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思想史
2004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宗教思想史》是2004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伊利亚德。
内容简介
本书全方面地展示了人类历史上各种纷繁复杂的宗教现象的发展过程,伊利亚德特别注重了那些对人类发展产生重要作用的宗教思想的创新,突出了人民在遭遇深层危机之际是如何通过宗教的创新来解释、摆脱和化解这写危机的。但是伊利亚德强调任何宗教思想的创新都不是凭空而起的,都以一定的传统宗教思想为基础。伊利亚德在书中大量吸收和融合了20世纪在专门宗教领域中其他大师级宗教学者的研究成果,同时还特别关注了一些被以往宗教史家所忽视的宗教思想,因而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于宗教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认识。
最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翻译出版了《宗教思想史》,作者是美国米尔恰·伊利亚德(Mircea Eliade),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晏可佳等翻译。该书是西方著名宗教史家米尔恰·伊利亚德(Mircea Eliade,1907—1986)的代表作之一,该书综合反映了20世纪西方宗教的研究成果。
宗教史作为一门学科,不仅要描绘历史上各种宗教现象的发展过程,更应该在空间上揭示宗教的结构以及宗教对于人类的意义。伊利亚德强调宗教学家不仅是一个历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个现象学家。伊利亚德还特别重视“宗教史”研究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
本书分为3卷,第1卷勾勒了旧石器时代、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希腊小亚细亚巴勒斯坦以及伊朗在内的古代文明的宗教观念;第二卷叙述了中国宗教印度教佛教、犹太教、基督教的发展历程;第三卷讲叙了伊斯兰教的产生和发展、基督教宗教改革时期的思想激荡、中世纪犹太教神学思想的演进、中国西藏宗教的基本发展等。每一卷附有一个长篇“研究现状:问题与进展。评论性书目”,罗列了相关宗教专题的已经书目和原始材料,并且做了精辟扼要的评论,既可供读者做进一步的研究参考之用,又可以对西方20世纪宗教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目录
译者的话
第1卷 从石器时代到厄琉西斯秘仪
前言
第1章 太初……:古人的巫术一宗教行为
第2章 最漫长的革命:农业的发明——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第3章 美索不达米亚的宗教
第4章 古代埃及的宗教观念与政治危机
第5章 巨石遗址、神庙与庆典中心:西方、地中海和印度河流域
第6章 赫梯人与迦南人的宗教
第7章 “当以色列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
第8章 印欧宗教:吠陀诸神
第9章 释迦牟尼之前的印度:从宇宙献祭到最高的梵我一如
第10章 宙斯与希腊宗教
第11章 奥林匹斯褚神与英雄们
第12章 厄琉西斯秘仪
第13章 苏鲁支与伊朗宗教
第14章 列王与先知时代的以色弄宗教
第15章 狄奥尼索斯,或复得的至福
缩略语
研究现状:问题与进展。评论性书目
英汉术语索引
第2卷 从乔达摩·悉达多到基督教的胜利
前言
第16章 中国古代宗教
第17章 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第一哲学和拯救之道
第18章 佛陀及其同时代人
第19章 佛陀的基本教义:从永恒轮回的畏怖到不可言说的快乐
第20章 罗马宗教:从起源到对酒神崇拜者的迫害(约公元186年)
第21章 凯尔特人、日耳曼人、色雷斯人和盖塔伊人
第22章 俄耳普斯、毕达哥拉斯和新末世论
第23章 从摩诃迦叶到龙树的佛教史。大雄以后的耆那教
第24章 印度教的综合:《摩诃婆罗多》和《薄伽梵歌》
第25章 犹太教的苦难:从启示文学到《托拉》的颂扬
第26章 希腊化时期的融合与创造:救赎的应许
第27章 伊朗的新思想
第28章 基督教的诞生
第29章 罗马帝国时期的异教、基督教和神秘知识
第30章 诸神的黄昏
缩略语
研究现状:问题与进展。评论性书目
英汉术语索引
第3卷 从穆罕默德到宗教改革
前言
第31章 古代欧亚大陆宗教:突厥—蒙古民族、芬兰—乌戈尔民族、波罗的海—斯拉夫民族
第32章 圣像破坏危机(8—9世纪)之前的基督教会
第33章 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的发展
第34章 从查理曼大帝到弗洛里斯的约雅敬的西方基督教
第35章 伊斯兰教的神学和神秘主义传统
第36章 从巴尔·科赫巴起义到哈西德派的犹太教
第37章 欧洲宗教运动:从中世纪后期到宗教改革的前夜
第38章 宗教改革前后的宗教、巫术与赫耳墨斯教传统
第39章 西藏宗教
缩略语
研究现状:问题与进展。评论性书目
英汉术语索引
书评
前言
对于宗教史家来说,每一种神圣事物的表现形式都是重要的:每一次仪式、每一个神话、每一种信仰或神灵的形象,都是对于神圣的体验(experience of the sacred)的各种反映,因而蕴含着关于存在、意义和真理的观念。正如我曾在其他场合指出的,“如果不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有着某种不可化约的真实,就很难想象人类的大脑是如何进行思考的;如果意识没有赋予类的冲动和经验以意义,就无法想象它又是如何能够出现的。对于一个真实且富有意义的世界认识,是与对神圣的发现密不可分的。
通过体验神圣.人类的头脑觉察到那些自身显现为真实、有力、丰富以及富有意义的事物与缺乏这些品质的东西——也就是说,混乱无序地流动、偶然且无意义地出现和消失的事物——之间的不同”。简而言之,“神圣”是意识结构中的一种元素,而不是意识史中的一个阶段。在文化最古老的层面上,人类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宗教行为,因为采集食物、性生活以及工作都有着神圣的价值在其中。换言之,作为或成为人,就意味着“他是宗教性的”。
在我早期的作品中,从《比较宗教的范型》(Patterns in ComparativeReligion)(1958年)到探讨澳大利亚宗教的一本小书《澳大利亚宗教:导论》(AustralianReligionJ:AnIntroduction)(1973年),我曾讨论过神圣的辩证法及其形态。而本书则是从一个不同的视角进行思考和写作的。一方面.我根据时间顺序分析了神圣的各种表现形式(但切勿将宗教概念中的“时代”与最早记载这一宗教概念的文献的时间混淆在一起);另一方面,在文献资料允许的范围之内,我强调了深层的危机,以及特别是不同传统的重要的创新时期。简言之,我试图阐释对宗教观念与信仰史有重大贡献的事件。
对于宗教史家来说,神圣的每一种表现形式都是重要的,但是同样显而易见的是,比起拉玛什图(Lamashtu)的驱邪仪式或努斯库(Nusku)的神话,安努(Anu)神的结构、《巴比伦史诗》(Enumaelish)中的神谱和宇宙起源说,或吉加美士传说,能更有效地揭示出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宗教创造力和独创性。有时,某种宗教创造的重要性是通过后来对它的评价而揭示出来的。
对于厄琉西斯秘仪和俄耳普斯教最早的表现形式,我们所知甚少;然而,2000多年来欧洲的思想家们却为之着迷不已,这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宗教事实,其影响如何我们还没有做恰如其分的研究。当然,被后来某些作家所赞颂的厄琉西斯入会礼和俄耳普斯秘密仪式,反映的是诺斯替教的神话化,以及希腊一东方的宗教融合。但是,恰恰是这个秘仪与俄耳普斯教的概念影响了中世纪的赫耳墨斯教①、意大利的文艺复兴、18世纪的“神秘主义”传统以及浪漫主义;而给现在欧洲诗人——从里尔克(Rilke)到T.S.艾略特(T.S.Eliot)和皮尔·伊曼纽尔(PierreEmmanuel)——带来灵感的秘仪与俄耳普斯教,也仍然还是学者、神秘主义者和亚历山大里亚神学家们的秘仪和俄耳普斯教。
我们选择了一个标准来界定哪些是对宗教思想史产生重大影响的观念,当然,这一标准的有效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讨论:但是,许多宗教的发展已证实了这一标准;因为王是由于宗教发展的深层危机以及从这些危机中诞生的宗教创新更新了宗教传统本身。以印度为例便足以说明问题,在那里,由于婆罗门祭祀的宗教意义降低而带来的紧张与失望,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的创造(奥义书、瑜蚀术的编集成典、释迦牟尼的教义、神秘的皈依等等),它们都是对同一个危机作出的不同而又大胆的解决方案(参见第9、17、18和19章)。
参考资料
宗教思想史.豆瓣读书.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02 14:01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