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氏县第三高级中学位于
河南省开封市
尉氏县,尉氏三中成立于1903年。现有南校区、洧川校区、北校区和第三初中(2013年成立)四个校区。学校占地422亩,学校另有在建新校区,新校区规划总占地约550亩,
办学历史
尉氏县第三高级中学创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校址位于洧川镇东街路南“洧阳书院”旧址。时名洧川高等学堂,相当于现在初中。
1916年学校更名为“洧川高等小学堂”,学制4年。
1919年学校更名为“洧川高等小学校”,学制2年。
1923年学校更名为“洧川县立第一完全小学”。
1932年秋,学校恢复初级中学建制,改名“洧川县立初级中学”。
1949年3月,洧川县解放,洧川县人民政府成立,在洧川中学旧址,创办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学校——洧川县立初级中学。
1953年春,学校更名为洧川第一初级中学。
1954年秋,洧川县并入长葛县,学校更名为长葛县第三初级中学。
1958年10月底,根据康生指示,学校改为三中人民公社。接着又与洧川人民公社合并,把全公社的中小学合并成洧川人民公社综合学院。
1965年8月,长葛县所属的洧川、朱曲、大马、岗李4个公社划属尉氏县管辖。学校随行政区划改名为尉氏县第三初级中学。
1969年暑期,学校下放到洧川公社管辖。学校更名为“洧川五七高中”。
1973年春,学校收归尉氏县文教局管辖,又改名尉氏县第三中学。
1999年,学校正式更名为尉氏县第三高级中学。
2005年11月,
尉氏三中和原尉氏一中、一中分校合并,组建成新的尉氏三中,原尉氏一中为尉氏三中南校区,原一中分校为尉氏三中北校区,原尉氏三中称尉氏三中洧川校区。
2013年,县教育局为了体现高中教育和初中教育的连续性,把第三初级中学确立为尉氏三中初中部,划归尉氏三中管理。
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422亩,现有111个教学班,教职工439名。
尉氏三中南、北校区迁建项目选址在尉氏主城区西北部,北临北三环,南接纬八路、东邻西环路、西连纵五路,规划总占地约550亩,总投资约11亿元。
尉氏三中南、北校区迁建项目主要建设教学组团、实验组团、宿舍组团、食堂、礼堂、图书馆、行政楼、浴室、看台和大门等,总建筑面积21.6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21.15万平方米、地下建筑4500平方米。在进行主体建设的同时,配套建设400米环形跑道运动场(含100米直跑道)2个、篮球场36座、排球场30座,道路、广场及硬化11.9万平方米,绿化12.8万平方米。
学术研究
10年来,教师在市以上学术会上交流或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获奖10余篇,有148位学生在全国、省、市学科竞赛中获奖,其中获全国奖的11人。
所获荣誉
学校曾获得全国勤工俭学先进单位、国家级绿色学校、省级文明学校、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为人师表,育人楷模”先进单位、省体育卫生双优单位等荣誉称号。
在1958年尉氏县第三高级中学以勤工俭学办学有特色、学生升学成绩好受到了毛主席的表扬,是全国勤工俭学先进单位。1978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中学。1981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首批办好的省级重点中学。2005年11月,尉氏三中被命名为“省级示范性高中”。
文化传统
德育
学校举办仪式,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开展“
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和创文明单位、文明标兵为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思想工作,以加强管理为手段,制定了尊师公约、爱生公约、请假制度、寝室制度、集体办公制度、三好学生条件、先进班集体条件、优秀干部条件,模范团员条件、文明礼貌评比条件和文明教研组、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家庭、文明标兵标准,建立了以党支部、团委会、工会、学生会、班主任、班委会为基本力量的思想工作队伍,采用疏导、谈心、严要求、树榜样、联系实际、 因人施教的方法,使教师和学生首先实现了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把精力集中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来,统一到培育“四有”新人上来。
以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教育为重点,以贯彻执行教育部颁发的《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本内容,对学生进行了
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和
劳动教育。主要采取学习校史、继承传统;主题集会、理解校训;升降国旗、热爱祖国;学生值周、自我教育;文艺活动、陶冶情操;开展军训、增强纪律;观看影片、寓教于乐;联系家庭、内外结合;组织参观、热爱社会;游艺游戏、潜移默化;评比三好、扬先促后等方式。从学生实际出发,把对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学校的整个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去。
勤工俭学
学校认真总结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当时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和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完善和实施了一套使勤工俭学活动经常化的制度:一、劳动教育制度。把其列入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每周两节劳动课,每届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即为学校勤工俭学的光荣传统教育。二、责任管理制度。
学校的80亩农场、大田承包给工人,每班只在老师的指导下种生物教学实验田,收入的40%归班级所有。三、自我服务制度。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劳动建校,二是师生间的自我服务,包括洗衣、缀扣、拆洗被褥、理发等,使学生既养成劳动习惯、学习生活能力,又培养了艰苦奋斗的作风。三是校办工厂主要从事维修校舍、制作教具及师生生活设备等改善办学条件的服务。四、与教学活动相结合的制度。特别是生物教学和作文教学,都尽量组织学生到现场授课。
劳动教育
学校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一项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自我服务性的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10年来,学校连年获得市、县勤工俭学或校在智育方面:提出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因材施教、改进教法,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制定了优化教学的56条原则,如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直观性、启发性、巩固性、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等,探索实验了提问法、谈话法,讲、读、练三结合等教学法和语文课六课型教学法、单元教学法和外语课的
整体教学法,高中三年级的讲练考评法。
并对教师备课、编写教案、上课、辅导、批改作业等都作了具体要求。学校还针对老教师陆续退休,青年教师逐年增多的情况,采取了以师带徒、听课、达标进修、召开学生座谈会、课堂教学评估、组织观摩课、评选优质课、交流经验等方法,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还倡导教师书写教学论文进行交流,学校每年都要组织学科竞赛,选拔优秀者参加市、省、全国组织的学科竞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
体育
首先按照《体育教学大纲》上好体育课,其次按照《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组织师生的体育活动。坚持开展三操(早操、眼保健操、课间操)和课外活动。
每年都举办眼保健操、广播操、拔河、越野等群众性比赛活动,学生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全校平均年达标率在95.6%。其三,抓竞技体育。学校的传统体育项目是:球类和田径。组织有男、女篮球队、坚持业余严格训练。田径项目有:男女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男子3000米,女子5000米及400米、800米、1600米接力,男女铅球、铁饼、手榴弹、标枪、跳高、跳远、男子三级跳和男女110米低栏等20多个。
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一次运动会,学生参赛率80%左右。在参加各级比赛中均取得较好的成绩:曾获
开封市教育局课间操比赛先进奖、市教委、体委体育达标先进单位、省教委、体委体育器材完备优秀奖、省教委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1988年,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计委、劳动部授予全国勤工俭学先进单位称号。
教育理念
1986至1995年,根据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结合国家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党对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确立,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分子不但是劳动者重要的一部分,而且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因此,劳动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在农场种地,学校培养的劳动者也不只是种地的农民和做工的工人,应该是更多更优的科技工作者。基于这种认识,学校及时调整了办学指导思想,提出了“勤奋、务实、团结、进取”的校训。在抓好德育、体育的同时,更加重视教学工作及教学中的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并开始了对特长生的培养。
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