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笑侠
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
孙笑侠,1963年8月出生,浙江温州人,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现为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教育背景
1980年9月至1984年7月,获杭州大学法律系法学学士
1987年9月-1990年7月,获武汉大学法学硕士
1998年4月-2000年5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学位
2003年8月至2004年7月,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职业经历
1984年7月─1997年5月,在原杭州大学法律系(法学院)历任讲师、副教授、副书记、教授、副主任、副院长;
1996年12月起任教授,历任系主任、副院长。
1998年起任浙江大学法学院副院长,1999年主持筹建新浙江大学法学院;
2000年10月起任博士生导师;
2005年7月任浙江大学法学院常务副院长;
2007年4月至2009年8月任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院长;
2009年8至2010年9月,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0年9月2012年9月,任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2年10月,任复旦大学特聘教授、法学院博士生导师。
1980/09-1984/07 杭州大学法律系学习,获法学学士学位;
1987/09-1990/07 武汉大学法学院学习,获法学硕士学位;
1998/06—2000/06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习,获法学博士学位;
2003/08-2004/07 哈佛大学燕京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
1984/08-1993/11 杭州大学法律系历任讲师、副教授;
1996/11—1998/09 杭州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1998/09-2000/09 浙江大学法学院教授,任副院长主持筹建新浙大法学院;
2000/09—2007/04 浙江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副院长、常务副院长;
2007/04—2009/08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
2009/08—2010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0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法学院博士生导师。
2012年开始 担任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
研究方向
法理学-法哲学、公法原理、司法理论
主要课程
1、2010年,法理学导论
2、2012年,当代中国社会的法理学问题
3、2010年,法律方法
4、2012年,法理学专题
代表成果
主要论文
48.《宪治的共识与可能》,《法学研究》2013年第2期。
47.《论行业法》,《中国法学》2013年第1期。
46.《法学教育的制度困境与突破》,《法学》2012年第10期。
45.《上海法学与上海法学家》,《上海学术报告(2010)》,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承办。
44.《关于实质性学术评价——以社会科学为讨论范围》,《中国社会科学论丛》(冬季卷)2011年12月(总第37期)
43.《司法的政治力学》,《中国法学》2011年第2期。
42.《拆迁风云中寻找法治动力》,《东方法学》,2010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一期全文转载。
41.《公案中的民意、主题及其信息对称》,《中国法学》2010年第3期。
40.《判决的权威与异议——论法官不同意见书制度》, 中国法学, V0l.(5), 2009, 与褚国鉴合著, 一级期刊。
39.《论司法批复的解释论证功能及其局限》,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与褚国建合作,2009年第1期。
38.《法学的本相》,《中外法学》2008年第1期。
37.《法律伦理的特殊性》,《人民日报》2007-08-06.
36.《法律与道德:分离后的结合——重温哈特与富勒的论战对我国法治的启示》,与麻美英合著,《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5.《一种政治化的法律方法——对昂格尔法律方法论的解读》;与周婧合著;环球法律评论/2007/04
34.《儒家传统与现代法治》与昂格尔对话《政法论坛》2007年第一期。
儒家哪些传统有悖法治?——读昂格尔的Passion:An Essay on Personality序言《中国书评》2006年5月。
33.《法律父爱主义在中国的适用》,《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与郭春镇合著,《新华文摘》2006年第5期。
32.《判决与民意——兼比较考察中美法官如何对待民意 》,与熊静波合著,《政法论坛》2005年第5期,人民大学《诉讼法.司法制度》2006年第2期复印。
31.《监督,能否与法治兼容》,《中国法学》,2005年第4期。
30.《中国传统法官的实质性思维》,《浙江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29.《论法律职业共同体自治的条件》,《法学》二○○四年第四期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与法史学》转载。
28.《法治发展的差异与中国式的进路》,原载《浙江社会科学》2003的第4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003年10期。
27.《对极与逆差——关于中国法发展阶段上的特殊性》,《法学论坛》2003年第2期
26.《论两种价值序列下的程序基本矛盾》,《法学研究》2002年第6期。
25.《法律职业伦理与大众伦理的冲突》,《中外法学》2002年第3期
24.《新权利是怎样诞生的》,(台湾)《法令月刊》2002第2期
23.《程序中的法官》《公法》(第三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
22.《法官与政治家思维的区别》,与应永宏合作《法学》2001年第11期。
21.《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研究》,载《中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20.《法律家的技能与伦理》,《法学研究》2000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4期转载。
19.《法治国家及其政治构造》,《法学研究》1998年第1期。
18.法的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05
17.《法律程序设计的若干法理》(《政治与法律》1998.5)
16.《论法律对行政的综合化控制》(《比较法研究》1999.第1期)
15.《契约下的行政》,(《比较法研究》1997.3)
14.《新一代行政法治》(《外国法译评》1996.2)1996年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心《宪法与行政法》全文转载。
13.《法律的外在权威与内在权威》(《学习与探索》1996.4)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心《理论法学.法史学》(1996.9)全文转载。
12.《中国法治的现实目标》(《法律科学》1996.3),《新华文摘》1996年第7期转载。
11.《法解释理论体系重述》,《中外法学》1995.1。
10.《公、私法责任分析──道义性惩罚与功利性补偿》,《法学研究》(1994.6)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心《法学》卷(1995.2)全文转载
9.《论法律与社会利益》,(《中国法学》1995.4)
8.《宽容的干预和中立的法律》(《法学》1993.7)
7.《法律程序剖析》(《法律科学》1993.6)
6.《论市场经济社会法的民族化与国际化》(《杭州大学学报》1993.)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心《法学》卷(1994.3)全文转载。
5.《论法律程序中的人权》(《中国法学》1992.3)
4.《两种程序法的纵向比较》(《法学》1992.7)
3.《我国宪法的涉外作用》(《法学研究》1992.3)
2.《“权利本位说”的基点、方法与理念》(《中国法学》1991.4)
1.《法律程序与程序的法制》(《当代法学》1988.2)
主要论文
48.《宪治的共识与可能》,《法学研究》2013年第2期。
47.《论行业法》,《中国法学》2013年第1期。
46.《法学教育的制度困境与突破》,《法学》2012年第10期。
45.《上海法学与上海法学家》,《上海学术报告(2010)》,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承办。
44.《关于实质性学术评价——以社会科学为讨论范围》,《中国社会科学论丛》(冬季卷)2011年12月(总第37期)
43.《司法的政治力学》,《中国法学》2011年第2期。
42.《拆迁风云中寻找法治动力》,《东方法学》,2010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一期全文转载。
41.《公案中的民意、主题及其信息对称》,《中国法学》2010年第3期。
40.《判决的权威与异议——论法官不同意见书制度》, 中国法学, V0l.(5), 2009, 与褚国鉴合著, 一级期刊。
39.《论司法批复的解释论证功能及其局限》,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与褚国建合作,2009年第1期。
38.《法学的本相》,《中外法学》2008年第1期。
37.《法律伦理的特殊性》,《人民日报》2007-08-06.
36.《法律与道德:分离后的结合——重温哈特与富勒的论战对我国法治的启示》,与麻美英合著,《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5.《一种政治化的法律方法——对昂格尔法律方法论的解读》;与周婧合著;环球法律评论/2007/04
34.《儒家传统与现代法治》与昂格尔对话《政法论坛》2007年第一期。
儒家哪些传统有悖法治?——读昂格尔的Passion:An Essay on Personality序言《中国书评》2006年5月。
33.《法律父爱主义在中国的适用》,《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与郭春镇合著,《新华文摘》2006年第5期。
32.《判决与民意——兼比较考察中美法官如何对待民意 》,与熊静波合著,《政法论坛》2005年第5期,人民大学《诉讼法.司法制度》2006年第2期复印。
31.《监督,能否与法治兼容》,《中国法学》,2005年第4期。
30.《中国传统法官的实质性思维》,《浙江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29.《论法律职业共同体自治的条件》,《法学》二○○四年第四期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与法史学》转载。
28.《法治发展的差异与中国式的进路》,原载《浙江社会科学》2003的第4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003年10期。
27.《对极与逆差——关于中国法发展阶段上的特殊性》,《法学论坛》2003年第2期
26.《论两种价值序列下的程序基本矛盾》,《法学研究》2002年第6期。
25.《法律职业伦理与大众伦理的冲突》,《中外法学》2002年第3期
24.《新权利是怎样诞生的》,(台湾)《法令月刊》2002第2期
23.《程序中的法官》《公法》(第三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
22.《法官与政治家思维的区别》,与应永宏合作《法学》2001年第11期。
21.《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研究》,载《中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20.《法律家的技能与伦理》,《法学研究》2000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4期转载。
19.《法治国家及其政治构造》,《法学研究》1998年第1期。
18.法的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05
17.《法律程序设计的若干法理》(《政治与法律》1998.5)
16.《论法律对行政的综合化控制》(《比较法研究》1999.第1期)
15.《契约下的行政》,(《比较法研究》1997.3)
14.《新一代行政法治》(《外国法译评》1996.2)1996年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心《宪法与行政法》全文转载。
13.《法律的外在权威与内在权威》(《学习与探索》1996.4)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心《理论法学.法史学》(1996.9)全文转载。
12.《中国法治的现实目标》(《法律科学》1996.3),《新华文摘》1996年第7期转载。
11.《法解释理论体系重述》,《中外法学》1995.1。
10.《公、私法责任分析──道义性惩罚与功利性补偿》,《法学研究》(1994.6)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心《法学》卷(1995.2)全文转载
9.《论法律与社会利益》,(《中国法学》1995.4)
8.《宽容的干预和中立的法律》(《法学》1993.7)
7.《法律程序剖析》(《法律科学》1993.6)
6.《论市场经济社会法的民族化与国际化》(《杭州大学学报》1993.)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心《法学》卷(1994.3)全文转载。
5.《论法律程序中的人权》(《中国法学》1992.3)
4.《两种程序法的纵向比较》(《法学》1992.7)
3.《我国宪法的涉外作用》(《法学研究》1992.3)
2.《“权利本位说”的基点、方法与理念》(《中国法学》1991.4)
1.《法律程序与程序的法制》(《当代法学》1988.2)
论文
1. 《法学的本相》,《中外法学》2008年第1期
2.《法律与道德:分离后的结合——重温哈特与富勒的论战对我国法治的启示》,(合作)《浙江大学报》2007年01期
3.《儒家传统与现代法治——与昂格尔对话》,《政法论坛》2007年月
4.《法律父爱主义在中国的适用》,《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2.《判决与民意》,《政法论坛》2005年第5期,人民大学《诉讼法.司法制度》2006年第2期复印
3.《监督,能否与法治兼容》,《中国法学》,2005年第4期。
4.《中国传统法官的实质性思维》,《浙江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5.《法治发展的差异与中国式的进路》,原载《浙江社会科学》,《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003年10期
6.《论两种价值序列下的程序基本矛盾》,《法学研究》2002年第6期
7.《法律职业伦理与大众伦理的冲突》,《中外法学》2002年第3期
8.《新权利是怎样诞生的》,(台湾)《法令月刊》2002第2期
9.《论作为“制度”的法学院》《法律科学》2002第5期
10.《程序中的法官》《公法》(第三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
11.《法律人的思维规律》载《法律思维与法律方法》法律出版社2002年
12.《法律家的技能与伦理》,《法学研究》2000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4期转载
13.《法治国家及其政治构造》,《法学研究》1998年第1期。
14.《法官与政治家思维的区别》,《法学》2001年第11期。
15.《论法律对行政的综合化控制》(《比较法研究》1998.)
16.《司法权的性质是判断权》(《法学》1998.1)
17.《法治国家及其政治构造》(《法学研究》1998.1)
18.《契约下的行政》,(《比较法研究》1997.3)
19.《新一代行政法治》(《外国法译评》1996.2)1996年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心《宪法与行政法》全文转载。
20.《法律的外在权威与内在权威》(《学习与探索》1996.4)该文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心《理论法学.法史学》(1996.9)全文转载。
21.《法学流派及法学方法》(《法学》1996.2)
22.《中国法治的现实目标》(《法律科学》1996.3)该文被《新华文摘》1996年第7期转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心《理论法学.法史学》(1996.6)全文转载。
23.《法理学的真假实践观》(《法律科学》1995.3)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心《法学》卷(1995.9)全文转载。
24.《法解释理论体系重述》(《中外法学》1995.1)
25.《公、私法责任分析──道义性惩罚与功利性补偿》,《法学研究》(1994.6)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心《法学》卷(1995.2)全文转载
26.《论法律与社会利益》,(《中国法学》1995.4)该文荣获1995年全国法理学研究会优秀论文二等奖排名第一。
27.《论法律程序中的人权》(《中国法学》1992.3)
28.《两种程序法的纵向比较》(《法学》1992.7)
29. 《我国宪法的涉外作用》(《法学研究》1992.3)
30. 《“权利本位说”的基点、方法与理念》(《中国法学》1991.4)
著作
1.《程序的法理》,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2.《法的现象与观念》1995群众出版社初版,2001山东人民出版社修订版
3.《法律对行政的控制》,1999年山东人民出版社版
出版图书
获奖记录
1998-2002年,曾获得教育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司法部等成果奖1-3等奖4次;
1999年享受国务院“人民政府特殊津贴”;
1999年被浙江省列入151人才培养计划(第一层次);
2002年和2006年两度获得浙江大学十大优秀良师益友称号;
2002年荣膺“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
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8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
社会任职
1. 中国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
2. 教育部法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4. 国际法律哲学-社会科学协会会员(IVR)及其中国分会副会长
5. 浙江省法学会副会长
6. 浙江省法理学与法史学研究会会长
7. 浙江省法制研究所所长
8.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兼任
中国法理学会副会长、
教育部法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多次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和司法部等国家机关组织或委托的咨询论证活动。
参考资料
孙笑侠.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孙笑侠.复旦大学法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1 21:40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