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僚主义
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欺软怕硬、做官当老爷、官官相护、贪污腐败的领导作风
官僚主义(bureaucracy),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欺软怕硬、做官当老爷、官官相护、贪污腐败的领导作风。有命令主义文牍主义事务主义等表现形式。官僚主义是剥削阶级思想和旧社会衙门作风的反映。
词语解释
名称:官僚主义
拼音:guān liáo zhǔ yì
解释:指只发号施令而不考虑实际问题的工作作风,即当官作老爷的工作领导作风。
出处:毛泽东《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第二,动员群众的方式,不应该是官僚主义的。”
事例:哪怕是辛辛苦苦的~也好,哪怕是艰苦奋斗的命令主义也好,都在反对之列。 邓小平《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发展历程
苏联
官僚主义是苏共的痼疾,从斯大林时期开始,苏共的官僚主义就一直在不断蔓延滋长。在勃列日涅夫晚年阶段,遇事拖拉,到处扯皮,互相推诿,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习气在苏联上上下下到处都有。
中国
作为国家政治的衍生物,官僚主义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复杂历史现象。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从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经济基础和社会条件等层面为遏制和反对官僚主义创造了根本条件。但是,官僚主义并未销声匿迹,而是以各种形态渗入党内,腐蚀和危害党和国家政权。因此,必须正视官僚主义的客观存在,深刻认识官僚主义产生的复杂根源和发生机理,为彻底清除官僚主义做好思想准备与理论准备。
原因
政绩观
乱作为、乱拍板的背后是官僚主义,根源在于政绩观错位,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
人民群众
群众观念的弱化、为民信念的缺失、执政理念的模糊,正是根源。一些人之所以沦为官僚主义的俘虏,正在于动摇了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淡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丢弃了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上犯了迷糊。
考核
在考核评价方面,有的地方过多过滥,材料要得又多又急,完全不给基层准备时间;有的地方走马观花,只草草开个座谈会,听听汇报、看看材料了事;有的只听取领导干部意见,很少深入群众了解实情。这些都给了官僚主义滋生蔓延的机会。
1.私人财产所有制
政府和国家保护私人财产,实行完全的或者部分的私人财产所有制。如果没有私人财产所有制度,就没有权力寻租的动机和基础;不存在没有私有制的官僚资本;
2.政府或者立法机构权力高度集中
政府官僚能够比较容易地通过权利寻租来配置资源;政府或者立法机构能够相对容易的通过法律法规用优于一般条件来支持特定资本的发展;
3.政治体制与现代公民意识的落后
国家无民主政体来限制政府或立法机构的的权力;社会无新闻舆论自由。或者虽然存在民主政体和新闻自由,但因为经济发展落后,公民意识不成熟,公民缺乏对民主的理解,所以致使分权监督机制缺位;
4.存在闲置资本和寻租意图
存在有闲置资本,存在有寻租能力的自然人,且这些自然人有寻租来发展的意图。
5.寻租资本以获得超额暴利为目的
因为寻租的最终目的是获得超额暴利。所以寻租行为目标是获得稀缺资源,如贷款,土地,不可再生资源,限制性行业或垄断性行业的准入许可,因此市场竞争是官僚资本的天然敌人。
危害性
经济
官僚主义并非不能促进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的早期,它因为速度快,能够带动经济发展,甚至是非常快的发展。另一方面,所有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多数都是由官僚主义主导。另一方面,在欠发达国家,在转型国家中,官僚主义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展经济的。
因为官僚主义追求暴利的天性,他的非市场竞争性,垄断性,使得官僚资本能够以低成本获取社会资源,或者垄断资源,进而获得暴利,而这种暴利既不是通过竞争来获取得,也不是因为官僚资本创造了足够多的社会财富,本质上是对其他社会团体创造财富的掠夺,官僚资本主义的暴利,绝大部分是对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实现的,而不是自己创造的。 官僚资本占有了超过自己创造财富的其他团体的财富,而这种财富并非通过技术进步获得的有效财富,所以官僚资本主义必然导致社会整体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削弱其他资本的发展能力;必然降低经济运行的效率;
因为寻租后可以获得更多的暴利,所以会带来模仿,致使社会上更多的资本向官僚资本转化,进一步恶化社会的经济运行效率;
官僚资本的高获利能力,致使资源向其集中,进一步加速了垄断,进一步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官僚资本主义的广泛存在,以及获利高,垄断性,会压抑整个社会竞争,削弱社会消费能力,进而抑制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最终让经济丧失了持续增长的能力;即使一个产业,市场中同时存在几个官僚资本的垄断企业,他们也会通过达成协议维持垄断;
政治
官僚主义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动摇党长期执政的根基,危害党的事业。领导干部一旦染上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便如影随形,对用会议落实会议、用文件落实文件、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习以为常,凡事高高拿起、轻轻放下。长此以往,领导干部能力不升反降,无法堪当重任。领导干部不远离官僚主义,最终归宿必然是脱离群众、腐败腐化。
表现形式
官僚主义是不负责任的领导作风。官僚主义的特征是领导者脱离实际,不了解下情,高高在上,贪图享乐,满足现状,做官当老爷;饱食终日无所作为;遇事推诿,办事拖拉,不负责任;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独断专行;讲求官样文章繁文缛节等等。如不深入基层和群众,不了解实际情况,不关心群众疾苦,遇事不负责任;主观臆断地瞎指挥等。
第一种,高高在上孤陋寡闻,不了解下情,不调查研究,不抓具体政策,不做政治思想工作,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一旦发号施令,必将误国害民。这是脱离领导、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
党的路线、政策再好,如果执行的业务部门给阻塞住了,那就是把党和群众隔开了。所以把这种官僚主义列为第一种。这种官僚主义是领导者尤其是高级领导者必须时时警惕的。
第二种,狂妄自大骄傲自满;主观片面,粗枝大叶;不抓业务,空谈政治;不听人言,蛮横专断;不顾实际,胡乱指挥。这是强迫命令式的官僚主义。
一个人站在领导地位,不虚心,不平易近人,自以为了不起、什么都懂,只要有这种思想并且在作风中表现出来,就危险了。这种人大概总是不去抓业务,觉得自己是领导政治的,人家的话听不进去,觉得琐碎,也不研究人家讲话的内容,结果就蛮横专断,瞎乱指挥。
第三种,从早到晚,忙忙碌碌,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对事情没有调查,对人员没有考察;发言无准备,工作无计划;既不研究政策,又不依靠群众,只知道埋头苦干、甚至盲目单干,不辨方向。这是无头脑的、迷失方向的、事务主义的官僚主义。
常有人说:“我做个辛辛苦苦的官僚主义。”好像这种官僚主义还能容许似的。相反,这种官僚主义是要批判。如果是个普通干部,忙忙碌碌,有时方向不大清楚,那还可以谅解。如果是个领导干部,是不能容许他是个事务主义者的。
第四种,官气熏天,不可向迩唯我独尊,使人望而生畏;颐指气使,不以平等待人;作风粗暴,动辄破口骂人。这是老爷式的官僚主义。
第五种,不学无术,耻于下问;浮夸谎报,瞒哄中央;弄虚作假,文过饰非;功则归己,过则归人。这是不老实的官僚主义。
第六种,遇事推诿,怕负责任;承担任务,讨价还价;办事拖拉,长期不决;麻木不仁,失掉警惕。这是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
第七种,遇事敷衍,与人无争;老于世故,巧于应付;上捧下拉,面面俱圆。这是做官混饭吃的官僚主义。
第八种,学政治不成,钻业务不进;语言无味,领导无方;尸位素餐,滥竽充数。这是颟顸无能的官僚主义。
第九种,糊糊涂涂,混混沌沌,人云亦云得过且过,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一问三不知,一曝十日寒。这是糊涂无用的官僚主义。
第十种,文件要人代读,边听边睡,不看就批,错了怪人;对事情心中无数,又不愿跟人商量,推来推去,不了了之;对上则支支吾吾唯唯诺诺,对下则不懂装懂指手画脚,对同级则貌合神离同床异梦。这是懒汉式的官僚主义。
第十一种,机构庞杂,人浮于事,重床叠屋,团团转转,人多事乱,不务正业,浪费资财,破坏制度。这是机关式的官僚主义。
凡是机关大而人多的地方,必定要出官僚主义,这几乎成为心照不宣定律了。那里的领导人即使精明强干,也会有官僚主义。因为那个机关本来不需要那么大,机构搞得那么臃肿,一定会有很多人不办事情,吵吵嚷嚷,很多事情在那里兜圈子,办不出去。把机关搞小,有事情一商量就解决了。
第十二种,指示多,不看;报告多,不批;报表多,不用;会议多,不传;来往多,不谈。这是文牍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官僚主义。
第十三种,图享受,怕艰苦;好伸手,走后门;一人做官,全家享福,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请客送礼,置装添私;苦乐不均心口不一。这是特殊化的官僚主义。
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如果图享受,怕艰苦,甚至走后门,特殊化,那是会引起群众公愤的。
第十四种,官越做越大,脾气越来越坏,生活要求越来越高,房子越大越好,装饰越贵越好,供应越多越好;领导干部这样,必定引起周围的人铺张浪费,左右的人上下其手。这是摆官架子的官僚主义。
第十五种,假公济私,移私作公;监守自盗,执法犯法;多吃多占,不退不还。这是自私自利的官僚主义。
第十六种,伸手向党要名誉,要地位,不给还不满意;对工作挑肥拣瘦,对待遇斤斤计较;对同事拉拉扯扯,对群众漠不关心。这是争名夺利的官僚主义。
第十七种,多头领导,互不团结;政出多门,工作散乱;互相排挤,上下隔阂;既不集中,也无民主。这是闹不团结的官僚主义。
第十八种,目无组织,任人唯亲结党营私,互相包庇;封建关系,派别利益;个人超越一切,小公损害大公。这是宗派性的官僚主义。
第十九种,革命意志衰退,政治生活蜕化;靠老资格,摆官架子;大吃大喝好逸恶劳游山玩水走马观花;既不用脑,也不动手;不注意国家利益,不关心群众生活。这是蜕化变质的官僚主义。
官僚主义发展到这个程度,就严重得很了。一个干部、一个共产党员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革命的热情,要有朝气、有干劲。革命热情一衰退,政治上就要蜕化了。
第二十种,助长歪风邪气,纵容坏人坏事;打击报复,违法乱纪,压制民主,欺凌群众;直至敌我不分,互相勾结,作奸犯科,害党害国。这是走上非常危险道路的官僚主义。
以上这么多种官僚主义,分析不一定很科学,也不是说在一个机关中所有各种官僚主义都已经发生。但是,必须看到,官僚主义在执政党内,在国家机关内,的确是十分有害、非常危险的。在领导干部中,官僚主义严重的虽然是少数,然而,正如党中央的指示上所说,官僚主义的态度和作风已经给工作造成许多损失,如果听其发展,不坚决加以克服,必将造成更大的危害。我国绝不能容许官僚主义再继续发展下去。
衍生形式
电子官僚主义
电子官僚主义”,是一种披着“新马甲”的官僚主义,此种官僚主义借着电子化政务、信息化管理、网上办理、台账管理等名义和形式,在提高办事效率的同时,也造成众多的“数字鸿沟”“信息孤岛”等“电子衙门”现象。
与文牍官僚主义一样,电子官僚主义的本质仍然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漠视现实、唯我独尊等。但与传统官僚主义有所不同,电子官僚主义借着加强信息化管理的名义,变得更加“名正言顺”,人们更加难以察觉。
反对措施
群众评议
反对官僚主义,要问问群众推诿扯皮是不是少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群众看得最清楚、最有发言权。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群众感受最真切、评价最客观。
廉政建设
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败和廉政建设
新中国成立之初, 先后设立国家检察机关、政府监察机关和中国共产党的纪律检查机关,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等法律法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体制机制初步建立。20 世纪70 年代末, 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开放是一个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社会大变革的过程,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激发了社会活力。20 世纪90 年代, 中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入21 世纪,中国把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确立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 制定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一反腐败国家战略,整体推进反腐败和廉政建设
反腐败和廉政建设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
在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实践中,中国探索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中共中央、国务院还先后颁布和修订了《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明确要求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抓好业务工作的同时, 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对违反规定的,进行责任追究。全国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要求, 把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寓于各项改革和重要政策措施之中,同改革发展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 保证了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扎实有效地向前推进。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是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各社会团体、新闻媒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在建言献策、参与监督、揭露腐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法律法规制度体系
以中国宪法为依据,制定了一系列反腐倡廉法律法规;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为依据, 制定了一系列中国共产党党内制度规定, 逐步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为规范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中国今后将更加注重法律法规制度的贯彻实施,并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继续制定新的、修订原有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法律法规制度, 使之不断发展和完善。
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防治腐败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1 世纪以来, 中国坚持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预防和治理腐败。针对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建立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体制新机制, 努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依法依纪查处腐败案件
依法依纪查处腐败案件, 是惩治腐败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坚持在法律和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严肃查处党员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中的腐败行为, 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
反腐败国际交流与合作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腐败行为呈现出有组织、跨国境的趋势。加强反腐败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共识。中国重视反腐败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主张在尊重主权、平等互利、尊重差异、注重实效的原则下,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和有关国际组织加强合作,互相借鉴,共同打击腐败行为。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华社一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的文章作出指示,深刻指出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他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摆摆表现,找找差距,抓住主要矛盾,特别要针对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突出问题,拿出过硬措施,扎扎实实地改。
巡视制度
无论是常规巡视、专项巡视、机动巡视,还是巡视“回头看”,都要把发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作为重要内容,并对问题进行专门分析,在反馈中提出整改建议、列为整改重点,督促、协调有关方面整改到位。对整改责任不落实、敷衍整改,甚至边改边犯的严肃问责。
问题查处
2021年6月28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新闻发布会上,中央纪委副书记、国家监委副主任肖培说,查处官僚主义问题21.7万件,处理了32.2万人。
截至2022年8月底,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27.3万个,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41.0万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4.3万人。
2024年前11个月,全国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近9.2万起,批评教育和处理近13.5万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约8.6万人。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7 10:17
目录
概述
词语解释
发展历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