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3月12日,
孙中山于北京病逝,遗体安置在北京碧云寺内,曾嘱辞世后愿“归葬
紫金山”。
1929年3月,支持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日本友人
梅屋庄吉不惜变卖家产铸造了孙中山铜像。铜像高2.9米,重1吨多,以孙中山向民众发表演讲的姿势为造型,气势磅礴,栩栩如生。铜像由日本著名的“筱原金作工场”计划,雕塑家
牧田祥哉制作,一共铸造了四尊。除了南京的这一尊外,其余三尊分别安置在广州黄埔军校、
广州中山大学和
澳门国父纪念馆。南京的这一尊孙中山先生铜像最初安放在南京国民党中央军校。
1942年11月,孙中山诞辰七十六周年前夕,汪精卫下令将孙中山铜像移到南京市中心
新街口广场。
1966年,文革开始,南京市委按照周总理保护铜像的指示,将铜像从新街口广场撤除,运到
中山陵收藏保存。
198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六十周年,中山陵
藏经楼被辟为
孙中山纪念馆,铜像被安置于楼前的石阶上,至今。
1996年,新街口广场治理,南京市制作了另一尊身着西装大衣、马甲领带,右手执手杖的孙中山铜像。该铜像由我国雕塑家
戴广文制作,重6.2吨,设计高度5.37米,铜像含基座总高度11.12米,寓意着孙中山先生的诞辰之日11月12日,也恰巧接近座式基座的1:1比例。同年戴版铜像被竖立在
南京新街口广场上。
2001年,因南京修建地铁,
新街口广场暂时拆除,戴版孙中山铜像被搬到了城北新门口的一个部队仓库里,半年后又被迁移到了浦口老山的一所军营里。
2010年5月19日晚,孙中山铜像被运至
新街口广场,重新矗立在广场正中央,身披红绸静待揭幕。5月23日上午,孙中山铜像回迁揭幕仪式在南京新街口隆重举行。
1942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辰76周年纪念日前夕,
汪精卫为笼络民心,粉饰太平,把自1929年起一直安放在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内的孙中山先生铜像移放到
新街口广场中央,铜像面朝北。这最早矗立在新街口广场的铜像是由孙中山生前的日本友人
梅屋庄吉赠送的,之后成为了许多“老南京”记忆中熟悉的孙中山铜像。原因推测:孙中山先生从北边的
中山码头登陆,
北伐战争目标也是北方,综合这些因素,孙中山铜像应该坐南朝北。
1996年11月12日,在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之际,
南京市人民政府重新制作了一尊孙中山先生铜像安放在新街口广场中央。这就是
戴广文设计的孙中山铜像,当时铜像的朝向就是坐北朝南。戴广文认为,按照中国的历史文化,坐北朝南是一种传统,“许多历史伟人的雕塑都是这样放置的。” 其他推测:之前由于北伐战争的原因,铜像坐南朝北;时代不同了,坐北朝南可以望向中山先生的家乡,也是人之常情(市民樊金双)。“铜像应该朝向城市的大门,南京的城市大门就在南边,比如机场、高铁都建在南边。”(南京市民革市委常委陈庆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