的孔繁森赴任阿里地委书记,为了摸清阿里的情况,孔繁森逐县、逐区、逐乡的跑,实地考察、求计问策,与当地干部一起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在阿里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跑遍了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到处都留下了孔繁森深深的足迹。在阿里时,孔繁森同时兼任阿里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为阿里的军队建设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1994年11月,为了加速阿里的发展和振兴,孔繁森带领阿里工作组赴
新疆塔城考察边贸工作,途中在4页便笺上拟就了“关于阿里发展的12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可谁又会想到这竟成孔繁森留在高原的绝笔。孔繁森在藏工作十年间,深深爱上了西藏人民和那里的山山水水,孔繁森被《
大众日报》《
聊城日报》《
山东画报》《
西藏日报》等报刊都多次报道过孔繁森在西藏的感人事迹。
以身殉职
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
人物事迹
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开过,孔繁森为了在农牧区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亲自到一个乡试点,把经验在全县推广。1988年,孔繁森再次进藏,任
拉萨市副市长。在任职的短短几年内,拉萨市的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适龄儿童入学率由45%提高到80%。1992年,拉萨市墨竹工卡等县发生强烈地震,孔繁森立即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1994年2月,
阿里高原发生罕见暴风雪灾。孔繁森带领机关干部爬冰卧雪,风餐露宿,行程8000公里,先后发放救灾款300多万元、救灾物资上百吨。把救济粮和救济款送到受灾群众手中,每天工作到深夜两点多才休息。在孔繁森的勤奋工作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比上年增长6.7%。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孔繁森和王庆芝都在堂邑镇的农村出生,两个村子相邻,二人从小相识,对彼此都颇有好感。1968年,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两人喜结连理。在聊城地区技工学校一所简陋的单身宿舍,两人面向
毛主席像三鞠躬,在学校领导的主持、同事的见证下,结为夫妻。孔繁森有三个孩子,大女儿孔静,儿子
孔杰,小女儿孔玲。
个人爱好
孔繁森爱唱歌,热爱文艺。
人物轶事
1993年,孔繁森的妻子到西藏探亲,去的路费由自己筹措。由于看病,妻子将返程的路费花光,只好向孔繁森要钱,孔繁森东挪西借才勉强凑了500元,而回程机票当时是每个人800元。妻子不忍心让丈夫为难,就自己找熟人借了一些。殉职后,仅留下仅有的8元6角钱和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
孔繁森在西藏工作期间,背着小药箱随时给藏族群众治病。一次遇到患有肺炎的藏族老人,衣服单薄,鞋子破烂。孔繁森脱下皮大衣给老人披上,用胸膛给老人捂脚。
人物精神
孔繁森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典型,被誉为“九十年代的
雷锋”“新时期的
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民族团结的典范”。用真挚的爱民之情,赤诚的为民之心,强烈的富民之愿,谱写了具有最朴素的普世价值和人文情怀,闪烁着不朽的文明之光、人性之光和理想之光。从普世价值的角度认识和传播孔繁森精神,大力倡导爱人、帮人、关心人的人生价值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世界和平与进步大有裨益。
人物名言
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会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要把自己当成泥土,让众人把你踩成路,就不怕被埋没。
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
冰山愈冷情愈热,耿耿忠心照雪山。
个人作品
后世纪念
纪念活动
1994年12月10日,孔繁森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
新疆乌鲁木齐市举行,孔繁森的骨灰分别被安放在其所工作过的
西藏高原和家乡
山东聊城。12月14日,山东聊城,两千多名干部群众从四面八方来到
革命烈士陵园,为孔繁森同志举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在场的干部群众面对着孔繁森同志的遗像和骨灰,都禁不住失声痛哭。当孔繁森的儿子孔杰怀抱着父亲的骨灰送往灵堂时,来自老家五里墩村的父老乡亲们都纷纷跪倒在地泣不成声。12月15日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隆重举行孔繁森同志的骨灰安放仪式。孔繁森当年在西藏收养的两个藏族孤儿曲印和贡桑,怀抱着爷爷的骨灰和遗像,为他们敬爱的孔爷爷送葬。噩耗传到阿里地委所在地狮泉河镇,人们纷纷朝着孔繁森殉职的方向哭泣默哀,12月5日,阿里地委隆重举行了孔繁森同志的追悼仪式,这个不足五千人的边疆小镇赶来参加追悼仪式的有两千多人。在孔繁森的葬礼上,悬挂着一副挽联,形象地概括了孔繁森的一生,道出了藏族人民对孔繁森的怀念:“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孔繁森同志殉职后,中央领导、
山东省的领导以及
西藏自治区的领导都专程赶到聊城看望孔繁森同志的亲属。1997年4月10日,新任山东省委书记
吴官正由
江西南昌抵达聊城,参观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并郑重题词“学习孔繁森同志,全心全意为齐鲁人民服务”。
1995年4月29日,
江泽民、
李鹏、
乔石、
李瑞环、
朱镕基、
刘华清、
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北京亲切接见了孔繁森同志的爱人王庆芝及其子女以及孔繁森事迹报告团的全体成员。江泽民总书记于1995年4月29日亲笔题词“向孔繁森同志学习”,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也题词“学习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1995年4月7日,《
人民日报》刊发长篇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并发表题为《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社论。
201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上,
焦裕禄、孔繁森、
杨善洲的彩色塑像傲然屹立“不忘初心”方阵的彩车上,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
2024年11月29日,是孔繁森同志逝世30周年的日子,为了深切缅怀公仆的丰功伟绩,12日上午,“墨痕高远”——纪念孔繁森同志逝世三十周年当代书画名家作品展在阿里狮泉河群艺馆开展。
纪念展馆
1995年7月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正式批准在聊城建立孔繁森同志纪念馆。
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坐落在聊城东昌湖风景区内,纪念馆占地面积1.9万平方米,包括基本陈列展厅、交流展厅、综艺展厅、影视报告厅、阳光大厅和纪念广场。被国家有关部委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全国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山东省“十佳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二级博物馆。
相关作品
人物荣誉
人物评价
“冰山愈冷情愈热,耿耿忠心照雪山。”正如孔繁森在一首诗中所写,他把自己一颗火热的心献给了西藏高原,献给了党的事业。(人民日报 评)
孔繁森的一生是对“亲民爱民,大爱无疆”这一理念最深刻的诠释。他不仅以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人民至上”的宗旨,更以其卓越的品德和坚定的信念影响着我们。(聊城日报社数字报纸 评)
孔繁森把对家乡、对亲人的爱,深深埋在心底,把博大无私的爱献给祖国和人民。(西藏主要新闻 评)
孔繁森同志严以修身、严于律己,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奢靡之风,自觉树立清廉正气,做忠诚干净、勇于担当的时代先锋。(西藏主要新闻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