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花桉
桃金娘科桉属植物
少花桉(学名:Eucalyptus oligantha S.Schauer)是桃金娘科、桉属植物。树高达12米。形成一个木质块茎。在旱季时到几乎完全落叶。树皮粗糙,箱形,部分变成鳞片状或镶嵌,灰色至灰白色或非常淡褐色。小枝在髓中缺乏油腺;无青光眼。幼叶总是具叶柄,对生或互生,三角状到多少圆形或卵形,长5-13.5厘米,宽3.5-13.5厘米。成叶互生,叶柄长1.8-9.8厘米;叶片三角形到多少圆形或宽卵形。花序顶生复合,有时也有腋复合,花序梗纤细,长0.3-1.5厘米,每一伞形花序有花3和7朵,有时因伞形花序内节间发育不规则,花梗长0.3-0.8厘米。成熟花蕾卵圆形至梨形,基部可能稍有棱角,长0.6-1厘米,宽0.4-0.6厘米。花乳黄色至白色。蒴果(果梗长0.3-0.9厘米),杯状到多少圆柱形,钟状或倒圆锥形。种子棕色至深棕色,长1.5-3.5毫米,扁卵形,背面浅网状,种脐腹面。
植物学史
1843年,约翰内斯·康拉德·绍尔(Johannes Conrad Schauer)在沃尔伯斯(Walpers)的《植物名录》(Repertorium Botanices Systemicae)中首次正式描述了该物种。特定的种加词oligantha,来自希腊语oligis(少数)和anthos(花),大概是指伞形花序中的少量花朵,就像许多其他桉树一样。
形态特征
树高达12米。形成一个木质块茎。在旱季时到几乎完全落叶。树皮粗糙,箱形,部分变成鳞片状或镶嵌,灰色至灰白色或非常淡褐色。小枝在髓中缺乏油腺;无青光眼。幼苗生长(灌木或田间苗至50厘米):茎的横截面圆形或略呈方形;幼叶总是具叶柄,对生或互生,三角状到多少圆形或卵形,长5-13.5厘米,宽3.5-13.5厘米,基部截形至圆形或渐细,先端圆形,绿色。成叶互生,叶柄长1.8-9.8厘米;叶片三角形到多少圆形或宽卵形,长(4.8)6.5-19厘米,宽5-21.3厘米,扁平或波状,基部截形至圆形或渐细至叶柄,边缘全缘或不规则扇形,先端圆形或尖,通常同色,略带光泽或无光泽,淡绿色至深绿色或灰绿色,侧脉与中脉成小于或略大于45°,网状结构非常密集,边缘内脉非常接近边缘,明显没有油腺。
花序顶生复合,有时也有腋复合,花序梗纤细,长0.3-1.5厘米,每一伞形花序有花3和7朵,有时因伞形花序内节间发育不规则,花梗长0.3-0.8厘米。成熟花蕾卵圆形至梨形,基部可能稍有棱角,长0.6-1厘米,宽0.4-0.6厘米,有疤痕(外帽状体早期脱落),帽状体圆锥形,不太常见的是圆形和具细尖或喙状,雄蕊不规则弯曲,全部可育,花药贴生,基部着生,长方体,侧裂开裂,花柱长而直,柱头钝,子房4(5),胎座各具4垂直胚珠行。花乳黄色至白色。蒴果(果梗长0.3-0.9厘米),杯状到多少圆柱形,钟状或倒圆锥形,长(0.4)0.6-1.1厘米,宽(0.4)0.6-0.9厘米,花盘水平或下降斜向,果瓣4(5),在边缘水平到突出外露。种子棕色至深棕色,长1.5-3.5毫米,扁卵形,背面浅网状,种脐腹面。
肾形子叶;茎的横截面圆形至方形;叶总是具叶柄(叶柄长至1.5厘米),对生5-8节然后变为互生,圆形至卵形或三角形,长2.5-10厘米,长2.5-11厘米,基部截形至宽渐尖,边缘全缘或近圆齿,先端宽尖,圆形或宽缺口,无光泽,绿色,同色。
产地生境
原产于澳大利亚(北领地、西澳大利亚),仅出现在澳大利亚北部季风地区,从西澳大利亚中部金伯利地区的卡罗琳山脉向东到杜拉克山脉并向北;在北领地的顶端,达尔文至松溪地区、阿纳姆岛东部、巴瑟斯特和梅尔维尔群岛、科博半岛和邻近的沿海岛屿。更喜欢洪泛平原或其他季节性积水的地区,土壤为砂质至壤土。
生长习性
该物种会长出木质块茎,在幼苗基部附近开始发育。该物种拥有嵌入的营养芽,在树冠被破坏后再生(例如火灾)。该物种没有采取落叶习性并继续生长,直到天气太冷而无法继续生长。这使它们更容易受到突然来袭的寒流伤害。如果有温度波动,生长更加缓慢,例如在林地中,该物种就有机会停止生长,并进入休眠状态,从而使它们更耐寒。
栽培技术
少花桉在中国种植应严格按照《桉树丰产林经营技术规程》《桉树中大径材培育技术规程》等多项行业标准要求执行。其中,明确要求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要预留一定的野生动物、鸟类迁徙走廊,保留林地边缘的乡土树种和利用河流水系作为保护性走廊和珍稀濒危动物、植物及其栖息地。造林面积大于1000公顷,应保留2-3%面积的次生林或灌丛、草地作为生物小区,“非桉”树种应大于造林面积的20%。山顶、山脊、集水区(含水源库区)和沟壑两旁应保留原生植被。在江河、溪流、湿地、冲积沟、农耕地、省级以上交通要道和乡村居民区周边,以及受保护的廊道等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段,应保留10米以上的缓冲带(区)。同时,要求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禁止以“烧荒”清理林地,提倡“测土测叶”科学配方,平衡施肥。
主要价值
在文化上对澳大利亚原住民具有多种意义和用途。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9年 ver 3.1)——无危(LC)。
种群现状:截止2019年,该物种已知有2000多颗。
生态问题
经过科学论证,桉树“有毒”的说法是缺乏科学依据的,桉树人工林是否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主要取决于经营者采取的种植方式和经营管理水平。各国长期实践证明,桉树无毒无害。尽管桉树速生快长,吸水吸肥力强,但不是所谓的“抽水机”、“抽肥机”、“绿色沙漠”。
虽然桉树具有生长快、产材多、经济效益好、固碳能力强等优点,但由于一些地方大面积发展桉树纯林,未能做到科学培育,导致产生了一系列生态问题。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但客观来看,这些问题不是桉树树种自身的问题,而是培育措施不科学引起的。通过合理布局、科学培育,完全可以将种植桉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10:15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