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剧场话剧,顾名思义是相对于传统大剧场话剧而言的,其特点一是表演空间小,二是演员与观众接近,三是先锋性较强。
简介
1982年,
林兆华执导的第一部小剧场话剧《
绝对信号》在北京人艺小剧场上演以来,中国的小剧场话剧已经走过了三十多个年头。从最初的每年一出,甚至几年一出戏,到现在一年能有十几出不同风格的小剧场话剧在首都舞台轮番上演,从少数戏剧先锋的实验田发展到今天话剧艺术一种重要的生存方式,小剧场话剧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霸王别姬》、《
非常麻将》、《
纪念碑》、《臭虫》、《屋外有花园》等小剧场话剧的出现使人们记住了
林连昆、
杨青、
奚美娟、
徐冰、
杨婷等演员。无论在受众范围,还是在社会影响上,小剧场话剧其实并不“小”,可以说,市场文化需求就是小剧场话剧的生命。
剧场介绍
人艺小剧场
1994年落成的人艺小剧场,坐落于
王府井大街22号院内
首都剧场的南侧。剧场使用面积为450平方米,最多可容纳260人,可根据艺术创作空间的需要任意调整表演区方向和座位的数量。 人艺小剧场音响、灯光设备齐全,配有计算机自动调光控制系统等,可安排在时空表现形式上灵活多变的中、小型剧目的演出,并适宜做现场电视艺术类节目的录像、拍摄制作MTV节目等。 北京人艺被誉为“中国话剧的典范”。在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风格,为中国的话剧事业做出了 举世瞩目的贡献。
地址:北京市
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2号 乘车路线: 乘101、103、108、112、803路公共汽车美术馆下
先锋剧场
先锋剧场位于
东方广场东侧,隶属于国家话剧院,可以说是目前北京几个小剧场里设施最完备、最先进的一个了。剧场舞台宽14米,进深10米。剧场承办了众多的国内外演出,时尚气息浓郁,先锋性极强,是跨国交流的良好艺术平台。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
东单三条8-2号(
东方新天地东门旁)
中戏北剧场
北剧场在
北兵马司胡同里,紧挨着国家话剧院、中央戏剧学院。它的前身是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小剧场,2005年被中央戏剧学院成功收购,便成为了中戏的北剧场。北剧场别看地方小且地点隐蔽,但是这一切都掩藏不了它的名气。从这里,走出了众多中戏的名人;上演了众多大剧院都看不到的著名戏剧。每一年,中戏的毕业演出在这里举行,因此,北剧场也被称为“青年戏剧导演的梦工场”。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桥向南路西北兵马司胡同内
蜂巢剧场
蜂巢剧场里的一切设计都是为《恋爱的犀牛》设计的,整个剧场约有300个座位。孟京辉想既然观众爱看,我们就让他们看个够。因此花了500万元为《恋爱的犀牛》打造一个剧场,希望它能长期演下去。这个剧场将来还可能演孟京辉其他的戏。 地址: 东城区
东直门外
新中街3号东创电影院3楼
木马剧场
木马剧场位于北京朝阳区CBD中心,国贸往南百子湾路苹果社区北区,著名的22艺术院街内,与今日美术馆毗邻。该剧场2010年9月15日正式营业,内设235个座位,整体设计极富个性,以原木为墙体,构筑出一个特洛伊木马的腹腔,让身处其中的人感觉亲切、安全而富有生命力的感受。木马剧场致力于推动新的戏剧形式发展,融合和打破多种艺术形式间的差异与隔阂,打造一个全新的跨界的艺术平台。 地址:朝阳区百子湾路苹果社区北区22院街艺术区内
8点空间
8点空间创建于2011年9月,位于东郊记忆(原成都东区音乐公园)中央大道3号楼2楼,是西南地区首个无台口小剧场,内设可收缩座位席,含座椅282个。8点空间建立了成都第一个小剧场戏剧集创作、制作、演出、运营为一体的戏剧平台。演出项目涵盖了小剧场话剧、小剧场音乐剧及现场音乐会。
曾于2011年举办“2011首届成都国际戏剧节”,邀请了欧洲、台湾、北京等地的优秀剧目到成都演出, 打造了一个国际戏剧交流平台,为成都戏剧人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促进成都话剧市场的发展繁荣。
现象罗列
《假如生命剩下N小时》掀起热潮
第10场收回成本“挨”出市场
在广州,话剧观众原是“超冷静的”,但挟着2007年中国话剧百年的东风,小剧场话剧《假如生命剩下N小时》却开创了广州原创舞台剧的传奇,该剧由广州市演出公司、W·思创作社合作出的一个新型原创舞台团体创作而成。该剧自2007年3月初推出后,反应热烈,一演再演,每场入座率保持9成以上。
广州市演出公司张志强副总经理介绍,4月12日、13日在南方剧院,《假如生命剩下N小时》演到了第21、22场,当时加入了香港青春歌手组合EO2、
邓颖芝,连同原班演员
吴嘉亮、邱光磊、
谭俊颖、李健、富丽、
李嘉杰等,让这部戏有了点明星版的“苗头”。他说:“谁说小剧场话剧做不成明星版?虽然现在我们请的还不是重量级明星,但照此发展下去,我们不排除小剧场也打造明星话剧的可能。”
在票房成绩方面,张志强是这么总结的,他说:“由于是本地原创话剧,我们开始是亏本操作的,第一场演出的时候观众才有二三十人,但市场要培育,我们制作人也要“挨”。我们坚信自己的市场定位不错,用吸引白领和大学生的剧情打造自己,从第五场开始观众就觉得好看,去年国庆节、春节上演的时候爆棚。我们自第10场之后就收回了成本,目前平均单场有四五万元票房,剧目盈利可观。总结这一场演出的经验,我们觉得,小剧场话剧定位要准,而且要“挨”,刚开始即使是亏也得演,长演才能补亏。现在
广州话剧团做的《
跟我的前妻谈恋爱》等,我觉得也得变换着花样。我们的《假如生命只剩下N小时》不但会加些明星演出,还会推广到东莞、中山等
珠江三角洲地区。”
广州的小剧场话剧市场蛋糕越做越大,张志强是这么感觉的,市场毕竟是可以培育的,去年市演出公司借话剧百年之风来做话剧,风一吹,火苗慢慢吹了起来,他说:“拿
黄花岗剧院来说,2006年话剧演出一片惨淡,2007年演着演着就旺了,我们市演以前也根本不敢做话剧演出,现在有了气氛后,感觉随便上一场都有一定的观众,小剧场话剧开始受到大家钟爱。还有一个现象就是,现在创作小剧场话剧的团体有公家的,也有民营的,真个百花齐放,有利促进小剧场生产。特别是在上海,民营剧团也能拿到政府资金支持,相当活跃。在广州,我觉得除了专业团体,对民营话剧力量,我们更应该大开绿灯全力支持。”
聚笑坊带起京城小剧场话剧之风
聚笑坊是一支京城民营戏剧社。本身也致力于将
文化创意产业和资本市场运作相结合。这里的演员全都是签合同的长期聘用制,有保底月工资加演出提成,并不是兼职或者只按演出场次给钱,这就会让演员们有找到了组织的踏实感。当然,演员的招聘筛选也很严格。他们不但都是科班出身,还必须符合聚笑坊节目路线风格。演员们各有所长,除了熟悉传统的曲艺文化,他们还能将时事与表演联系起来,使演出有意想不到的爆点。剧社还配有经纪人,专门负责演员商演事宜的协调工作。聚笑坊是一个专业戏班子,能给观众们带来精神文化方面的享受;聚笑坊也是一个部门齐全走资本路线的公司,成立几个月的时间内不仅让演员们收获颇丰,整个公司也已开始盈利。
聚笑坊的目标很明确也很简单,就是让京城的大学生和白领们在业余时间来减压。这里没有说教只有欢乐,2分钟一大笑,5分钟一鼓掌,是聚笑坊的特色之一。这个清一色由80后90后组成的话剧团队,走的就是强烈的现代感加喜剧感路线。聚笑坊演出的200人小场子,几乎场场爆满,每场演出结束,还都会有几十位观众上台排队,要求和演员们合影,这足以说明这支年轻团队的演出已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聚笑坊大掌柜
杨京大胆预测:
德云社曾经给北京刮过“相声风”,京城一定很快将刮起“小剧场话剧风”。
重庆拾楼小剧场
2019年5月18日,经过1年多的筹备,
重庆市话剧院拾楼话剧艺术体验空间在渝中区魁星楼正式开放。拾楼话剧艺术体验空间是重庆市话剧院打造的话剧艺术专业体验空间,里面包括世界话剧名人窗、中国话剧发展简史陈列、重庆市话剧院发展荣誉展示、拾楼小剧场、排练和仓储区域以及话剧艺术教育空间等。市民不但可以在此了解世界话剧和中国话剧的发展历程,近距离与演员接触,还可以报名参与重庆市话剧院开展的专业话剧艺术知识教育。
“‘拾楼’顾名思义就是魁星楼10楼,同时也取‘拾级聚足,拾级而上’之意,表达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完美、奉献更多的专业操守和职业信念“”。
重庆市话剧院致力于把拾楼话剧艺术空间打造成话剧艺术爱好者聚集的话剧艺术专业体验空间,让“话剧体验到拾楼”成为重庆都市生活的新坐标。
好笑好玩讨好年轻观众
名利双收小剧场演到大舞台
广州话剧团的爆笑小剧场话剧《跟我的前妻谈恋爱》从2007年12月24日彩排到2008年4月5日在黄花岗剧院演出结束,总共演出了17场,票房总收入35万多元,获利10多万元。最重要的是,该剧先后转战第13号剧院、
南方剧院、深圳风华剧院、
黄埔区少年宫、
河源市艺术中心,最后到了黄花岗剧院,舞台空间一步比一步开阔,从“白领小剧院”走上了“专业大舞台”,让该剧的制作人充满了信心,说:“以前人说狗肉上不了酒席,现在我们讲,小剧场话剧更有大作为。”
据介绍,《跟我的前妻谈恋爱》是广州话剧团首部实现了“制作人制”的小话剧,由该团原来的演员
王瑶、
姜迪武等担任制作人。该剧在第13号剧院作首轮亮相的时候,剧目就策划出了“戏剧直通车”、“成人情感戏剧”、“戏剧PARTY品酒会”等亮眼招数,培育了不少观众。对“制作人制”,姜迪武说:“这是上海的成功操作经验,我们一群毫无经验的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最终捡到了几个闪亮的贝壳,顺着刮起的小剧场话剧风把剧目立起来了,而且感觉天地还很宽。”
《跟我的前妻谈恋爱》接着在南方剧院、黄花岗剧院亮相,同样引起了观众的热烈反馈,觉得“刺激、好笑、好玩”。王瑶说:“我觉得小剧场话剧的主观众群就是白领和大学生,要让这一群人折服不容易,首先得选个他们感兴趣的故事,然后要把故事说得饶有兴味,不枯燥,不沉重,让他们享受轻松与愉悦,然后又必须要有一定的表演,超出这些白领和大学生们的期望,说白了就是胳膊一弯,能搔到他们的痒处,让他们换个从没有过的角度思考,这样你的剧目就成功了。所以我们越演越带劲,从小剧场搬到大舞台,对小剧场话剧的经验值也越积越高。”
长远发展
专业剧团加明星效应
400万元打造小剧场“专卖店”
广州话剧团的另一小剧场话剧《邂逅》系列首轮演出将于5月4日至5月11日与
羊城观众见面,该剧的制作人
徐经纬说,1982年,导演林兆华第一次将小剧场话剧《绝对信号》搬上了北京的戏剧舞台,这是中国小剧场话剧运动的开端。在随后的几年中,小剧场戏剧的影响悄然渗透于全国各地,导引人们在话剧出现危机、大剧场演出不甚景气的情况下,通过调整观众、演员距离,进行小规模的探索和实验,吸引观众重新回到剧场。
徐经纬介绍说,早在《天河丽人》之前,广州话剧团就意识到现代话剧市场的严峻形势,“我们不能再‘守株待兔’地等待观众走进剧院,而要主动出击,把观众吸引进来,怎么引呢?首先从话剧生产上做起。生产什么样的戏?我觉得除了要编演一些名著、有社会思想等的主旋律话剧以适应主流观众口味之外,真正能调出浓浓的话剧氛围的是青年人,包括白领和大学生,这一个特殊的群体渴望有时尚和活力的东西。所以我们的小剧场话剧应该追求时尚靓丽、轻松活泼,而且让人笑中有泪,笑过之后有思考,这种思考涉及的是人生、道德、情感等等年轻人生活中的敏感东西。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快乐的戏剧’,也是我们的《邂逅》系列所要做的。”
徐经纬旁征博引,他说:“所谓‘快乐的戏剧’,最好是贴近生活的。据我所知,《假如生命剩下N小时》最初版本也是无明星的,但话剧的特别之处就是角色可以随意变换,演得好了可以加些艺人下去,走走明星效应;这部剧选择的是最贴近于生活的题材,结合着对社会人性化的思考。《亲……爱的》虽然不及《假如生命剩下N小时》火爆,但它讲的真善美,也让观众看起来贴心。《跟我的前妻谈恋爱》则是爆笑型的,很轻松。我们的《邂逅》系列,通过舞台呈现,甚至用带些艺术夸张的手法,表达的也是大家有亲自经历或者非常想知道的事情,白领、大学生来到剧场,就像看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一样,不沉重,不教条,作品中的时尚人物会引得观众快乐地思考。”
徐经纬还透露,政府将投入400万元,把传承着广州话剧文化的13号剧院改造为拥有多达390个座位、硬软件设施齐全的高水平高科技剧院,全新的13号剧院将被打造为广州话剧特别是小剧场话剧的“专卖店”。
专家看法
热风“南北对流”
广州做得更“商业些”
老一代的戏剧评论家
田本相曾评价说小剧场话剧为戏剧开辟了第二个空间,形成了多样化的演出格局。而在广州,面对小剧场话剧演出氛围的日益浓厚,有专家认为,这是“南北对流”的话剧现象,北京人艺近年刮起旺盛的小剧场话剧之风,广州也有样学样,跟上这股激流。不过,广州的小剧场话剧做得更“商业些”。
广州市文化局艺术处处长
徐彬总结说:“你看到近期广州几部小剧场话剧做出了热度,小剧场话剧之所以受欢迎,一是在于它与观众近、易沟通、感染性强,容易引起观众共鸣;二是都市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而小剧场话剧节奏轻松,大都选材于现代都市生活,满足人们空闲消遣;三是小剧场话剧小舞台小制作小投入,创作周期短、市场潜力大,容易深入观众之心。”
观众反馈
深谙年轻的心
台词有味道剧情不矫情
如今,小剧场话剧已形成了一群以大学生、年轻白领、知识分子为主体的观众群。一些年轻观众看了《跟我的前妻谈恋爱》等话剧后,会笑逐颜开,嘴里还哼着:“我们干些坏事吧”等台词。
暨南大学一位观看过该剧的大学生告诉记者说:“我觉得这些小剧场话剧台词特别有味道,很多东西简直说到我们心里去了,有时候细品一下,觉得回味无穷”。记者还看到,对《跟我的前妻谈恋爱》等话剧,还有网友发帖评论总结出“
有多少爱可以胡来”等等趣论,认为这些小剧场话剧的剧情玩法很得青年心,让他们觉得“很有意思”。
一位在排练场接触过话剧《邂逅》系列的摄影发烧友告诉记者,一些编导过于“随心所欲”地“创造故事”,造成了观众理解和欣赏的困难,而一些作品的剧情又过于矫情,太多掺杂了编导自以为是的“革命化“或者“现代化”的东西,显得肤浅又浮躁。而在《邂逅》系列中却看不到这种现象,这部上下集的话剧情感不做作,切切实实地来自于都市生活,带给人一种亲切感,大家看了会觉得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自己身边或者有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