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市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辖县级市、首府
西昌市,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辖县级市、首府,古称邛都、建昌,地处四川省西南部,安宁河谷地区,是攀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被誉为“蜀滇锁钥”。气候属于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光热资源丰富,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素有月亮城、太阳城、航天城、小春城之美誉,是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总面积2882.9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辖7个街道、11个镇、5个乡、2个少数民族乡。市政府驻西昌市大水井12号。2022年,西昌市常住总人口为96.6万人,城镇化率为68.48%。
历史沿革
西昌古称邛都,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但秦时西昌为何郡何县,史籍失载。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以邛都为越嶲郡,辖十五县,属益州,郡治邛都。此外,今西昌市境内除邛都外,尚有苏示一县(今礼州镇)。
邛都县名历经东汉、三国和魏晋,历时300余年。
北周天和三年(568年),西昌置严州。
隋开皇六年(586年),将严州改为西宁州。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置嶲州,西昌境内仍存邛都,苏祁(西汉苏示)二县。
唐懿宗咸通元年(860年),西昌被南诏政权占领,南诏设建昌府。后大理国袭其建制。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建昌路,以罗罗斯宣慰司总之。
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建昌路为建昌府,属云南行省。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废府,设军民指挥使司,领守御所四。西昌市境内有守御礼州后千户所,中千户所,打冲河中千户所和前千户所。洪武二十七年(1394)置建昌卫,属四川行都司。
清雍正六年(1728年),裁建昌卫设宁远府,置西昌县,“西昌”之名自此始。
中华民国时期,初裁西昌县并入宁远府,旋又裁府复置西昌县。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国民政府在西昌设立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辕,西康省政府在此建立宁属屯垦委员会负责治理宁属各县。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然西昌仍为国民政府军盘据,次年1月1日,国民党政权在昌另组“西康省政府”,妄图阻止解放西昌。
1950年3月27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西昌解放。4月,西昌县人民政府成立。12月,西康省西昌专区专员公署成立,西昌县归西昌专署管辖。
1955年,撤销西康省建制,西昌专区划归四川省,西昌县改属四川省西昌专署管辖。
1968年,西昌地区成立革命委员会,西昌县归西昌地区革委会领导。
1978年10月,撤销西昌地区建制,西昌县改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1979年,凉山州人民政府由昭觉县迁驻西昌县。同年,国务院批准以原西昌县城关镇、西郊、小庙、高枧、马道公社及喜德县之四合公社为辖区设置西昌市,
1980年1月1日,正式成立西昌市。西昌市、西昌县并存。
1986年,撤销西昌县建制,并入西昌市。时西昌县所辖区、乡(镇)全归市辖。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19年,撤销大箐乡、海南乡和洛古波乡,设立海南街道。撤销西溪乡,划归安哈镇。撤销阿七乡和荞地乡,设立阿七镇。撤销樟木箐乡和响水乡,设立樟木箐镇。撤销琅环乡和民胜乡,设立琅环镇。撤销巴汝乡、白马乡和银厂乡,设立巴汝镇。撤销小庙乡和马道镇,设立马道街道。撤销高枧乡、西郊乡和长宁街道,划归东城街道、北城街道、西城街道、新村街道、长安街道。撤销西乡乡、兴胜乡和月华乡,划归安宁镇、礼州镇。撤销黄水乡,划归黄联关镇。撤销中坝乡和磨盘乡,划归佑君镇。撤销昭觉县普诗乡和喜德县东河乡,划归川兴镇。撤销昭觉县玛增依乌乡,划归大兴乡。调整后,西昌市辖7个街道、11个镇、7个乡。
区划详情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西昌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地处川西高原(海拔1500米~2500米)的安宁河平原(四川第二大平原)腹地,介于东经101°46′~102°25′、北纬27°32′~28°10′之间。南北最长约20千米,东西最宽约43千米,幅员面积2882.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西昌市全境海拔在1500米以上。地形以中山为主,占全市总面积的78.9%,高山、低山分别占1.1%和3.4%;河谷平坝面积占16.4%,是四川省第二大河谷平原。山地分布在安宁河东西两侧:西部牦牛山,是市境内山地的主体,占全市总面积的一半,自北向南纵贯全境,构成安宁河与雅砻江的分水岭。其北段许多山峰海拔超过3500米,向南逐渐降低。整个山体,大部分界于2000~3000米之间;安宁河东侧属螺髻山山脉,其北段主脊线在喜德县境,南段主脊线在西昌与普格的分界线上,螺髻山海拔4354.2米。
气候
西昌市属于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素有小“春城”之称,蕴藏着丰富的气候资源,具有冬暖夏凉、四季如春,雨量充沛、降雨集中,日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等特点。白天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西昌市地处攀西裂谷成矿带,是世界罕见的“聚宝盆”,被誉为“中国乌拉尔”。境内及周边地区矿产资源富集,具有品位高,埋藏浅,开采条件好,综合利用价值高的特点。现共探明矿种103种,储量较大的有60种。其中特大型、大型矿床30处、中型矿床63处。在主要矿种中,钒钛磁铁矿保有储量15亿吨,富铁矿4985万吨,居全省第二位;轻稀土氧化物总量103万吨,居全省第一位、全国第二位;铜保有储量136万吨(金属量),占四川省总量70%;铅锌保有储量382万吨(金属量),占四川省总量70%;磷矿保有储量22.5亿吨,占四川省总量的70%。矿区附近还有蕴藏丰富的熔剂石灰石、熔剂白云岩、硅石、硬质耐火粘土等矿产地20余处,可就近供给冶金工业需要。
森林资源
截至2023年1月,西昌市拥有林地260万亩、占幅员总面积的60.14%,拥有草原1.58224万公顷,拥有湿地0.00627278万平方千米,拥有森林14.8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1.69%,其中人工造林面积0.2216万公顷,森林蓄积量0.1392亿立方米,并且拥有古树名木2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76种,拥有全国面积最大、成效最好的飞播林区~东西河飞播林区。
水资源
西昌市全年降水量达1038.7毫米以上,有地面水储量14.38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4.33亿立方米。
水能资源
凉山州是全国水电王国,西昌是国家最大的“西电东送”战略基地。凉山州水能资源占全国的15%、四川的57%,水能可开发量是三峡电站的3倍,国家在“三江”上开发的14座大型电站,凉山州境内就有9座。市境内已建成洼垴电站、官地电站、呷榴河电站等大中型水电站,已建成佑君500KV、裕隆±800KV等大型输变项目。邛海支渠、河西渠等中小型灌区渠系工程基本建成,在安宁河沿岸形成完善的灌溉渠网。
植物资源
西昌市境内生长在林间林下野生植物的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共有233科、532属、2000余种。其中有国家第一批保护珍稀植物30余种,如攀枝花苏铁棕背杜鹃西康玉兰等等,尤以中草药材和野生食用蕈具有特色。其中,野生中药材,据1984年普查,共有58科、116属、117种(植物药52科、108届,动物药8科、8属),总蕴藏量为6197.61公担。其中除防风、党参、茯苓为大宗产品外尚有天麻、黄连、穿心莲、贝母、灵芝等等,还有未上省标药典而有较大开发利用前途的,蕴藏量约500公担。野生食用,1985年调查,共有野生蕈类141种,其中可食蕈84种,为沿山居民夏秋的蔬菜,鸡棕、牛肝蕈、香菇、黑木耳等均为上市土特产品。琅环沟和螺髻山下部还产松茸。
此外,西昌市还有油料植物36科64种,芳香植物18科29种,淀粉植物31科67种,纤维植物19科36种,单宁植物29科64种,色素植物6科14种,野生观赏植物8科66种,野果21科72种,野菜33科53种,珍稀植物12科34种,其它植物10科24种。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西昌市常住人口为955041人。
2022年末,西昌市户籍总人口为75.13万人,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37.84万人,占总人口的50.4%。少数民族人口22.98万人,占总人口的30.6%。2022年末常住总人口为96.6万人,城镇化率为68.48%。
西昌市有汉族、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瑶族、侗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36个民族分布,其中世居民族14个。2021年年末,西昌市少数民族人口22.03万人,占总人口的29.8%。
经济
综述
2022年,西昌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2138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14583万元,增长4.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964981万元,增长7.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141825万元,增长2.6%。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达到69688元。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为9.14%、44.11%和46.745%。
2022年,西昌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70781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3961万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2038978万元,增长-0.2%;第三产业增加值1474878万元,增长-5.4%。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5.16%。
2022年,西昌市完成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8223万元,同口径增长6.7%,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完成金库数573792万元,降低0.95%。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310733万元。财政支出合计771326万元,同比增长0.05%。
2022年,西昌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48.4%,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92.6%。
人民生活
2022年,西昌市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22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462元,同比增长5.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648元,同比增长4.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57元,同比增长6.5%。
第一产业
2022年,西昌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68357万元,同比增长4.4%。
2022年,西昌市农作物播种面积55836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2333公顷,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041公顷。
第二产业
2022年,西昌市实现工业增加值213202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为10.5%。
2022年,西昌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5%。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同比增长41.8%;其中: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60.9%。
第三产业
2022年,西昌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0415万元,同比增长3.8%。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993440万元,住宿餐饮业零售额426975万元。
交通运输
综述
西昌市处于重庆、成都、贵阳、昆明四大城市交叉辐射区域,是内陆辐射西南和东南亚的重要通道,是攀西城市群中心城市,正在建设川滇结合部区域性交通枢纽,积极构建适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交通运输体系。西昌境内铁路营运里程0.1029万千米、公路里程0.1575188万千米、内河航道里程0.0058万千米,拥有高铁站1个,桥梁171个,客运站3个,货运站1个,民航机场1个。到2025年,基本建成“一环一绕一高铁一口岸,五横(宜西攀大高铁、G7611昭西高速、G7611西香高速、国道348、省道218),七纵(成昆复线铁路、成昆铁路、G5京昆高速、西宁高速、国道108、国道248、省道219)”交通主骨架,实现内畅外联的交通路网,将西昌打造成为攀西地区和四川南向拓展的门户交通枢纽城市。
公路
截至2022年,西昌市境内有G5京昆高速公路、G7611西昭高速公路(在建)、G7611西香高速公路(在建)、西宁高速公路(在建)、108国道248国道348国道、218省道、219省道等国省公路干线。
2022年底,西昌市辖区拥有道路1599.67公里,其中:国道208.76公里,高速公路71公里,省道128.99公里,县道269.52公里,乡道480.1公里,村道512.29公里。
航空
西昌青山机场是攀西地区的航空港,是中国西南跑道最长的大型全天候机场。是国内支线机场,年运送旅客量突破100万人次,并开通至重庆、成都、昆明、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杭州、福州、济南、深圳、海口、南宁等多地航班。
铁路
西昌市境内有成昆铁路过境,设有西昌站,成昆铁路复线设有西昌西站。2022年1月10日,西昌西站投入使用。乐山-西昌、宜宾-西昌高速铁路全面启动。2022年12月26日,新成昆铁路全线通车,西昌至成都缩短至3小时左右。
政治
截至2023年2月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2-2023学年度,西昌市有各类学校342所(其中民办164所),其中:幼儿园193所(其中民办149所),小学113所(其中民办7所),初级中学11所(其中民办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4所(其中民办4所),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5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2所(民办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专门学校1所,职业高中学校1所。
2022年,西昌市有专任教师按授课类型分共有10747人,其中:学前教育2812人,小学4235人,初级中学2444人,普通高中1056人,中等职业学校136人。特殊教育32人,专门学校32人。
2022年,西昌市有各类学生196809人(其中民办51009人),其中:学前教育学生43240人,小学95670人,初中41718人,普通高中13531人,特殊教育252人,专门学校152人,中等职业学校2246人。
2022年末,西昌学院在校学生18382人,专任教师1090人。
科技事业
截至2017年,西昌市共有专业技术人员(不包括未参加市职改办年度考核的人数)8304人,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683人,中级技术职称3095人,初级技术职称4526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17年,西昌市共有艺术表演团130个,剧团1个,文化艺术馆2个,博物馆3个,图书馆2个,共有藏书34万册,广播覆盖率达100%,电视覆盖率98%。
医疗卫生
2022年,西昌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个数753个,其中医院2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12个。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8869张,其中医院8066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01张。全市卫技人员985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348人。
社会保障
2022年底,西昌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26.95万人,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员7.7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员13815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24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1.7万人。
城市建设
2022年末,西昌市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53.82平方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5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7.53%,建成区绿地率39.39%。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25万立方米/日,供水总量6379万立方米。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西昌市唐置建昌府,元置建昌路,明代又改卫,清雍正六年置西昌县。因城在唐代建昌旧城之西,故名“西昌”。
文物古迹
截至2023年1月,西昌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洋堆遗址)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西昌地震碑林、高枧汉城遗址丁佑君烈士陵园及牺牲处、东坪冶铜铸币遗址、大通门、安定门(西昌市)、月华知青窑洞群、西昌文昌宫)7个点,西昌市境内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共31处,文物保护点2000多处,不可移动文物222处。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1月,西昌市有非物质文化遗产56项。截至2022年6月,西昌列入非遗名录的代表性项目共有37项,其中国家级(邛都洞经音乐)1项、省级(邛都洞经音乐)1项、州级21项、县级14项。
方言
西昌话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儿化是西昌方言的一大特点。而西昌方言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西昌古为西南夷邛都国地,汉族先民渐入斯土,先后将吴方言、湘方言、粤方言等带入西昌。地处四川西南部的西昌,与云南毗邻,自古两地政治、经济、文化交往频繁,因此,西昌话受云南话的影响亦深。西昌话与云南话相比较,有许多相似之处。
西昌境内有5个语言片区,但各片区口语差异不大,区别之处主要是声调有所不同。小渔村话入声独立成调,与其他调类相比,发音稍短。黄联关镇的客家人,是在西昌说着地道的“土广东话”。这里的人们大多靠种植石榴为生,一般能说两种方言,对内说“土广东话”,对外说客家话。长期以来,汉族和彝族之间的融合还滋生出了另一种独具特色的方言,凉山人称“团结话”。
这种语言介于彝语和汉语之间,彝族人带着浓郁的彝族语音发音来念汉语,形成独特的语调。不仅彝族会说,汉族也会说,这也成为民族之间沟通的桥梁。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交易的集市上,随处可听见独具地方特色的“团结话”。
风景名胜
西昌市是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川滇旅游黄金线上的重要节点,拥有A级景区12家,是中国攀西地区阳光度假旅游核心区,地处最适宜人类居住的1500米海拔高度,多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60天以上。境内及周边地区有邛海—泸山、螺髻山、泸沽湖、灵山寺等众多景区,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养生栖息地、中国旅游最令人向往的地方、中国最值得去的十座小城市之一。
截至2022年,西昌市拥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9个、乡村旅游景点18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四川特色旅游商品开发示范基地1个、四川首批旅游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2021年西昌市接待游客1973.54万人次,同比增长8.03%;旅游收入240.25亿元,同比增长14.35%。
地方特产
美食
特产
荣誉称号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3 13:4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