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寺,位于山西省
吕梁市柳林县,是一座仿盛唐风格、居山面海的大型寺院。现有仿唐建筑仁王殿、天王殿、钟楼、转轮藏、东西爬山廊、东西配殿、金堂等建筑群,总建筑面积5500㎡。
唐
武德三年(620),置西定州;
贞观二年(628), 废西定州,改定胡县为孟门县;七年(633)废孟门县,置孟门镇,八年(634)复置定胡县。直到元朝至元年间(1264—1294),废孟门县,设离石巡检司衙署。
前后长达1400多年,一直是地跨今
离石、
柳林、
中阳、
临县以及陕西
吴堡县全境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
周穆王时代(前1009—前954年在位),山西武当山(即今
北武当山)玄武道场,为了祭祀
鲧禹治水之功绩,在孟门南山(又名庄王山)
禹王石附近创建了孟门道院。
史料记载,唐贞观十三年,
唐太宗驾幸于此,甚感壮美,敕赐
尉迟恭在孟门道院旁大兴土木,监造楼台殿宇数百处,于是形成南山寺建筑群。
南山寺,为群体建筑,坐北向南,有山门、
观音殿、圣境殿、古佛殿、普慧院、
灵泉别院、友云亭、祖师堂等殿宇,均建造恢宏,金碧辉煌,总占地面积8250平方米。唐太宗、
明太祖曾亲莅该寺并降谕旨,
宋仁宗、
金世宗、
明仁宗分别为其敕赐“灵泉寺”额,并为寺中两位
高僧赐号及佛乘。“黄河中游第一刹”、“西晋第一丛林”、“五龙圣飞之地”等的美誉使其驰名华夏。南山寺也为唐代永宁州(今
吕梁)八大官寺之首,统领今山西离石、柳林、中阳、临县和陕西吴堡、
绥德六县的一百多处寺庙。
南山峰峦若壁插天,
山腰开阔平缓,透宛回环,若涌若连,若盘若跃,
甘泉飞瀑山椒,翠柏
云屏,下临汹涌
黄河,设险据胜,乃一方之大观。该寺建筑年代久远,自然风光优美,景致甚多,昔人以其形胜,列有十景:寺临黄河,一望数十里,奔涌而来,岸上舟人,晚眺如画。寺在镇南,据河东皋,园树连绵,早晚霞灿烂。寺座山麓,
古柏成林,环围四匝,望之如屏。东溪自山涧而出,经五十余里,盘折西流绕寺,寺树映之如碧。
山楞幽泉,清冽如玉。相传金大定时土人引水灌田,有
嘉禾合颖之祥,固名曰灵。寺有钟一口,横文下裂,相传数十年前纹阔可容手指。但击之声宏如故。寺柏阴森密布,步入深林,从林间远眺,黄河碧波荡漾,如锦带然。寺山茂树插天,每深秋有白腹鸦群飞栖集,经冬至春始去,岁有常期。殿前蜀葵花一本五色,开期常以农历五月五日,岁无先后。山巅古柏一株,披枝下垂近地,拳曲向上,枝叶葱笼,形似莲花。
1674年(甲寅年)8月,被称为“十七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界的一座奇峰”的傅山游历到此,并作诗《自青龙驿过灵泉寺》:寺远吾侪僻,秋高独往盟。柏来花眼翠,霞上老心明。净界悲文藻,威河响甲兵。颟顸僧榻借,壁垒梦经行。寺内有巨钟一口,因有“四十里钟声”之传说,俗称“四十里钟”。还有金身佛像、铜铸十八罗汉像、禹父鲧的无头石像等。寺东南百米处有巨石上生长着一株20余年树龄的神柏,根系完全深扎于微缝,而整石完好。
在严重缺乏生长所需营养及水分的条件下,植株依然生长茂盛,为当地一奇景。寺域有500余座的
塔林,山门外有两株参天翠柏;灵泉别院旁有一株五围古柏等。孟门还有定湖庙、将军庙、财神庙、火神庙等众多大大小小的寺庙星罗棋布于孟门镇的各个
古村,成为南山寺的陪衬式景点。
2008年2月9日,由
中国民俗学会、国家纽带工程东方文化馆、
东西方艺术家协会(
纽约)民俗艺术委员会、柳林县人民政府、孟门镇人民政府、
柳林文化研究会共同主办的“
中国首届黄河黄土高原柳林·孟门年俗文化节”,在
孟门南山寺开幕。
孟门古镇以及南山寺全面真实地展示了黄河黄土高原
原生态的民俗文化艺术和
历史文化遗迹。来自国内外的近百名国内外民俗专家、学者汇聚一堂,研究和探索如何保护和发展中国传统年节文化,特别是推动黄河中游及黄土高原腹部区际间民俗文化及年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开幕式上,孟门镇被授予“中国民俗文化保护之乡”的称号,并被确定为“南京大学民俗教研基地”。90余名民俗专学家和学者、民间文艺家和各界人士深感中华传统年节民俗文化急需保护,全体通过了《
保护中国传统年俗文化孟门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