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多藏区的范围,包括四川阿坝州(部分)、甘肃
甘南州,天祝
藏族自治县、青海除
玉树藏族自治州。它们全部位于藏族
分布区的边缘地带。最权威的藏传
佛学院拉卜楞寺就位于甘肃甘南州,十世班禅大师同样出生在青海安多藏区,久负盛名的热贡
唐卡艺术,以及红军长征最艰苦的草地穿越,都在这片土地孕育。
安多Amdo,安多藏区位于
青藏高原东北部。安在藏语里实发“阿”音,《多麦佛法源流》(又译为《
安多政教史》)中说取阿庆岗嘉雪山(a-cheh-gangs-rgyab)和多拉山(mdo-la)的第一个字,构成了安多,并说从
黄河河湾以下至
汉地白塔寺(在
永靖)以上的区域,为安多。
吐蕃文献中一般称为多麦(元代译为脱思麻,意为“多康的下部”),《大事记年》中多有吐蕃宰臣在多麦集会议事的记述。清代
拉卜楞寺学者智贡巴所著《安多政教史》按河流来分别记述安多各地的
佛教史,其范围包括今甘肃藏区、
西藏那曲、青海藏区和四川的阿坝地区。当代人们对安多的地域理解,也大致如此。
由于
地缘关系,一直处在中心藏区边缘地带的安多,自古以来就与东边的
汉文化和北方的
阿尔泰文化联系密切。历史上这里也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吐蕃、
匈奴、吐谷浑、蒙古、土、回、
撒拉等族的先民们,在历史的变迁中相互融合与交流,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安多文化。
藏族古代对整个藏区有多种地理划分法,如
卫藏四如、
阿里三围、
多康六岗等,再如
卫藏、
康巴、多麦(安多)的划分。后一种划分法,在元代就已出现了。并对三个地区的特征,概括为“卫藏法区,康巴人区,安多马区”,其义为卫藏是佛法兴盛之地,康巴的人长的高大英俊,而安多是产宝马的地方。这种概括,已不单纯是一种地理概念,而给地域赋予了一种文化的内涵,即三区的划分是以文化特征为依据。安多地区有广阔无垠的大草原,黄河上游的草原、环
青海湖草原,都是优良的
天然牧场,藏族地区最丰美的草原均在安多。草原为藏族游牧民提供了
生存空间,并相应地产生了高原游牧文化,即适宜于高海拔地带的一种生活方式,积累了丰厚而实用的高原生存经验。“安多马区”显然概括出了其游牧文化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