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梗塞
医学名词
小脑梗塞是一种发生于头部的病,发病主因多为椎-基底动脉异常和心源性栓子导致,经核磁振(MRI)检查发现病灶并能准确定位具有临床意义。
病因
1、脑梗死的发病原因特别多,这当中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动脉硬化,而其他的因素还包括高血压疾病,吸烟、饮食不当,缺乏体育锻炼、糖尿病、饮酒过量、腰臀比过大和过度的精神压力等等的情况。2、脑梗死这个疾病的主要的高发人群是五十至六十岁的老年人群。3、脑梗死这个是一种急性的疾病,而且患有这个疾病的死亡率也是非常的高的,所以对于脑梗死这个疾病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及时的发现,及时的治疗。
症状
临床上一般将小脑梗塞分为三种类型:良性型、假肿瘤型和昏迷型,无论哪一型小脑梗塞发病时都会有头晕、步态不稳、恶心呕吐等临床表型,但后两种除了小脑症候群外还可以合并偏瘫甚至出现昏迷。
急救
1、检查生命体征
2、患者意识清楚,可让病人仰卧,头部略向后,以开通气道,不需垫枕头,必要时盖上棉毯以保暖。
3、失去意识的患者,应维持昏睡体位,以保持气道通畅,不要垫枕头。
4、脑梗塞患者呕吐时:脸朝向一侧,让其吐出。
5、未得到医生许可,勿让患者进食或饮水。
6、脑梗塞患者抽搐时:迅速清除患者周围有危险的东西。
7、急救车到时,要将病情准确地转告医生。
另外,对脑梗塞患者切记不能进行摇晃、垫高枕头、前后弯动或捻头部、头部震动等不当急救措施。
康复措施
恢复期治疗目的就是改善头晕头痛、肢体麻木障碍、语言不利等症状,使之达到最佳状态;并降低脑梗塞的高复发率。比如下肢瘫痪中风患者如果要进行步行训练,必须具备独立坐、独立站、重心在患侧下肢时的站立以及具有分离运动出现的条件。也就是说必须按照从坐起→站立→行走这一顺序进行训练。在我国,不少中风患者的家属都希望患者能早日恢复步行功能,常常在患者尚无独立站立能力时,就强行扶着患者练习走路。这样不仅达不到目的,反而会出现膝关节过伸,加重“划圈”步态的症状。
康复治疗包括肢体运动功能、言语、吞咽、二便等全身功能训练,治疗越早,功能恢复越好。
护理
(1)饮食护理。
(2)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感冒。长期昏迷的病人机体抵抗力较低,要注意给病人保暖,防止受凉、感冒。病人无论取何种卧位都要使其面部转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当病人有痰或口中有分泌物和呕吐物时,要及时吸出或抠出;每次翻身变换病人体位时,轻扣病人背部等,以防吸入性或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3)预防褥疮。昏迷病人预防褥疮最根本的办法是定时翻身,一般每2~3小时翻身一次。另外,还要及时更换潮湿的床单、被褥和衣服。
(4)预防烫伤。长期昏迷的病人末梢循环不好,冬季时手、脚越发冰凉。家人在给病人使用热水带等取暖时,一定要注意温度不可过高,一般低于摄氏50度,以免发生烫伤。
(5)防止便秘。长期卧床的病人容易便秘,为了防止便秘,每天可给病人吃一些香蕉及蜂蜜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每日早晚给病人按摩腹部。3天未大便者,应服用麻仁润肠丸大黄苏打片等缓泻药,必要时可用开塞露帮助排便。
(6)防止泌尿系感染。病人如能自行排尿,要及时更换尿湿的衣服、床单、被褥。如病人需用导尿管帮助排尿,每次清理病人尿袋时要注意无菌操作,导尿管定期更换。帮助病人翻身时,不可将尿袋抬至高于病人卧位水平,以免尿液返流造成泌尿系感染。
(7)防止坠床。躁动不安的病人应安装床挡,必要时使用保护带,防止病人坠床、摔伤。
(8)预防结膜、角膜炎。对眼睛不能闭合者,可给病人涂用抗生素眼膏并加盖湿纱布,以防结、角膜炎的发生。
(9)一般护理。每天早晚及饭后给病人用盐水清洗口腔,每周擦澡1~2次,每日清洗外阴一次,隔日洗脚一次等。
饮食原则
三多、两适量、四限制。即多吃含钾、钙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量补充蛋白质,适量进食海产类食物,限制食物热量,限制脂肪吸收,限制食盐用量,限制刺激性食物。
预防
培养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避免大多数脑卒中的发生,控制病情,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
吸烟者应该戒烟,不吸烟者也应避免被动吸烟。应采取合理饮食、增加体力活动等措施控制体重。选择适合自己的体力活动,制订个体化运动方案。成人每周不少于3次适度的体育活动,每次时间不少于30分钟,如快走、慢跑或其他有氧代谢运动等。建议不饮酒,饮酒应适度。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体检,一般每年一次为宜,了解心脑血管有无异常,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高危个体还应进行颅内外血管评估。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24 21:18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急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