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县高级中学(原安阳县第二高级中学),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安东新区),坐落在风光旖旎的洹水之滨,是河南省示范性高中。学校占地170亩,建筑总面积56000平方米校园内楼房林立,白杨参天,芳草茵茵,鲜花簇簇,具有浓郁的人文特色。现有在校生近4000人,教职工328人。有市级名师3人,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42人,省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69人,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到100%。 学校确立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和谐、文明、素质”的办学模式,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严谨,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校风;形成了“教书育人,满腔热忱,诲人不倦,率先垂范”的教风;形成了“勤奋好学,深思苦练,注重基础,勇于实践”的学风。
学校简介
安阳县高级中学始创于解放前夕的枪林弹雨之中,诞生于中国共产党的温暖怀抱;党的和煦阳光,使这株风雨飘摇中的弱苗得以茁壮成长;人民群众的甘霖雨露,令其硕果累累、桃李芬芳。
1948年5月,中共漳南县委、漳南县人民一手创办了这所人民子弟学校——漳南师范,她就是安阳县高级中学的前身。
1949年11月,更名为邺县师范,1951年开始招收初中班;1954年夏迁至白璧集村西,校名定为“河南省安阳第七初级中学”。1958年暑期开始招收高中班,校名改为:“河南省安阳县第二中学”,其后虽又有多次校名更易,而最终还是沿用了这一校名。
2002年,在党和政府的领导、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依托安阳县二中的教育教学、师资力量,于安阳县白璧镇西开始筹建安阳县二中北校区。并于2003年完工,次年开始招生。定名为
安阳县二中分校。
2013年初,因师生众多,管理不便。经市编办批复同意,并经县编委会专题研究决定,原安阳县二中分校调整组建
安阳县实验中学。调整后,县实验中学依托县二中分校调整组建为安阳县实验中学;同时,原安阳县二中南校本部更名为
安阳县第二高级中学。
经有关部门研究批复决定:2019年12月18日,安阳县第二高级中学正式更名为安阳县高级中学。
历史沿革
三年解放战争对人材的急切需求是这所学校诞生的先决条件,建国后的和煦春风又是促使其茁壮成长的决定性因素。其成长过程大致可分三个阶段(1948.5-1966.5):
一、师范阶段:(1948.5-1954.7)
安阳县二中的前身是漳南师范。1947年4月,中共太行五分区根据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在安阳市以东设安东县(次年更名为邺县)和漳南县(以冯宿桥为界)。第二年五月,漳南县师范诞生,校址设在滑河屯(在今内黄县境内)。校长由漳南县县长侯东明兼任。不久,侯县长随军南下,校长之职由当时太行区安阳教育科科长于立廷接任,教务主任是戚执德同志。
办学目的:为解放区培训教师,为革命和建设培养干部。
办学方式:游击式——打退敌人,就组织学生上课、学习;敌人攻过来,就将教学设备往学校的马车上一装,转移到其他地方。当时学校的主要财产就是那辆牛拉马车和一些简陋的教学设备。
1948年秋,漳南师范曾搬到井儿头村(现河北省魏县境内);第二年春,又搬回滑河屯。 同年五月,安阳解放,漳南师范迁移到高利寺(现安阳县辛村乡境内);九月,漳南县建制撤销,原属漳南县的辛村,吕村、北郭三个乡划归邺县,漳南师范迁到了安阳市北郊南漳涧村,更名为邺县师范。
校 长:于立廷
副校长:翟要生 刘朝东
教务主任:戚执德
办学特色:根据当时形势之急需,学校采取正规教学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人材:程度较好而又年龄偏大的学员,参加为期三个月乃至数月的师训班,而后便分配到全县各小学任教,且一期接一期不间断地快速培训;而较年轻者则入正规的师范班学习,2—3年毕业。这样既可解决燃眉之急,又可培养出功底扎实的师资队伍。办学效益:为当时的邺县培训了大批教师,使大部分村庄都办起了小学。同时也培养了许多革命干部,当时的小学教师也是兼做地方行政工作的工作员,其中有不少人都成长为优秀的领导干部。
二.初中阶段(1954.5-1958.7)
邺县师范从1950年开始招收初中班。
1953年,邺县人民决定创办邺县中学,并任命刘朝东为校长。第二年春,邺县县制撤销,合并到安阳县。刘朝东遂率邺县师范初中部到邺县县原址——白璧集村西头,将原县的房舍略加改造,又新建三栋园拱走廊红瓦教室,办起这所拥有15个教学班的初级中学;当时,安阳地区各中学统一排序,定名为:“河南省安阳第七初级中学”。
校 长: 刘朝东(1954.5—1957.12.)
教导主任: 张惠卿(1954.5—1957.12.)
副教导主任:宋文杰(1955年秋调至安阳六中)
总务主任: 郝良臣 (1956.7.—1958.6.)
办学特色:时值建国之初,处于恢复发展阶段,各项事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蒸蒸日上。当时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校办出了自己的特色:
1.教师治学态度严谨,教学工作扎实,培养的学生功底坚实,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2.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差不多每周周末都有文艺晚会、电影晚会等文体活动。常有师生同台演出,曾演大型话剧《万水千山》,豫剧《社,就是家》,舞蹈《江边游艺舞》、《大头娃娃舞》等节目。
3.学校也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如平整校园,垫操场等;也曾组织学生到棉花研究所参加搞棉花营养钵、挖渠等生产劳动。
三. 完中阶段:(1958年8月—1966年6月)
1957年年底,整风反右运动开始;第二年春,举国上下各行各业展开了全面大跃进。当时,在批判“白专道路”的基础上,响亮提出“又红又专”的口号,各地“红专大学”应运而生;学校强调“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党的教育方针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在此背景下,学校在加强劳动教育的同时,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生产劳动:在学校则组织小排子车运输队、缝纫组,还抬着粪筐到马路上去拾粪,到农村生产社、棉花研究所、棉花加工厂等地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
1958年暑期,原“安阳第七初级中学”更名为“安阳县第二中学”,在原有15个初中班的基础上,新招两个高中班,自此成为完全中学。学校还先后引进一批新教师:杨荣浦、曾志杰、赵开轩、刘凤岐、张士芳、于彩风、刘宝琦、刘贵田、韩占礼等。
学校领导成员:
党支部书记: 武占元(1957.12—1959.12)
校 长: 宋品卿 (1958.5.—1964.7.)
教导主任: 孙望潮 (省政协委员)
副教导主任: 申文质(兼工会主席)
总务主任: 薄尽孝(1958.7—1960.5)
副总务主任: 武瑞贞 狄建堂
团委书记: 李书海(1958年—1961年)
王日进(1961年—1965年)
史书信(1965年—1969年)
校名更易:
1959年10月,安阳县建制撤销,归于安阳市辖管,与市内中学统一排序,学校更名为“安阳市第十二中学”;1961年恢复安阳县,校名也恢复为“安阳县第二中学”。
(1966.6-1977.12)
1966年的盛夏,以“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为目标的“四清”运动即将结束之际,轰轰烈烈的“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神州大地,各校都相继停课“闹革命”。是年六月,全县大部分中小学教师都集中于市内集训;一中、二中师生在原校集中进行
文化大革命。这期间,不少领导干部和无辜教师被打成“走资派”、“黑帮”、“反革命”等,惨遭各种形式的批斗和人身伤害,甚或至残、至死。
是年秋,文化大革命深入发展,各校开始划分“造反派”与“保皇派”;红卫兵的全国“革命大串连”,加剧了学生组织之间的矛盾、斗争。安阳县二中当时也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群众组织,其间矛盾与斗争也在不断产生、发展与升级,他们的共同口号是“打倒走资派,保卫毛主席”。就当时二中情况而言,自1964年校长宋品卿调至安阳县职业技术学校任职以后,校长职位长期空缺。副校长申俊华主持全校工作,就成了当时二中“最大的当权派”,受到了不应有的伤害。
到了1967年春,在革命大联合的旗帜下,安阳县二中形成两大派群众组织,其矛盾、斗争不断加剧;继而社会上两大派群众组织之间出现了“武斗”现象,学校也火味十足。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师生相继离校。这种局面一直持续一年有余。
1968年秋,上级要求大中小学都要“
复课闹革命”,县革命委员会决定将原安阳县职业技术学校并入安阳县二中。这样,职业技校的一批优秀教师,如荣午义、朱现魁、罗乃先、安大寒、郝立奇、张光育、朱先让等,加入到二中教师队伍行列;学校更名为“安阳县‘五七’技校”。接着,“军宣队”、“工宣队”、“贫宣队”相继进驻学校,组织“革命大联合”、“复课闹革命”,学校也成立了革命委员会。11月初,清理阶级队伍运动开始,全县教师集中于 “抗大”技校(原安阳县一中)集训,直到年底,毛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指示,中小学教师各回原籍,暂时走不了的到附近农村生产队安家落户,教师徐正孚、刘继良、傅秀兰、吉庆彬等,当时就落户于后白璧村。
校级领导:
安阳县第二中学阶段:
校 长: (缺职) (1966.08-1968.07)
副校长: 申俊华 (1966.08-1968.07)
党支部书记: 申俊华 (1966.05-1968.07)
说明:四清结束时,学校健全党团组织:申俊华定为党支部书记,史书信为组织委员(兼团委书记),孙晓魁为宣传委员。
安阳县“五七”技校阶段(1968.8-1977.2)
革委会主任:胡忠民:1970.10到任,1971.3.调到县委宣传部。
薛守煜:原安阳县四中校长,1971.3至1974.7任“五七”技校校革委主任。
莫重福:原县文教局干部,1974年7月调“五七”技校任革委会主任,1976年10年故于二中。 (学校革委会副主任先后由李秀田、程步学等人担任。)
“五七”技校 培养技术人才
1969年春,各地都开始“复课闹革命”,安阳县“五七”技校也开始复课。学校除招收高中班外,还招收人医、兽医、园林、电工、测绘等班。原二中和职业技校留下来的教师,还有一些从外地返乡的教师,如郑新国、闫文生、彭殿臣、张润川、郝风华、杨春秀、侯宝善等,又从外单位抽调赵少耕、甄志明、熊晋山、郭文学等
专业技术人员,加之以分配到校的大学生田金玉、崔素贞、尹志敏等,共同执教,截至1976年,先后为农村培养初级技术人员2000余名。
当时校办工厂也搞得红红火火:兴建了炼铁厂、铝锅厂、机械木工厂等,生产的滚齿机,在社会上享有盛誉。 时代特色:
1.时值史无前例的文革时期,一切打破成规,“师道尊严”惨遭批判,“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白卷英雄”称雄一时,废除高考择优录取制而采取贫下中农推荐的方式,许多知识分子被当作“臭老九”而惨遭迫害。
2.校名定为“‘五七’技校”,是为了贯彻落实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 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
3.学校以学工、学农、学军和大批判为主,置文化知识课的学习于次要地位。政治、语文合并为“毛泽东思想课”,物理改为机械课,化学改为化工课等,片面追求知识的实用性而忽视其系统性。
(1978.1-1983.7)
1976年的金秋,粉碎“四人帮”之后,党中央果断宣布文化大革命结束,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建设上来;邓小平主持工作之后,于1977年春召开了科学技术大会,科学的春天终于到来年底,恢复高考,神州大地,春意盎然。1978年春,“安阳县‘五七’技校”又恢复其原校名—— “安阳县第二中学”,同时被定为安阳地区重点高中。学校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由宋治顺担任学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申文质任副校长。继而,又调来马喻文、马庭昌,分别担任教务、总务两处主任;1981年底,又调牛纯标接任校长一职,从而形成了“两马一牛”三驾马车式的行政领导格局。其间还提拔了任道修、刘继良为教导处副主任,恢复杨荣蒲、魏昕两同志总务处副主任的职务。至此,安阳县二中犹如枯木逢春,焕发了勃勃生机;办学思想端正,教学秩序井然,各项工作步入正轨。
在地、县两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1980年扩大了学校规模,增建、扩建了校舍,充实了图书、仪器,补充、完善了教学设施,教师队伍进一步增强,相继调来王培初、赵福景、李凤芹、胡国民、孙祥业、孟宪润、马国荣、马显和、充永乾、李治平、程全福、师生武、张宝全、贾彩菱、朱迪祥、裴耀、刘永善、李玉春、郭存善、张玉楼、张贵生、张好生、何业纯、李福林、张新政等优秀教师,充实了师资力量。1983年,学校已扩大到20个教学班的规模,在校学生达1300余人。
铸就“ 八三”辉煌
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全校师生热情高涨,广大教职员工,悉心耕耘,倾心奉献;学生发愤攻读,废寝忘食。学校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1982年,李清海、郭金顺、郑治清分别考入浙江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大专上线人数达83人之多,位居安阳地区重点高中之首,学校被评为地、县先进集体,出席了地、县“双先会”,同时还被评为文明礼貌先进集体。
1983年高考,一举创造顶极辉煌——
贾国平:河南省文科(外专)第一名,被北京大学抢先录取;
李洪举:河南省理科第二名,被
中国科技大学破格录取;
朱文英:河南省理科第八名,被清华大学提前录取。
另有田瑞勋、范文顺、刘树林等,均以优异成绩分别考入南开大学、同济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等名牌院校。
是年,省专以上人数达91人,中专35人,学校获县教育局颁发的“贯彻两全方针,教学成绩优异”奖,被地、县评为“普教工作先进单位”。
这一年,数学教师胡国民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师。
这一阶段,学校的文体活动也格外活跃:音乐教师范日庆等组织的学校文艺宣传队,自编自演豫剧《考前之考》等诸多节目,得到了地、县领导部门的好评。
校级领导:
书记: 宋治顺(1978.03——1984.09)
校长: 宋治顺(兼)(1978.03 ——1981.12)
牛纯标(1981.12——1984.12)
副校长:申文质(1978.03——1984.07)
郭新太(1981.06——1984.07)
(1983.8-1997.7)
1983年9月9日,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指示是光芒四射的灯塔,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凭借着“三个面向”的指路导航,安阳县二中象只矫健的雄鹰,振翮展翅,奋力高翔。
学校组织广大师生反复学习“三个面向”的指示精神,解放思想,大胆改革,深入实践,勇于探索。在继续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大课堂:他们先后到邯郸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到新乡刘庄、善应小康村、林县红旗渠等地参观学习;还到九龙山、雪花洞、小南海原始洞穴、水冶珍珠泉等地考察;学校团委还组织广大团员、青年,走上街头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法制宣传教育等活动。
这一时期,校内的第二课堂活动也格外活跃。1984年月5月4日,安阳县二中奋飞文学社诞生,其宗旨就是要贯彻落实邓小平“三个面向”的光辉指示,通过一系列饶有兴趣的活动,在提高社员文学素养的同时,努力促使其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文学社活动的主要方式是办手抄报,举行笔会、报展、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等;也经常组织社员走出校门,深入社会,进行参观、考察、调查、采访等。曾先后多次在团中央、团省委、省教委等各级领导部门以及《语文报》、《中学生报》、《青年导报》、《教育时报》、《河南日报》、《少年世界》等多家报刊主办的活动中获奖,社员的作品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成为全国闻名的中学生文学社团,并参加了全国中学生语文夏令营等活动。
1984年8月,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走马上任,校长李芬,副校长刘继良、史绍良,和党支部书记张振声配合默契,与中层领导张宝善、张保全、张耀光以及其他领导成员精诚团结,遵循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的光辉指示,与全体师生员工一道,戮力同心,开拓前进。
这一年的金秋,学校请来了79届毕业生王绍锋给全校师生作报告,他讲述了自己身负重托,到世界各地为国争光的生动事迹,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而后又请来了独臂女杰薛玉双来校演讲,她那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深深打动了全校师生。这一阶段,学校开展多种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1984—1988年五年间,共为高校输送大专及本科生452人,占全县总数的51%,超过同级同类学校。1986年,大专以上人数突破百名大关;1992年突破200名大关。1994年,高考成绩居五县第一。1995年,为高校输送大专生400余人,位居市级重点中学之首,在全市享有盛誉。
1984年,学校班级总数为20个,在校学生总数为1300人。到1992年,班级总数达到24个,在校学生达1800人。这一时期,学校各项工作的思路是:发挥群体智慧,倡导协作精神。尤其在教学上,开展拜师带徒活动,充分发挥协作组的作用,张扬团队精神,注重老中青结合,以老带新,一大批中青年教学新秀脱颖而出。
1991年,谢敬林获市优质课政治组一等奖,省级二等奖。1992年,王瑞喜、张玲、师保勇等获市优质课一等奖。鉴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九十年代初,学校毅然决定兴建当时豫北规模最大的综合实验楼。支书张振声亲自书写奠基石,教师踊跃参加建设实验楼的义务劳动。
学校一贯重视文体活动,在市县
体育运动会上连年夺魁。
校级领导 :
(1984—1993)
校长: 李 芬
书记: 张振声
副校长:刘继良 史绍良
(1993—1997)
校长: 李 芬
书记: 郭存善
副校长:谢敬林 卢洪礼 王家岭
(1997.8—2009.08)
1997年暑期,以校长卢洪礼、书记郭存善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诞生。经过多方考察,反复论证,他们审时度势,响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全面推进、强化素质教育;又以“科研兴校,机制强校,教育创新”为着力点,坚持“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竭力尽心,以使二中跻身于“名校”之林。
教育教学研究是学校的精神脊梁,也是二中孜孜以求的目标。学校承担、省、市、县科研课题多项,教师的数百篇教研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数十名教师在省、市、县教育教学竞赛中取胜,数以百计的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与
上海七宝中学、扶沟中学、洋思中学、衡水中学等名校进行交流,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还多次邀请教授、专家以及社会名流来校讲学、做报告,拓宽师生视野,开阔其思路,借它山之石以攻本校之玉,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教研能力,从而造就出一支“政治觉悟高、业务素质高、敬业精神高”的“三高”教师队伍。
学校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数以万计,他们奋斗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的富强而奉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学校的名牌战略工程,硕果累累:孟兆祥、郝学文、陶丽娜、杨艳云、马良鹏、吕艳芹、张凤娟、张凤仙等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以优异成绩先后考取清华、北大、人大等名牌大学。
乳虎啸谷,蛟龙腾渊。安阳县二中“旧貌换新颜”。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依托安阳县第二中学的办学师资力量,2002年于安阳县白璧镇西开始了安阳县二中分校(现安阳县实验中学)筹建,并于2003年建设完工,次年开始招生。
到了2004年盛夏, 素有“中学生的乐土,大学生的摇篮”之称的安阳县二中本部校园,已成为“秀木参天,鸟语花香,高楼林立,人材集翔”的教育圣地,与宏伟壮观的二中分校遥相辉映,向世人昭示着二中的办学实力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也正是这个时候,以校长王瑞喜、书记卢洪礼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光荣诞生。 全校在校生近8000人,教职工598人。有市级名师3人,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42人,省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69人,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到100%。
校级领导:
(1997.11—2004.07)
书记: 郭存善(1997.11—1999.12 ) 卢洪礼(1999.12—2004.7)
校长: 卢洪礼(1997.11—2004.7)
副校长:谢敬林(1997.11—2004.7)
李书林(1997.11—2002.08)
李怀玉(1997.11—2002.08)
王凤林(2002.08—2004.07)
张 斌(2002.08—2004.07)
段守政(2003.01—2004.07)
(2004.07——2005.10)
校长: 王瑞喜
书记: 卢洪礼
副校长:谢敬林 王凤林 张 斌 段守政 沈学国 李庆富 许书军
(2005.10——2009.08)
资料暂缺
(2009.08——2020.09)
安阳县二中南北校分离
为响应省教育厅下达的《河南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 南北校进行分离。 不再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教学,并且分散了南北校的复习班(高四)和实验班(奥赛班) ,分别将学生分配到各个普通班中进行学习。
2013年初,因师生众多,管理不便。经市编办批复同意,并经县编委会专题研究决定,原安阳县二中分校调整组建安阳县实验中学。调整后,县实验中学依托县二中分校调整组建为安阳县实验中学;同时,原安阳县二中南校本部更名为安阳县第二高级中学。在以王凤林校长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下,砥砺前行,团结奋进,继续带领全校师生刻苦学习,谱写优异篇章。
经有关部门研究批复决定:2019年12月18日,安阳县第二高级中学更名为安阳县高级中学。
校级领导:
(2009.08——2020.09)
校 长:王凤林
副校长、副书记:沈学国
副校长:余彦学
副校长:乔国富
副校长:韩玉峰
副校长:李新华
(2020.09以来)
——回顾与展望
鲲鹏展翅九万里,其犹未远;砥砺以成五车书,何言其丰。
跋涉岁月沧桑,跨越风雨彷徨,肩负时代重望,孕育灿辉煌;如今的安阳县高级中学,犹如参天大树,经过时代风雨的历练,舒虬枝,绽奇葩,根深叶茂,硕果累累,向世人展现其广博的胸襟和昂然的生机;世人也以敬慕的眼光,瞩目于安高天翻地覆的变化和辉煌灿的业绩。 然而安高人并不满足于丰硕的过去,矢志要凭借自己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支持,跻身于省级示范性高中乃至全国名校之林,成为中华大地教育园地上的一朵绚丽的奇葩,成为华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安阳县高级中学必将在新任校长王新国为首的校委会带领下,继续劈风斩浪、勇往直前的航行,乘长风,破万里浪,驶向更加辉煌灿的远方。
校 长:王新国
副校长、副书记:唐成林
副校长:魏贵宾
副校长:乔国富
副校长:卫爱军
教育教学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终身负责,为学生终生幸福营造立身之本,这就是安阳县二中的教育思想。学校的管理策略是: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全员参与,民主管理。实行分层次三级(校级-学部-班级)管理体制,师生参与管理。
学校着力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学现代化进程,具体实施了“七个化”,即:教学观念现代化、课程设置多样化、教学方法灵活化、教学手段综合化、教学要求层次化、学生学习主体化、教学管理规范化。
安阳县第二高级中学是省级示范性高中之一。该校严格执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没有复读班。
安阳县二中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教育厅发布的《
河南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规范办学行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益,真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现任领导
安阳县高级中学的现任领导
学校荣誉
学校先后获得:省示范性高中、省文明单位、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读书征文活动集体三等奖、全国重点科研课题“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研究”实验学校、全国中语会导读导写研究实验基地、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电化教育达标学校、省绿色学校、省防震减灾示范学校。
高考成绩连年攀升,特别2007年以来,一步一个辉煌,一年一个台阶,本科上线人数由2007年的1361人上升到2010年的2133人,季双敏、刘向宇、王丁等同学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刘晓宁、常震等上百名同学被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全国几十所名牌院校录取。
高考成绩连年攀升,2007年高考,一本上线人数181名,本科上线人数1361名,季双敏等同学分别被北京大学、西安交大、吉林大学等名牌大学录取;2008年高考,一本上线人数187名,本科上线人数1855名,刘向宇等同学分别被北京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大等名牌大学录取;2009年一本上线人数178人,二本上线人数761人,本科上线人数1807人。2010年高考,一本文化课考生上线人数196人;二本文化课考生上线人数892人;本科上线人数(含体育艺术)2133人;王丁被清华大学录取,杨振、张志涛被中国空军飞行学院录取(注:高考成绩与分校在一起)。2011年高考,栗新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填补了安阳县清华北大录取人数的空白,马智慧被浙江大学录取;2012年高考,2人被北京大学录取,2013年高考,史建平被清华大学录取,2人被北京大学录取。
中央、省、市新闻媒体纷纷发表文章和专题报道,充分肯定和赞扬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依法治校、教书育人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绩
校友百杰
谢茂亭
48年漳南师范首届学生,谢茂亭漳师学生自治会生活大队长,首批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历任省农资公司科长、备战仓库支书等职。1978年参加全国双学财贸会议,受到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谢文运
48年漳南师范首届学生,学生自治会文书,首批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安阳市四中退休教师,常年在美国生活;在美籍华人中颇有影响。
刘文金
53届毕业生。刘文金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历任
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艺术总监,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等职;现任中国歌剧舞剧院艺术指导。2001年受聘于
韩国中央大学校,为国乐大学教授。《豫北畅想曲》、《
三门峡畅想曲》是其代表作;其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被誉为“当代二胡作品新的里程碑”。他曾创作大量作品,并为数十部电视剧配乐,被国家文化部列为有杰出贡献的艺术家,享受
政府特殊津贴,国务院为其颁发了荣誉证书。
关思友
56届毕业生;主任中医师,高级讲师,河南省卫校附属医院名誉院长。河南省首届继承型高级中医人材导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程国顺
87年毕业生;现供职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政策法规司,任副处长,职称为副研究员。
康春林
61届毕业生;60年提前参加高考,郑大毕业后分配到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发表《十月革命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史》、《莫斯科三次公开审判》等论著,被评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王定玉
58届毕业生;历任安阳县人民武装部助理员、秘书、政治委员、党委书记、中共安阳县委常委等职
彭玉琦
74届毕业生,中共党员。曾任
河南省财政厅农业财务处副组长、组长、副处长,河南省财政厅税政处处长等职,现任河南省财政厅国库处处长兼支付中心主任。
王兴无
80届毕业生,现任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燃料分会副秘书长,
国家电力公司中能电力工业燃料公司管理部主任,《燃料纵横》期刊副总编辑
文建国
79年毕业生,医学博士 (MD)。博士后。小儿外科教授,主任医师,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曾经在荷兰,丹麦和美国留学。
学校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