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殷墟,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的洹河南北两岸,以小屯村为中心,面积约30平方千米。商后期叫北蒙,又称,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于此,至亡国,共传8代12王,前后达273年。周灭殷后,曾封纣之子武庚于此,后因武庚叛乱被杀,殷民迁走,逐渐沦为废墟,故称殷墟。
历史沿革
盘庚十四年,商朝第19位君主盘庚迁都于北蒙(今河南安阳),改“北蒙”名为“殷”。
盘庚十五年,开始营建殷都。自盘庚迁殷,到公元前1046年帝辛亡国,经历了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共8代12位国王273年的统治,殷一直是中国商代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与敦煌藏经洞敦煌遗书、居延烽燧遗址汉简、清内阁大库档案等是中国近现代在史料方面的四大发现,呈现出中国四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珍贵原始材料。其中尤以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价值最高、意义最深远。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罗振玉确认甲骨文的出土地位于河南安阳的小屯村。
民国十七年(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委派董作宾在安阳小屯村进行试掘。此后10年间在殷墟发现了宫殿宗庙建筑基址、王陵大墓、祭祀坑等遗迹,出土了大量甲骨文、青铜器、玉器等。
民国十八年(1929年),时任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组长,曾主持发掘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的李济到达安阳,亲自主持殷墟的发掘工作。
民国十九年(1930年),梁启超的次子、同样留学美国并受过专门考古发掘训练的梁思永也加盟到殷墟发掘队伍中来。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发现的编号为YH127的大型甲骨埋藏坑,一次出土刻辞甲骨1.6万余片。
1950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恢复了中断13年的殷墟考古发掘工作,并由郭宝钧主持发掘了著名的武官村大墓。
1958年,中国科学院在安阳设立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专门负责殷墟的田野勘探与发掘工作。
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殷墟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安阳市文物工作队(今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专门从事殷墟保护区外缘的考古发掘与研究。
1989年12月,河南省政府划定了殷墟保护区范围。
1995年,安阳市殷墟管理处成立,专职负责殷墟保护和日常管理。同年,安阳市政府颁布了《安阳市殷墟保护管理办法》。
1998年,在殷墟东南部安阳市水利局院内的夯土基址内清理出一枚兽面纹印章。
2001年3月,安阳殷墟以最高得票数入选“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重大发现”。同年9月,河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河南省安阳殷墟保护管理条例》,自2001年10月10日起施行。
2003年6月,河南省政府核准《安阳殷墟保护总体规划》,并予以颁布施行。
2006年7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决定,安阳殷墟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3项世界遗产。
2009年,在殷墟西南部王裕口村贞人墓出土文字印章。
2010年,殷墟南部刘家庄祭祀坑发现一枚文字加夔龙纹印章。
2022年11月,考古人员在安阳殷墟洹河北岸新发现一条大型东西向道路,洹河北岸道路网格局初现“真容”。
2022年11月10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发布会,通报了殷墟考古和甲骨文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进展。通报会上,正式发布小屯宫殿宗庙区新发现一处大型池苑遗迹,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
2023年12月21日,在2023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上,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崔宗亮在汇报中介绍,安阳大坡遗址发现一处商代晚的家族墓地,共发现商代墓葬28座,包括大、中、小3种不同规模、结构的墓葬。其中,大型墓M16、M17、M18南北双墓道,呈“中”字形,这是殷墟外围地区首次发现大型“中”字形墓葬。
遗址特点
殷墟由殷墟王陵遗址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共同组成,大致分为宫殿区、王陵区、一般墓葬区、手工业作坊区、平民居住区和奴隶居住区,地理坐标为114°18′50″E,36°07′36″N,海拔约80米,遗产地保护区核心面积414公顷,缓冲区面积为720公顷。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因而殷都安阳排在中华古都之首。
2024年12月26日,国家文物局发布《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其中,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结合考古勘探、发掘工作,洹河北岸地区初现大邑商都城的三横三纵骨干道路网络格局,发现有多条道路和路沟,在武官东地考古发掘确认一条纵向干道L3的路沟长1.6千米,路面上有密集的车辙痕迹,每组间距为1.2米,这是已发现的两端明确、长度最长的大邑商城市干道。路沟的宽度超过15米,最宽处近30米,是已发现的最宽的干道路沟。
在王陵区西围沟内探出大型墓葬2座,其中一座带一条墓道;钻探确认王陵区一带西周早期遗址的面积超过8万平方米,这是殷墟范围内发现的最大的西周早期聚落。在商王陵区西围沟东面发掘祭祀坑48座,祭祀坑分大、中、小三类,以大型为主,通过发掘确认可分为6排,多殉葬马,此外还有人、牛、狗、猪、象、鸟等。
主要景点
宫殿宗庙
殷墟宫殿宗庙建筑遗址主要分布在安阳小屯村东北,南北长1千米,东西宽0.65千米,总面积约0.65平方千米。经过近90年的发掘,共发现商代晚期大型建筑基址80余座。殷墟这些大型建筑基址大多为四合院式建筑,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小屯村北、东北等共发掘有54座宫殿建筑基址,当时分为甲,乙、丙三组,其中甲组基址位于宫殿区的北部,为“后寝”,乙组基址位于宫殿宗庙区的中部,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是“前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有大量宫殿基址被发现。殷墟宫殿宗庙建筑遗址规划宏大,基本上符合宫殿“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建筑格局。宫殿建筑规模较大,筑于夯土台基上,有正方形、长方形和“凹”字形等几种,建筑形制为“茅茨土阶,四阿重屋”的大型夯土建筑群。建筑基址的修建方法是:先在殿基下面挖一个与殿基大小相差无儿的长方形竖穴基础坑,然后以比较纯净的黄土逐层填充并夯实。每层的夯土厚度约为9厘米,夯窝密集。当夯土台基筑出地面一定的高度之后,再根据宫殿建筑结构的需要,挖出圆形竖穴柱础坑,放上柱础石和竖上立柱。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大型宫殿的柱础竟是铜质的。特别是还发现有用人“奠基”的现象。这是在宫殿夯土台基筑成之后,在土台基上挖出长方形竖穴,然后把用作“奠基”的人用席子卷好填人穴中,填土夯实。这些被“奠基”的牺牲者,多为战俘与奴隶。在小屯及其附近,还发掘出许多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宫殿建筑基址。这些成片有规律分布的大型宫殿建筑基址位居洹河自然形成的河曲内的高地上,构成了殷墟遗址最核心的部分。1987年,安阳市根据考古资料、文献资料复原了乙二十基址,成为殷墟宫殿宗庙区内的主体建筑。
殷墟王陵
王陵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洹河北岸侯家庄与武官村北高地,东西长约450米,南北宽约250米,这里已发现大墓及较大墓13座、祭祀坑2500多个,已发掘大墓12座、祭祀坑1400多个。
王陵区分为东、西两区。西区主要有8座大墓;东区以祭祀坑为主,主要分布于东区南部和北部的中段,此外有1座大墓、4座较大墓。13座大墓或较大墓的地上均无封土,陵墓均为坐北朝南,墓室口大底小呈方斗型,墓平面呈“亞”字形、“中”字形或“甲”字形。
这些大墓、较大墓排列有序,分布密集,虽有个别陵墓墓道之间有打破关系,但墓室绝无叠压现象,这充分说明王陵区13座陵墓的位置是按照相应规划安排的。13座墓中,有“亞”字形墓8座,每座墓有4条墓道,被视为规格最高的陵墓,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帝王陵均取此形制。“中”字形墓3座,南北各有一条墓道。“甲”字形墓1座,只有南墓道。
殷墟王陵的突出特点是盛行人牲人殉制度。殷墟王陵区的祭祀坑主要分布在东区,排列集中而有规律。这些祭祀坑根据坑口大小、方向、深度、埋葬内容、骨架姿势和数量及坑间距离等分成若干组。每组祭祀坑有一排坑或几排坑不等,祭祀坑数量不一,多者有数十个坑。同一组坑应属于同一祭祀活动。祭祀坑根据埋葬内容,可分为人坑、动物坑和器物坑。
洹北商城
洹北商城位于河南安阳市北郊,因地处洹河北岸,被定名为“洹北商城”。城址呈方形,与传统意义上的殷墟遗址有重叠。四周已确认有夯土夯筑的城墙基槽,南北长2200米,东西宽2150米。总面积约4.7平方千米。方向北偏东13度。宫殿宗庙区位于城址南北中轴线南段。宫殿区内现已发现数十处夯土基址。其中规模最大的基址总面积达1.6万平方米。是中国已发现的面积最大的商代单体建筑基址。宫殿区的周围分布有大面积的居住址。其中西北部的居住址经过局部揭露,清理出大量房基、水井、窖穴。居民点周围也发现一些墓葬。
洹北商城的发现毫无疑问地改写了传统的“殷墟”概念。城址内发现的文物、建筑遗迹以及相关地层关系、碳十四年代等,表明这是一处年代略早于过去所知的“殷墟”范围内的主要遗迹和遗物的城址。学者们推测这一城址与以小屯为中心的传统殷墟所在,是一前一后的商代都邑。
匈奴墓葬
2017年5月,考古人员在殷墟大遗址保护区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18座匈奴墓葬。这些匈奴墓葬排列整齐,墓葬形制相同。从出土的器物判断,这些墓葬晚于殷墟时期,且与中原墓葬的形制内容有所不同。它的时代应该在东汉末年到魏晋,距今1800年左右。
文物遗存
综述
据了解,科学发掘90年来,殷墟遗物种类繁多,数量极其可观。其中,已出土甲骨文15万片,陶器数万件,青铜礼器约1500件、青铜兵器约3500件,玉器约2600件,石器6500件以上,骨器3万多件。
甲骨文
甲骨文,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用于记录占卜活动内容的文字,又称贞卜文字、甲骨刻辞、殷墟书契等。早在19世纪末期,河南安阳小屯村的农民在翻耕土地时便不断发现甲骨,并当作中药材“龙骨”使用。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国子监祭酒王懿荣首次确定它的文字价值,进而研究确定是商代占卜用的甲骨。后经王襄、罗振玉等学者研究,揭开了甲骨的奥秘,找到了殷墟。已发现甲骨十五万片以上,有不相重复的单字四千五百个左右。每个甲骨文单字基本上由长短线条互相配合的点划组成,形体呈方块或长方块。从汉字结构的规律上看,甲骨文以象形、形声和假借字为主,这些表明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堪称中国汉字的鼻祖。甲骨文与古代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腓尼基字母并称人类三大古文字。甲骨文中有世界最早的关于日食和月食的记录,有世界最早的医疗档案,有完整的十进位制数字系统。根据考古发掘,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已有甲骨文,主要盛行于商代,西周时渐为金文所代替。
青铜器
殷商时期的青铜器跟世界其他地方的青铜文化相比,其特点是更强调青铜容器。就是礼器。殷墟出土的各种青铜器,制作精美,纹饰细腻,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其冶炼技术高超纯熟,在当时全世界范围内为最高水平,展示了我国商朝高度发达的冶炼技术。3000多年前的商民就已经知道了青铜器的合金成分,工匠们通过铜、铅、锡的配比,铸造不同用途的青铜制品。青铜兵器自然是殷商王朝为了巩固和扩张国家的势力进行战争时的主要武器。青铜器还是商朝王族权利、财富、地位的象征。在殷墟陵遗址出土了很多成组的青铜陪葬品。器具搭配方式和数量可以说明墓主人生前社会地位的高低。
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1939年从王陵区出土,通高1.33米,长1.10米,宽0.78米,重达875公斤,是世界上已发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我们的国宝。如此大的重器,浇铸起来特别困难。据估计制造这样的重器需要明确的分工和协作,从炼铜的浇铸,从制模到拆范需要130多人同时施工。青铜器中,铜、锡、铅的含量比例,与现代所铸青铜中铜、锡、铅的比例基本相同中,可以想象当时治炼技术是何等的高超。鼎最开始的作用只是一口煮肉用的锅,到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渐变成了权力的象征。
妇好墓
妇好墓深7.5米,出土了大批随葬品共计1928件。计有:青铜器400多件,玉器750多件,骨器560多件,以及石器、象牙制品、陶器、蚌器、海螺、海贝等,更重要的是在出土的青铜器中,有不少都铸有“妇好”二字的铭文,甚至在一件兵器上也有“妇好”的名字,学者们经过研究,得知这就是在甲骨卜辞里出现过200多次的武丁的妻子妇好。
在随葬品中,除了有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等以外,还有壁龛里的尺骨,这是当时被殉葬的奴隶。这些尺骨共有16具人骨和6具狗殉狗。其中殉人男性4具,女性2具,儿童2具,其余的因被截肢,已经不辨男女了。
印章
1998年在殷墟东南部安阳市水利局院内的夯土基址内清理出一枚兽面纹印章。
2009年在殷墟西南部王裕口村贞人墓出土文字印章。
2010年在殷墟南部刘家庄祭祀坑发现一枚文字加夔龙纹印章。
文物价值
甲骨文的发现,是照亮中华文明的一盏明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广德说,甲骨文不仅仅是一个文明的符号、文化的标志,它印证了包括《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的真实,把有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5个世纪。
在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汉字体系,历经数千年的演变而延续,书写出了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
殷商的青铜加工业发达,但安阳周围并没有高品位铜矿以及冶炼青铜所必需的锡铅矿石。有学者推测,当时的工匠们已经学会了在矿石的产地进行冶炼粗加工,然后把加工过的粗铜、粗锡、粗铅运到这里,进行配比熔炼。当时的铜矿很可能采自江西、安徽等长江流域一带,而锡、铅的矿藏则主要在江西一带。有学者推测,商代频繁的战争,可能也与争夺矿产资源有关。
商代的石器与玉器亦可谓琳琅满目,殷墟出土的玉器体现出中国青铜时代高超的工艺水平和艺术想像力。学者们认定,殷墟出土的玉器,其原料大都为新疆的和田玉、辽宁岫玉,那么可以这样设想,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已经有通往新疆的“金石之路”了。这可要比始于公元前二世纪的“丝绸之路”早1200多年。
洹北商城及其中轴线附近夯土建筑群的发现,在考古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是考古工作者通过多年野外调查,分析大量古文化遗存和古地貌资料后,发现的一商代都邑遗址,填补了以郑州二里岗为代表的早商文化和以殷墟为代表的晚商文化之间的空白,从而完善了商代的编年框架。
考古人员已发现宫殿宗庙建筑110余座。这些建筑成组排列,或为宗庙,或为社坛,已具备中国宫殿建筑“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规划雏形。
殷墟时期的自然科学技术在很多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甲骨文的记载表明,殷人已能够准确地记录日食、月食和星象,并对超新星等天文现象有了较早的认识。殷历法采取阴阳合历,将一年分为12个月,并采取增加闰月的方法,解决了与回归年实际太阳日的矛盾。这些方法仍为中国现行的农历所沿用。
在数学方面,殷人已有了个、十、百、千、万等数字概念,并采用了十进位制。
在医学方面,商代晚期已能认识人类的10多种疾病,除用药物治疗外,还能应用针砭、按摩等治疗方法,达到了较高水平。
考古发掘表明,殷墟时期的手工业空前发达,不仅门类齐全,而且工艺水平极高。一些主要的手工业生产部门,如青铜冶铸、制玉、制陶、制骨、制车、纺织等都已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其中这一时期的白陶、原始瓷等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殷墟出土的商代马车,已经使用了大量青铜构件,独辕双套双轮,结构精致复杂,体现出高超的机械、青铜铸造等复合技术。
殷墟时期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对人类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文化
甲骨文的发现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秋,时任国子监祭酒的清朝官员王懿荣偶然在买回的称为“龙骨”(龟甲和兽骨)的药材上发现了类似于文字的刻画符号。凭借着深厚的文字学功底,他推定这是失传已久的上古文字,并派仆人将药店中这类“药材”悉数买回,加以研究。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王懿荣自杀殉国,然而“龙骨”上有古文字的消息却在当时金石之风甚盛的北京广为传播,其中清末的金石学家罗振玉就是受此消息鼓舞极大的一个人。痴迷于金石研究的他派家人赶赴当时“龙骨”药材的原产地彰德府(今安阳市)寻找其出土的确址。狡猾的商人为了垄断药材进货渠道,诡称产地在内黄、汤阴一带,使他们对甲骨产地的探寻大费周章。几经周折,罗振玉终于弄清甲骨出土于安阳附近的小屯村。至此,甲骨的产地终于大白于天下。
妇好
妇好,商王武丁的妻子,她能文能武深受武丁宠爱,多次参与国家大事,为武丁的江山社稷立下汗马功劳。据甲骨文记载,她多次率兵东征西战,最多的一次竟带兵13000多人,不少男性都归她指挥。妇好有一次率军征伐巴方,由于她运筹帷幄,事先在一个地方设下埋伏,配合正面的进攻,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妇好不仅能率兵征战,还能主持重大大的宫廷祭祀,在王室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连年征战,妇好终因积劳成疾,先于武丁而亡。武丁很悲痛,破例将她厚葬于宫殿区内,并在墓坑上精筑享堂,以示纪念。
殷墟博物馆
殷墟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一家较专业、系统展示商代文物的地下博物馆。该馆严格按照科学、环保、安全、符合遗址保护的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同时尽可能地与殷墟遗址景观相协调。从平面上看,殷墟博物馆酷似甲骨文的“洹”字,取殷墟依附洹河之意,象征洹水在孕育商代文明中的重要作用。馆内展出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自建国以来在殷墟发掘出土的一系列文物精品,展品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景区内沿途众多露天展示的宫殿基址、祭祀窖穴,显示出商朝宫殿宗庙遗址的风貌。
国内评价
郭沫若:“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殷墟的发现,是新史学的开端。”
陈运和:“甲骨文乐得跳出殷墟,青铜器乐得跳出殷墟重见天日,真是安阳小屯村的特大欢喜”。
夏鼐:“殷墟不仅文物丰富,而且学术价值很高,它蕴藏的宝物,还远未罄竭。”“商代殷墟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具有都市、文字和青铜器三个要素。并且它又是一个灿烂的中国文明。中国文明有它的个性、它的特殊风格和特征。在上述三个要素方面,它都自具有中国色彩的特殊性。在其他方面,例如玉石雕刻、马驾的车子、刻文白陶和原始瓷、甲骨占卜也自有特色。殷墟的艺术也自成一风格。”
江泽民:“这个地方学问很深,很有发展前途。”
习近平:“殷墟我向往已久。”
国外评价
2006年在立陶宛召开的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殷墟“具有突出的普遍的价值”,作出了以下评价:
II、殷墟作为商王朝都邑,展现了包括文字系统在内的顶峰时期的中国古代青铜文化
III、殷墟的文化遗存提供了非同寻常的关于商代晚期文化传统的证据,包括丰富的科学发明与技术成就,例如建立在日相与月相观察上的天文历法、刻写在甲骨上的中国最早的书写文字。
IV、殷墟的宫殿宗庙遗址、王陵遗址留下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杰出范例,奠定了中国古代宫殿制度和陵园制度初期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VI、殷墟的考古发现,为汉字语言、古代信仰、社会制度以及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留下了物质证据。
文物保护
1961年3月4日,殷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公布后,河南省和安阳市政府,也颁布了与保护殷墟相关的管理条例,把殷墟保护工作纳入了法制化轨道,并划定了殷墟保护范围与建筑控制地带。
1987年,安阳市政府征购小屯东北地(殷墟宫殿区)农田近8万平方米,对该遗址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并在此兴建了遗址型的博物馆(殷墟博物苑),集中展现了殷代王宫殿堂的布局与建筑,成为集考古、园林、古建、旅游为一体的胜地。
2001年,安阳市政府借助申遗,把殷墟宫殿、王陵遗址近千亩土地征用为国有,使其直接控制在政府的管辖之下,有效地阻止了小屯、花园庄向宫殿保护区的扩展,并投入巨资,将重点保护区内的居民拆迁安置到保护区外。中国殷商学会会长王宇信对此给予高度评价,称赞“保护殷墟是安阳的第一大功”。
2006年,安阳市政府先后投入15亿多元,全面治理殷墟周边环境,探索遗址的展示方法,建造了殷墟博物馆,集中收藏、保护、展示殷墟出土可移动文物
2006年7月13日,在立陶宛召开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0届会议上,殷墟以符合世界遗产的第(ii)、(iii)、(iv)、(vi)条遴选标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2010年,殷墟被列入国家首批12家考古遗址公园
2018年10月,举办殷墟科学发掘90周年纪念大会暨殷墟发展与考古论坛。
2020年,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年会暨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市长论坛荣获2019年遗产保护管理工作4星等级。
2021年10月12日,殷墟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十四五”时期大遗址。
荣誉称号
1997年,殷墟被定为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00年,殷墟被考古界评选“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
2011年3月19日,殷墟通过国家级评审验收,跻身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18年10月,殷墟入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
2021年8月,殷墟被中国侨联确认为第九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2021年9月,殷墟被评选为河南考古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2021年10月,殷墟被评为“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2022年6月,殷墟被列入首批河南省级文化和旅游业“白名单”企业。
2022年12月24日,殷墟外围的辛店、陶家营、邵家棚遗址三项聚落考古新成果入选央视《2022年度国内、国际十大考古新闻》。
2022年12月,安阳殷墟景区入选2022年11月AAAAA级景区品牌影响力100强榜单。
2022年12月,“殷墟考古与甲骨文研究取得新进展”入选“2022年度国内十大考古新闻”。
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阳殷墟”和“安阳殷墟考古与甲骨文研究取得重要成果”入选“2022年度河南文物考古十大新闻”。
2023年3月28日,“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入选202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24年2月,被评选为2023年度河南省十大考古新发现。
2024年9月27日,安阳殷墟景区管理有限公司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交通信息
游客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到达:
优惠政策
2022年2月16日-3月31日,参加“豫见春天·惠游老家”活动,对游客实行首道门票免费。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9 16:3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