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山定慧寺
江苏省镇江市第七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焦山定慧寺,又称普济禅院、普济寺、焦山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东吴路83号焦山风景区,始建于东汉兴平元年(194年),保持明代的建筑风格,是华严道场,被佛教界称为“教下”。
历史沿革
东汉兴平元年(194年),焦山定慧寺始建。
唐高宗年间(650—683年),唐玄奘弟子法宝寂禅师创建大雄宝殿。
景定四年(1263年),大雄宝殿遭火焚毁,德慎和尚按原样重建。
元代,闻叟祖师住持焦山,改名焦山寺。
宣德年间(1426—1435年),觉初重修大雄宝殿。明宣德、正统年间(1426—1449年),寺僧觉初、弘衍兴建天王殿。明正统十年(1445年),江苏巡抚周忱建藏经楼。明成化弘治年间(1465—1506年),妙福、妙瑛禅师修建大雄宝殿。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邑人高拱斗等重修大雄宝殿。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藏经楼改建为阁。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皇帝南巡来到焦山,赐寺名“定慧寺”。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行载和尚募建老山门殿。清咸丰三年(1853年),藏经阁毁。清同治五年(1866年),大须和尚重建藏经楼。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仁寿方丈按原样重建天王殿。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8日,日寇攻占镇江、轰炸焦山,伊楼、鹤寿堂、枕江阁、听潮阁及库房等均毁。同年12月11日,日寇占焦山后,又纵火焚毁方丈楼、御书楼、法堂、石肯堂、枯木堂、彭来阁,大雄宝殿以西,除祖堂、华严阁残存外,全部被毁。
1968年,山体滑坡冲毁藏经楼。
1976年至1979年,镇江市有关部门主持对大雄宝殿进行了牮正大修。
1979年,重修老山门殿,从故宫博物院、法源寺和山西五台山调拨佛像,茗山法师到北京挑选运回后安装就位。
1983年,天王殿因柱朽落地重建。天王殿后墙有茗山法师撰写的《重建天王殿记》,记录了重建过程。
1995年,茗山法师重建藏经楼。
2004年,为纪念茗山法师,修建茗山纪念堂。
2014年底,从海不扬波亭至华严阁西新砌一道围墙,在围墙内从东到西布置了五十三参大理石浮雕,以突出焦山定慧寺华严圣地传统。
2015年,天王殿因屋面漏雨、局部坍塌而落架大修。
2021年12月1日至2023年新年,焦山定慧寺大雄宝殿修缮工程全部完成,对大雄宝殿的大木构架、屋面、部分墙体、室内外地面和下架木构件等进行了修缮。
建筑格局
焦山定慧寺现有建筑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海云堂(玉佛殿)、念佛堂、毗卢殿、伽蓝殿、祖堂、华严阁、万佛塔、塔院、焦公纪念堂、教学楼、退居寮、斋堂、浮玉斋等。
大雄宝殿东西两侧有配殿,东面是伽蓝殿,供奉护法伽蓝关羽塑像。西侧是祖堂,供奉焦山历代祖师牌位。天王殿、大雄宝殿、伽蓝殿和祖堂形成四合院布局。
主要建筑
山门殿
山门殿,俗称“海不扬波亭”,是重檐歇山式方亭结构,下层东西两面有墙,中间是大门通道,朱漆彩画。门楼上悬挂着茗山法师书写的“焦山定慧寺”竖额,山门前有一对明代石狮,门楼左右两侧悬挂着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廖纶书写的楹联:“长江此天堑,中国有圣人”。进门迎面的照壁上,有明代进士胡缵宗于明嘉靖元年(1522年)书写的“海不扬波”四个字。山门西边原嵌有刻石“中流砥柱”四字,是清道光年间(1875—1908年)王燮和书写,已移至山顶万佛塔。山门东西各有券门,东券门内外额分别是“净域”和“云天”,西券门内外额分别为“胜境”和“水月”。
天王殿
天王殿是一座重檐歇山式筑,黄墙红柱,碧瓦铺顶。殿前正面墙上嵌有“横海大航”四个篆字。横额上挂有“天王殿”匾额。殿前红柱上有一副楹联:“眼前都是有缘人,相近相亲,怎不满腔欢喜;世间尽多难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能容”。西侧有一座三宝塔。天王殿中间的须弥座上是弥勒佛,佛龛两侧的对联为:“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弥勒像背后是韦驮塑像。天王殿东西两侧供奉着四大天王。天王殿前东侧有两棵800多年的银杏树。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始建于唐代,重檐歇山式顶,屋顶正脊较短,飞檐深远,设鸱吻脊兽,斗拱比例较大,红柱黄墙。两侧的四根包柱上有两副楹联,正门两侧悬挂的是“面面风涌波涛,悉皆黄檗婆心,棒喝声高尘不动;亭亭亘今古,常住普贤愿海,虚空界尽鹤飞来”,由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初所撰。另一幅是茗山法师撰写:“从东汉开山,经一千八百载,利生弘法;自初唐建殿,历五代十朝人,不变随缘”。
大雄宝殿内有宋代彩绘,图案为二龙戏珠、百鸟朝风、仙鹤云游和吉祥瑞兽等。大雄宝殿正梁悬挂着清康熙皇帝书写的“香林”匾额。大雄宝殿正中是释迦牟尼佛,左右两侧是药师佛和阿弥陀佛。三尊佛背后的海岛图正中是观世音菩萨,两旁是善财童子和龙女,其他神仙分布在海岛各处。海岛图上的塑像是根据《华严经》“善财五十三参”的记载而塑造的。大雄宝殿内东西两侧是十八罗汉。
藏经楼
藏经楼是为了收藏明英宗敕赐的一部《大藏经》而修建。藏经楼仿明宫殿式样,高15.8米,建筑面积746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楼下为禅堂,楼上藏经。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到焦山时,曾为藏经楼御书匾额和对联,匾额为“江界慧灯”,对联为“山削双青,玉坞潜光高土卧;潮来一碧,金澜对峙化人居”。
御碑亭
御碑亭位于天王殿东侧,碑上刻有乾隆皇帝南巡时所作的三首诗,正面是《游焦山歌》,创作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背面是《游焦山作歌叠旧作韵》,创作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侧面刻有《游焦山作歌四叠旧作韵》,创作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天王殿前的御碑亭原来有两座,现仅存东亭。
茗山纪念堂
茗山纪念堂由主堂、事迹陈列室、影像室组成。纪念堂门口悬挂着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一诚法师题写的“人天师表”匾额,两侧楹联为“智境常圆贯摄禅净无双土;德化普被融通显密第一家”。大门东西两侧墙壁嵌有“以戒为师”“悲智双运”等字。主堂建在大理石砌成的莲花座上,屋顶中央设有白色石质莲花塔。主堂内供奉着茗山法师铜坐像,像高1.46米,由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雕塑。塑像背景是茗山法师抄写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文物遗存
定慧寺原有两部《大藏经》,一部为明英宗敕赐的明永乐刻本藏经,又称永乐北藏,计66函6360卷;一部为明神宗敕赐的明万历刻本藏经,计6771卷。太平天国军占据焦山后,反佛教,毁经书,了禅法师据理力争,水乐北藏得以保存,万历刻本被毁。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茗山法师(1914—2001年),江苏盐城人,曾任镇江焦山定慧寺方丈、南京栖霞寺方丈、宝华山隆昌寺方丈、无锡祥符寺方丈,并担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等职。曾参与组织湖南省佛教救难协会、湖南佛教抗敌后援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茗山法师回到焦山定慧寺常住。
心澄法师,江苏东台人,生于1963年,1983年7月出家。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金山江天禅寺方丈、焦山定慧寺方丈。
传说轶事
在印度,有个富翁家财万贯,生了一个小孩后,财富爆发性地增长。看相先生认为,这个孩子的出生,会使他家财富越来越多。因此富翁给孩子取名善财。善财童子长大后,觉得自己虽富有,但世界上还有许多穷人,他要找到摆脱生老病死的途径,正好遇到文殊菩萨来弘法。善财童子听闻佛法后,按照文殊菩萨的指点,爬高山,漂大海,闯王宫,进民窟,上刀山,下火海,一共参访了五十三位各行各业精英大德,最后参访到普贤菩萨身边时觉悟得道。善财在文殊菩萨指点下参访的第二位善知识是海云和尚。
宋代,佛印禅师发现焦山就是海云菩萨居住的华严境界,就在焦山建设宝莲阁,塑海云真像,供奉香火,并在焦山十六题第五题中写道:“菩萨住此国,方能招善财。佛从花上涌,莲向海上开。焕丽超千古,清香散九域。祖师传五叶,何必问西来”。佛印禅师主持焦山后,创立了华严法会。
活动建设
2021年6月2日,茗山长老圆寂二十周年追思纪念法会在镇江焦山定慧寺举办。
2023年12月26日,镇江市京口区佛教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大会在焦山定慧寺召开。
2024年10月23日至11月16日,焦山定慧寺启建华严法会。
文物价值
焦山定慧寺是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宗教建筑,木结构完整,大雄宝殿是镇江地区仅有的几座明代遗存之一,是研究镇江明清时期宗教建筑的重要实物,具有较高的古建筑学价值。
焦山定慧寺是江南地区规格较高的寺庙之一,千台施食蒙山法会是长江下游江南地区佛教文化的传承,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焦山定慧寺因寺众潜研佛理,被佛教界称为“教下”,即研究佛教教义的门下,是弘扬佛教文化、讲经说法的道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焦山定慧寺方丈智光法师创建焦山佛学院并担任首任院长,对培养僧伽人才起到一定的作用,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焦山定慧寺大雄宝殿内三层藻井彩画保存完好,斗拱、梁、枋和板上的苏式彩画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保护措施
2011年12月19日,焦山定慧寺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焦山定慧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东吴路83号焦山风景区
门票
开放时间
交通信息
1、从镇江火车站北广场乘公交83路或204路到焦山风景区下或乘公交4路转104路、83路、204路到焦山风景区下。
2、从镇江火车站南广场、镇江长途汽车站乘公交11路转104路、83路、204路到焦山风景区下。
3、从镇江火车南站下乘公交39路转204路、83路、84路或乘202路转84路到焦山风景区下。
自驾:从镇江站出发,途经中山东路、江滨路,到达焦山风景区东门,路程大约10.7千米。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7 09:0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