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伊凡诺芙娜·罗曼诺娃
俄罗斯帝国皇帝
安娜一世·伊凡诺芙娜(俄语:Анна I Ивановна;1693年2月7日—1740年10月28日),史称安娜一世(英语:Anna I),是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八位沙皇,俄罗斯帝国第四位皇帝(1730年1月30日—1740年10月28日在位),伊凡五世之女,彼得一世的侄女。
简介
1710年与库尔兰公爵结婚,但不到三个月其夫死,遂以遗孀身份成为库尔兰女公爵,统治库尔兰公国,以后终身未嫁;1730年其侄彼得二世皇帝死后无嗣,俄国实际上的最高统治机构枢密院拥立安娜为女皇,但条件是安娜得接受枢密院的条件,把国家的实权交给枢密院。安娜原本同意,但后来又反悔,撕破协议,废除枢密院,重新建立独裁政治,实施高压统治。安娜对政务漠不关心,一味寻欢作乐,主要靠她的情夫比隆(Ernst Johann Biron,1690~1772)和一群德国顾问来管理国家。在位期间长期对外用兵,在波兰王位继承战争中与哈布斯堡家族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联合对抗波旁王朝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并取得胜利,但在南下进攻奥斯曼帝国的战争(第四次俄土战争)中受挫;以风流著称,无后,令其甥孙伊凡六世继位。
经历
早年生活
俄罗斯帝国历史上,如果说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登上皇位是个传奇,那么安娜·伊凡诺夫娜·罗曼诺娃登上皇位则是偶然。安娜生于1693年,是彼得大帝同父异母的哥哥沙皇伊凡五世的次女。弱智多病的沙皇伊凡五世娶了普拉斯科维娅·费奥多罗芙娜·萨尔特科娃为妻,前后共生了五个女儿,但成活下来的只有三个。长女叶卡捷琳娜·伊万诺芙娜远嫁德国,次女安娜在15岁前一直和母亲住在莫斯科近郊的伊兹麦洛沃村。少年时代的安娜即喜怒无常,生性残忍。1708年,彼得一世命令所有的皇亲和大臣一律迁往新都圣彼得堡居住,安娜和母亲全家也离开莫斯科,搬到了圣彼得堡。
库尔兰公国
1710年,当安娜17岁的时候,被彼得一世许配给了库尔兰的弗里德里希·威廉公爵为妻。库尔兰就是现代拉脱维亚境内西部地区,位于波罗的海沿岸,是当年立窝尼亚骑士团解体后留下的一个面积不大的公国,公国的统治者威廉公爵是普鲁士国王的侄子。彼得的意思当然是想通过联姻手段加强俄罗斯在波罗的海地区的影响;此外库尔兰公国面积虽然很小,但地理位置却很重要:如果库尔兰倒向瑞典——俄罗斯崛起过程中的劲敌,则它就是阻碍俄罗斯西进的一个桥头堡;如果库尔兰倒向俄罗斯,那么除了圣彼得堡这个通往欧洲的窗户,俄罗斯简直就是打开了通向欧洲的大门。1710年10月,在彼得一世主持下,在缅什科夫府邸举行了威廉公爵和安娜的隆重婚礼,接下来又连续召开宴会,庆祝婚礼。次年年初,威廉公爵决定偕新婚妻子返回库尔兰。威廉公爵刚刚出了圣彼得堡城,就生病死掉了,刚刚新婚四个月的安娜成了寡妇。彼得下令,命令安娜必须住在库尔兰,不许返回俄罗斯,还派了一位名叫别斯图热夫的大臣监督安娜,同时代理库兰公国内的大小政务。结果别斯图热夫最后变成了安娜的情人。就这样到了1726年,直到安娜生活中出现了一个名叫比龙的年轻人。纵观安娜一生,比龙简直可以称为是她的护身符。自从比龙出现在安娜的视野后,安娜的运气就变得不是一般地好。比龙原名埃尔奈斯特·约翰·比尤伦,是居住在库尔兰的德国人,后来把自己的姓改为法式发音的比龙。1718年比龙进入库尔兰公爵府当差,逐渐升官,最后被女公爵安娜任命为她一处领地的行政长官,代替安娜管理当地钱粮等事物。此后得到安娜赏识,调回自己身边,自1727年起比龙彻底取代了别斯图热夫。据传说比龙的小儿子卡尔就是和安娜所生,尽管没有历史文献的明确记载,但数年后安娜被请去莫斯科登基继承皇位时,比龙全家都留在库尔兰,安娜却把卡尔带在身边,一同前往莫斯科。如果卡尔不是安娜和比龙的亲生儿子,应该不会对卡尔这样视如己出。在库尔兰将近20年的时间里,安娜的生活,按照当时欧洲皇室的标准,是很清苦贫穷的。对这些年里俄罗斯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和政治上的更迭,安娜几乎一无所知。
命运的转折
1730年1月19日(新历为1月30日)凌晨1时,彼得二世病逝。由于彼得二世没有留下子嗣,罗曼诺夫王朝男系继承谱系就此断绝。最高秘密委员会成员们集合在克里姆林宫,商议由谁来继承皇位的问题。秘密委员会一共有7名成员,为首的是一等文官戈洛夫金公爵,四人来自多尔哥鲁基家族,两人来自戈利津家族。这七个人就这样关起门来,决定了俄罗斯的未来。
选为继承人
如果遵照叶卡捷琳娜一世的遗嘱,帝国继承人的顺序依次是彼得,彼得的子女,女儿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彼得二世已经过世,又没有留下子嗣,那么应该让伊丽莎白继承皇位。可是秘密委员会不想让伊丽莎白登基,原因是她代表了彼得大帝以来推行的改革路线,尽管前朝重臣缅希科夫全家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但是缅什科夫派系仍然人数众多,在政治上有一定影响力;如果伊丽莎白登上皇位,戈洛夫金、多尔哥鲁基、戈利津等家族保守派势力必将受到打击。此外,他们在心理上对彼得大帝的后妻叶卡捷琳娜和他们的子女很反感,甚至背地里称叶卡捷琳娜一世是“女仆”,“外国女人”。所以伊丽莎白这个方案甚至不予考虑。接下来就是年事已高的彼得大帝前妻叶夫多基娅·费奥多罗芙娜·洛普欣娜、彼得二世未过门的未婚妻多尔哥鲁卡娅和库尔兰女公爵,伊凡五世的次女安娜。秘密委员会七个人挑来挑去,认为安娜最合适:首先他是伊凡五世的女儿,是罗曼诺夫家族的合法继承人;其次安娜近20年来一直住在库尔兰,和俄罗斯皇室没有联系,自然在俄罗斯没有自己的政治势力,便于控制;最后从年龄和资格上看,也比洛普辛娜和多尔哥鲁卡娅更合理。
19日早晨8时,秘密委员会宣布了决定:库尔兰女公爵,沙皇伊凡五世次女安娜将继承皇位,登基成为俄罗斯帝国的第四位皇帝。秘密委员会为了把权力牢牢抓在手中,向库尔兰派出的特使还带去了一份协议书,要求安娜保证最高委员会的权力。协议书规定,没有秘密委员会的同意,皇帝无权宣布对外战争或者讲和,不准调整税率和制定新的税法,皇室的开支必须经由秘密委员会批准划拨,无权干涉政府官员的任免升降,不能拥有自己的领地,不经司法审判无权剥夺贵族们的生命和财产,无权任命继承人。这实际上就把皇帝置于象征性的地位。但这对于安娜来讲,也不谛是喜从天降,没有丝毫的犹豫就签署了这个协议。
独裁君主
1730年2月15日(新历2月26日),安娜在隆重的欢迎仪式中来到了莫斯科。当天莫斯科臣民向安娜宣誓效忠。在效忠仪式上,大臣们的宣誓词有所变化,由原来的“向皇帝陛下效忠”后又加上了一句“向祖国效忠”。但是安娜却没有像最高秘密委员会设想的那样,把大权拱手交出来。在她策动下,以奥斯特尔曼伯爵等为首的大臣,联合近卫军,集合了800多人突然包围了最高秘密委员会,强迫最高委员会做出决定,宣布安娜登基前和最高委员会签订的权力划分协议无效,安娜将成为独裁君主。在威逼利诱之下,秘密委员会被迫同意了安娜的要求,保守派贵族终于玩火自焚,引火烧身。
独裁统治
安娜女皇独揽大权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解散了秘密委员会。取代秘密委员会的是内阁,内阁成员包括奥斯特尔曼伯爵,戈洛夫金公爵,切尔卡斯基公爵等人。除了内阁以外,安娜还成立了秘密刑侦事务衙门,以此取代了彼得大帝创建的普列阿布拉仁斯基衙门(由普列阿布拉仁斯基军团演化成的司法刑讯机关)。在很短的时间内,秘密刑侦事务衙门获得了很大的权力,而领导这个衙门的,不是别人,正是安娜的情人埃尔奈斯特·比龙。安娜时刻提心吊胆别人阴谋推翻她,因而一再加强秘密特务机关,而秘密刑侦事务衙门也利用几乎是毫无限制的权力,对莫斯科贵族们进行了大规模清洗。秘密刑侦事务衙门大肆滥用职权,为了讨取女皇欢心,以各种借口大量逮捕关押了很多人,甚至不惜采取捕风捉影的手段,歪曲他人言论,在此基础上进行立案和逮捕,有人甚至因为做出某个手势招致怀疑,也被抓进刑侦事务衙门。这一时期通过秘密刑侦事务衙门流放到西伯利亚的有两万多人,五千多人被捕后下落不明,被杀一千多人,这还不包括在流放和关押途中死掉的人。彼得二世生前的玩伴和好友伊万·多尔哥鲁基公爵被刑侦衙门判处车裂极刑,还有另两名多尔哥鲁基家族要员被砍头,家族长老也死在流放西伯利亚的途中。莫斯科的贵族势力遭到了沉重打击。除了比龙以外,安娜周围的另外一些宠臣也大多是外国人。
迁都
彼得二世时期,1728年1月19日根据最高枢密院的决议将皇宫迁至莫斯科,但仅过了四年,1732年1月26日女皇安娜一世将皇宫迁回彼得堡,并隆重宣布恢复它的首都地位。
死后继承
因为安娜没有子女,她就指定外甥女安娜的子女为继承人,指定比龙为日后的摄政大臣。1739年,安娜的侄女嫁给了布伦瑞克公国的统治者安东·乌尔里希公爵,次年他们的儿子伊凡诞生,被安娜女皇指定为继承人。
1740年10月5日(新历16日),安娜和比龙在晚餐时感觉不适,就此病倒。10月16日(新历27日),安娜把比龙和奥斯特尔曼二人召进皇宫,宣布了遗诏,安娜指定两个月大的伊凡为皇位继承人,指定比龙为摄政王。次日晚9时许,安娜因痛风病过世。
轶事
据史书记载,安娜女皇的性格是典型的乡下地主式的,而且格调不甚高雅。她喜欢打听别人隐私,对大臣们家中流长蜚短的各类绯闻很有兴致,在宫中重金收养大量的宫廷小丑和各类跟班,每天逗她开心。安娜女皇周围的宠臣们也尽奢侈豪华之能事,大肆挥霍;同时为讨取女皇欢欣,都不遗余力,相互间斗争也非常激烈。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4 08:10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