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昭鸿 (1883~1947) ,字方陆,中年改字方儒,自署曰放庐,
美术家,祖居
诸城市城里督府巷。早年师宗著名学者
郭金篆,工诗文、擅汉隶;精治印、善鉴赏。集有《放庐印存》一册、《放庐诗集》二卷,并编辑出版《汉印文字类纂》、《汉印分韵三集》。
出身于仕宦之家、书香门弟。自幼聪颖好学,受家庭熏陶,精于
金石篆刻,擅长汉隶。其
篆刻艺术取法
史晨、华山诸碑,苍劲古朴,工底深厚,技艺超群。
有《放庐印存》印谱存世。家藏金石拓本甚丰,为搜集、保护石刻资料殚精竭虑。 1923年,他前往
琅琊台访古,见秦二世碑已毁,断石弃置荆棘中,恐日久沦没,乃运回县城北天齐庙。次年春再度前往,道院农舍,细心访求,又得数石,综校前后所得,竟成完璧,命工粘合,妥善保存。经20余年的艰辛实践与刻苦钻研,集编了《汉印文字类纂》、《汉印分韵三集》出版行世。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将两部书合编再版,认为该书“字体钩摹较精,具有高度艺术水平”,“是一部较好的
篆刻工具书“。因而他被编入《中国美术家人名词典》。他不仅酷爱
篆刻,而且非常重视古籍碑刻的搜集。《琅琊台秦刻》久已失传,他与同仁们亲临实地艰苦挖掘,终于查获,并亲书经过(刻石现存于
北京历史博物馆)。他还爱好诗文。其诗文律切精深,词长安雅,诗风淡远。1914年与仲兄孟昭坛共结甲寅诗社,时常诗酒唱和,并著有《放庐诗集》2卷,多为写景抒情。其后诗文多描述现实,如《诸城辛亥、丙辰独立始末记》、《诸城庚午围城日记纪事诗》、《避难纪略》、《避宼纪略》等,多为抄本,为考证诸城现代历史的珍贵资料。 辑平生所见汉印文字,著《汉印文字类纂》4册,《汉印分韵三集》2卷,1933年由西泠印社出版。
孟昭鸿是当代书法家兼藏书家,曾居青岛伏龙路。藏书最多时达十余万卷,全为古籍,多为线装。晚年,大都失散佚尽。在《自述》诗中言道:“牙签十万富收藏,一邑人推静远堂。三世校雠多善本,今生零落旧缥湘。”足见其藏古籍中多为善本书。孟昭鸿喜游览,曾留下不少游崂山的诗作。如五言《华楼峰》云:“半山逢道院,一杖叩云扃。泉水烹金液,巉岩矗翠屏。岚光笼树碧,海色入天青。极目边关外,烽烟涕泗零。”《华严寺》云:“乱峰藏古寺,风度塔铃声。不到俗人迹,时闻春鸟鸣。此手堪避世,有客正逃名。活火煮新茗,寒泉窗下清。”七绝《游崂山》云:“短衣跌宕入松关,竹杖芒鞋翠霭间。晓雾乍收初日上,梨花香里到崂山。”游诗山诗,颇重写实,生活气息甚浓,情景交融,令人如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