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民县
辽宁省北票市黑城子镇历史政区
宜民县,辽朝至元朝时期历史县名。辽朝统和年间置宜民县,隶属于川州。金朝时期废川州,宜民县改属懿州。后隶属于兴中府。元朝时期恢复川州,治宜民县故城。明朝初年废。地入蒙古兀良哈部。
历史沿革
辽朝统和年间,置宜民县,隶属川州。
金朝大定六年,罢川州,宜民县改属懿州
金朝承安二年,复川州,宜民县升为川州治所。
金朝泰和四年,再罢川州,宜民县改属兴中府。辖咸康镇。
元朝时期,再次恢复川州,治宜民故城,隶属大宁路
明朝初年,川州废。地入蒙古兀良哈部。
文献记载
《辽史·地理志·中京道》记载:川州,长宁军,中,节度。本唐青山州地。太祖弟明王安端置。会同三年,诏为白川州。安端子察割以大逆诛,没入,省曰川州。初隶崇德宫,统和中属文忠王府。统县三:弘理县。统和八年以诸宫提辖司户置。咸康县。宜民县。统和中置。
《金史·志第五·地理上》记载懿州属县:大定六年罢川州,以宜民、同昌二县来属。承安二年复以二县隶川州。泰和四年罢川州,以宜民隶兴中,同昌隶义州。
《金史·志第五·地理上》记载兴中府属县:宜民。辽川州长宁军,会同中尝名白川州,天禄五年去“白”字,国初因之,与同昌县皆隶焉。大定六年降为宜民县,隶懿州。承安二年复置川州,改徽川寨为徽川县,为懿州支郡。泰和四年罢州及徽川县求属。镇一咸康,辽县也,国初废为镇。
《新元史·地理志·辽阳行省》记载大宁路属州:川州。下。辽故州,金废。元初复置。
大元一统志·大宁路》记载川州(治宜民县故城)方位:川州。西南至大都一千四百里。西北至上都一千里。西北至本路五百里。东至懿州界颉东山七十里。西至武平县界栏子岭八十里。南至兴中州界独山一百四十里。北至蒙古行营界虾蟆山一百里。东到懿州二百二十里。西到武平县一百五十里。南到兴中州一百八十里。北到临潢府一千五十里。东南到义州一百八十里。东北到咸平府六百二十里。西南到金源县三百里。西北到高州三百里。
读史方舆纪要·卷三十七·广宁卫》记载川州城(宜民县故城):川州城,卫西北百二十里。《辽志》:本唐青山州地,属营州都督府。辽初置白川州,寻曰川州长宁军,领弘理、咸康、宜民三县。金初因之。大定六年,废川州为宜民县,属懿州路。承安二年,复置川州。泰和四年,仍罢州,以宜民县属兴中府。元复曰川州,属大宁路。明初废。《志》云:川州有东西二城:东川州,辽所置也,西南去义州卫百五十里。西川州,金所置,南至义州卫九十里。又有徽川城,在川州西。《金志》:承安二年,以徽川寨为徽川县,属川州。泰和四年,州废,县亦罢。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2 15:0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文献记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