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德县
陕西省榆林市辖县
绥德县,陕西省榆林市辖县,位于陕西省北部、榆林市东南部,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总面积1853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1月,绥德县辖15个镇。截至2023年末,绥德县户籍人口342759人。
历史沿革
上古时期,绥德为五龙氏地。
夏、商时期,为雍州之地。
周朝时期,为荒服之地。春秋先为赤翟(狄)、白翟共居之地,战国属魏上郡,后归秦。
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初分全国为三十六郡,上郡为其中之一,今绥德为上郡。上郡辖肤施、高奴、雕阴、阳周等县(肤施城在今县城,一说城东之义合,另一说城东南之铁骑坪)。
西汉高祖元年(前206年),项羽改上郡为翟国,由其所分之翟王董翳管领,翟国都于高奴。汉统一全国后,沿袭秦制。高祖二年(前205年),翟国地归汉,汉仍置上郡、肤施县,上郡治肤施统领肤施、独乐、阳周、白土、奢延、高奴等二十三县。
新莽时期,改上郡为增山,增山领上陵广信、积粟、卑顺等十四城。
东汉实行州、郡、县制。增山复为上郡,隶并州。治肤施。上郡领肤施、白土、奢延、雕阴、定阳、高奴等十城。永初五年(111年),零羌占上郡地,上郡治所遂徒于衙(今白水)。永建四年(129年),上郡归旧土。永和五年(140年),冻羌侵上郡地,上锦治所徙居夏阳(今韩城)。中平元年(184年)前后,羌胡大掠上郡,上郡郡治又徒迁。建安十八年(213年),上郡改入冀州管。
西晋初期,隶并州,无建置,有时仍曰上郡。永安元年(304年)后,先后被匈奴、羯、羌、氏占领。
东晋义熙三年(407年)后,该地区被大夏国占领,设吴儿城。(吴儿城一说在今四十铺附近,一说在城西二十五里吴儿砭一带)。
北魏时期(386—534年),实行州、郡、县制。在今县东设政和县,县东部属之。今县西则属魏平县(治所在今子洲县老君殿一带)。政和县与魏平县均属东夏州之朔方郡。
西魏时期(535—556年),行政建制因循北魏。因局面混乱,废设无常。废帝元年(552年),在今县城设绥州。安宁郡和上县,在今县东(义合一带),设安宁县,县东南(崔家湾或河底)设安人县。绥州辖3郡:安宁郡、安政郡和抚宁郡。
北周时期(557—581年),仍设绥州、安宁郡和上县。另在县东部置义良县。绥州辖安宁郡等4郡。安宁郡辖上县等7县。
隋朝初期,实行州、县两级地方行政制度,炀帝时改为郡县制。开皇三年(583年),撤销安宁郡,改安人县为吉人县,保留绥州。大业元年(605年),改绥州为上州,撤安宁县并入上县。大业三年(607年),撤销上州设立雕阴郡,雕阴郡领上县等11县。大业十三年(617年),梁师都称帝,今县城属梁国。
唐朝时期,实行道、州、县虚三级的行政制度(因道是监察区域,不是真正的一级行政区域,故称虚三级)。唐初,今县地为梁师都占据。武德三年(620年),于延州丰林县侨置绥州。武德六年(623年),绥州徒置延川县。武德七年(624年),又迁于魏平县。贞观二年(628年),灭梁师都,绥州迁回上县。天宝元年(742年),改上县为龙泉县,绥州隶属关内道,领辖龙泉等五县
五代十国时期(907—960年),实行以州统县的二级制,今县地仍设绥州和龙泉县但政局动荡,归属变化频繁,先后被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占据。
北宋初期,设道,又改道为路,路下设府、州、军,在府、州、军下设县。太平兴国七年(982年),今绥德县地被西夏占据。治平四年(1067年),后渐次收复。熙宁二年(1069年),置绥德城,隶延州。元丰七年(1084年),又把延州的米脂寨等六寨改属绥德城。元符二年(1099年),改设绥德军,隶永兴军路,辖清涧城等33个城、寨关、堡。
金天会六年(1128年),今县地属金,仍为绥德军。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改为绥德州,治所设在原绥德城,隶鄜延路,辖领清涧县等14县、寨、堡、关。正大三年(1226年),在绥德州设绥德县,升义合寨为义合县。绥德州此期领绥德、义合、清涧等8县。兴定五年(1221年),蒙古占领绥德州。
元朝时期,实行省、路、府、县四级行政制度。至元四年(1267年),撤销绥德县及义合县,今县地归绥德州直辖。绥德州隶属延安路,辖清涧县、米脂县。
明朝时期,实行承宣布政使司(省)、府、州、县四级制,今绥德县地仍为绥德州。洪武初年,置延绥镇(明边陲要地,九大重镇之一)。洪武四年(1371年),设绥德卫(军事机构),延绥镇初领神木道、榆林道、靖边道、以及绥德卫、庆阳卫、延安卫、东胜卫共12营堡36城堡,绥德卫辖百户所50个。成化九年(1473年),延绥镇移驻榆林。
清朝时期,行政制度是省、道、府(直隶州、直隶厅)、县四级制。清初,今县地仍为绥德州。雍正三年(1725),升为直隶州,辖领米脂县、清涧县。雍正九年(1731年),神木道改为分巡延绥鄜道,移驻绥德,辖延安府、绥德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又增领吴堡县。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延绥鄜道移驻榆林。
民国初期,设省、道、县,后设省、专署、县。民国二年(1913年),废州设绥德县,隶属榆林道。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撤销道制,绥德县直属陕西省。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8月,在绥德县城设陕西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统管绥德、吴堡、清涧、延川、延长、安定(今子长市)、安塞、肤施(今延安)、保安(今志丹县)。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2月,绥德县解放,在绥德西部双湖峪成立绥西办事处,管理苗家坪、双湖峪、周家街等联保。又在绥德县城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绥德分区),隶属陕甘宁边区,辖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5县。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月,绥德分区增辖新成立的子州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7月,绥德分区又增辖横山县、镇川县。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绥德分区改属陕北行政公署(驻地延安)。
1950年5月,绥德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为绥德分区专员公署(绥德专区),隶属陕西省,辖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子州、子长、延川等8县。
1956年10月,绥德专区撤销,绥德县划属榆林专区。
1958年12月,清涧、子州、吴堡三县并归绥德县。
1961年8月,划出。
1969年,榆林分区专员公署(榆林专区)改称榆林地区行政公署(榆林地区),绥德县属之。
1999年12月,撤销榆林地区,设立地级榆林市,绥德县属之。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7年,薛家河乡、薛家峁乡、枣林坪乡、田庄乡、石家湾乡分别改设为镇,5镇的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
2001年11月,精减乡镇编制,撤苏家岩乡并入崔家湾镇,撤田家岔乡并入义合镇,撤土地岔乡并入满堂川乡。此后,绥德县辖11镇9乡。分别为名州镇、义合镇、吉镇镇、四十里铺镇、崔家湾镇、田庄镇、石家湾镇、枣林坪镇、定仙焉镇、薛家峁镇、薛家河镇;乡分别为辛店乡、白家硷家乡、河底乡、中角乡、马家川乡、赵家砭乡、张家砭乡、艽园乡,满堂川乡。
2011年7月7日,绥德县撤并乡镇4个,撤销河底乡分解并入定仙墕镇和枣林坪镇,撤赵家砭乡并入四十里铺镇,撤销马家川乡、中角乡合并设立中角镇,撤销辛店乡并入名州镇。至此,绥德县辖12镇4乡,分别为名州镇、义合镇、吉镇镇、四十里铺镇、崔家湾镇、田庄镇、石家湾镇、枣林坪镇、定仙焉镇、薛家峁镇、薛家河镇、中角镇;乡分别为白家硷乡、张家砭乡、艽园乡、满堂川乡。
2015年6月28日,绥德县撤并乡镇4个,撤销绥德县艽园沟乡,并入名州镇;撤销满堂川乡,设立满堂川镇;撤销张家砭乡,设立张家砭镇;撤销白家硷乡,设立白家硷镇。至此,绥德县辖15镇1中心,分别为名州镇、义合镇、吉镇镇、四十里铺镇、崔家湾镇、田庄镇、石家湾镇、枣林坪镇、定仙焉镇、薛家峁镇、薛家河镇、中角镇、白家硷镇、张家砭镇、满堂川镇、艽园中心。
区划详情
截至2024年1月,绥德县辖15个镇:名州镇薛家峁镇崔家湾镇定仙焉镇枣林坪镇义合镇吉镇薛家河镇四十里铺镇石家湾镇田庄镇中角镇满堂川镇张家砭镇白家硷镇。县人民政府驻名州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绥德县位于陕西省北部、榆林市东南部,介于北纬37°16′—37°45'、东经110°04'—110°41'之间,东邻吴堡县,西邻子洲县,南接清涧县,北连米脂县,东北与佳县接壤,东南与山西省柳林县黄河相望。全县总面积1853平方千米,东西长约56千米,南北宽约51.6千米。
地质
绥德县境内大部分均被第四纪覆盖,只有无定河、大理河及其较大支流的基座阶地、基岩平台、深切沟谷中有基岩出露。地处华北地台鄂尔多斯台向斜东部陕北斜坡上,早古生代槽台对立,基底形成,自晚古生代槽台由对立趋向统一以来,进入内陆盆地发展时期的中、晚三迭世,以长期隆起沉降运动为主,振荡幅度小,因而构造简单,无大型褶皱、断裂。出露的三迭系地层均以极缓的倾角向西倾斜成单斜构造,一般岩层倾角2—5度,可以看做水平产出,这是由盆地在周围及本身构造运动的作用下由东向西掀起形成的。但是同时受南北阻力的反作用在单斜的基础上又产生次一级的鼻状拱起,表现为四十里铺背斜,它是大理河鼻状拱起的局部构造或称高点,它北东向延展14千米,向南西西倾伏。另外还有赵家砭、石家湾、毛家山至陈家沟等背斜,均向西倾伏。
地形地貌
绥德县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海拔607.8米—1287米。地貌特征为典型的峁梁状黄土丘陵沟壑区,地貌基本结构是“三个为主”:即全县土地以峁梁沟坡地为主,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3.6%,在峁梁沟坡地中以坡地为主,占85.7%,在坡地中以25度以上的陡坡地为主,占51.24%。
气候
绥德县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年平均降雨量452.5毫米,年平均气温10.4℃,无霜期202天。
水文
绥德县境内河流全属黄河水系,流经的一级河流有黄河,二级河流有无定河,四级河流有大理河、淮宁河,五级河流有义合河,全县五级以下河流共483条。
土壤
绥德县共有5个土类,6个亚类,11个土属,43个土种,主要为黄土性土壤。
植被
绥德县自然植被留存甚少,且分布零散。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种:灌丛、干草原、草甸、沼泽、水生植物;人工植被主要是林木和农作物。
自然灾害
绥德县自然灾害有旱灾、水灾、雹灾、病虫害、霜冻等,其中干旱最多,危害也最严重。以历年出现的自然灾害天数统计,旱灾占80%,水灾占10%,雹灾占2%,霜冻占3%,病虫害占2%,其他灾害占3%。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截至2019年末,绥德县有耕地35493.84公顷(532407.6亩)、园地36268.44公顷(544026.6亩)、林地26880.17公顷(403202.55亩)、草地71955.19公顷(1079327.85.85亩)、湿地234.57公顷(3518.55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272.28公顷(79084.2亩)、交通运输用地3401.36公顷(51020.4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368.23公顷(35523.45亩)、其他土地3460.35公顷(51905.25亩)。
截至2023年末,绥德县森林面积26878.92公顷,耕地面积53.76万亩。
矿产资源
绥德县境内已发现各类矿种9种,有天然气、石油、煤、煤层气、岩盐、锰、建筑用砂、建筑用砂岩、砖瓦用粘土等;全县已列入《陕西省矿产资源储量简表》的矿产1处,为榆林市镇川堡—绥德盐矿,累计查明资源储量为97.15亿吨。
水资源
绥德县境内河流共计径流量990.86立方米/秒,其中自产水量0.8381立方米/秒,入境流量990.02立方米/秒,年径流量312.4776亿立方米。
人口
截至2023年末,绥德县户籍人口342759人,比上年末减少了2576人。其中:男性有180870人,占总人口的53%,女性有161889人,占总人口的47%,人口性别比为111.7:100。全县常住人口24.93万人,城镇化率46.41%,出生率6.71‰,死亡率8.02‰;自然增长率-1.31‰。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绥德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6.02亿元,同比增长5.1%;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20.1:9.2:70.7;财政总收入9亿元,同比增长164.6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0%;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入23806元,同比增长8.4%。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742元,同比增长6.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47元,同比增长7.8%。
第一产业
2023年,绥德县第一产业增加值25.32亿元,同比增长3.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72亿元,同比增长4.8%,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5.99亿元,同比增长3.9%,农林牧渔业服务业增加值0.67亿元,同比增长3.9%。粮食种植面积785643亩,与上年持平,油料种植面积202412亩,比上年减少1036亩;粮食产量213121吨,比上年增长302吨,同比增长0.14%,平均亩产271千克。
2023年,绥德县肉类总产量14672吨,同比增长0.7%。其中:猪肉产量10931吨,同比增长0.64%;羊肉产量2993吨,同比增长0.31%;牛肉产量439吨,同比增长0.34%;生猪年末存栏98721头,同比下降0.21%;生猪出栏135277头,同比下降0.6%;生牛奶产量4779吨,同比下降9.35%;禽蛋产量5882吨,同比增长1.81%;活家禽年末存栏55.7万只,同比下降10.0%。
第二产业
2023年,绥德县第二产业增加值11.66亿元,同比增长6.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2%;有规上工业10户,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1.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2%,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长2.6%。全县有资质建筑企业14户,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34亿元,同比增长10.2%。
第三产业
2023年,绥德县第三产业增加值89.04亿元,同比增长5.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6亿元,同比增长7.0%。从经营地看,城镇地区增速高于乡村56.3个百分点,城镇市场增长好于乡村市场。从消费类型看,餐饮收入增速高于商品零售32.1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200.2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66.92亿元,同比增长14.5%。年末各项贷款余额75.30亿元,同比增长8.2%。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绥德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98所(中职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5所,九年制学校4所,小学26所,教学点7个,公办幼儿园32所,民办幼儿园18所);在校学生44796人(职业中学注册生1550人,在校高中生5177人,初中生10519人,小学生20137人,学前教育儿童7373人,特殊教育学生40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100%,初中阶段三年保留率98.7%,初中辍学率为0,义务阶段小学辍学率为0,学前一年毛入学率为100%,三年毛入学率为103%;全县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8年(标准为12年),实现程度为96.5%;现有在编教职工3136人(幼儿211人,小学1415人,初中561人,高中808人,特殊教育18人,职教123人);专任教师3582人(幼儿728人,小学1409人,初中544人,高中770人,特殊教育19人,职教112人)。
科学技术
截至2023年末,绥德县技术市场交易合同成交总金额完成1138.7万元,高新技术企业数量9个;年累计专利授权量59件。
文体事业
截至2023年末,绥德县体育场馆数1个,剧院数1个,电影院2个,公共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12.075万册。全县累计建成339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率为100%;全年旅游接待人数308.07万人次,旅游收入6.49亿元;电影公司累计放映电影5962场次;图书馆借阅室、报刊阅览室、少儿阅览室共接待读者1.5万人次。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绥德县有医院8个、卫生院17个,共有床位数3318张;全县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790人,执业(助理)医师1374人,卫生防疫人员数70人。
社会保障
2023年,绥德县实际营运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数5个,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数1214床。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3805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770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79409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1439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86997人,城镇已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136人。
交通运输
绥德县有西包铁路、太中银铁路和规划建设中的延榆鄂高铁、太绥高铁,307国道和242国道,青银高速、榆蓝高速均在县境内交汇,已建成榆林南部最大的火车客运中转站,拥有榆林南部最大的汽车客运站,铁路客运线辐射西北各省和晋冀鲁豫京津等地区。
截至2023年末,绥德县营运汽车拥有量6310辆,其中营运货车5942辆,营运客车辆368辆(大型客车8辆,中型客车25辆,小型客车68,出租车225辆,公交车42辆)。客运量428.647万人,客运周转量45098.382万人千米;货运量3064.028万吨,货运周转量161532.4万吨千米;出租车客运量858.06万人次,周转量978188.4万人千米。县内公交线路5条,投放公交车42辆;客运班线61条,其中一类班线3条,二类班线2条,三类班线19条,四类班线37条,全县乡镇通班车率100%,行政村通班车率100%,客车、危运车辆北斗星安装率100%。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绥德之名始于北朝,取“绥民以德”之意。
方言
绥德方言属晋语,与普通话比较,突出特点是有入声,入声韵尾一律收喉塞音。从语音方面来看,全县大致可分为4个区域:即城区、东北区、东南区和南区。城区话以县城为中心,包括名州镇、辛店乡、满堂川乡、白家崄乡、薛家峁乡、崔家湾镇、田庄乡、张家砭乡、石家湾乡、赵家砭乡、四十里铺镇、薛家河乡、韭园乡、土地岔乡共14个乡镇,城区话是绥德方言的代表语言。东北区话包括义合镇、田家岔乡、中角乡、马家川乡、吉镇共5个乡镇。东北区话有吴堡话的一些特点,其中吉镇话又掺杂着佳县话的一些特点。东南区话包括枣林坪乡和河底乡,其语音杂有晋西和清涧话的一些特点。南区话包括苏家岩乡和定仙墕乡,南区话与清涧话较接近。
非遗文化
截至2024年8月,绥德县有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3项(陕北秧歌、绥米唢呐、绥德石雕),传承人5名;省级非遗名录11项(陕北秧歌、绥米唢呐、绥德石雕雕刻技艺、绥德踢场子、绥德炕头石狮子、绥德剪纸、绥德寨山柳编技艺、绥德定仙焉娘娘庙花会、绥德平安书、绥德民间泥塑、绥德年茶饭),传承人15名;市级非遗名录23项,传承人61名;县级非遗名录五批十大类89项,传承人123名;拥有省级非遗项目生产性保护示范单位1个,省级非遗工坊3个,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单位3个,市级非遗传习所5个,县级非遗传习所26个、传习基地29个。
唢呐艺术(绥米唢呐)
唢呐艺术(绥米唢呐),陕西省绥德县传统音乐。绥米唢呐是民间鼓吹乐种类之一,主要流传在陕西省绥德、米脂周边的子洲、清涧、吴堡、佳县、横山及与绥德隔黄河为邻的山西省柳林西部乡镇等地。其渊源可追溯至明代,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绥米唢呐乐班由多人组成,其中唢呐演奏者分为上下手,上手吹高音,下手吹低音,鼓手、镲手、锣手分别击打牛皮鼓、小镲和包锣。另有两把长号,由唢呐下手和鼓手吹奏,这种形式称为“大吹”,由小海笛、笙、管子、小铰子、小铜锣等乐器组成的形式则称为“小吹”。大吹多用于迎亲、出殡、秧歌、谒庙、请神等场合,在队伍行进之中演奏,小吹则多在厅堂院落围坐演奏。2008年6月14日,唢呐艺术(绥米唢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秧歌(陕北秧歌)
秧歌(陕北秧歌),陕西省绥德县传统舞蹈。陕北秧歌是流传于陕北高原的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和代表性的传统舞蹈,又称“闹红火”“闹秧歌”“闹社火”“闹阳歌”等。它主要分布在陕西榆林、延安、绥德、米脂等地,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绥德秧歌最具代表性。2006年5月20日,秧歌(陕北秧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石雕(绥德石雕)
石雕(绥德石雕),陕西省绥德县传统美术。绥德石雕文化最精髓是石狮文化,既不同于颐和园十七孔桥石狮子,也不同于卢沟桥石狮子,造型抽象写意,百狮百像,具有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2014年11月11日,石雕(绥德石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风景名胜
截至2024年8月,绥德县有创新现代农业园区、绿源生态园、郭家沟影视基地、上河源、合龙山5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名州古城和郝家桥2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榆林市名州古城
榆林市名州古城,位于绥德县名州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占地44.62公顷,旅游资源主要以历史文化类旅游资源为主,具体类型包括历史事件发生地遗址、陕北特色民居建筑、名人故居及历史纪念建筑、特色景观建筑小品、博物馆和展览馆等文化活动场所。
郝家桥景区
郝家桥景区,位于绥德县城西南10千米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郝家桥村旧址总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64平方米。由郝家桥展室、习仲勋旧居、齐心旧居、刘玉厚旧居及乡政府旧址组成。
绥德县创新现代农业园区
绥德县创新现代农业园区,位于名州镇裴家峁村,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园区占地面积2500亩,是融合产业、文化、艺术、娱乐等为一体的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园区,有标准化大棚200棚、占地20多亩的养蝎基地以及大型水上游乐园、休闲亭台楼阁等文化景观8处。
荣誉称号
2015年3月10日,绥德县入选第三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名单。
2019年3月6日,绥德县入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
2020年4月28日,绥德县入选“2019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20年6月30日,绥德县入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二批)”。
2020年7月29日,绥德县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命名名单”。
2022年2月8日,绥德县入选“2021年度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名单”。
2023年2月,绥德县入选“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名单”。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2 10:2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