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话
赣语的九个方言片之一
宿松话即宿松赣语。属于赣语怀岳片,是赣语的九个方言片之一,主要通行於安徽的怀宁潜山太湖望江、宿松、东至、岳西桐城石台、贵池等地。
赣语简介
赣语是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语言,亦为汉藏语系汉语语族的一门声调语言,主要通行于江西大部、湖南东部、湖北东南部、安徽西南部和福建的西北部等地区,是该些地区事实上的公用语。使用赣语的人口大约在5200万左右。
分区
怀岳片方言的主要特点:
1、古入声和上声的全浊声母今读阳去。
2、山摄合口一等恒韵和咸摄开口一等覃韵、山摄开口一等寒韵的见组字韵母相同。
3、古全浊声母入声字归属阳去。古清声母入声字岳西、宿松、东至今读作入声,其他都归属阴去。而且通常入声只有入声调而没有入声韵。
4、古全浊声母今已清化、读塞音、塞擦音时,不论平仄都读送气声母;古寒、桓两韵见溪声母的字今音韵母相同;古咸、衔两韵的端系声母字的韵母今音也相同。有阴平、阳平、阴去、阳去、上声和入声6个声调。  现按语音、词汇、语法3个方面的特点,进行比较记述如下。
基本特点
家乡话,是最让游子激动的情愫。车站码头,万人躜动之中,忽闻零星半句家乡话,那一定会寻声挤将过去,此谓之“他乡遇知音”。老乡见面,那怕你普通话说得再好,也必改方言交谈,这就叫“共同语言”。游子离乡日久,忽然听到家乡话,那肯定浑身通泰,勾起思乡的情绪,开启记忆的闸门。游子离家时间再长,遇到紧急情况时,家乡话往往会脱口而出,因为那是植入心灵的基本元素。我非常佩服“母语”一词的发明者,一个“母”字,把那种血肉相连的感觉表达得淋漓尽致。宿松话,就是我们宿松人的“母语”。
宿松方言,我宿松自古属楚头吴尾,近代系三省交界,南来北往,兼收并蓄,方言中也就既有九歌楚辞中的“刚”,也有吴侬软语中的“柔”。刚起来,青云直上,凛凛威风。小时候,每当村子有人家东西被偷,女主人必定有一番“村骂”,那架势之雄伟、表达之丰富、神情之生动,令我至今记忆犹新,确实可以和任何语言媲美。柔起来,肝肠寸断,缠绵悱恻。黄梅戏就吸收了相当多的宿松方言,所以唱起来柔情百转,百听不厌。特别是《天仙配》中“树上的鸟儿成双对”那一段,“绿水青山带笑颜”中的“绿”,“寒窑虽破能避风雨”的“避”,必须用宿松话来唱才算正宗,才有韵味。
宿松话其实并不难懂。我曾带爱人、小孩回宿松几次,现在他们一般的话基本上能听懂。特别是我家那小子,调皮玩劣之际,见我面色凝重、准备扬手之时,突然冒出一句“嗯侬不准打我滴滴俄儿”,往往令我忍俊不禁,满腔怒火化为乌有。与普通话相比,宿松方言中的人称代词和称谓确实比较独特,差异较大。一是用“侬”来表示单称,如“我侬”/ngo noŋ/(我)[ngo为鼻浊音]、“嗯侬”(你)、“喀侬”(他)/kʻæ noŋ/。二是用“几”或“厂”来表示复称,如“我几”或“我厂”(我们)、“嗯几”或“嗯厂”(你们)、“喀几”或“喀厂”(他们)。三是一些称谓是普通话里没有的,如“父哇/fu va/、爹爹”(父亲),“姆妈、姨呀”(母亲),“麻妈、待妈”(伯母),“伢伢”(叔叔),“的娘、的妈”/di ma/(婶婶),“莫莫”(舅舅),“甲甲”(姐姐)等。特别是“滴滴伢儿”/didi nga er/(小孩)一词,把大人对孩子的痛爱、惜爱、溺爱之情,溢于言表,是宿松话里最生动的一个称谓了。
宿松话里有些词语和表达方式比较独特,蛮有味道的。有的话必须倒过来说,才是地道的宿松话,如“热闹”要说成“闹热”,“公鸡”要说成“鸡公”,“母鸡”要说成“鸡猫(母)”等。刚上大学时,宿舍夜聊,一不小心冒出了句“鸡公”,解释后,哄堂大笑。时至今日,还有人来电话问:“你家鸡猫(母)可好?鸡小有否?”“鸡小”显然是外县人依此类推的杜撰。有些话在普通话里是有音无字,非宿松人不能听懂的,如“角涅”/go'ɲie/(打架)、“挠威”(拜托,表示很无奈,有央求之意)、“塞罗跛”/sælobo/(膝盖)、“孬孬霍霍/hɔ/”(笨)、“乌麻漆黑”(烧糊了,也可指非常暗,比如说外头乌麻漆黑,就是说外面光线太暗了,看不清楚。)、“黑母乎子”(傍晚)等。有些话则与字面意思相差太大,望文生义往往差之千里,如“好戏”表示“好玩”,“躲猫”表示“捉迷藏”,“驳咀”指“吵架”,“沙央”则是指“蜻蜓”,“米毛”是说“尾巴”,“马儿”是指“小凳子”,“拆炮”是指“说谎”,“手服”是指“手帕”,“冇(音“帽”)得改”则表示“没有办法”。写到这里,我想起一个笑话。土改时,一外地女干部到我们乡下做老百姓思想工作,傍晚时分,准备起身,男主人对女干部说:“就在我家过夜吧”,本意是尽地主之谊,留她“吃晚饭”,但女干部当时满脸通红,回去大骂农民“流氓”。
语言学家研究,我们宿松方言有六个音调,分别是阴平、阳平、阴云、阳去、上声和入声,这使得我们的言语具有得天独厚的音乐感。试想,现代音乐也就只有7个音调,咱宿松话天然就6个调,这不就是说得和唱得差不多吗?确实,宿松话常常拖一个尾音,这往往体现在一问一答之中,例如,问:“嗯侬吃了门?”,答:“吃着嘚”。而且这个尾音还拖得较长,中间可能还会变调,有点象乐曲中的和弦,听后使人倍感亲切。这特别是在宿松女孩子说来,韵味丰富,十分动听。上大学时,有次在校园遇一女老乡,用家乡话简单打了个招呼,就把和我一道上图书馆的同学听得当场发呆,连说“宿松女孩子说话真好听”,非要缠着我将女老乡介绍给他做朋友。我当时就义正辞严地指出:“宿松水不流外人田,宿松女不嫁外地郎!”那哥们气得很久不和我说话。宿松话里有入声,这就为我们宿松人学习古典诗歌大开了方便之门,这也可能是宿松诗人、词人很多的一个原因吧。上次回乡,听说全县成立了不少诗词协会,一帮退休老人,你吟我和,自得其乐,陶冶性情,颐养天年。听说我那70多岁的父亲是其中的活跃分子,使得我们这些远在异乡的儿女心中十分宽慰。
说不完的宿松话,道不完的家乡情。宿松话是宿松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我们宿松儿女世世代代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是我们之所以称之为“宿松人”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我们每一位游子终身不忘的心灵音乐!鸡零狗碎写了这么多,主要是想为这个论坛出点力,作点贡献。夜已深,明天还在繁忙的工作,就此打住。错误之处,请老乡们批评指正。
宿松话举例:企qi(指战立),如ngn gie ngo qi dao(你给我站住),sang ha han tan(尝下咸淡);来lei;抬tei;害hei(读厉害时已普化);汉huon;袋tei(如方便袋,fang pian tei);换wan;还wan。
童谣
童谣一
太妹太,驮气卖
卖哪里,卖江西,
江西江,卖九江,
九江九,买笤帚
笤帚笤,卖粪瓢
粪瓢粪,卖拐棍
拐棍拐,卖牛奶,
牛奶牛,卖气球!
气球飞上天,把你的屁股炸两边!
童谣二
滴滴伢-- 哪里来(雷)--
家(ga)婆(外婆)家(gae)看(kong)(放)牛雷(来)
几深草 ---尺五长
几深水(shu),拍(pae)满(men)塘
哪个烧火,滴舅娘
么丝脆(菜) ---鸭子王
咸(喊)呢淡-- 我冇(mao,表示“没有”)尝
留待(tei)我好七(吃),家(ga)公(外公)娘
葛公葛婆,骑马过河,
过到官音,官音射箭
射到破片,破片蒙鼓,
蒙到老虎
老虎不在家
抓的就是他!
童谣三
一百饼子一百粑
一肩挑到外母(岳母)嘎(家)
外母勤(向)我讨肉七(吃)
我勤外母讨马妈(老婆)
马妈到着千家岭
放一跨(挂)炮
黑(吓)得我上一跳
跳上天,做神仙
神仙说我好代(大)胆
我要搂(抠)神仙的屁股眼。
童谣四
骑马骑马登登
一肩赶到乌称
乌称七(吃)碗面面
一肩赶到宿松县
县里七(吃)碗粑粑
一肩赶到嘎嘎(家)
嘎里喝碗茶
叫一声衙(父亲)
衙不应
拷(打)哈(一下)庆(古乐器)
庆不想
投(投诉)保长
保长不港哇(讲话)
打脱保长的哈爬
童谣五
落耳(雨)落歇(雪)
告(叫)花子郭捏(打架)
王花子拉高(劝架)
拉一头包。
童谣六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
老虎不吃人
山上有敌人
敌人不做身(声)
山上有红军
红军开太(大)炮
黑滴敌人钻代(大)灶
灶滴(里)一条啥(蛇)
黑滴敌人往外爬
外头一只鸡
黑滴敌人尿腻溪
童谣七
烟囱烟,气(去)为(那)边,
我搭桥
嗯(你)上天
---小时后,对天空的向往
童谣八
天那天,莫起风
二十四滴接祖宗
二十五打豆腐
二十六剁年肉
二十七做粑七
二十八刹鸡刹鸭
二十九样样有
三十伢(夜)刚(讲)好话
初一初二不驮(挨)骂
初三初四piang(表示“打”)的一哈(下)
童谣九
张打铁,李打铁
打一把剪刀送姐姐
姐姐留我歇
我不歇,我要气(去)嘎(家)打呀(夜)铁
呀铁打到正月正
我要气嘎摇花灯
花灯摇到清明后
我要气嘎点王(黄)豆
王豆开花六(绿)豆芽
哥汉(锄)草,妹送茶
妹呀妹,你莫哭
我马(给)你搭个好花屋
妹呀妹,你莫惹(哭)
我马你勤(寻)个好婆家
堂前吃饭婆检碗
房里搜(梳)头郎插花
左一插,又一插
中刊(间)插朵马兰花
马兰花上一对蛾
一肩(一直)飞到二郎河
二郎河里姊妹多
丢脱松火(工作)光唱歌
企到(站着)里(的)唱,脚又酸
坐到里(的)唱,几(嘴)又干
倒一碗茶,茶又涩
倒一碗酒,酒又酸
挠威(多谢)隔壁奶奶
倒一碗开许(水)泡心肝
(这应该是一首流传最广、普及程度最高的宿松童谣,在宿松长大的孩子,不会这首的几乎不多吧。这首歌谣是古代宿松人男耕女织的生活写照,非常生动有趣,堪称宿松童谣里的经典啊!)
童谣十
骑马骑马蹬蹬
一肩赶到乌池(注:原坝头乡的一个村,交通要冲)
乌池七(吃)碗面面
一肩赶到宿松县
县里七(吃)个粑
一肩赶到嘎(家)
嘎里喝碗茶
驮扁担气(去)打麻子衙(“爷”的方言读音,父亲的意思)
(此童谣现在家乡还经常有人唱起,大抵在把小儿放在自己腿上蹬而逗小儿乐的时候动作如下:自己坐下,把小儿跨在自己双腿上自己的双手牵着小儿的双手,做飞翔状双腿有节奏地抖动,边抖边唱)
童谣十一
一粒谷,两头尖。
爷(ya)娘留我过千年
千年万年留不住
婆家(gae)打轿待(tei)大门前
爷哭三声牵上轿
娘哭三声锁轿门
哥哭三声抬轿走
嫂哭三声别人家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尚有哭嫁风俗)
满着月,来间家
走到学堂(学校)里叫一哥
哥说妹子雷(来)着嘎(家)
走到田里叫一声牙(父亲)
牙说乖儿雷着嘎
走在堂新(堂屋)叫一声娘
娘说娇儿雷着噶
走到房里叫一声嫂
嫂说冤家雷着噶。
你惹得(daili)我猫儿不吃食,
惹得我狗儿不看家!
惹得我桃树不结果
惹得我梨树不开花
罢罢罢,我去家
等你家猫儿好吃食,
等你家狗儿好看家! 等你家桃树好结果
等你家梨树好开花
(这首童谣反映的女儿回娘家时的情形,印证着旧社会家庭关系的状况。兄的关切、父的呵护、娘的疼爱、嫂的霸道、自己的无奈,寥寥数语一目了然。)
童谣十二
滴滴伢,哪里雷(来)?
嘎婆(外婆)家看(放)牛雷。
几深许(水)?
拍满塘。
几深草,
尺五长。
么丝菜?
鸭子(蛋)王(黄)。
寒(咸)呢淡?
我冇尝,留代(给)我好(注:四声)吃郭姑娘。
(这首童谣反映的是一个小孩子,冒着大水去外婆家放牛的情形。生活也很辛苦,在外婆家连鸭蛋黄也不能吃。这首歌谣也反映着宿松人的人情观念,就是外孙没有孙子亲!)
童谣十三
打伙铛铛,
七(抽)筒烟烟,
落(掉)脱拐棍爬笨(半)天,
噶(家)里看(养)个莲花狗,
打死姑娘不怕丑。
(这首歌谣应该有个典故,但我不是很明了,好像也不止这么长,只是我记不得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4 19:01
目录
概述
赣语简介
分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