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义疏
清代学者郝懿行为《尔雅》所作的注本
尔雅义疏注释是清代学者郝懿行(1755-1833)为《尔雅》所作的注本。
简介
尔雅》注本繁多,皆未令学界满意。郝懿行参考汉魏五家注,晋郭璞注,唐陆德明音义,宋邢昺疏、郑樵注等前人注疏,广泛徵引古籍,以声音贯穿训诂,探求词源,并注重目验考辨名物,数易其稿,历时14年成书。国学大师黄侃先生给《尔雅义疏》以极高评价:“郝疏晚出,遂有驾邢轶邵之势,今之治《尔雅》者,殆无不以为启辟门户之书。”
版本
版本介绍
《尔雅义疏》著成之后,并未立即刊刻,而是以抄本形式在学者间流传。道光六年(1826),阮元主持《皇清经解》的编辑时,用王念孙校读本刻入,此为第一刻。道光三十年两江总督陆建瀛在江宁(南京),延请经学名家陈奂据《皇清经解》本精心校勘刊行,此为第二刻。这前两次刻本均非郝懿行原著全貌,而是王念孙的删改本。
正是由于前两次刻本均非郝氏原著全貌,咸丰五年(1855)杨以增据严鹤山传抄郝懿行原著全稿在苏州刊刻,后胡耘续刻完成,是为第三刻。同治五年(1866),郝懿行之孙郝联薇又依据杨以增、胡耘刻本重刊,并编入《郝氏遗书》,是为第四刻。光绪年间,崇文书局又重刻郝联薇本,是为第五刻。
分系及优劣比较
这五次刻本,前两次均出自王念孙删节本,是为删本系统;后三种均出自严鹤山传抄郝懿行原稿,是为足本系统。
二者相比,难分轩轾。究其原因,足本系统虽得其“全”、删本系统却得其“精”。这是由于郝懿行的学问在同时代学人中徘徊于第一流与第二流之间,比之王念孙尚有距离。其所著《尔雅义证》本身颇有杂博不精之处,如第一卷开篇郝氏原稿说“尔雅之作,主于辨别文字、解释形声”,明显与《尔雅》实际不符;又如《释兽》“威夷”条,郝懿行承用旧说“虎之有角者”而并把二字分开大肆发挥,但实际“威夷”就是“逶迤”,是连绵词,不能拆开的。王念孙将这两处全部删去也不算冤枉。因此《尔雅义疏》经第一流学者王念孙删定反而转精、错误减少,更利于学习。但由于足本系统保存郝氏全貌,对于研究学术史用途较大。
这五次刻本杨以增、胡耘刻本流传最少,其次则陆建瀛刻本传本也很少。而陆本校勘尤精。
当代编辑
尔雅义疏 (清)郝懿行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年
《尔雅义疏》,20卷(另有王念孙删节本为19卷,有《清经解》本)。成书于道光二年(1822) 。此 书是众多疏解《尔雅》的著作中最为详赡、极便初学的一种。全书以《尔雅》晋郭璞注为底 本,各条以大字首列《尔雅》原文,次以双行小字附列郭璞注,最后以双行小字列郝氏疏文 。郝氏在考释草本虫鱼鸟兽名物方面用力最多,他十分注重目验,对于各种草木虫鱼往往有 详细而确切的描述。郝疏对于郭注,不但加详,还时有纠正;对于《说文》《释名》等书 ,也有一些批评。
《尔雅义疏》着意以声音通训诂,但郝氏于古音之学并不精到,故在言及“音同”、“音近 ”、“双声叠韵”、“声转”和“一声之转”时,难免有失。清王念孙对《尔雅义疏》稿本 作过删订,纠正了该书在论述声韵方面的一些错误,并撰有《尔雅郝注刊误》一卷(有《殷 礼在斯堂丛书》本),可参看。
参考资料
尔雅义疏.豆瓣读书.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1 04:02
目录
概述
简介
版本
参考资料