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寒
医学术语
体寒,一般而言是指寒性体质,也就是中医所说的偏阴质。具有抑制、偏寒、多静等特点。需要说明的是体质反映的是一种非疾病状态下就已存在的个体个异性。体质是疾病的基础,许多疾病,特别是慢性病,体质类型对其证候类型具有内在的规定性
中医解读
体寒,偏阴性体质,是指具有抑制、偏寒、多静等特点的体质类型,体质特征为:体型适中或偏胖,但较弱,容易疲劳;面色偏白而欠华;食量较小,消化吸收功能一般;平时畏寒喜热,或体温偏低;唇舌偏白偏淡,脉多迟缓,性格内向,喜静少动,或胆小易惊;精力偏弱,动作迟缓,反应较慢,性欲偏弱。
具有这种体质特征的人,对寒、湿等阴邪的易感性较强,受邪发病后表现为寒证虚证表证易传里或直中内脏;冬天易生冻疮,内伤杂病多见阴盛、阳虚之证,容易发生湿滞、水肿、痰饮、瘀血等病症。
由于本类体质阳气偏弱,长期发展,易致阳气虚弱,脏腑机能偏衰,水湿内生,从而形成临床常见的阳虚、痰湿、水饮等病理体质。
需要说明的是在体质分类上实用的阳虚、阴虚、阳亢以及痰饮、瘀血等名词,与辨证论治中使用的证候名称是不同的概念。证候是对疾病某一阶段的病变本质的分析和概括。体质反映的是一种非疾病状态下就已存在的个体个异性。体质是疾病的基础,许多疾病,特别是慢性病,体质类型对其证候类型具有内在的规定性。这是,证候名词和原来的体质类型名词就可能一致,这说明体质和证候的密切关系。
中医应用
1、对某些病因易感
体寒的人易感受寒湿之邪,感受寒邪后亦易入里,常伤脾肾之阳气。感受湿邪最易困遏脾阳,外湿引动内湿而为泄为肿等。
2、根据体质辨证治疗
针对证候的治疗实际包含了对体质的偏倾的调整。如偏阴质者,多发实寒证候,当慎用寒凉伤阳之药。
3、根据体质注意针药宜忌
在药物性味的选择上,对于体寒者宜温补益火,忌苦寒泻火。而体质不同,针灸治疗后疼痛肺反应和得气反应也不同。
4、指导养生
中医学的养生,贯穿于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主要有顺时摄养,调摄精神,起居有常,劳逸适度,饮食调养以及运动锻炼等。对于体寒者,食疗方面进食宜温忌冷,多食温补之品。精神多萎靡不振,神情冷漠,多自卑而缺乏勇气,应帮助其树立生活的信心。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0 19:42
目录
概述
中医解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