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义
心理学名词
完美主义始于“对卓越的健康追求”,是心理健康素质的重要人格因素,长期以来,心理学界一直把塑造完美人格作为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
完美主义的概念
完美主义被描述为“苛刻的要求” 和“与现实情境相比,要求自己或他人有更高的工作质量”。Burns认为,完美主义是一种“认知网络” ,包括期待、对事件的解释、自我评价、对他人的评价。完美主义者设置并严格坚持不符合实际的高标准,并以是否达到这些标准来判断自我价值。Frost等人认为完美主义是”伴随着过度批评的自我评价而对工作设置过高标准”。这种过高标准与恐惧失败相联系,恐惧导致回避行为,而回避行为意味着一个人必须不断地处于警戒和防御中,以避开他所恐惧的事物,因而出现了完美主义的行为成分,如仔细检查、反复考虑、拖延和中途放弃等。
完美主义的核心特征
完美主义具有四个核心特征:
①自我强加的高标准;
②自我评价过于依赖成功和成就;
③较高的自我批评;
④恐惧失败。
完美主义的测评
目前对完美主义的评定应用最多的是自我报告的测评方法。许多研究者根据各自的研究对象和目的,编制了不少测量完美主义的自陈量表。下面仅对应用较广的、适用于普通人尤其是青少年的一些完美主义量表加以介绍。
单维完美量表
有关完美主义的早期测评工具比较简单,一般只有一个维度,主要测量自我取向完美,内容包括与个体获得成就和成功的自我评价有关的项目。如由Burns修订的态度偏差量表中的完美分量表,Garner等人修订的进食障碍问卷中的完美分量表和Rhe′aume等人编制的用于实验研究的完美量表。单维完美分量表虽然十分简单,但是由于它无法涵盖完美主义结构的内容,极少有研究使用这些量表报告完美分量表的独立效果,稳定性和有效性不足。因此,更多的研究者倾向于使用多维完美评定量表,以保证测量结果更具有稳定性和有效性。
多维完美量表
Frost 编制的多维完美量表(MultidimensionalPerfectionism Scale ,MPS -F ,1990)共有35个项目,包括:担忧错误(CM)、怀疑行为(DA)、个人标准(PS)、父母期望(PE)、父母批评(PC)和组织(OR)6个因子,其中怀疑行为因子项目取自Maudsley 强迫症问卷(MOCI)。个人标准和组织两因子测量适应(积极)完美主义,其余4因子测量适应不良(消极)完美主义。该量表采用5点计分法,前5个因子的得分相加即为临床完美指数,组织因子不用于计算总分。该量表有较高的信度效度,与其它完美量表的相关系数均在0.91 以上,各因子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8 -0.92 。
Hewitt和Flett编制的多维完美量表(Multidimensional Perfectionism Scale ,MPS-H ,1991a)共有45 个项目,包括自我取向完美、他人取向完美和社会取向完美3个因子,采用7点计分法。该量表有较高的重测信度结构效度,三个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6 、0.82 、0.87 ,间隔3个月后重测信度分别为0.88 、0.85 、0.75 ,说明该量表有极高的稳定性。大量研究表明,两种多维完美量表(MPS-F,MPS-H)彼此相关,但不完全重叠。其中,“个人标准”与“自我取向完美”最相关,而“担忧错误”、“父母期望”和“父母批评”与“社会取向完美”相关。因素分析指出,这两种量表都有一个“积极努力”因子,在该因子中负荷量最大的是“个人标准”和“自我取向完美”因子。这两个多维完美量表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其信度和效度指标一直得到不断的验证和积累,是目前完美主义研究领域中相对比较成熟的测量工具,但目前多用于成人群体。
完美主义者的类型
Parker使用Frost 等人设计的《佛洛斯特多维完美主义心理量表》(FMPS)对八百二十名资质优异的六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利用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对数据进行处理发现,这些学生可以归为三种类型:健康的完美主义者(healthy perfectionists),功能障碍型完美主义者(dysfunctionalperfectionists),和非完美主义者(non-perfectionists)。统计结果表明,健康的完美主义者占所有被试的41.7%,功能障碍型完美主义者25.5 %,非完美主义者占32.8% 。在三类完美主义者中,健康的完美主义者对错误的在意度、行为的迟疑度、父母的责难度都是最低的。同时,健康的完美主义者的条理组织度比其他两类人都高。功能障碍完美主义者较诸健康的完美主义者和非完美主义者有最高的对错误在意度、个人标准、父母期望度、父母责难度、和行为迟疑度。功能障碍型完美主义者的条理组织度居于健康的完美主义者和非完美主义者之间。非完美主义者的对错误在意度、行为迟疑度、父母责难度高于健康的完美主义者但低于功能障碍型的完美主义者,但是其个人标准、父母期望度和条理组织度都是最低的。
总体上说,功能障碍型完美主义者有极高的个人标准,但是又特别怕犯错误、做事做决定犹豫不决。非完美主义主义者给自己设定的标准很底,做事比较随意无条理。健康的完美主义者有较高但又不是极高的标准,做事有条理有组织。
完美主义与心理病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抑郁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抑郁与完美水平存在正相关,频繁的“完美思维”是解释沮丧的独特变量。Hewitt等人对学生和临床样本进行了一个为期4个月的纵向研究,结果表明完美能预测抑郁症状水平的增加。社会取向完美与抑郁有最显著相关,社会取向完美者强烈需要获得赞美,害怕消极评估,把对外部环境的控制作为完美的标准之一,当个体不能控制外部环境,就会产生抑郁。在进一步比较抑郁症、焦虑症和正常人的完美主义研究,以及对单向抑郁症双向抑郁症和混合型精神病人的研究中都发现,自我取向完美是抑郁产生的易感因子,能预测在成就压力下的抑郁,但自我取向完美在临床样本上与抑郁相关,在学生样本上与抑郁无关。Chang和Rand对大学生的研究却发现社会取向完美才是抑郁的易感因子。可见,对于究竟是完美的哪个维度才是抑郁的易感因子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社交焦虑与社交恐怖
研究表明,完美主义与社交焦虑社交恐怖显著相关。社交焦虑是个体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给别人留下好印象,而想给别人留下完美印象的人会体验到更高的社交焦虑。对大学生的研究发现,社交焦虑与社会取向完美、担忧错误和怀疑行为显著相关,高社会取向完美与各种心理适应问题如强烈的孤独、羞怯、对否定评价的恐惧以及较低的社会自尊水平相关,社会取向完美者自我感觉到较低的社交技能,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并感觉到社交技能缺陷。
人格障碍
完美主义与人格障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强迫型人格障碍(OCPD)上。Pfohl和Blum认为,OCPD 的核心特征是完美无缺和行为僵化,而行为僵化又是病态完美的核心成分。对大学生的行为僵化初级研究发现,态度灵活性与完美的三个因子均呈负相关,OCPD 中的行为僵化部分解释了完美阻碍了抑郁的成功治疗。Hewitt和Flett对异源性患者的完美维度与多种人格障碍的关系做了一个广泛的相关研究,结果发现社会取向完美与分裂样、分裂型、回避型、被动攻击型、边缘型人格障碍正相关,自我取向完美与戏剧型、自恋型、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正相关,与分裂型人格障碍负相关。Hewitt等人还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和正常控制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高社会取向完美暗示了受人支配的愤怒、抑郁、习得性无助与边缘型人格障碍相关。Hill对与精神分裂人格相关的障碍研究发现,社会取向完美与神经过敏症相关,这种相关主要源于神经过敏症的抑郁。在他人取向完美得分高的人对自我的一致性很低,自我取向完美特别与女性的良心、高神经过敏症、高一致性相关。Parker 对优秀大学生的研究还发现,完美主义是神经过敏症和特质焦虑的预测因子。
强迫症
完美主义是“强迫症(OCD)发展的必要而不充分的特质”。强迫症认知工作团体认为,完美是强迫症发展的风险因子。许多强迫症患者要求每件事都完美无瑕、确定无误,以最精确的方式做每件事,这种完美的缺乏必然提高患者怀疑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而怀疑行为就是完美结构的成分,显然也是强迫症的成分。Rhe′aume 等人研究了强迫症与觉察消极后果的关系,发现与有相似”完美倾向”但觉察到较少消极后果的人相比,觉察到更多消极后果的完美主义者会表现出更多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问题。
进食障碍
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现象上来说,进食障均与完美主义有着长期联系。从理论上来说,完美主义在认知上的“全或无”思维模式是厌食症产生的必要条件,会导致厌食症患者把成功节食看作是在广阔失败情境下的成功。从现象上来说,完美主义的结构是厌食现象的一部分,一些评估进食障碍的问卷(如EDI)都包含完美分量表。Hewitt等人对大学生的研究发现,进食障碍症状与担忧错误和怀疑行为相关,自我取向完美只与厌食症状相关,而社会取向完美则与节食、苗条、失调的进食模式、身体想象回避、自尊相关。
身心障碍
对于职业妇女、夜班工人、大学生、青少年和网球运动员的研究发现,完美主义会导致精力衰竭、疲劳、慢性头痛和严重头痛等身体症状。这说明,慢性疲劳患者常常有固执的完美态度。Forman研究发现,身心障碍患者比药物障碍患者有更多的完美信念,而Wood和Wessely对101名慢性疲劳患者和45名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研究则发现,二者在完美上无差异,完美上的差异取决于抑郁水平。还有研究表明,责任感是完美主义和身心障碍的中介因子。首先,完美者的超负荷工作以达到极高的个人标准会导致身体症状,对A型行为的研究发现,以竞争和敌对为特征的身心障碍(如癌症)与完美主义高度相关;其次,觉察到自己对他人设置的高标准无能为力也会导致身心抑郁;第三,完美者的身体症状是“自我残障”因子。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08 19:45
目录
概述
完美主义的概念
完美主义的核心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